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890年代中国 / 1900年代中国 /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23年中国 / 1924年中国 / 1925年中国 / 1926年中国 / 1927年中国 / 1928年中国 / 1929年中国 / 1930年中国 / 1931年中国
纪年 丁卯兔年)、中华民国16年
1927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娱乐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游戏 – 电视节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体育

体育 – 足球 – 篮球 – 棒球 – 台球

区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欧洲 – 美国

分类

分类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维基新闻

大事记 编辑

1月 编辑

  • 1月1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都武汉,以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组为“京兆区”,并指定财政、外交、交通三部长,武昌、汉口二市长及武汉卫戍司令等九人为京兆区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务善后会议,讨论军制、军政,并商订长江下游作战计划;蒋介石令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衢州严州宁波绍兴各路军队即日调集富阳,迅速向杭州总攻;北京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改组为临时法院;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在南昌召开第三次全省代表大会,到各县代表200余人,方志敏为临时主席;南昌市政府成立,张定璠任市长;川康绥抚委员会于重庆成立,国民政府委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成勋为委员,刘湘为委员长,在四川省及西康特别区政府未正式成立前,所有该省区政务、军事由该委员会负责处理[1]:2595-2596
  • 1月3日——武汉各界举行庆祝国民政府迁鄂及北伐胜利大会,是日下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英租界附近江汉关演讲,英国大批水兵武装登陆,驱逐听讲群众,并以剌刀冲戮,当场伤群众5人,内重伤2人;蒋介石反对中央政治会议去年11月26日作出之迁都武汉决定,是日在南昌召集中央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议决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暂驻南昌,同时决定3月1日在南昌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张作霖褚玉璞为直鲁联军副司令兼前敌总司令,是日褚在徐州就职[1]:2597-2598
  • 1月4日——收回汉口英租界;毛泽东启程到湖南农村考察农民运动,1月4日至1月9日先后在湘潭县之县城、银田、韶山一带考察,1月9日至1月14日到湘乡县考察,1月15日至1月23日到衡山县考察,1月24日回到长沙,将湘潭、湘乡、衡山三县之调查情况向中共湖南区负责人作详细报告,1月27日至2月3日到醴陵县考察,2月4日回到长沙,2月5日历时32天之湖南五县考察结束[1]:2598-2599
  • 1月5日——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英租界内一切公安市政事宜;张宗昌孙传芳商定,收编广西、广东马济刘志陆各军,是日陆荣廷由南京赴济南,与张宗昌会商收拾广西省军事[1]:2600
  • 1月6日——徐谦领衔与宋庆龄等致电南昌,要求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遵照已定策略来湖北,提议组织中央政治分会于武昌;蒋介石在南昌拟订长江下游作战方略,以先攻略杭州、上海,击破孙传芳主力,会师南京为目的,并将全军兵力重加区分为三支:东路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中央军由蒋兼任总指挥,西路军由唐生智任总指挥;收回九江租界;张作霖、张宗昌等在北京举行高级将领会议,决定催直军前进,奉军大举入豫,止于郑州,为陇海铁路京汉铁路策应,津浦铁路长江下游鲁军适当集中,俟直军攻湖北,鲁军即攻九江,收夹击之效[1]:2600-2601
  • 1月7日——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通电表示维持顾维钧内阁,并劝顾补充阁员,统筹政费[1]:2602
  • 1月9日——蒋介石偕加仑将军、海外部长彭泽民、宣传部长顾孟余、妇女部长何香凝等自南昌赴武昌;上海《民国日报》被迫停刊;孙传芳军刘士林第十三师与段承泽旅渡钱塘江,连占萧山、绍兴等县,直迫宁波,浙军第一师退守曹娥江;安国军司令部公布:奉军第八军万福麟部占领五原[1]:2603
  • 1月11日——武昌总司令部欢宴蒋介石总司令,鲍罗廷发表演说,解释孙中山三大政策,谓“什么是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呢?第一是联俄政策,第二是联共政策,第三是农工政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升任第一军副军长,第十四师师长冯轶斐任东路军第二路指挥官,是日就职[1]:2604
  • 1月12日——北京政府内阁改组,顾维钧内阁会议决定:以国务院摄行大总统命令任命各部总长:外交顾维钧兼署国务总理,内务胡惟德,财政汤尔和,陆军张景惠,海军杜锡珪,司法罗文干,教育任可澄,农商杨文恺,交通潘复;蒋介石一行到汉口;程潜率第六军抵九江,接任英租界警备[1]:2605-2606。蒋介石到达武汉数万人欢迎,鲍罗廷要蒋尊重武汉方面意见,使蒋愤恨[2]:4-5
  • 1月13日——吴佩孚张英华辞兼河南省长职,专任筹饷督办[1]:2607
  • 1月14日——魏益三电吴佩孚请暂与北伐军议和,吴召集会议,决定解决该部;五省联军段承泽部占领宁波,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即浙军第一师)各部自新昌台州突围,向温州集结[1]:2607
  • 1月15日——北京国务院总理顾维钧以摄行大总统令:特任财政总长汤尔和兼盐务署督办,孙润宇辞国务院秘书长兼职,以许宝衡继任;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命张学良京汉铁路、张宗昌由陇海铁路大举入河南援助吴佩孚,是日张学良视察京汉沿线驻军,为入河南援吴作准备[1]:2608。毛泽东由本日至1月24日上午在衡山县考察,在此期间先后两次召开妇女座谈会,了解有关妇女方面的情况;衡山县妇女会干部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官府追捕,逃进了井冈山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山大王”土匪盘踞[3]
  • 1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武汉开临时会议,在武汉及南昌来汉之中央执行委员出席,蒋介石在会上说明中央暂驻南昌之必要,及中央政治会议与各分会之关系;中比改订新约会议在北京外交部正式举行,顾维钧致词,谓新约当以不等及互尊土地主权为基础,比使华洛思致答辞,谓尊重协调精神,在交涉期内,决不将条约破弃问题付诸国际法庭裁判,并准备将1902年条约规定之天津比租界交还中国[1]:2609
  • 1月18日——蒋介石离开湖北返南昌[1]:2609
  • 1月19日——孙传芳重整部队,以图再举,将所部编为5个方面军:第一方面军兼司令及第二师师长孙传芳,第二方面军司令兼第十师师长郑俊彦,第三方面军司令兼第八师师长孟昭月,第四方面军司令兼第五师师长白宝山,第五方面军司令兼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1]:2610
  • 1月20日——吴铁城代表蒋介石秘密赴日,交涉中日间政治问题;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到衢州,召开军事会议[1]:2611
  • 1月21日——蒋介石与张静江、谭延闿于是日及1月22日联名致电武汉,谓:“前由中央议决设武汉政治分会,于中央与政府未迁以前,武汉分会应即成立,联席会议毋庸继续。”,旋武汉覆谓:“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在南昌中央会议未开会以前,暂不取消。”;武昌市政厅成立,黄昌谷任市长;蔡元培、马叙伦等因北伐军在宁波失利,由浙江境退至福州;孙传芳任蔡璞为浙江省长,次日蔡由杭州赴宁波与孙商决置浙江事办法,1月23日晚回杭州接事[1]:2612-2613
  • 1月22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已组成筹备处,由湖南省党部推举以周以栗、毛泽东、陈克文,湖北省党部推举陈荫林、张眉宣、李汉俊等为筹备员[1]:2613
  • 1月25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认为北伐军战线延长,应配备兵力55万人,每月军费1,600万元[1]:2614
  • 1月26日——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由平凉抵达西安;张学良、张宗昌、于珍等在北京开重要会议,决定四路出兵援助吴佩孚[1]:2615
  • 1月27日——蒋介石委柏文蔚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柏是日在武穴就职;奉军入河南,已得吴佩孚认可,吴是日致电张作霖,谓河南南部叛军业已解决,全军即将反攻,望其“迅令直边部伍,急筹出援”,1月29日张作霖电覆吴佩孚:“弟本合作之旨,决倾全力以济,刻电直边军队,准备相继出发。”[1]:2616
  • 1月28日——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由福建入浙江,新编第一军军长谭曙卿留守福州,何应钦临行以张贞为福州卫戍司令;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宣言》,指出由于北伐战争之胜利,国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工农日益壮大,帝国主义及其雇用之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中国革命处于胜负之决战时期[1]:2616

2月 编辑

  • 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在西安成立,中国共产党员史可轩为校长,邓小平为政治部主任,刘志丹等担任教官,6月徐州会议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将邓小平等遣送别处,7月间史可轩带领千余人离开西安,该校宣告结束[1]:2637
  • 2月1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对英国上月27日所提备忘录发表宣言,略谓英国借口护侨,集中武装军队于上海,且公然冠以“中国远征队”名称,国民政府视此为对中国民族主义勒迫之行为,“汉案”所商协定,非至英国停止威吓行动时不能签字[1]:2618
  • 2月2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何键为第三十五军长、周斓为副军长,刘兴为第三十六军军长、叶琪为副军长,李品仙为第八军副军长,同日又明令废除,师下设团[1]:2618
  • 2月3日——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第二十六路军于2月2日攻占金华,孙传芳部属向浦江退走,是日东路军占领浦江、严州[1]:2619
  • 2月5日——因黔军总指挥袁祖铭常德被杀,蒋介石电准将袁部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彭汉章免职,并交唐生智查办,是日汉口前敌总指挥部在汉口将彭捕获,旋解长沙[1]:2619-2620
  • 2月6日——云南发生政变,昆明镇守使龙云突于是夜趁士兵索饷机会,急派所部堵截各城门要道,一面密电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秉阳及驻省各军,全部开省,围逼唐继尧,一面派代表进省公署面见唐继尧,2月10日唐继虞陈维庚由龙云护送出境;据《时报》讯:张作霖已命荣臻率第十七军赴彰德,此为最初入河南之奉军[1]:2620
  • 2月7日——据《申报》广州2月7日电:国民政府财政部增设次长,以孔祥熙担任,驻广州办公;吴佩孚部寇英杰由郑州到徐州谒见褚玉璞,洽商直鲁军援河南事,是晨褚决定由驻徐州第六军第三十五师孙殿英部先发援河南,从陇海铁路西进[1]:2621
  • 2月8日——南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至武汉:“中央全体会议俟东南战事告一段落,另定日期召集”;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发表宣言,宣布进兵河南,并称其起兵目的“专为剿灭过激主义”[1]:2621-2622
  • 2月9日——奉军决定入河南,是日张学良特由济南赴徐州,与已集中徐州之鲁军主力作最后协议,以期彻底解决河南事[1]:2622
  • 2月11日——孙传芳联军第十五师师长刘宝题在安徽祁门向革命军接洽归诚,是日蒋介石委刘宝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军长,2月15日刘在祁门就职[1]:2623
  • 2月12日——田维勤、魏益三王维城贺国光等通电,公推靳云鹗为河南保卫军总司令,以抵御奉军南下,2月15日靳云鹗覆齐燮元等电称:已移驻信阳,并定日内北征[1]:2624
  • 2月14日——吴佩孚2月11日已将军事交齐燮元,齐知大势已去,是日在郑州通电宣布下野,解除“讨贼联军副司令”职务[1]:2625
  • 2月15日——刘郁芬就任国民联军驻甘总司令[1]:2625
  • 2月17日——孙传芳命令在富阳临安余杭前线各军开往嘉兴一带布防,其司令部设松江;中国国民党武汉、南昌两中央政令两歧[1]:2626
  • 2月18日——上海总工会为向应北伐军,推翻军阀统治,建立上海革命民众政权,是日召集工会代表大会,议决发布总同盟罢工命令;北伐军之中央军进驻杭州,右翼军占萧山,左翼军主力占临安、余杭[1]:2627
  • 2月19日——下午7时,《收回汉口英租界协定》由陈友仁及欧玛利在汉口正式签字,次日《收回九江英租界协定》亦在汉口签字;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是日起开始总同盟罢工,并发表宣言与政治经济总要求17条,参加罢工人数达15万人以上,孙传芳勾结公共租界工部局进行血腥镇压,上海防守司令部大刀队将工人蔡建勋、史阿荣两人杀害“示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以第九军第一师师长贺龙,攻击湖北西部颇著战绩,特提升为独立第十五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周凤歧部入绍兴,将孙传芳卫队旅及周荫人残部缴械[1]:2628
  • 2月20日——蒋介石利用中央党部和总司令名义,改组江西临时政务委员会为江西省政府,派李烈钧为主席,李烈钧等是日宣誓就职;武汉国民政府委任李烈钧为代理海外部长,是日李通电就职;北伐军江右军总指挥程潜率所部分别进至安徽东流、大通、祁门、石埭等处;吴佩孚委任周呜岐为“讨贼”联军直鲁豫皖临时别动第一路司令,是日周在郑州就职;张宗昌在北京与张作霖商定:河南方面军事完全由奉方主持专任京汉路,鲁军全力援助宁、沪担任津浦路,援苏事交张宗昌、褚玉璞主持,由陇海路入豫鲁军将开浦口;吴佩孚因奉军南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一、派王为蔚、王维城在黄河北岸布防,二、派靳云鹗向开封开动,三、调张治公警卫郑州;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开学[1]:2629-2630
  • 2月21日——在汉口之国民政府委员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举行扩大联席会议,通过如下重要决定:一、结束临时联席会议,二、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即日在武汉开始办公,三、中央执行委员会于3月1日前召集全体会议,并通告各地中央执监委员如期到会;南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六十二次会议决组织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派吴敬恒、蔡元培、钮永建、杨树庄、蒋尊簋、陈其采、何应钦、陈果夫、郭泰祺、叶楚伧、杨铨、林焕庭、杨贤江为委员,吴为代理主席;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第十四次纪念周上演说,公开反对武汉联席会议,反对为防止军事而开展之提高党权运动,称“要对共产党员的活动进行制裁”,要“取消”汉口联席会议;李楠青在郧阳就任暂编第七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余宪文部第一、二两师分水、陆两路由台州到达宁波,第十七军曹万顺部余仲麒师亦抵达,浙东孙传芳联军段承泽部及周荫人军受北伐军及义军攻击,纷纷北逃,浙东诸县悉告收复[1]:2630-2631
  • 2月22日——南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六十三次会议议决,在党部与政府未迁以前,武汉“不得以中央党部暨国民政府名义另行办公”;上海工人总罢工人数激增至36万以上,下午6时总罢工转入武装起义,海军“建威”、“建康”两舰响应,因发动起义时间过迟,部分罢工工人已在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章镇压下复工,北伐军先头部队在上海郊区莘庄停止前进,工人纠察队陷入孤军作战境地,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于3月1日召集二届三中全会,并决定“即日用中央名义通电各地中央执行委员如期到会”;孙传芳以五省联军总司令名义发表《联省自治建设大纲》,凡四章14条[1]:2632
  • 2月23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增选唐生智、蒋作宾、宋庆龄、彭泽民、吴玉章5名政治委员,在武汉组织中央政治委员会;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告各地中央执监委员、候补中央执监委员,3月1日前在武汉开第三次全体会议;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抵达杭州,北伐军占领嘉兴,前线集中松江附近之明星桥,松江孙传芳军全部溃退,是晚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至嘉兴视察,北伐军因蒋介石不主张在上海用兵,故未再前进,孙军在沪杭路三十一号桥布防;张宗昌抵南京,所部接防南京各要塞[1]:2632-2633
  • 2月24日——驻上海之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因2月22日发生两舰响应上海工人起义、炮击兵工厂事件,下令黄埔江中各舰一律开出吴淞口,集中三夹水;上海总工会发布复工令;直鲁联军第五路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渤海舰队司令毕庶澄奉张宗昌、孙传芳令率所部开入江苏分驻沪宁线,毕是日抵达上海,2月26日毕布告称其来上海目的系“恢复反界工作,保护中外商民”,“有违反此旨者,悉行认为公敌”;鲁军入南京后,商店拒用军用票,是日开始罢市[1]:26323-2634
  • 2月26日——张宗昌电令陇海铁路徐源泉第六军,兰封孙殿英部三十五师及所有入河南直鲁军,一律撤回徐州,转津浦铁路开往浦口渡江,再由沪宁铁路前进,并令航空队全部南下助战,同日张宗昌、孙传芳由南京赴上海布防;蒋介石因违抗迁都武汉,在武汉群众欢迎大会上受到群众严厉质询及鲍罗廷之批评,是日指使南昌中央政治会议致电第三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要求撤回代表鲍罗廷;南京总商会以直鲁联军在江苏省强行十足使用军用票,金融动荡,商民恐慌,要求孙传芳与直鲁联军洽商,在江苏境内免予行使,在未商定以前,准按济南军用票市价,加扣汇费,公平行使,是日张宗昌决定按济南市价使用,暂以六折为标准实行[1]:2635
  • 2月27日——北伐军江右军总指挥程潜以安庆既定,即令主力进取芜湖,分兵由宣城溧水;入河南奉军已与靳军在中牟一带接触,是日朱仙镇、兰封亦起冲突,京汉线中路部分奉军已渡黄河[1]:2635
  • 2月28日——张宗昌与孙传芳在南京开军事会议,决定:一、孙传芳坐镇后方,二、江苏省军事由张宗昌主持,安徽省则由褚玉璞主持,三、援江苏军队以许琨为前敌总指挥,毕庶澄副之,四、在最短时期内将直鲁军运送前方;全国总工会通告各工会:本日全国举行总罢工一小时,反对英军来华,支援上海罢工[1]:2636

