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说时代

远古或上古时期传说时代
(重定向自中國傳說時代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古国时代
三皇五帝
铜石并用时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珠江文明

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纪

前11世纪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汉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权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汉
221年—263年

229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齐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十国
南唐
吴越
前蜀后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辽
1124年—1218年
后唐
923年—937年
后晋
936年—947年
后汉
947年—951年
后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1115年—1234年
大蒙古国 1206年—1368年
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明郑 1628年—1683年
后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912年
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 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中华民国
台湾时期 1949年至今
相关条目
中国历史年表

传说时代,又称传疑时代[1],是指依靠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是中国地区古代传说神话的一部分,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到后来才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传说历史 编辑

文明起源 编辑

战国时期的人对于中国原始时代的社会情况有许多思考,屈原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面又问,有位名叫女歧的神女,没有匹配,为什么能有9个儿子?相传人是由女娲黄土捏出来的,那么女娲之身又是谁做的呢?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起源的思考,已经包括进了相当分量的古史传说内容。

社会 编辑

 
舞阳县出土的7700年前骨笛,誉为中华第一笛。河南博物院馆藏

关于古代社会情况,《吕氏春秋·恃君》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这些记载对于说明传说时代的情况十分宝贵。

关于远古汉族先民的生活情况,古史传说中有一些正确的揣测,《韩非子·五蠹》篇提到的有巢氏燧人氏的情况和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情况是符合的。

大同及小康 编辑

传说时代的社会发展,古代汉族人曾用“大同”、“小康”加以比较说明。

传说时代的“大同”之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之世是传说中的没有阶级和剥削的时代。其后便进入“小康”之世,这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服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2]

原始农业 编辑

在汉族传说时代,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关于农作的起源要追溯到神农氏炎帝)和烈山氏。神农氏创造了耒耜,教民耕作,种植各种谷物。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干的子弟,名叫,“能殖百谷百蔬”(《国语·鲁语》上)。考古材料表明,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就普遍兴起农作,神农氏和烈山氏可能是那个时代以善于农耕而著称的氏族。此外还有一位伏羲氏,据说能够“作结绳而为罔罟,以田以渔”(《易经·系辞》),大概是以渔猎著称的氏族。

人物传说 编辑

汉族传说时代里有许多著名人物,如黄帝轩辕氏炎帝帝喾等,他们常处于半神半人状态,应是当时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古代传说里尽管有后人不断加工的成分和神话内容,也有后人的臆想和迷信,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特点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于历史真实的。而著名的禅让制度正是兴起于这个时期。

历史研究 编辑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何处及其发展过程,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课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有中国文化西来说,法国学者拉克伯里英语Albert Terrien de Lacouperie于1894年发表一篇论文《古代中国文化西源考》,提出中国人来自巴比伦说。该文未得到西方主流汉学界的反响,并遭到理雅各施古德,以及日本学者桑原隲藏的质疑[3]。20世纪初,该说一度得到日本学者白河次郎日语白河鯉洋、英国学者鲍尔英语C. J. Ball的支持[4]

而在蒋智由将此说介绍至中国后[3],巴比伦起源说获中国学者丁谦,以及亲近革命党的刘师培章太炎等人的支持,但遭到柳诒徵缪凤林夏曾佑等人的反驳。然而,章太炎等亲近革命党人的知识分子,没多久即转而反对西来说,究其原因,其起初支持和转而反对皆带有当时亟欲推翻满清政府的时代氛围[3][5]

至1920年代,随中国考古学门的建立,一系列考古挖掘使得中国史前文化渐渐为人们所知晓,也让拉克伯里的观点难以立足[5]五四运动后,除饭岛忠夫日语飯島忠夫郭沫若等继续支持外,中国文化来自巴比伦说已基本不为学界认可。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倡导仰韶文化西来说。1931年,梁思永证明仰韶、龙山商朝文化一脉相承,1945年,夏鼐确认齐家文化并不早于仰韶文化,安特生的假说遂失去实证支持,安特生本人也放弃了这一假说[4]

中国学界批驳“中国文化西来说”之后,本土起源说渐居上风。顾颉刚古史辩运动明确提出“推翻非信史”的“诸项标准”,质疑古代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接下来有[4][6]

  • 蒙文通上古文化三分说(《古学甄微》,1927年):儒家六经所陈,究皆鲁人之说耳。盖鲁人宿敦礼义,故说汤、武俱为圣智(海岱区:宗孟子,上合六经);晋人宿祟功利,故说舜、禹皆同篡窃(河洛区:宗韩非,上合竹书纪年);楚人宿好鬼神,故称虞、夏极其灵怪(江汉区:宗庄子屈原,上合山海经)。主张三方史说不同,原于其思想之异。
  •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7](〈夷夏东西说〉,1934年):夏商周三代及三代之前期,大体有东西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这两个系统,因对峙而生斗争,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 徐旭生三集团说(《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年):古代中国部族的分野,可分为华夏东夷与苗蛮三大集团。华夏集团地处黄河中游两岸中原地区;东夷集团地处山东、安徽境内及其东部沿海地区;苗蛮集团地处长江中游两岸的两湖及江西地区。三大集团不断接触,始而相斗,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终于同化,形成一种较高的部族文化──华夏文化,证之于考古学的仰韶大汶口屈家岭文化
  • 苏秉琦六大区系说(〈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1981年)[8]:中国古文明非以古中原、汉族为中心,而是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一、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二、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三、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四、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五、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四川地区可能自成体系。六、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区。
  • 李学勤费孝通等人的多元一体说[9](〈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88年):主张夏商周三代是华夏民族集团从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汉族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核心。
  • 张光直相互作用圈说(〈中国相互作用圈【sphere of interaction】与文明的形成〉,1989年)[10]仰韶(甘、陕、晋、豫西)、大溪(汉水流域)、山背(鄱阳湖平原)、马家浜(长江下游三角洲)、大汶口(山东半岛)、土珠(辽东半岛)和红山(辽西、内蒙东部)在内的多个文化区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中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布定了最早的中国历史文明的地理舞台。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邓广铭; 田馀庆; 戴逸. 近世對傳說時期的認識. 中國通史 從上古傳說到漢代 (PDF). 开明书店. : 9. ISBN 978-962-459-089-0. 
  2. ^ 礼记·礼运》
  3. ^ 3.0 3.1 3.2 孙江. 黃帝自巴比倫來?——拉克伯里“中國文明西來說”在東亞的傳佈與文字之比較. 2020 [202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4. ^ 4.0 4.1 4.2 周书灿. 中国上古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理论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5. ^ 5.0 5.1 李路. 中國人種起源於中亞?章太炎、劉師培、宋教仁為何都贊同. 澎湃新闻网.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6. ^ 谢一峰. 對傅斯年《夷夏東西說》的再思考.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7. ^ 李鹏为. 夷夏東西說. 中国考古网.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8. ^ 滿天星斗:蘇秉琦論遠古中國. 信息时报.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9. ^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_文化_腾讯网. cul.qq.com.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10. ^ 张经纬. 为何张光直是中国考古界无法企及的高峰. 澎湃新闻.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参见 编辑

前朝
史前时代
中国朝代 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