閩越人,又稱閩越族,是古代生活在今天中國福建一帶的部落,是福建的早期原住民,屬於百越部落的一支。使用閩越語先秦西漢期間曾建立閩越國政權。被西漢滅國後,閩越人部分被遷往漢朝,部分在當地生活。至三國時代孫吳政權稱為山越,多次與孫吳政權武裝對立。

閩越人
正體字 閩越人
簡化字 闽越人

福建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福建
曇石山文化 ·
浮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 前174前
孫吳
揚州
會稽郡
會稽東部都尉
會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兩晉南朝
揚州
江州
陳氏政權 550 – 564
閩州 557 – 565
豐州
建安郡
建安國
晉安郡
晉安國
晉平郡
晉平國
梁安郡
南安郡
南安國
隋唐
江南道
嶺南道
江南東道
豐州都督府
泉州都督府
閩州都督府
福州都督府
福建經略使
長樂經略使
福建道 758 – 896
豐州
泉州 (711年前)
建州
閩州
福州
武榮州
泉州 (711年後)
漳州
汀州
長樂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臨汀郡
威武軍王氏政權896 – 909
909 –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 932
長樂府 933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鎮安軍 941
鎮武軍 941 – 943
鏞州
鐔州
943 – 945
建州
鏞州
鐔州
威武軍李仁達政權945 –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 964
平海軍 964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軍 945 – 956
忠義軍 956 – 976
吳越
威武軍 947 – 951、977 – 978
彰武軍 951 – 977
兩宋
兩浙西南路 978 – 985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建寧軍
泉州
漳州
汀州
劍州
南劍州
太平軍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興安州
范汝為政權 1130 – 1132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 1278
泉州行中書省 1278 – 1280、1281 – 1282、1284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1280 – 1285、1286、
1288 – 1291、1292 – 1297、1356 – 1366

泉州分省 1284 – 1285、1358 – 1368
建寧分省 1358 – 1368
興化分省 1359 – 1366
延平分省 1364 – 1368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 1286、1286 – 1288、
1291 –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 1297 – 1299
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1366 – 1368
亦思巴奚政權 1357 – 1366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1369 – 1376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5
鄧氏政權 1448 – 1449
南明
隆武政權 1645 – 1646
福京 1645 – 1646
明鄭政權 1646 – 1680
魯監國政權 1646 – 1649

浙閩總督 1645 – 1658
福建總督 1658 – 1687
閩浙總督 1687 – 1911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權1674 – 1676
廈門英租界 1852 – 1930
黃德美政權 1853
李世賢政權 1864 – 1865
福州日租界 1899 – 1943
鼓浪嶼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華民國軍政府閩都督府 1911 – 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33、1934 – 1949
閩南護法區 1918 – 1920
建國軍政制置府 1922
聯軍辦事處 1923 – 1924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閩西特區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閩浙贛省 1932 – 1933
閩贛省 1933 –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別市 1933 – 1934
廈門市 1933
廈門特別市 1933 – 1934
閩海省 1933 – 1934
泉海省 1933
興泉省 1933 – 1934
龍漳省 1933
龍汀省 1933 – 1934
閩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 1934
廈門治安維持會(日占) 1938 – 1939
廈門市(日占) 1939 – 1943
廈門特別市(日占) 1943 – 1945
福州治安維持會(日占) 1941
福州市政委員會(日占) 1944 – 1945
現狀 1949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
華東大行政區 1950 –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馬地區)

起源 編輯

史學界有觀點認為閩越人是福建最早的的原住民[1],也有觀點認為閩越人是由越國滅亡後南下入閩的於越人和當地七閩居民(或稱古閩人)融合而成的。[2]

歷史 編輯

先秦至西漢 編輯

公元前306年越國被楚國擊敗後,一部分越國貴族南逃至閩地,與當地部落融合,並臣服於楚國。[3]公元前222年,秦滅六國,在閩設閩中郡,當時的閩越王無諸被降為君長。[4]然而閩越之地的實際控制權仍在無諸手中。[5]

陳勝、吳廣起義後,無諸率領閩越人與東甌一起跟從鄱陽令吳芮幫助諸侯消滅秦朝。後來,無諸又率閩越輔佐劉邦打敗項羽。漢五年(前202年),劉邦重新立無諸為閩越王,管轄原有區域,建立閩越國,都城設在東冶。後又封搖為東海王,領東甌地。也有人認為搖與東甌也是屬於閩越人的[1]。此後閩越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閩越進入了最強盛的時期。無諸死後,閩越人頻頻挑起對周邊越人國家的戰爭,公元前138年閩越王北征東甌,導致東甌民眾棄地徙於江淮間,閩越隨後吞併東甌的地盤,公元前135年又南伐南越(南粵)未果,導致內亂,漢武帝同時封繇君丑越繇王,封餘善東越王,閩越形成二王並處。公元前111年秋,餘善反漢,漢武帝隨後在公元前111年冬季[6]出兵滅亡閩越國,悉數遷其民至江淮一帶,由於期間有少部分閩越人藏匿於荒山野嶺,並未完全遷徙出閩越地區,從而形成了東漢末期星羅棋布於這一廣闊地帶的山越人群。儘管仍有為數相當的未受到閩越王實際統治的閩地化外之民,因散居於地勢險阻的偏遠山區,不曾親歷此番戰事。但是原先廣泛密布於閩越王城及其所轄地區附近,且已擺脫部落聯盟模式,邁入封建文明階段的那一支閩越部落,仍然在很長一段有史可載的歷史時期內。[7][1]

三國時代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徐曉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 福建省情综述 - 历史文化. [200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3. ^ 司馬遷,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中華書局
  4. ^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華書局
  5. ^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
  6. ^ 《漢書·武帝紀第六》元封元年冬十月,東越殺王餘善降。詔曰:「東越險阻反覆,為後世患,遷其民於江淮間。」遂虛其地。據《新編中國三千年歷日檢索表》,元封元年冬十月等同儒略歷西元前111年11月3日至12月2日
  7. ^ 司馬遷,史記·東越列傳,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