3月 编辑

  • 3月1日——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前经蒋介石任命张静江等为委员,张静江为主席,张未到任前由蔡元培代理,该会于1月8日在宁波成立,是日在杭州执行职权;邓锡侯、田颂尧联名通电,分别在成都、潼川就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及第二十九军军长职,至是四川省内所有军队皆隶国民政府;直鲁联军第七军军长许琨奉孙传芳、张宗昌命令,以陈调元与党军结合,将其驻蚌埠部队缴械[1]:2637-2638
  • 3月2日——孙传芳与张宗昌商定:前线军事交直鲁军负责任毕庶澄为前敌总指挥,孙传芳部开通州、扬州、清江、海州等地整训,同日南京城由直鲁军接防[1]:2638
  • 3月3日——南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六十六会议议决:“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于本月六日全部迁鄂,全体委员于是日起程赴汉,于十二日总理逝世二周年纪念日开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1]:2638-2639
  • 3月4日——五省联军安徽总司令陈调元在芜湖就任国民革命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七军军长,军务帮办王普就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叶开鑫旋就任新编第五军军长,此三军即改编为北路军,次日留守安庆之第一混成旅旅长杨世荣亦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至此芜湖、安庆均归北伐军范围;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程潜率部抵祁门,前锋达安庆,贺耀组部两团抵达大通,是日江右军第十九师亦进驻青阳,同日江左军一部进抵潜山、英山一带;孙传芳命联军总指挥卢香亭偕总部参谋长刘宗纪等赴上海,与李宝章接洽撤军事宜[1]:2639
  • 3月5日——毛泽东从1月4日起至2月5日止,实地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后,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在是日出版之中国共产党湖南省机关刊物《战士》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期合刊上发表;中共上海特委会开会讨论上海暴动问题,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彭述之、赵世炎等出席,周恩来报告军事方面之准备情形;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程潜部、第七军李宗仁部与第三十三军柏文蔚部共约7万人,向安庆、芜湖、大通、宣城集中,3月6日程潜抵达大通;孙传芳、张宗昌令免安徽总司令陈调元本兼各职,遗缺以江西总司令郑俊彦兼署,在郑未到任前,以第七军军许琨代理;韩麟春奉张作霖命赴山西与阎锡山商合作出兵事,无结果,是日致电张作霖谓:冯、蒋、靳、阎共同一气,请分兵驻守石家庄,以防晋军由娘子关冲出,并命高维岳分扎察哈尔、绥远境内,以备万一[1]:2640-2641
  • 3月6日——北伐军部署应付奉军军事计划:一、以唐生智为北路总司令,二、以李宗仁为江左总司令,三、以程潜为江右总司令,四、以何应钦为东路总司令,白崇禧为东路前敌总指挥[1]:2641-2642
  • 3月7日——下午6时,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汉口开预备会,此会原定3月1日召开,因南昌方面要求推迟而延期,谭延闿、何香凝、李烈钧、丁惟汾、陈公博等由南昌到汉口参加,蒋介石、张静江、朱培德未到;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决定将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改由中央办理,是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正式上课,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三人为常务委员(系农讲所最高领导机构),聘周以栗为教务主任,陈克文为训育主任,李刚为事务主任,郭增昌为总队长,恽代英彭湃方志敏等担任讲课;张作霖命令入河南之于珍荣臻、赵恩臻三军长是日对河南靳云鹗部开始总攻击,张学良已于3月5日晚赴卫辉韩麟春指挥[1]:2642
  • 3月8日——鲁军第五军王栋部占领当涂[1]:2643
  • 3月9日——云南省务委员会成立,总裁唐继尧及省务委员胡若愚(主席)、龙云等宣誓就职;张宗昌、孙传芳令委鲁军第八军军长兼渤海舰队总司令毕庶澄继李宝章为淞沪防守司令,所有五省联军一律让防,毕所辖区域由苏州起至松江止[1]:2644
  • 3月10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举行首次大会,出席委员33人,谭延闿任主席,徐谦报告武汉党员大会请愿恢复党权11项决议,决议全部容纳;武汉卫戍司令兼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已于3月6日离职,是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令武汉卫戍事宜唐生智暂行负责,唐复将武昌卫戍事着第四军副军长张发奎负责,汉口卫戍事着第八军副军长李品仙负责;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由杭州出发经湖州赴泗安督师;中国国民党南昌市党部电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要求查办和改组反动之江西省党部[1]:2644-2645
  • 3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后方总司令部改为广东行营,李济深任行营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靳云鹗以吴佩孚名义委米振标为“讨贼”联军第四军军长兼毅军总司令,张继武、米国贤分任毅军第一、第二军总司令;张宗昌、孙传芳会委王栋、徐源泉、许琨为前敌副司令,许兼第二路副指挥[1]:2645
  • 3月11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出席委员28人,孙科任主席,根据“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议决下列各项:一、改选常务委员,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顾孟余孙科谭平山陈公博、徐谦、吴玉章九人当选,二、改选中央党部各部部长,组织汪精卫(吴玉章代)、宣传顾孟余、农民邓演达、工人陈公博、商民陈其瑗(旋改王法勤,由经亨颐代)、妇女何香凝、海外彭泽民、青年孙科,三、改选中央政治委员,除中央常务委员九人兼政治委员外,宋子文陈友仁、邓演达、林祖涵、王法勤、宋庆龄六人当选,四、选蒋介石等15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汪精卫、唐生智、程潜、谭延闿、邓演达、蒋介石、徐谦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五、选汪精卫等28人为国民政府委员,孙科、徐谦、汪精卫、谭延闿、宋子文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北京政府顾维钧内阁以安国军总司令部下令用飞机袭击郑州,不啻对吴佩孚宣战,是日阁议讨论总辞职;张宗昌在徐州召集军事会议,议决褚玉璞坐镇南京,许琨驻蚌埠,程国瑞驻徐州,巩固后方,张宗昌往来徐州、南京间,策应全局[1]:2645-2646
  • 3月12日——入河南奉军在韩庄被毅军击败,退至距开封10余里护城,次日靳云鹗部刘培绪师,马吉第军进攻开封[1]:2646-2647
  • 3月13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举行第三次会议,出席委员32人,徐谦任主席;奉军占领中牟车站,前锋抵达北河镇,距郑州数十里,黄河铁桥南岸豫军全部撤退;前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吴光新在上海就任淞沪商埠督办[1]:2647-2648
  • 3月14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出席委员27人,顾孟余主席;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谭平山为农民部长,苏兆征为劳工部长,孔祥熙为实业部长,顾孟余为教育部长,刘瑞恒为卫生部长;驻上海之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向北伐军投诚,正式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职,并派“楚同”、“楚有”、“楚谦”三舰越过江阴、镇江、南京诸防线,驶至九江,候令会同陆军攻打南京;孙传芳将金陵军官学校移设清江浦[1]:2648-2649
  • 3月15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举行第五次会议,出席委员27人,谭延闿主席,丁超五报告“阳新惨案”详情,议决组织委员会,指定邓演达、吴玉章、毛泽东三人为委员,与湖北省党部、湖北省政务委员会、省农民协会开联席会议处理;国民政府正式收回汉口、九江两地英租界;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是日至3月21日在武昌雄楚楼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出席代表69人,代表45县40万武装农民,推王法勤、于树德、陈克文、邓演达、刘莪菁、郭安宇等13人为主席团,陈克文、毛泽东、陆沉、郑振宇在大会上分别作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四省农运状况报告,李立三作中国职工运动报告;北伐军东路军主力向宜兴、溧阳进攻,前敌各部亦开始向松江、青浦、吴江攻击,同日第二军占溧水,鲁军王栋部退秣陵关,次日何应钦部占领溧阳;何键、叶琪在常德就任第三十五军正副军长;靳云鹗部马吉第军第十五师击退奉军,占领中牟[1]:2649-2650
  • 3月16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举行第六次会议,孙科主席[1]:2650
  • 3月17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举行第七次会议,徐谦主席;蒋介石昨由南昌至九江,是日指使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杨虎、副处长温健刚组织青红帮流氓百人,捣毁拥护三大政策之中国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和九江总工会,在市党部打死三人,在总工会打死一人,伤六人,蒋介石连夜派第六军留守司令唐蠎为九江戒严司令官,严禁罢工,并密令九江警卫团:如有工人罢工,立即拘捕,3月18日蒋介石乘“楚同”舰东下安庆;冯玉祥通电称,所有前国民军第一、二、三、五军等名目一律取消,业经改为各路军,悉按新编制办理;程潜、贺耀组部自由3月15日起开始会攻皖南当涂,经过两日激烈战斗,将直鲁军第四军、第五军及孙殿英部击溃,直鲁军第四军军长孙宗先仅以身免,是日北伐军进驻当涂,连克采石、慈湖,敌纷向南京及江北岸溃逃;奉军第十七军完全占领郑州,吴佩孚逃往洛阳、巩县一带,靳云鹗部退新郑、许昌、郾城;东路军赖世璜部克宜兴,敌白宝山、冯绍闵、郑俊彦三师退常州,赖军跟踪追击,3月21日占常州,直鲁军在沪宁铁路联络已被截断;新降奉之米振标部响应靳云鹗反攻奉军,是日靳军马吉部占领开封[1]:2650-2651
  • 3月18日——北伐军东路军第二十一师严重部克吴江,向苏州进展;蒋介石委任云南航空处处长刘沛泉为东路军航空司令,归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节制,是日刘在杭州就职;江左军全部进入合肥、六安之线,皖军马祥斌部投降北伐军;孙传芳因北伐军逼近南京,形势危急,是日秘密离开南京赴扬州;张宗昌委直鲁第三军副军长兼一百零七旅旅长常之英为苏州、吴江、常州、无锡4县总指挥[1]:2652
  • 3月19日——张作霖任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毕庶澄、沈鸿烈为副司令,节制东北、渤海两舰队;晚,张作霖在北京召集张学良、杨宇霆、吴俊陞、张作相、于国翰开军事会议,决定今后军事方略,对豫西取守势,中路与东路取积极攻势[1]:2653
  • 3月20日——武汉国民政府通电公布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出国民政府委员25人名单,计:汪精卫、孙科、宋子文、于右任、徐谦、冯玉祥、程潜、谭延闿、陈友仁、李宗仁、谭平山、钮永建、蒋介石、柏文蔚、王法勤、吴玉章、何应钦、孙庚、彭泽民、经亨颐、黄绍竑、杨树庄、陈调元、朱培德、唐生智、李济深、宋庆龄、顾孟余,国府常务委员五人:孙科、徐谦、汪精卫、谭延闿、宋子文;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下令进攻淞沪;何应钦部占领横林、奔牛、吕城、丹阳等地;北伐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抵达武穴,第二十八师前队已入霍山;驻镇江直鲁军奉令连夜撤退,张宗昌由南京返徐州[1]:2654
  • 3月中旬——蒋介石命令取消第十九军,军长陈仪免职[1]:2654
  • 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晨,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代表区委宣布当天中午12时举行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立即分闸北、沪西、沪东、南市、虹口、浦东、吴淞7个区举行起义,12时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直接领导下,上海80万人工人遵照总工会发布之总同盟罢工令,一齐罢工,工人纠察队向预定地点紧急集合,至晚各路纠察队先后占领南市、沪东、沪西、浦东、虹口、吴淞6个区,闸北区直到3月22日午后4时余,除北站外所有各据点敌人均投降,周恩来立即命令工人纠察队对北站据点发起总攻击,经一个多小时猛攻,直鲁联军纷纷溃逃,午后6时战斗结束,上海工人阶级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歼3,000直鲁联军和2,000警察,联军前敌总指挥毕庶澄逃入租界,南市开欢迎北伐军大会,到5万人;程潜、贺耀组、鲁涤平部先后克复江宁镇、秣陵关、龙都镇,3月22日又克板桥、淳化镇;北伐军东路军第二十六军昨日渡过黄浦江,进逼松江,第二师及先遣队沿铁路向松江城猛攻,是日占领松江城,毕庶澄所部4个混成旅被解决,同日东路军第二十一师严重部占领苏州;何应钦至吕城,令赖世璜部东攻无锡、江阴,冯轶裴、曹万顺部分经镇江、汤水、白虎、新塘市攻南京,次日何应钦入镇江,3月23日冯轶裴部方至栖霞街东流镇时,南京已为江右军攻克,3月25日何应钦率冯轶裴部进驻南京;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得悉北伐军克复上海消息后,当即作出三项决议:一、派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赴上海指导一切,二、派吴敬恒、侯绍裘、张曙时、汪寿华、杨杏佛、白崇禧、钮永建等组织政治委员会上海分会,三、令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派郭沫若为上海革命军政治工作指导员;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口开始办公,委员会下分设总政治部、秘书、参谋、陆军、经理、航空5处及革命军事裁判所,并任命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林祖涵为秘书处长,龚浩为参谋处长,刘骥为陆军处长,孙科为航空处长,谢晋代理经理处长,徐谦为革命军事裁判所长[1]:2655-2656
  • 3月22日——上午9时余,白崇禧偕薛岳抵达龙华,因白已奉蒋介石按兵不动命令,是日下午当工人攻打上海北火车站最紧急时刻,总工会代表江寿华请白出兵援助,竟遭拒绝,后经力争薛岳方率部开入麦根路,至此北伐军完全占领上海;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连声海为国民政府秘书长,特任顾孟余为教育部长、孔祥熙为实业部长,谭平山为农政部长,苏兆征为劳工部长;冯玉祥派刘骥为驻武汉全权代表,李呜钟副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主办之《中央日报》在汉口出版,中央宣传部长顾孟余兼社长,陈启修任主撰,孙伏园任副刊主撰;上海《民国日报》复刊;张学良、韩麟春由郑州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促进和平,一致对外;张作霖任命褚玉璞为江苏保安总司令,荣臻为河南保安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由常州进驻无锡[1]:2656-2657
  • 3月23日——北伐军占领南京,北伐军逼近南京城,直鲁联军恐被北伐军围困,决定退守徐州蚌埠,是日令南京城内外驻军急退浦口,第六军攻占雨花台后,第十九师由中华门冲入南京城,入晚各军分路进入南京,敌3万余人被缴械,余溃散,一部由下关抢渡逃回浦口;昆山毕庶澄部4,000余人被北伐军缴械[1]:2658
  • 3月24日——北伐军大队进入南京城后,城内反动分子乘秩序混乱,煽动溃兵及流氓抢劫,袭击英、美、日领署及侨民,外国人死4至6人,伤6人,美、英借口侨民及领事馆受侵害,下令驻下关各军舰开炮向南京城内轰击,死30余人,伤数十人,毁坏房屋财产甚多,是为“南京事件”;程潜、贺耀组、鲁涤平到南京,城厢内外,张贴总司令蒋介石、总指挥程潜、副党代表林祖涵之安民布告,宣示革命宗旨,程潜入城后,即派队镇压骚乱秩序者,并就地枪决抢犯多名;蒋介石由安庆抵达芜湖,得宁讯后,即派参议林石民赴芜湖日本领事馆,恳请日本领事转达英、美当局,谓党军无恶意,蒋本人决亲赴南京负责解决;上海总工会通告,是日10时起,除武装纠察队外,一律复工;张国威在扬州叛离孙传芳,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师师长,所部被段承泽缴械,次日孙传芳、卢香亭等部由扬州退淮阴;靳云鄂部高汝桐乘铁甲车反攻郑州,为奉军包围击毙;张学良、韩麟春通电欢迎吴佩孚回郑州主持在河南联军;毕庶澄、吴光新由上海逃抵青岛,次日毕庶澄奉张宗昌命赴徐州报告军事;革命军昨抵镇江[1]:2659-2660
  • 3月25日——何应钦、程潜、鲁涤平、贺耀组会衔在宁出示布告,保护外侨生命财产,违者严惩;蒋介石由芜湖抵南京下关,何应钦、程潜、鲁涤平等登舰与蒋商议军事;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李宗仁等9人为安徽省政务委员,李宗仁兼主席;美舰2艘护送从南京下驶之商船,至江阴与当地驻军互相轰击[1]:2660-2661
  • 3月26日——冯玉祥奉武汉国民政府命令在西安发布总动员令,分三路向河南出动,沿陇海铁路东进,以京汉线为目的,于右任为前敌总指挥,邓宝珊为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陈希圣为第二路司令,李云龙为第三路司令;北伐军派队严密保护各国驻南京领署及侨商,各军政治部合组临时外交委员会办理外交事项,南京是日一律开市;蒋介石乘“楚同”军舰抵达上海,即以新西区交涉公署为行辕,法租界当局当即派政治部主任程子卿率包探黄金荣等到署“照料”,法总领事以特别通行证送蒋介石,允许他带武装卫兵10名自由出入租界,公共租界工部局亦特派西探罗斯送去特别通行证;贺耀组在江宁行营就第四十军军长职;吴新田在南郑就国民军第十六路司令职;日本外相币原就南京事件电令驻上海总领事矢田,设法警告蒋介石“应尽早赶赴南京处理事态纠纷”,3月30日矢田会见蒋介石,要求“对维持上海治安必须加以特别深刻的考虑”,蒋表示“充分体察尊意,定当严加取缔”[1]:2661-2662。蒋到上海,发现工人和学生天天集会示威,要求收回外国租界[4]:83
  • 3月27日——晚,蒋介石在上海交涉公署开重要会议,张静江、蔡元培、白崇禧、周凤歧及参谋秘书等出席,讨论后方布置、肃清江北、上海治安等问题;白崇禧令先遣司令李明扬办理接洽改编淞沪杂色军队事宜;蒋介石会见上海商业联合会主席虞洽卿,称绝无用武力收回上海租界之用意,要虞告商界放心;蒋介石任命陈调元、蒋作宾、程潜、朱培德、李宗仁等20人为安徽政务委员会委员,以陈调元为主席;武汉国民政府为统一财政,特派财政部长宋子文至上海主持,是日电令上海各机关,所有江苏、浙江财政均须经过宋子文办理,否则概不承认;南京交涉员李石民代表蒋介石访问日总领事森冈,对南京事件表示遗憾;渤海舰队“海圻”等舰,奉舰队司令张宗昌命令进攻吴淞口,扰乱北伐军后方,为驻上海舰队击退;上海艺术协会成立,以黎锦晖田汉陈望道欧阳予倩等9人为执行委员[1]:2662-2663
  • 3月28日——蒋介石指使吴敬恒、蔡元培、张静江、李石曾、古应芬等在上海举行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会会议,通过吴敬恒所提“纠察共产党行为”案,当经决定发动“护党救国运动”;蒋介石令白崇禧即日宣布上海水陆戒严;上海总工会因闻纠察队将有被缴械消息,是日派代表质问蒋介石,蒋称:“纠队本应武装,断无缴械之理。如有人意欲缴械,余可担保不缴一枪一械。”,当代表陈述恐有流氓乘机捣乱时,蒋保证“严行制止,尽可放心”;上海总工会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推举汪寿华、王梅卿为正副委员长,张昆弟为组织部长,李泊之为宣传部长,龙大道为经济斗争部长,赵子敬为交际部长,顾顺章为纠察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任林祖涵为该部驻南京办事处主任,林未到任前,由李富春代;中央农民部在武昌召开各省农协执委联席会议,邓演达、陈克文、毛泽东、周以栗、陆沉、方志敏、陈子林等出席,决定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领导全国农运,时全国有组织之农民已达800万人;南京市民举行欢迎北伐军大会,到会群众5万人;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南京东南大学改组为中山大学,并派定吴敬恒、杨杏佛、侯绍裘、柳亚子、顾孟余、郭沫若等7人为筹备员[1]:2663-2664
  • 3月29日——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成立,蒋介石借口“为完成政治统系及确定市政制度计”,函令市政府暂缓办公[1]:2665
  • 3月30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朱培德等为江西省政府委员,朱培德兼主席,原任委员李烈钧等已于3月26日免职;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熊式辉师占领江苏靖江,孙传芳率部向泰兴方面溃退;北伐军前锋便衣队突在津浦铁路出现,一部昨夜袭凤阳关,临淮、蚌埠形势紧急,是日李宗仁部占领定远,陈调元部第六师由全椒到滁州,3月31日北攻蚌埠;湖南、广东、湖北、江西四省农民协会代表和河南省武装农民自卫军代表,在武昌召开联席会议,选出彭湃(广东)、易礼容(湖南)、方志敏(江西)、陆沉(湖北)、萧寅谷(河南)及毛泽东、徐谦、孙科、谭延闿、邓演达、唐生智、张发奎、谭平山13人为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谭延闿、谭平山、毛泽东、邓演达、陆沉5人为常务委员,毛泽东兼任组织部长,主持全国农协临时执委会工作,并决定在5月15日召开全国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680名[1]:2665-2666
  • 3月31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移驻南京,汉口总部行辕人员是日均离开汉口赴南京;郭沫若在武汉《中央日报》(附刊)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指出蒋介石“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而“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呼吁:“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要打倒化,消灭他,宣布他的死罪!”;奉军占领许昌,4月3日进逼漯河[1]:2666-2667
  • 3月下旬——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张发奎继任第十一军军长,陈洪代理第四军军长,并令程潜、唐蠎、王均分别兼管南京、九江、南昌卫戍事宜;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免蒋光鼐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准戴戟辞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另委蔡廷锴为第十师师长,许志锐为副师长,叶挺为第二十四师师长,方伟为副师长,学兵团团长张治中辞职照准,委黄仲恂暂代,又准第十一军代理师长范汉杰辞职;蒋介石委朱绍良继彭汉章为第九军军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定邓演达、恽代英、顾孟余、谭延闿、徐谦为该校委员[1]:2667-2668

4月 编辑

  • 4月1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一、通电蒋介石及各军事长官,须尊重二届三中全会议决之《总司令条例》,以及外交、财政、交通统一各案,违者以反革命论,关于上海纠察队问题,认为此种组织为必要而且合法,决定通电各军事长官,如有希图解散上海纠察队者,即以反革命论;汪精卫自欧洲回国,经莫斯科于是日抵达上海;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以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于3月31日市民大会饬部开枪,造成血案,议决将王撤职,交刘湘查办;武汉国民政府任命戴修瓒翁敬棠试署最高法院庭长,胡心耕为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湖南各界在长沙开会欢迎第三国际代表罗易及谭平山、蔡和森等,郭亮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张辉瓒率部渡江,沿津浦铁路进展,4月5日到达滁州;阎锡山宣布废除山西督办名义,改称晋绥军总司令,将所部山西、绥远反军队改编为晋绥军[1]:2668-2669
  • 4月2日——李济深黄绍竑应蒋介石急电邀约由广东抵达上海,参与蒋介石、白崇禧等清党密谋;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在上海开全体紧急会议,蔡元培、李宗仁、古应芬、黄绍竑、张静江、吴敬恒、李石曾、陈果夫8人出席,通过吴敬恒所提“请查办共产党”呈文,决定通知联席会议对共产党员及革命分子197人分别实行看管监视;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蒋介石“克日离沪赴宁,专任筹划军事”,“对于外交,未得中央明令以前,切勿在沪发表任何主张,并切勿接受任何帝国主义口头或文字之通牒,以强迫帝国主义直接与国民政府交涉”,同日严电申斥蒋介石擅委郭泰祺为上海交涉员,下令拿办郭泰祺并开除其党籍;武汉中央土地委员会成立,推徐谦、顾孟余、谭平山、毛泽东、邓演达为委员[1]:2670
  • 4月3日——汪精卫是日至4月5日与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吴敬恒、李石曾、蔡元培等10余人,在上海举行秘密会议,讨论蒋介石提议:赶走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分共,汪不赞成立即分共,经反复策划后决定:一、定4月15日召集中国国民党四中全会解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问题,在开会之前各地中国共产党员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听候开会解决,二、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所发命令可以拒不接受,三、由各军队、党部、团体、机关之最高长官和主要负责人对“在内阴谋捣乱”者,予以制裁,四、凡工会、纠察队等武装团体,应归总司令部指挥,否则认其为对政府之“阴谋”团体,不准存在;蒋介石发表支持汪精卫复职通电,内称:“自汪归来,所有军政、民政、财政、外交皆在汪指挥下统一于中央,本人独司军令,俾专责成。”;湖北麻城县土豪利用红枪会策动武装暴乱,残杀革命干部和军民,包围麻城县城,毛泽东从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中组织学员中组织学生军300名,于4月14日开赴麻城,平息暴乱[1]:2671-2672
  • 4月4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6月18日举行毕业典礼;蒋介石任命原孙传芳部第九师师长李宝章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1]:2672-2673
  • 4月5日——汪精卫与陈独秀在上海发表《联合宣言》(即《告两党同志书》),称:“中国共产党坚决的承认中国国民党及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毫无疑义的需要”,“国民党最高党部最近全体会议之议决,已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表示国共两党“万希各自省察,勿致为亲者所悲,仇者所快”,当晚汪秘密乘船赴汉口;武汉国民政府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杨树庄为海军总司令,又以何应钦为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程潜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李宗仁为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为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均归第一集团军统辖,同日下讨伐张作霖令;蒋介石以总政治部迁移上海后不向总司令部报到,下令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派兵前往查封,并逮捕办事人员19名;蒋介石下令将驻上海之第一军第一、二两师调往南京,以原浙江周凤歧第二十六军接替“沪上防务”,同日蒋宣布上海戒严;阎锡山电告赵丕廉:“本日已下动员令,并向省民宣布服从三民主义。”;张学良、韩春麟致电北伐军各将领,指责北伐军失纪,致引起外舰炮击南京,死伤数千无罪同胞,要求“整饬军纪,保全社会秩序,以回天下之观听”;毕庶澄奉张宗昌电召,由青岛抵达济南见褚玉璞,褚奉张令,以毕在上海曾暗通北伐军,贻误大局,即将毕枪决;北京政府阁议停开,阁员只二人,顾维钧报告张作霖,谓政令无从发布,请速备继任人选[1]:2673-2675
  • 4月6日——张作霖派武装军警300余人,串通北京外交团,包围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搜查苏联远东银行、中东铁路驻京办事处及其他官舍,逮捕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60余人,抢去大使馆大量档案,驻华苏联代理大使齐尔内赫于事件发生后,亲至外交部访顾维钧提出抗议,因是日适为假日,未晤,午后6时又派人赴警厅要求立刻释放所捕大使馆人员,警厅未予承诺;晚,张作霖等开紧急会议,商议处置东交民巷所捕全案,决定对刘之龙等非共产党人没收其财产,李大钊等待判决;蒋介石决定四路北伐计划:第一路由津浦铁路进攻,第二路由陇海铁路进攻,第三路由京汉铁路前进,第四路由江北前进;蒋介石命令,从本日起,所有武汉发来之电报、函件,武汉各报“妨碍革命”之记载及总政治部等各种“反宣传”广告,一概不许刊登及转刊,如有故意违抗者,在戒严期内,应按戒严条例惩办[1]:2675-2676
  • 4月7日——蒋介石到上海后即商由法租界青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另组“中华共进会”,专事反共;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紧急会议决定:为适应革命势力之新发展及应付目前革命之需要,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并由军事委员会准备以南京为中心之作战计划,4月8日上述决定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叶开鑫部与第三十三军柏文蔚部克复皖西正阳关,同日克颍上;奉军占领郾城,任应岐被俘,靳云鹗军退至漯河以南[1]:2676-2677
  • 4月8日——蒋介石由上海赴南京,临行前颁布《战时戒严条例》,以白崇禧、周鳯歧为淞沪戒严司令;“上海临时政治会议”成立,以吴敬恒、蔡元培等15人为委员,该会掌握上海市一切军事、政治、财政之权,并有权指导当地党务;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欢宴第三国际代表罗易;镇江北伐军与孙传芳军隔江炮战[1]:2677-2678
  • 4月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黄绍竑、吴敬恒、李石曾、蔡元培、古应芬、张静江、陈果夫等在上海联名通电“护党救国”,该电指责武汉联席会议及二届三中全会之种种措施和决议;孙传芳委任第四师师长彭德铨兼任联军副司令,是日彭在江苏淮阴就职;晨,蒋介石抵达南京,午后暴徒数百人将江苏省和南京市党部捣毁、封闭;福建全省戒严;财政部长宋子文奉武汉国民政府命令到上海,设立财政部驻上海办事处,接理江、浙财政,宋兼任江浙财政处长,同日蒋介石另委陈光甫等组织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亦在上海正式成立,陈任主任委员[1]:2678-2679
  • 4月10日——蒋介石任命冯轶裴为南京戒严司令,宣布自是日下午6时起,南京一带实行戒严,并公告《戒严施行条例》,凡12条;南京市民举行“肃清反革命派大会”,25万人到会;蒋介石电令解散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蒋在电中指斥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等“援引私人,充塞部曲”,总政治部“几为少数跨党分子及少数投机少年所独占”,特下令封禁;后方总政治部主任孙炳文应邓演达电召自广州赴湖北,准备出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长职,4月12日李济深令公安局逮捕孙炳文,不获,4月13日李济深以总司令名义委任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曾养甫为总政治部留守主任;阎锡山日前在军署召集会议,筹商改组省政府,已推定阎锡山、商震、南桂馨、徐永昌等为省政府执行委员,是日阎锡山下令取消北京任命之督办名义,自翌日起以“晋绥总司令”名义统辖军民两政;直鲁军配合孙传芳在津浦铁路反攻,是日进迫浦口;张宗昌令山东勒征两个月军饷[1]:2680-2681
  • 4月11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议决,电蒋介石等停止在南京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上海青帮头子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通电反共,动员其党羽“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消灭共产党;晚8时,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被杜月笙骗至法租界,旋被暗杀于枫林桥[1]:2681-2682
  • 4月12日——上海发生“四一二”清党,晨4时,白崇禧在上海亲自执行蒋介石清党大屠杀密令,停泊在高昌庙之军舰发出信号,公共租界出动大批“共进会”组织之武装流氓,袖缠“工”字符号,冒充工人,分头袭击闸北总工会会所,以及南市、沪西、浦东、吴淞、江湾等14处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𤼲生激战,事前在这一带布岗、巡逻之第二十六军周凤歧部武装官兵,借口工人“械斗”,以维持、援助为名,将“双方”枪械收缴,第二十六军部分军队还直接参加屠杀,上海2,700名武装工人纠察队全部被解队武装,总工会会所也被占据,上海工人死伤达300余人,流氓及军队出动在1.5万以上,上海工人和市民纷纷集会要求惩办祸首,发还枪械,数万工人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开大会后游行,并一举夺回总工会会所,总工会立即召开工会代表大会,议决即日宣告全市总罢工,以示反抗南市体育场群众大会有30万人参加,会后冒雨到龙华向白崇禧请愿;蒋介石、李济深电广东省党部、省政府,对中央迁湖北后一切命令,不准执行;北伐军在津浦铁路失利,定远、寿县相继失陷,直鲁军自寿县进迫合肥,张宗昌军队亦迫近浦口,其飞机向浦口及南京投掷炸弹,两军夹江对峙;江北孙传芳军在瓜州、泰兴集中,准备渡江进攻沪宁线北伐军;安国军发表文告,称苏联大使馆内搜获之文件,内有在中国各地之苏联军事专家及密使之报告,苏联军事专家与国民军、中国国民党领袖之函件等[1]:2682-2683
  • 4月13日——上海总工会发布总同盟罢工宣言,参加罢工人数约计20万人以上;上海总工会为纠察队被缴械事,通电全国揭露军事当局发动四一二政变真相;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上海驻军将工人纠察队包围缴械事件电蒋介石、白崇禧;上海总工会纠察队被缴械后,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即宣布取消上海总工会,并于是日成立“上海工联总会”(后又改名为“上海工会统一组织委员会”),委邓禹为主任;蒋介石委黔军袁祖铭旧部李燊为第四十三军军长,胡刚为副军长[1]:2683-2684
  • 4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胡汉民、吴敬恒、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萧佛成、柏文蔚、陈果夫、甘乃光、黄绍竑等在南京举行四中全会预备会议,胡汉民主席,决定全体委员会于4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并电催汪精卫等来南京[1]:2684
  • 4月15日——广州发生“四一五”大逮捕,李济深自上海赶回广州积极布置清党,是晨2时起广州戒严,钱大钧首先派出军队控制电报、电话,总计被捕共产党员及革命分子共2,100余名;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原订是日在南京召开,因汉方面委员未到,改开谈话会,柏文蔚主席,依澽萧佛成之提议,决议取消武汉中央党部及政府;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电各中央常务委员,促刻日遄赴南京执行职务;上海截至是日,共产党员、工人领袖及群众被捕者500人,被杀害300人,逃亡失踪者5,000余人,为避免无谓犠牲,总工会颁布命令,于是日召开追悼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大会后,一律复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叶挺兼管武昌卫戍事宜;蒋介石委刘纪文为南京市市长[1]:2685-2687
  • 4月16日——汪精卫在武汉致电各级党部、各地方政府,斥责蒋介石违背中央命令,围缴工人纠察队枪械,谋开西山会议式之会议,反抗中央;汪精卫在武汉以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名义,召开“国共两党联席谈话会”,讨论应付时局办法,4月18日决定先行北伐[1]:2687
  • 4月17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加派萧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组9人为政治会议委员,复推选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政府于本月18日开始在南京办公,同时举行庆祝典礼[1]:2687-2688
  • 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午9时政府委员蒋介石、吴敬恒、张静江、胡汉民、柏文蔚、蒋作宾、蔡元培、邓泽如、李石曾、陈铭枢、甘乃光、陈果夫、叶楚伧等举行就职典礼,由蔡元培授印,胡汉民代表受印,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发表《建都南京宣言》,同日各团体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庆祝建都南京与恢复国民党党权大会”,蒋介石、吴敬恒、胡汉民等莅会并发表演说,通过“请中央执监联席会议严厉取缔跨党分子”、“请中央执监联席会议训令各级党部从事清党运动”等案,会后举行游行和阅兵式;南京国民政府发出秘字第一号令,通缉中国共产党首要和中国国民党“附共分子”197人,通缉令称:“查此次逆谋,实以鲍罗廷、陈独秀、徐谦、邓演达、吴玉章、林祖涵等为罪魁,以及各地共产党首要、次要危险分子,均应从严拿办。”;武汉国民政府下令免蒋介石本兼各职,令称:“蒋中正屠杀民众,摧残党部,甘心反动,罪恶昭彰,已经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开除党籍,免去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同日又令:“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所统率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各方面军及总预备队,着均归军事委员会直辖。”;张作霖委徐寿椿为第二十二军军长,是日徐在河南賖旗镇就职;晨,江北直鲁军炮击南京下关,北伐军散兵壕数处被毁,上午9时在浦口上游4英里处又发生激战,鲁军炮弹命中北伐军“永绩”舰尾,北伐军发炮还击,停泊江面英舰“满梯斯号”以机枪射击北伐军,炮声始息[1]:2688-2689
  • 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南湖举行第二期北伐誓师典礼及庆祝军事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委员全体出席阅兵,唐生智任总指挥(名义是第四方面军),统率三个纵队,以张发奎为第一纵队司令官任右翼,以刘兴为第二纵队司令官,以新收编之河南保卫军田维勤、靳云鹗及暂编第三军梁寿恺、暂编第五军庞炳勋、新编第十四师安俊才、新编第十六师张万信等部为第三纵队任左翼,限4月29日前集中完毕,总计武汉政府攻击部队人数共6万,步枪4.5万支,参加抗击郑州以南号称奉军精锐之14个旅7至8万人,步枪5万,大炮500门,坦克10余辆;自是日至5月6日,武汉中央土地委员会共举行五次扩大会议,正式讨论解决土地问题,出席人数最多者为40人,代表15个省区,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大致认为理论上土地须全数收归国有,但根据目前客观情况,只能做到政治之没收(部分没收),小地土及革命军人之土地应加以保障,地主及佃农制度尚未能完全消灭;南京举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成立两部:一、财政部,推定古应芬为部长,二、外交部,拟推伍朝枢为部长,伍未到任前,仍由代部长陈友仁负责,办理宁汉交涉;苏联代理大使齐尔内赫率馆员30余人离北京返国,4月21日北京英、美使馆接收苏联使馆管理权[1]:2689-2691
  • 4月20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发表《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完全支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关于罢免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开除党籍和拿办之决定;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在南京成立;第四军副军长黄琪翔率第十二师、第二十五师开赴河南驻马店,4月29日第一纵队指挥官兼第四军、第十一军军长张发奎率第十一军到达驻马店[1]:2691
  • 4月中旬——中共中央从上海迁至武汉[1]:2691
  • 4月21日——武汉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号召一致努力完成北伐及肃清蒋介石等叛党分子;蒋介石通电宣布军事委员会由广州迁移南京,于本日开始办公[1]:2691-2692。军事委员会自广州迁移南京,宁汉分裂[5]:69
  • 4月22日——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陈光甫等由南京抵达上海,下午即会同在上海委员开第二次会议,继续筹划财政事宜,并决定设沪宁分会,宋子文原设之财政部驻沪办事处及附设之江苏财政处撤销[1]:2692
  • 4月23日——北伐军由南京幕府山用大炮向浦口猛轰,鲁军铁甲车及大炮均被击毁,死伤甚重,丧失战斗力[1]:2693
  • 4月24日——蒋系海陆军将领由何应钦、杨树庄领衔在南京发表陆海军会议宣言,公布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反共、一致完成北伐等六项议决案;蒋介石改委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组为南京戒严司令兼沪宁路要塞司令[1]:2693
  • 4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任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以吴敬恒为总司令政治部主任,陈铭枢、刘文岛为副主任,是日3人于南京就职;黄埔学生军到南京共1,000余人,自第二十一师严重部队开往苏州、昆山一带,随去约300人,余下在南京不00人,已在成贤街组织黄埔同学会,会长蒋介石,该会之黄埔学生是日成立清党委员会,从事清党反共;南京方面之李宗仁、王天培军对驻九江之武汉方面朱培德军从事防御,在津浦铁路作战之鲁涤平军全部与程潜军一部表示服从武汉国民政府,潜行退至安徽,图袭取南京[1]:2693-2694
  • 4月26日——南京政府通电接受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反共议决议案:对各地共产党首要分子经党部举发者由就近军警分别看管,所有汉口联席会议及二届三中全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产生之机关所发之命令一律否认[1]:2694-2695
  • 4月27日——是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0多人,代表党员5.79万余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出席大会,中国国民党代表徐谦、孙科、谭延闿亦应邀出席,陈独秀仍被选为中央总书记;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关于指导江西、湖南党务案》,派陈其瑷为江西特派员,林祖涵为湖南特派员;南京政府任命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为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汪精卫为东南大学校长,褚民谊为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周凤歧兼任浙江军事厅厅长;浙江政务委员会改称浙江省务委员会,是日成立省政府,主席张静江暨各委员、厅长就职;武汉国民政府为肃清反革命,特组织武汉保安委员会,并公布《武汉保安委员会暂行条例》[1]:2695-2696
  • 4月28日——新编第五军军长叶开鑫在南京改就蒋介石所委第四十四军军长职;蒋介石令杜起云将驻南京附近程潜第六军第十九师杨源浚部3个团解除武装;中国国民党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在湖北成立;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名义发出布告,嗣后凡有汉口地名之中国、交通两银行钞票不得在他省兑现,次日南京政府通电,令长江下游各地禁止现金运往武汉,并禁汉票在各地行使;广州无线电台成立,此后上海、广东消息可用无线电直接通讯,不必再经香港水线传递[1]:2696-2697
  • 4月29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凡12条,该会为南京政府军事最高机关,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遴选;蒋介石令白崇禧将驻镇江程潜第六军第十七师邓彦华部包围缴械,后该部改编归白节制;唐生智由武汉出发赴河南前线指挥第二期北伐部队;上海交涉员郭泰祺正式照会各国领事,并转达各国政府,通告南京国民政府已于4月18日成立[1]:2697
  • 4月30日——武汉国民政府电冯玉祥称,国民政府已下讨奉令,任冯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已令唐生智所部于本月15日以前集中汝宁、驻马店一带,第三方面军李宗仁已达蚌埠,第一、第二方面军何应钦、程潜部正衔尾由津浦线北进,嘱冯军即日出关会师;广东东江共产党人联络农军,集中海陆丰潮阳揭阳普宁各地准备起义,其在海陆丰者系由彭湃领导,吴振民为总指挥,是日农军在海丰成立农民政府,颁发拥护武汉中央政府口号,实行去年中国国民党联席会议决议案,5月9日农民政府因力量孤单,被惠州警备司令胡谦派兵一团解决;于珍坚辞奉军第十军军长及北京卫戍司令职,张作霖命王树常暂代第十军军长,王是日在开封接任,5月23日邢士廉正式代理京畿卫戍司令[1]:2697-2698

5月 编辑

  • 5月1日——冯玉祥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职,任石敬亭为总参谋长,何其巩为秘书长,刘伯坚为政治部长,吴锡祺为参谋处长,张自忠为副官处长,冯并将该集团军之编制及部署通令各将领:一、中央军由冯亲率,二、东路军总司令刘镇华,三、南路军总司令岳维峻,四、右路军总司令孙连仲,五、左路军总司令徐永昌,六、北路军总司令宋哲元;蒋介石决定三路北伐作战计划:第一路以何应钦任总指挥、肃清江北,第二路蒋介石自任总指挥、以白崇禧代理、前敌总指挥陈调元、任津浦铁路正面作战,第三路以李宗仁任总指挥、联合进攻陇海铁路,限5月8日集中完毕,5月10日开始攻击;唐生智抵达驻马店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决定攻击奉军计划,并赴前线视察,同日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率部由广水至驻马店集中,会合靳云鹗部向郾城、漯河之奉军攻击前进;蒋介石总司令特务处处长杨虎、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政治部主任陈群等致电质问汪精卫到武汉后与前在上海言行何以判若两人,并分电促孙科宋庆龄离开汉口赴南京;广东省军事厅成立,徐景唐任厅长,总司令部后方办事处结束;张学良、韩春麟电北京张作霖,报告收编豫军情形及改组后新名义:李振亚部为第十九军,于学忠部为第十二军,张治公部为第二十一军,徐寿椿部为第二十二军兼暂编第三师,閰曰仁部为第二十三军,郭振才部为暂编第一师,李鸿翥部为第二师,李光藻部为第四师,马文德部为第五师[1]:2699-2700
  • 5月2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江苏省政府在南京成立,省政务委员钮永建等10人就职;广东北路总指挥钱大钧率部进攻韶关陈嘉祐军,陈以英德已陷,5月3日退出韶关,5月7日由乐昌九峰退湖南郴州,钱大钧乃入据韶关;武汉国民政府任命段国璋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军长;山东省当局将鲍罗廷夫人及其他三名苏联人员由济南押解北京[1]:2700-2701
  • 5月3日——晚,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朱绍良议北伐作战计划,提出先向津浦路前进,再右旋以迫胁江北逆敌于海滨[1]:2702
  • 5月4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陈嘉祐、罗绮园等为南韶连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派陈嘉祐为主席;刘湘就任蒋介石所委国民革命军第五路总指挥;南京政府任命王伯群为代理交通部长,周佩箴为上海中央银行行长,钱永铭为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同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命钱永铭为财政部次长[1]:2702
  • 5月5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及各部长联席会议议决组织清党委员会,并通过清党原则6条:一、清党时期停止入党,二、所有党员经三个月之审查再发党证,三、“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投机分子、反动分子及一切腐化、恶化分子”混入本党者,一律清除,四、所有党员须每半个月向所属党部报告其工作,无故一月不报告工作者,党部加以警告,三月不报告工作者,取消党员资格,五、海军及海外清党办法另定,六、任邓泽如吴倚沧曾养甫萧佛成段锡朋冷欣、郑异组织中央清党委员会;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十八次会议议决筹设中央党务学校,推定叶楚伧、曾养甫等为筹备员,后第九十二次中常会又议决任命蒋介石兼任校长,第九十三次中央党部执委会派戴季陶为教务主任,罗家伦为副,丁惟汾为训育主任,曾养甫为副,陈果夫为总务主任;刘湘奉蒋介石令出兵武汉,任命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杨森为前敌总指挥,率领约7个师兵力东下,是日杨森通电拥蒋反共,并于当日占领鄂西秭归,5月7日入宜昌,将总工会、农民协会等团体解散,干部数名被枪决或监禁;第四十三军军长兼第六路军前敌总指挥李燊率在湘、鄂之黔军4万人进攻武汉国民政府,5月15日李自巴东电告其驻南京办事处,称已联合杨森、夏斗寅等进攻武汉,前锋已过宜昌、沙市,6月8日李部占津市澧县;冯玉祥电告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已令方振武之第一路、孙良诚之第三路、马鸿逵之第四路、石友三之第五路、韩复榘之第六路,共精兵10余万出关讨奉,又令张维玺之一路及刘汝明佟麟阁赵守钰各独立师,集中西安附近,陆续出关,岳维峻南路军5万余人亦已出动,刘镇华已允就东路军总司令职即日东进,于学忠、张联陞结合反对革命,已令孙连仲率部出老河口,务于最短期间扑灭;上海大学是日被中国国民党查封,学生被驱逐[1]:2703-2704
  • 5月6日——武汉国民政府批准第三军军长朱培德辞职,以王均继任,特任朱培德为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兼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批准第二军军长谭延闿辞职,以鲁涤平继任;武汉国民政府所辖第十四独立师师长夏斗寅由宜昌驱军东下进攻武汉,5月13日夏斗寅发出进兵武汉反共通电,5月14日至沙市,5月15日至嘉鱼,5月16日入咸宁之汀泗桥,拆毁武昌、长沙间铁轨8里余,杨森军则在江北岸配合行动,5月17日到岳口;李宗仁部第三路第二十七军及第十军两个师分别由芜湖、大通渡江,向合肥前进[1]:2705
  • 5月7日——南京政府公布《中央法制委员会组织条例》,凡12条,规定该会受中央政治会议及国民政府之命草拟并审查一切法制,5月13日南京政府任命胡汉民、丁惟汾、伍朝枢、戴季陶、钮永建、罗家伦等为法制委员会委员;陈仪旧部新编第十五师,奉蒋介石令改编为第六军第十九师;云南省龙云、胡若愚等通电反共拥蒋[1]:2705
  • 5月8日——张学良日前由郑州至蚌埠晤张宗昌洽商河南境奉军与安徽北部直鲁军联络事,入河南奉军已由河南东部向安徽北部移动,许昌方面奉军以为冯玉祥大举由陇海线进取洛阳,郑州动摇,正面又受北伐军严重压迫,是日全部向郑州撤退[1]:2705
  • 5月9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据教育行政委员会提议,决定设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处,并派蔡元培等为筹备员;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将上海江湾之模范、游民两工厂,改设国立劳动大学,并派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等11人为筹备委员,筹备委员会于5月13日成立;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耿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副军长,徐谦准辞兼革命军事裁判所长,由江浩继任[1]:2706
  • 5月10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免去杨森第二十军军长职,遗缺以郭汝栋继任,另委王缵绪为第二十一军军长,李家钰为第二十二军军长;武汉军事委员会决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编为中央独立师,以侯连瀛为师长,杨树松为副师长:南京政府令准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钱永铭辞职,遗缺由张寿镛兼任,又准中央政治会议咨开财政部次长钱永铭未到任以前,所有部务暂由江苏财政厅长张寿镛代拆代行;张作霖在苏联大使馆所拘苏联人员,及由济南解京之鲍罗廷夫人等共19名,经北京当局决定移送普通法庭;广东惠州警备司令兼第十八师师长胡谦、汕头警备司令何辑五奉李济深令,分别由惠阳与揭阳、棉湖进攻彭湃等建立之海陆丰苏维埃,是日胡谦部攻入海丰,农军一部分退守村落,一部分乘帆船10余艘退往香港,5月23日胡谦部继由海丰攻陆丰[1]:2706-2707
  • 5月11日——南京政府任命古应芬代理财政部长,免去陈友仁代理外交部长职,特任伍朝枢为外交部长;蒋介石派杨虎继白崇禧任上海警备司令,令陈群主持上海政治工作;第二路前敌总指挥陈调元率所部第三十七军由马鞍山分乘“决川”、“浚蜀”两舰渡江,占领西梁山,同日克和县,鲁军第十军杜凤举、第七军许琨等部退全椒;李宗仁由芜湖乘轮西上,次日至湖口,与朱培德晤谈,对南京、武汉双方暂缓冲突,分途北进,取得一致意见;鄂北于学忠、张联陞军联合向汉口出动,是日于学忠部犯应山,前锋攻广水,5月12日张联陞部3,000人侵入孝感以北之陆家山,拆毁铁路一段,唐生智自广水调军一旅击退;东路军总政治部会同上海法捕房查封法租界徐谦所办之法政大学[1]:2707-2708
  • 5月12日——武汉国民政府特任陈嘉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长,谭道源为副军长,张辉瓒为第二军副军长;白崇禧第二路杨杰部由江宁镇、慈湖镇分别渡江[1]:2708
  • 5月13日——李宗仁第三路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协同第二路陈调元之一部攻克安徽含山;吴佩孚率部万余人离开巩县孝义镇绕道赴南阳依于学忠,该地附近有于学忠、田维勤、徐寿椿、郭振才、李振亚等部共5万人,5月15日抵达登封,5月20日吴率部3,000人经叶县襄城抵达南阳张联陞、于学忠悬灯迎接[1]:2709
  • 5月14日——武汉北伐军主力在汝南上蔡、东西虹桥与奉军接触[1]:2709
  • 5月15日——广西省政府成立,黄绍竑任主席;武汉北伐军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占领西平,同日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完全击溃上蔡奉军,俘虏5,000余人,夺获大炮30余门;田维勤月初由运城至郑州会见张学良、韩麟春,是日又由郑州至北京谒见张作霖,表示愿接受奉方改编,请接济饷械,5月18日田赴前方遂平督师;白崇禧第二路第四十军贺耀组部由下关、大胜关间渡江,未遇抵抗,即占领江浦,直鲁军败退滁州[1]:2709-2710
  • 5月16日——蒋介石委周凤歧兼任浙江省戒严司令,是日周在杭州就职,即日宣布戒严令;阎锡山应蒋介石电邀,派代表赵丕廉由上海到南京,商洽山西省军事、政治和党务[1]:2710
  • 5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清党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邓泽如为主任委员;夏斗寅军进抵武昌城外之纸坊,武汉震动,武汉国民政府急派叶挺率第二十四师及中央独立第一师进剿,并急召在九江、武穴方面之第二军与第六军部队回援,时原与夏斗寅相约内外夹攻之何键部已开赴河南,第十五军刘佐龙等部亦未敢轻动;余湘三、王东原(第三十五军教导团团长)、陶柳(第三十五军留守处主任)、李殿臣(第八军教导团团长)、许克祥、晏国涛和魏镇等在许克祥团部策划发动事变,决定由许克祥担任指挥官,其第三十三团为主力,第三十五军后方留守处部队及其他驻长沙部队配合行动,发动日期大致决定在5月21日晚,许克祥承担军事首难之责后,即加紧步伐,制造舆论,是日湖南方面谣言大起,军队以此为借口在驻扎地点布置沙包,各商店纷纷罢市,形势紧张;陈嘉祐部协同农军反攻坪石、乐昌,钱大钧调兵一团由韶增援,陈部不支退郴州;白崇禧第二路军杨杰部击溃鲁军许琨、杜鳯举部,克全椒,鲁军退向滁州方面,次日邓振铨师克滁州,张宗昌因直鲁军节节失利,下令总退却,命在蚌埠临淮集中[1]:2710-2711
  • 5月18日——武汉国民政府以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称兵谋叛”,下令褫夺拿办;南京政府任命黄郛上海特别市市长;第八军第一师张国威部移驻汉阳、分防兵工厂、铁厂、黑山分厂、龟山等处,同日第二军第六师戴岳部亦抵武昌;钱大钧部蔡熙盛团入赣州,缴去卫队连及一团枪械,扣留官佐10余人,蒋介石委钱大钧为新编第一师师长,蔡熙盛为副师长,代行师长职权;张学良离开北京赴郑州,专任河南西部军事指挥,河南南部方面指挥由韩麟春担任[1]:2711-2712
  • 5月20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赵佳白为京汉铁路监护司令;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以“闽、浙、苏等省政治监察委员徒乱行政系统,实无设立之必要”,议决取消;何应钦第一路军卫立煌率部第十四师由下关渡江,并协同第二路军贺耀组部自浦口,东进,次日占领瓜埠,孙传芳军向六合退却,5月21日贺耀组第四十军克六合,孙军向扬州天长仪征方向溃退;李宗仁第三路军夏威胡宗铎部克定远,鲁军程国瑞、徐源泉、许琨、刘志陆等部向凤阳、临淮关溃退,此役第十五军军长马济中弹阵亡(一说马在合肥北被红枪会击伤不治而死),次日克鳯阳;陈嘉祐部退醴陵,驻韶桂军陆续入湖南;刘镇华任第二集团军东路军总司令后,仍盘据洛阳、新安,第二集团军不得不施以攻击,刘见实力消灭,是日乃通电下野,所部归各将领自辖[1]:2713-2714
  • 5月21日——许克祥在叶琪、何键指挥下发动“马日事变”,晚11时由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统一指挥,第三十五军教导团团长王东原、第三十五军留守处主任陶柳等部分途袭击湖南省市党部、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省党校及省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机关,解除农民自卫军与纠察队武装,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及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对敌人袭击事先未作充分准备,致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完全处在被动地位,但仍作坚决抵抗,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国民党左派分子及工农群众100余人遭到捕杀,机关概被摧毁,所有监狱人犯全数释放,此后在长沙和各县日夜进行劫掠;夏斗寅军被叶挺师击溃,武汉人心大定,宣布解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清党委员会通告各省市党部,该会已开始办公,嗣后有关清党事宜,须向该会接洽,同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清党条例》,凡11条,该条例指出:共产分子及遇有阻挠清党进行者,当地清党委员会得直接通知该地军警或行政机关缉拿,5月25日南京政府通令全国各行政机关遵行《清党条例》;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胡汉民、蒋介石、邓泽如、阎锡山、王伯群为国民政府委员;刘兴第三十六军克郾城[1]:2715
  • 5月22日——蒋介石对东方通讯社记者称,“夏斗寅之起而宣言反对共产,与杨森、刘湘同受余之命令”;驻粤桂边之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因滇军已有归附南京之表示,特电南京蒋介石,愿移师北伐,“先清湘赣、继捣燕京”;何应钦第一路军第十七军曹万顺部五十八团克仪征,孙传芳军第八师崔锦桂部悉退扬州,孙令所部速经邵伯向高邮方面退却;李宗仁第三路军叶开鑫部克临淮关,夏威、胡宗铎部克蚌埠,张宗昌、褚玉璞部纷向徐州溃退,同日张宗昌致电北京,谓已决定将大队撤至淮北符离集、南宿州,并商由孙传芳迅出宿迁睢宁,袭国军之背[1]:2715
  • 5月23日——云南省务委员会总裁唐继尧在昆明病殁;何应钦第一路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熊式辉克靖江,孙传芳部退黄桥;第十七军曹万顺部杜起云师克扬州,孙传芳部分两路退却,一沿运河退淮阴,一自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退守海州;南京政府教育委员会派蔡无忌、胡刚复等接收东南大学;湖南中国国民党右派分子在长沙戒严司令部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救党临时办公处”,推定许克祥、周荣光、王东原、李殿臣、张敬兮5人为救党临时主席团,5月29日正式成立救党委员会,并发表反共就职通电[1]:2716-2717
  • 5月24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总理纪念周条例》,凡8条,规定每周月曜日(周期一)上午为举行期,凡各级党部、各机关、各军队须一律举行;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加推冯玉祥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以李鸣钟代表出席;蒋介石在南京对将士训话称:对武汉共产党即下讨伐令;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委员会结束,广州政治分会成立,李济深任主席;武汉北伐军第十二师协同贺龙独立第五师占领逍遥镇(位于临颍东南);唐生智电武汉国民政府,奉军第十一军军长富双英已投降,任富为第二十一师师长,归第四军朱晖日指挥[1]:2717-2718
  • 5月25日——何应钦第一军第二师刘峙部克南通,午后克如皋,孙军李宝章部向海安撤退;武汉国民政府下令讨伐杨森,第二军全部奉令出发,5月28日开始进攻,5月29日戴岳师联合李云杰师进攻潜江;鲍罗廷偕武汉政府特派员谭平山、陈公博、彭泽湘、周鳌山、邓绍芬由武汉出发赴湖南查办“马日事变”,当晚到达岳州,得许克祥等电称,将逮捕鲍等就地枪决,鲍等即折返武汉;李宗仁第三路军柏文蔚部及王普部克六安;何应钦第一路军第十四军第二师谢杰部克泰县,孙传芳第十五师宋福田部向宝应、兴化溃退;蒋介石使其上海学生联合会举行援助北伐军大募捐,自是日起至5月30日止在上海华租两界实行挨户强捐,并勒逼各校全体学生一律出动[1]:2718-2719
  • 5月26日——冯玉祥部攻入洛阳,俘获奉军2万人,万福麟东遁,张治公窜南山;李宗仁第三路军第十军王天培部占固镇,5月28日克宿县[1]:2719
  • 5月27日——冯玉祥部石友三第五路军攻占孟津,续克偃师;李宗仁第三路军新编第十一军马祥斌部占领寿州、凤台;蒋介石赴津浦铁路沿线视察,6月3日返南京[1]:2719
  • 5月28日——武汉北伐军占临颍,奉军主帅韩麟春亲赴许昌指挥,从5月26日午后6时开始至是日,北伐军第三十六军刘兴部在漯河、临颍一带与奉军展开决死战,唐生智檄调张发奎第一纵队加入,是日大败奉军,占领临颍城,第十一军二十六师第七十七团团长中国共产党员蒋先云担任正面,三次负伤不下火线,终于赴死;日本政府发表出兵山东声明,借口济南形势紧张,不能依在长江沿岸各地之海军保护侨民,决派驻满洲部队2,000名赴青岛;第二十五军军长兼第六路军总指挥周西成统率黔军大举出兵武汉,是日致电蒋介石,报告所部犹国才师5月25日占洪江,复向辰、潊进攻,前锋已达安江一带;何应钦第一路军第一军第二师刘峙部克东台,孙传芳退宿迁,其第九、第十二、第十三、第五、第七各师,退盐城、海州附近;南京组织清党审判委员会,是日由总政治部、黄埔同学会清党委员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留宁官生办事处、江苏第一监狱署各代表委员在第一监狱署开始审理案件;南京政府训令:代理财政部长古应芬到任前所有部务由次长钱永铭暂行代理,钱是日到职[1]:2719-2720
  • 5月29日——山东省督办张宗昌、省长林宪祖接到日本驻青岛总领事矢田部保吉出兵山东之通知后,特电北京国务院、外交部,要求速向驻北京日使严重抗议,并声明对于侨商安全始终负全责,次日张、林再电北京国务院、外交部,催请迅与日方交涉;朱培德电武汉国民政府,报告江西军事政治不稳情形,请派陈公博、何香凝、朱霁青三人赴江西指导党务;朱培德在江西将第三军全部政治工作人员142名遣送出境;自“马日事变”后,湖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柳直荀到湘潭、湘乡等县发动和组织农军,并在湘潭建立农军总指挥部,准备进攻长沙,湖南省政府分兵三路进行抗拒:第三十三团许克祥部向湘潭,第三十五军第一师第三团李仲任部沿株萍铁路向株、醴,省防军第二师范转帆团由宝庆、湘乡包围合攻,是日三路同时动员[1]:2720-2721
  • 5月30日——张作霖亲访驻华日使芳泽,询出兵事件,芳泽当即口头通知日本出兵山东理由,谓“全在保侨”,同日午后芳泽至北京政府外交部将同一内容通知顾维钧,“希望谅解”,顾表示“日本出兵,殊违常轨”,“自未可默认”;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派朱培德、黄实、陈其瑷3人组织江西特别委员会,以朱培德为主席,执行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各种训令;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西安政治分会在潼关成立,并举行首次会议,冯玉祥、于右任、杨明轩、薛笃弼、刘伯坚、郭春涛等出席;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克孝义,骑兵向汜水郑州方面追击,同日第三十六军刘兴部下新郑[1]:2721-2722
  • 5月31日——日本陆军第14师团第33旅团步兵共2,000余名在日司令官乡田兼吉率领下,昨日由大连分乘“长平丸”及“香港丸”出发,是晚抵达青岛,次日上午8时全部登陆;日使芳泽原定今日离开北京返国,昨午忽接日本政府训令,以中国时局紧张,暂缓回国;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先遣队骑兵于昨日抵达郑州,是日石友三第五路军全部抵达郑州;张作霖因河南、安徽战事失利,山西閰态度不明,决定放弃郑州、开封、徐州,退守山东、直隶,入河南奉军是晚全部退至黄河北岸,设司令部于新乡,直鲁军开始由徐州向韩庄集中;晚,张作霖在北京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杨宇霆、吴俊陞、张作相参加,决定任张作相为前方指挥担任京汉线防务,吴俊升任后方指挥以固津榆一带防务,张作霖并电东三省军事长官,谓前方军事,刻趋紧迫,所有派定援军应迅速出发,限电到后三日集中预定地点;南京政府财政委员会成立,以古应芬、钱永铭、胡汉民、蒋介石、张静江为委员,成立会上讨论财政整理及建设事项,订于下月15日在南京召集各省财政厅长会议讨论一切[1]:2722-2723

6月 编辑

  • 美国圣本笃会在北京所办公教大学,改名为辅仁大学,推陈垣为校长[1]:2753
  • 徐州会议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将邓小平等遣送别处[1]:2637。因中国政局发生突变,冯玉祥下令要所有在他部队工作的共产党员集中到开封,名曰训练,其实是“礼送出境”[6]:6
  • 6月1日——共产国际给鲍罗廷、罗易之5月“紧急指示”传到中国,要求实行土地革命,吸收工农领袖充实中国国民党中央,动员2万名左右共产党员,加上5万名工农革命军组成一支可靠军队,组织革命法庭惩办反动军官等,中共中央立即举行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回电莫斯科:“命令收到,一旦可行,立即照办。”,6月5日罗易将国际指示泄露给汪精卫,并要他“接受电报的要旨”,“否则就将国民党一刀两断”,汪拒绝接受,并指责说:“你们破坏了协议。”;第三十六军刘兴部由临颍沿京汉线向郑州追击前进,是日与第二集团军会师郑州;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改称总政治训练部,吴敬恒为正主任,陈铭枢刘文岛为副主任,王昆仑为秘书长,罗家伦为编译委员会委员长,各军、师政治部改为军、师政治训练处;南京政府任命戴季陶为国立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为副校长;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一百次会议议决:加推古应芬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县长制;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南京改特别市,市区包括下关,是日南京市政厅改制市政府,各局正式成立,6月6日南京政府公布《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古应芬就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并发表整理财政计划[1]:2724-2725
  • 6月2日——晨,宁方李宗仁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王天培部占领徐州,直鲁军退驻山东韩庄;何应钦第一军第二十一师陈诚部克高邮,6月3日克界首,6月4日克宝应,孙传芳部向宿迁海州溃退,6月5日又克淮安;阎锡山派兵开往东天门,并派军队若干至运城、大同,6月5日阎电张作霖解释派兵原因,谓“贵军北退,诚虑临时布防不易,派少数队伍进驻东天门,即令停驻井陉,不再前进”;原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随县就任国民革命军西路军指挥[1]:2726
  • 6月3日——阎锡山布告取消晋绥陆军原有编制,改称国民革命军,是日起山西省改悬青天白日旗;全国农协通电声讨许克祥,并请武汉国民政府立予免职查办;何应钦第一路军赖世璜部与刘峙部克盐城;奉军在新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设三道防线:第一道在卫辉,第二道在彰德,第三道在正定;南京政府批准贵州省政务委员会推选周西成为该省政府主席[1]:2727
  • 6月4日——白崇禧第二路军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克宿迁;冯玉祥电令孙连仲部进攻邓县,岳维峻部由内乡取南阳,方振武部由襄城会攻南阳;美军陆战队1,500名已在天津登陆,迄6月7日止,在天津陆续登陆之美兵共达2,000人[1]:2728
  • 6月5日——武汉国民政府解除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等140余人之职务;6月2日,第一纵队司令张发奎率第四、第十一、第二十军由临颍出发,向东急攻开封,是日克开封城,至此黄河以南已无敌踪,6月7日张率部离开封南下回汉;山西各界2万余人在太原集会,大会一致公推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并通过电请省党部厉行清党,及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等议案;晋军前锋已至河北省获鹿县,骑兵队一部抵达摄头镇,阎锡山决定以徐永昌为各路总指挥,总制一切,司令部设井陉;朱培德在江西“分共”;何应钦第一路军第十七军杜起云部占领涟水,孙传芳军彭德铨部第三团缴械投降[1]:2728-2729
  • 6月6日——武汉国民政府派第三十六军副军长周斓抵达湖南处理“马日事件”;阎锡山在山西太原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职,蒋介石代表彭凌霄、冯玉祥代表刘治洲参加;武汉国民政府鉴于冯玉祥态度不定,派邓演达至潼关谒见冯,请冯至郑州开会,同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团汪精卫、徐谦、谭延闿、顾孟余、孙科等由武汉赴郑州;据上海《民国日报》讯: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审查标语,取消“严防右倾分子”、“打倒西山会议派”、“打倒国家主义派”等口号;北京政府前总理唐绍仪在上海通电主张各方息战,划地分治,各修内政;杨森部自沔阳、潜江、天门分三路出动,拟切断京汉铁路,被第八军击败,溃至潜江,6月8日进攻仙桃镇之敌,亦被第八军所部击退[1]:2730
  • 6月8日——南京政府依5月30日中央政治会议之决议,训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暨各省政府,于惩办土豪劣绅之案,除当事人实系共产党,仍归清党机关办理外,事犯在4月15日以前者,概令具结保释,事犯在4月15日清党以后者,仍应依法办理;阎锡山派政务处长兼警察厅长南桂馨赴北京,与张作霖商议晋奉宁三角同盟事,6月9日杨宇霆、韩麟春向南桂馨转达奉方意见,略谓:对三民主义东北不反对,但先决条件在共同讨赤,晋方既主张奉晋宁三角同盟,应先由三方面摊派队伍会剿赤化军,至国是问题,俟赤化敉平,听由国人从长计议,6月10日南桂馨变更预定南京之行,遄返太原,向阎锡山报告与奉方接洽经过[1]:2731
  • 6月9日——阎锡山下令取消省长,裁撤省公署、省议会、参事会、自治筹备处、道尹、镇守使署,决定自兼山西省政;夏斗寅叛军由武长铁路东退,是日占领大治,武装工人纠察队抵抗;白崇禧第二路军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克海州,孙传芳部冯绍闵师及郑俊彦师各一部被歼,周荫人部由海道退青岛,白宝山部李奇峰等率部投降,6月13日蒋介石令白宝山降部改编为第三十一军,委郑绍虔代理该军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高桂滋电武汉军事委员会称,所部克复归德,孙殿英仅以身免,陇海铁路东段敌已肃清,6月13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高桂滋为暂编第十九军军长[1]:2732
  • 6月10日——汪精卫等与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历时两日,谭延闿、徐谦、孙科、顾孟余、于右任、唐生智、王法勤、于树德、邓演达、张发奎、鹿钟麟等均出席,会议结果,河南和西北军大权交冯独裁,武汉政府部队则按“原定计划”班师回武汉;据《民国日报》讯: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九十五次会议议决任戴季陶为中央工人部部长;蒋介石任命夏斗寅为新编第十军军长,是日夏在蕲水防次部职;孙传芳由枣庄到济南,与张宗昌、褚玉璞、寇英杰协商应付时局办法[1]:2732-2733
  • 6月11日——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岳维峻分两路进攻方城、南阳,是日占领镇平、南召;宁方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占郯城、赣榆,孙传芳嫡系第二、第四、第八、第十四师共43个混成旅全溃,向临沂退却[1]:2734
  • 6月12日——汪精卫、谭延闿、孙科、顾孟余、徐谦于郑州会议结束后,是日返武汉,于右任附车同行;绥远都统商震奉阎锡山命在绥远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职,并颁令改悬青天白日旗;豫军樊钟秀部克枣阳[1]:2734-2735
  • 6月13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等为河南省政府委员,指定冯玉祥为主席,于右任等为陕西省政府委员,于右任为主席,刘郁芬等为甘肃省政府委员,刘郁芬为主席,又任命第二集团军一至七方面军总指挥为孙良诚靳云鹗方振武宋哲元岳维峻、于右任、刘郁芬;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讨论解决“马日事变”办法,会议根据汪精卫之综合报告,认为鄂西、鄂北等地均在用兵,对“马日事变”不用武力解决,以免引起纠纷,同意唐生智请求亲到长沙以和平方法改组农民协会及实行乡村自治条例等计划,同时武汉政府批准湖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厅长张翼鹏辞职,以周斓继任;唐生智等返抵武汉,同日武汉中央政治委员会决议,“马日事变”交由唐生智全权处理;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江西特别委员会命令恢复农工活动,是日撤退驻守农会、工会之军队;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一、设立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任蔡元培为院长,二、设外交委员会,推胡汉民、蒋介石、吴敬恒、李石曾、伍朝枢为委员[1]:2735-2736
  • 6月14日——夏斗寅再次向武昌进攻,由仓子埠进迫距武昌30里之青山,另一部由骆驼湖绕攻汉阳,武汉震动;阎锡山发表北方国民革命军各军人选:第一军商震,第二军杨爱源,第三军徐永昌,第四军傅存怀,第五军傅汝钧,第六军丰玉玺,第七军张荫梧,第八军谭庆林,第九军郑泽生,第十军李维新;云南省政府主席胡若愚通电宣布解决龙云经过,略谓:“本省前次改革政治,误于龙云作梗,毫不彻底,昨奉国民政府密令,已于六月十三日夜,将该员职务、武装一并解除”,同日龙云通电辞去本兼各职,所属各部队概交政府管辖指挥;湖南省政府军事厅发出分路清乡令15条,规定令到后10日内一律肃清,自此许克祥、周荣光等部即深入湖南各乡县镇压农民运动,无日不杀数十人,各县原中国国民党党部、农民协会及各革命机关悉被摧毁[1]:2736
  • 6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将唐生智之第四方面军扩充为第四集团军,以唐生智为总司令,下辖以第八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六军为第一方面军,唐生智兼总指挥,以第四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为第二方军,张发奎为总指挥,黄琪翔为第四军军长,朱晖日为第十一军军长,贺龙为第二十军军长,又第一集团军(蒋介石部)之第一、二、三、五各方面军仍归军事委员会直辖;第八军第三师李云杰部克沙市,杨森部向宜昌方面溃退;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派萧佛成、周启刚、吴公义、陈肇燊、邓丹魂组织海外清党委员会;蒋介石总司令部特务处已由上海迁南京,另设“国民革命军警备司令部”驻上海,是日杨虎就任上海警备司令;《中央半月刊》出版,吴敬恒主撰,该刊为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定期刊物[1]:2737-2738
  • 6月16日——孙传芳、张宗昌、吴俊陞、张作相、褚玉璞、张学良、韩麟春、汤玉麟通电拥戴张作霖为海陆军大元帅,“讨赤救国”;顾维钧通电辞职,由胡惟德代总理,王荫泰暂代外交总长;上海开始清党;浙江省开始清党;湖南赵恒惕、袁华选(士权)到南京谒见蒋介石,商解决两湖办法;中央通讯社正式发稿,南京设总社,国内外各大埠设分社;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农民协会一月来多摧残,农民牺牲者达一万数千人,是日全国农协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谭延闿、谭平山、邓演达、毛泽东、陆沉呈请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明令保护农工组织及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1]:2738-2739
  • 6月17日——蒋介石偕冯玉祥驻南京代表李鸣钟、方本仁等由南京抵达徐州;南京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王世杰为法制局局长,李晓生为印铸局局长[1]:2740
  • 6月18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同日,特任潘复为国务总理,组成安国军政府[1]:2740-2741
  • 6月19日——冯玉祥由开封抵达徐州,蒋介石率李宗仁、白崇禧等将领到车站欢迎,冯在车站发表演说,声明唯蒋介石马首是瞻[1]:2741
  • 6月20日——蒋介石与冯玉祥举行徐州会议,胡汉民、吴敬恒、张静江、李石曾、蔡元培、李烈钧、钮永建、黄郛等专程到徐州参加,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李鸣钟、何其巩等前敌将领亦均出席,吴敬恒主席,冯以为当面之奉鲁军乃真正敌人,宜先以全力击灭之,武汉方面乃一家人,不宜兵戎相见,予敌以反攻机会,蒋以冯氏意见虽左,对奉鲁军阀尚能同仇敌忾,遂决定先用兵鲁南,予敌人以重创,再行回师西征武汉,会期两日;潘复通电就任安国军政府国务总理,以夏仁虎为国务院秘书长;蒋介石委樊钟秀为第四十五军军长,取消原有建国军名义,委李纪才为暂编第二军军长,石德纯为新编第六军军长,张德胜为新编第二十一军军长,沈明玉为新编第八军军长[1]:2742-2743
  • 6月21日——徐州会议继续开会,至午散会,今日最后议决,冯表示由彼个人请武汉政府取消,与蒋介石联名北伐,同日冯电武汉政府汪精卫、谭延闿诸人,促鲍罗廷解职归国,劝在武汉之政府委员除愿出洋休息外,余均可合而为一,望唐生智调集所部于郑州,协力北伐;蒋介石、冯玉祥联名通电北伐;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及各部长联席会议决定委任陈铭枢、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可钰、曾扩情、陈立夫、马文车、潘佑强、吴醒亚、王昆仑11人为军队清党委员;北京军政府潘复内阁首次会议,通过:简任外交次长吴晋,军事部参谋次长于国翰,军事部陆军次长杨毓珣,军事部海军次长温树德,军事部航空次长刘光克,内务次长齐耀珹,财政次长朱有济、段永彬、董士恩,实业次长田步蟾,农工次长刘敬宜,交通次长常荫槐[1]:2743-2744
  • 6月22日——南京政府财政会议开幕;蒋介石派杨虎、陈群到宁波调查清党,杨等到宁波后,即大事拘捕,前中国国民党市党部常务委员杨眉山、前市总工会会长王鲲被杀害;第十五军军长刘佐龙由汉口到南京谒见蒋介石,共商“讨共”,并即日赴前线慰劳已出发之部队;张宗昌在济南召集金融维持紧急会议[1]:2744-2745
  • 6月23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清党委员会电各省市速办清党,限派定之各省及特别市清党委员于7月5日以前成立委员会,已成立者限同日以前报告工作,违者以懈怠工作处理;白崇禧指挥第二路军向鲁南临沂攻击,李宗仁指挥第三路军之第七、第十两军向临城,第三十三军及暂编第十一军向鱼台金乡前进;冯玉祥部占领曹州[1]:2745-2746
  • 6月24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王宠惠为司法部长,改组广东省政府;何应钦第一路军之第十七军自赣榆日照前进,第十四军由东海经沙河镇向莒县前进,6月28日两军分别攻克日照、莒县;第二军张辉瓒部克宜昌,杨森部溃不成军,所部向成杰师投降,其余纷向川边;李宗仁第三路军第四十军(5月29日起归第三路军指挥)贺耀组部克台儿庄,程国瑞第三军及王翰呜第十一军等部向峄县溃退,次晚又退向枣庄,贺部进克峄县,6月26日晨克枣庄,敌向滕县方向;广东北路总指挥钱大钧由广东至南京面谒蒋介石报告军事[1]:2746
  • 6月25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一、追认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二、在广州之监察院即日结束,全部迁南京,三、由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清党委员会、司法院、总部军法处各派一人组织特别临时预审法庭,其组织法由中央法制委员会起草;张作霖发表“和平革新令”,称“自今更始,一切外交内政均以民意为归”,同日通电称与孙中山多年交谊,宗旨本属相同,凡属中山同志一律友视,其有甘心赤化者,仍当贯彻初旨,问罪兴讨,意在与蒋介石、阎锡山反共势力谋求妥协;方振武部克南阳,吴佩孚率部千余人邓县,余部悉降,吴抵邓县后,仅于学忠部听命,张联陞、秦建斌部均归附冯玉祥,时孙连仲部大举进攻,吴率部赴湖北境,准备渡汉口入四川往依杨森,张联陞奉命截击,7月2日吴佩孚在樊城上游30里之竹筱铺与张联陞军遭遇,吴仅率其妻子及卫士数百人,其参谋长张其锽被击毙,于学忠易服走,吴佩孚势力至此完全消灭,7月21日吴率部抵四川巫山,杨森亲迎吴至万县;夏斗寅军为叶挺师追击,一个团退至安徽太湖[1]:2747-2748
  • 6月26日——唐生智抵长沙查办“马日事变”,是日致电武汉中央,称“马日事变”系“工农运动领导失人,横流溃决,迭呈恐怖。中央明令保护军人家属,则视同具文”,“投机分子更从而推波助澜,寻仇报复”,“留省军人目睹恶化,身受压迫,乃作自决自卫之谋”,其处理办法为:一、党部及民众团体停止活动,听候改组,二、政客仇鳌、张敬兮等开除党籍,许克祥从轻记过一次;蒋介石通电各地军事当局,令选派参谋一员,到南京组织点验编练委员会,并派张治中委员长;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陈延年任书记,同日因叛徒告密,陈延年被捕,7月4日陈延年被杀害;李宗仁第三路军王天培部第二十九师占领韩庄,敌顾震、张继善、刘金彪等部向临城方面溃退,王部经沙沟直达临城[1]:2748
  • 6月27日——武汉国民政府因冯玉祥有驱逐共产党之提议,决定让步:一、解散工人纠察队,二、逼农政部长谭平山、劳工部长苏兆征辞职,三、停止宣传工作;南京政府任命陈铭枢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主任;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命原浙江省教育厅长蒋梦麟为第三中山大学校长、原江苏省教育厅长张乃燕为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并决定大学区制先在江、浙试办,按南京政府原定广东省为第一大学区,湖北省为第二大学区,浙江省为第三大学区,江苏省为第四大学区;李宗仁第三路军第十军第二十九师占领临城,许琨率残部向兖州溃退,鲁军第十二军马玉仁部投降,由第十军收编,孙百万、章斌各部亦均投降,张宗昌以直鲁军第三军作战不力,下令免第三军军长程国瑞职,调任直鲁联军训练副监,所部归第五军改编;张宗昌因韩庄、临城已失,退至兖州南之界河设防,济宁战事在进行中;蒋介石电白崇禧停止进攻临沂,调主力西上进攻武汉政府,后因白崇禧不愿放弃临沂,未实行[1]:2748-2749
  • 6月28日——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在汉口对官兵发出反共训令,要求武汉中央与唐生智“明令与共产党分离”,称“此而不去,祸将不堪”;中共中央在汉口鲍罗廷住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公布6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作出之解散工人纠察队之命令,实际编入张发奎部队,中央机关主移武昌,与中国国民党中央脱离接触,并准备军事斗争;冯玉祥致电河南、陕西、甘肃省政府,令其与南京一致行动:一、不准跨党,二、共产党跨党领袖,一律解除职务,开除党籍,必要时,得以严重监视,三、在国民革命期间,不准以共产党名义活动,亦不准假中国国民党名义作共产党工作,违者按反革命条例治罪;蒋介石委马祥斌为暂编第十军军长,是日马在砀山就职,李宗仁第三路军王天培第十军第三十师克滕县;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占领大名,冀南、鲁南已无敌踪;张宗昌、孙传芳等在济南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以许琨为前敌总司令、王栋为副司令,分守兖州、滕县间铁路线,以徐源泉为第二路总司令,杜凤举为西路总司令,胶济铁路方面以郑俊彦为总司令,并派彭德铨为前敌司令[1]:2749-2750
  • 6月29日——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在广西平马通电率师入湖南“讨伐湖南共党”;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推阎锡山为政治会议委员,先以赵丕廉代表出席;李品仙第八军第三师克澧州,黔军李燊部向合口溃退,熊震师在桃源重创陈渠珍部[1]:2751
  • 6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决议仍然承认中国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表示“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之领导与监督”,“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现在参加政府工作之共产党分子,为图减少纠纷,可以请假”;武汉国民政府改组湖南省政府,任命唐生智等为省政府委员,唐为主席兼军事厅厅长;张宗昌以前方军事紧急,调孙传芳军大部加入津浦铁路作战[1]:2751-2752
  • 6月下旬——冯玉祥派李呜钟为驻宁总代表兼军事代表,韩竹坪为政治代表,毛以亨为财政代表[1]:2752

7月 编辑

  • 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议决,工人部部长戴季陶辞职,以叶楚伧代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罗明纳兹及纽曼到华指导中共工作,罗易回苏[1]:2779
  • 7月1日——云南改悬青天白日旗;宁方赖世璜第十四军奉第二路代总指挥白崇禧令协攻临沂,白崇禧亲率叶开鑫第四十四军猛攻临沂城,鲁军方永昌部乘夜屡图突围,均被击退,回城固守;宁方第十军王天培部由界河向邹县进展,一部由右翼四基山方面进袭曲阜;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下令各军限7月15日全部渡黄河,7月4日孙良诚率部自郑州正面及西路巩县孟津北渡,石友三率部自开封柳园口北渡,7月7日孙良诚部吉鸿昌师克新乡,7月14日占彰德,前锋抵直隶省[1]:2753
  • 7月2日——南京政府训令军、政、司法各机关饬属解散各地共产党机关,并分别逮捕看管共产党员,“毋稍宽纵”;北京军政府发布大赦令,令称:“各种犯囚,除伤尊罪在不赦外,其余应照本令分别赦免减刑”,限令到七日内一律开释,“涉及共产主义之罪犯,业经判决确定处刑,或经该管法厅裁判认为嫌疑重大者,仍暂羁押,由司法部速拟管束条例,呈候核准施行。”,7月5日北京释放囚犯97名;孙传芳联军周荫人部师长陈以燊、陆殿臣率领3师2旅在胶州通电宣告独立,7月3日陈受冯玉祥委为革命军援鲁总司令兼第三十九军军长,陆为第四十军军长,陈等并胁迫青岛鲁军祝祥本部取一致行动,7月7日鲁军3个师集结潍县,以褚玉璞为总指挥,进攻陈以燊部,孙传芳亦派兵从胶济铁路攻陈,7月9日胶州方面陈部受日军压迫,卸下青天白日旗,7月12日鲁军占胶州,陈部退日照,7月14日陆殿臣部为孙传芳收编,开济南集合,陈部向苏鲁边境退却;鲁军第十二军马玉仁部3个团共3,500人请降无诚意,在徐州被李宗仁全部缴械遣散[1]:2754-2755
  • 7月3日——福建省政府改组,杨树庄为主席;奉方于上月底派代表邢士廉赴山西商谈合作,卑辞厚礼,仍未得与阎锡山见面,邢在山西勾留两日,不得要领,是日自山西返北京覆命[1]:2756
  • 7月4日——汉口中国国民党各级执监委联席会议发表《对时局宣言》,称:“我们要下革命的决心,谋我们的出路,打倒捣乱武汉的主谋者蒋介石,并且要使蒋介石覆没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换言之,不仅要打倒蒋介石个人,尤其要打倒蒋介石所代表的一切恶劣势力及帝国主义。”;中共中央常委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反动到来时如何保存农村革命力量问题,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各军招兵时,农民协会之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蔡和森主张上山,毛泽东、陈独秀也同意上山,会议在讨论对付湖南反共事件时,仍然坚持联唐(生智)反蒋之政策[1]:2756-2757。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陈独秀主张:国民革命军招兵时,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被紧急从湖南召回与会的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的力量,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但这个建议没被采纳[7]。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蔡元培、李石曾提议,设立中央建设委员会,实现孙中山《建国方略》统一各省建设行政案,及广州中山大学定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案;鲁军第二十二师董鸿逵部及王冠军旅由泗水、蒙阴间道增援临沂,白崇禧急令第三十七军进攻蒙阴,以第六军第十七师接替费县防务,是日第三十七军第一师进抵瓦子坪(青驼寺西北),第三师到达青驼寺,第二师由费县北进,第六军第十七师接替费县防务于员外庄、永康庄之线,对泗水方面警戒;第四十军贺耀组部由曲阜绕至石门山,与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夹攻孙传芳军,次日午占新泰,孙部退莱芜,张宗昌部退徂徕山[1]:2756-2757
  • 7月5日——上午8时,陈调元第三十七军第一师抵侍郎宅北,与敌王冠军部遭遇,激战至下午2时,王部不支退蒙阴,一师占北桃墟,次晨一、二师会攻蒙阴,10时克之,王部向新泰溃退;日本政府决定将驻青岛日军全部开赴济南,并由大连派兵2,000维持青岛及胶济铁路治安,7月6日经日皇裁可,日本政府发布出动令,7月7日日本以护侨为名出兵济南,由乡田少将统率,共到2,000余人,乡田布告称:“本军抵境,实因保护日侨,确无干涉内争之意;若有不逞,加累日侨,或对日军表示敌意,定当立惩。”[1]:2758
  • 7月6日——南京政府特任胡汉民、冯玉祥、阎锡山、李烈钧、蒋介石、杨树庄、李济深、何应钦、李宗仁、温寿泉、李鸣钟、李福林、朱培德、王天培、白崇禧、朱绍良、陈铭枢等46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汪精卫向武汉中央政治委员会提出“东征”案;蒋介石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欢迎会上作《关于党务问题》演说,称:一定要取消武汉政府,赶走共产党,武汉军队重回河南前线作战;谭平山组织“农政调查团”,率大批干部离开汉口,转往九江[1]:2758-2759
  • 7月7日——蒋介石在上海总商会等团体欢迎会上作《国民革命与经济的关系》之演说,向资本家宣传反共,称:上海是全国经济枢纽,“如落在共产党人的手里,不特经济破产,商人不能安居乐业,全国国民亦必受其祸”,“中国没有资本家,如果三民主义实行,那么个个人都可有四五十万的财产”,“不论何人的财产,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都在保护之列”,“经济关系国民革命的成败,必须求其安定发展”,“希望上海工商界与国民革命站在同一条战线,赞助政府,建设新上海”;南京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命李济深为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南京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吴敬恒提议,凡因反对中国共产党而被通缉之中国国民党员,一律取消通缉;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典礼,蒋介石主持,设土地、工商、公益、工务、教育、卫生、港务、公安、公用、财政十局,市长黄郛就职;北京军政府阁议,决裁撤京畿卫戍总司令一职,所有维持治安事宜,交由军事、内务两部负责办理,派高金山接收卫戍区域防务事宜[1]:2759-2760
  • 7月8日——叶开鑫第四十四军屡攻临沂不下,白崇禧令陈调元第三十七军是日自青驼寺全部撤至义堂集,杨杰第六军第十七师主力撤至卞庄、向城一带,赖世璜第十四军第二师移驻李家庄,同时集合各部炮兵向临沂射击,援助第四十四军攻城[1]:2761
  • 7月9日——南京政府任命商震杨爱源徐永昌、傅存怀、傅汝钧、丰玉玺、谭庆林、郑泽生、李维新分别为北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各军军长,张荫梧为北方第七军副军长;南京政府令免广东省政府委员陈树人等本兼各职,7月11日任命李济深等为该省政府委员;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贺锦斋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师长,贺龙兼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师长;蒋介石以第四期“北伐”计划已实现,即进行第五期计划,决定从设立点验编练委员会,整理各军着手,7月18日点验编练委员会在南京成立;拂晓,贺耀组第四十军主力由万里闸(位于台儿庄西鲁运河)渡河攻击鲁军徐源泉部,激战至午,将徐部击退,即与王天培第十军第二十九师协同作战,下午3时克韩庄;乐昌桂军胡凤璋部入湖南境,击散农军,占领桂阳[1]:2761-2762
  • 7月10日——贺耀组第四十军克复峄县,次日下午4时王天培第十军再克临城,鲁军退守官桥附近之南沙河;白崇禧下令弃蒙阴、费县,并撤临沂之围,抽兵南下,以作应付长江上游武汉军之准备;冯玉祥驻晋代表刘治洲离开太原返河南,临行语人,称蒋、冯既已确实合作,冯业明白反共,阎锡山对军事将有所表示[1]:2762-2763
  • 7月11日——南京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加推王宠惠为国民政府委员;胡汉民在中央党部纪念周作反共报告,称“我们军事政治的力量,如果不严重的逼迫过去,所谓真的清党,是断难实现于两湖的”,要求动员全体党员力量去“完全消灭”共产党;南京政府任命蒋梦麟为第三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为第四中山大学校长,郑洪年国立暨南大学校长,朱家骅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退出四川泸州,是日抵达汉口[1]:2763
  • 7月12日——冯玉祥分电南京、武汉政府竭力调停,要求双方“化除意见,努力北伐”,并称“凡有妨碍北伐者,即是反革命”;中共中央改组,成立由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李维汉、张太雷5人组成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总书记陈独秀停职;林祖涵称疾向武汉国民政府请辞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各职[1]:2763-2764
  • 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宣言》,指斥武汉国民政府“公开的准备政变,以反对中国人民极大多数的利益及孙中山先生之根本主义与政策”,声明中国共产党“永远为工农兵学小资产阶级广大的民众利益而奋斗,决不能对于国民党中央现时这种政策负责”,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之共产党员,但共产党员不退出国民党,不抛弃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之政策,宣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绝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反对一切封建余孽,继续增进工人利益和解放农民之斗争;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因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形势逆转,无力挽回,于上月末化装成检查电线之工人离开汉口北上郑州,转西安赴苏联,是日发表《辞职宣言》;白崇禧致书第六军军长程潜,力劝“以党国利益为前提,勿为共党所利用”,并请一致清党;白崇禧令赖世璜第十四军重行围攻临沂,陈调元第三十七军主力集结大店崖、傅家庄、黄土堰之线,截敌外援,7月14日起扫除敌外围据点,7月18日夜间自东、南、西三面攻城,7月19日开始昼夜炮击城内达3日之久,张宗昌部凭城固守,白为南下援徐州,遂于7月21日再撤临沂之围;晚,王天培第十军因右翼贺耀组部侧击成功,复克滕县,与鲁军在界河相持[1]:2764-2765
  • 7月14日——晚,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秘密召开“分共会议”,兼有中国国民党籍之中国共产党员都被排斥而不得参加,汪精卫在会议上极力主张“分共”,陈友仁宋庆龄发言极力反对,称:“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总理手定的,有了三大政策,革命才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局面,抛弃三大政策就必然要向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屈服。”,会议决定派重要人员赴莫斯科说明联俄政策乃是三民主义联合共产主义,三民主义之中国联合共产主义之俄国,并讨论“切实联合”辧法,对于“违反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之中国共产党员予以制裁;宋庆龄因汪精卫集团排斥中共,写成《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7月18日在汉口《人民政坛报》公开发表;共产国际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关于中国革命当前形势的决议》;冯玉祥、徐谦、孔祥熙自洛阳致电南京、武汉政府,力陈内讧妨害对外,主张召开开封会议,专议党内问题,双方停止向安徽、江西征调军队,共图和平,凡会议公认负咎之人,均当服从众议下野,7月18日胡汉民、钮永建、吴敬恒自南京覆电赞成携手反共,惟对汪精卫等上月覆冯祃(6月22日)电中所称“南京决难宽恕”之言及武汉倒蒋之行动表示不满,7月22日冯玉祥再电汉口汪精卫劝和,并提开封会议办法,7月24日汪等覆电赞同,声明反共,愿迁都南京实行宁汉合一,如宁方赞同,可在开封开预备会议,不必拘会议形式,汪并另电致冯,称对蒋只有公愤,别无私仇,但“政府法统必以死争”;南京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命张静江、蒋介石等为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积极备战,李宗仁军及王普第二十七军过芜湖开赴安庆,夏斗寅回安徽太湖防次,指挥反武汉军事,武汉军主力在武穴[1]:2765-2766
  • 7月15日——武汉中国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分共”,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分共”,汪以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名义报告《容共政策之最近经过》,悍然称中共中央7月13日《对政局宣言》是“破坏本党容共政策之最大表示”,中国共产党既然退出国民政府,“则在国民革命军中、各级政府机关中,亦无须存在”,会议通过《取缔共产党》案,正式和中国共产党决裂,随即在武汉大捕中国共产党人,在育才学校、文化书社等处一日即捕20余人,中共中央从武汉开始转移和疏散人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解散;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决议,邓演达辞职照准,以陈公博继邓演演达为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以陈克文继邓演达代理中央农民部长,并推陈公博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武汉政府任命叶剑英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张联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武汉政府在工会组织中清党,特组特务委员会,改组反级工会,并通缉前全省总工会执行委员长向忠发;孙科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革命与民众》一文,要求民众坚决拥护和实现下列两个主张:一、国民革命的领导,要统一于中国国民党,二、革命政权之行使,要统一于武汉政府;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7月17日第一次会议选胡汉民、何应钦、李鸣钟、阎锡山、杨树蒋、李宗仁、李济深7人为常务委员;南京纪念北伐出师,举行阅兵式,蒋介石演说,称:“共产党不打倒,武汉政府不消灭,国民革命便不能成功,从今起一年中一定要打倒共产党。”;张作霖以安国军大元帅名义任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韩麟春、张作相、吴俊陞、褚玉璞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方面军团长;阎锡山军占领石家庄[1]:2766-2767
  • 7月16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发表声明,指共产党破坏联合阵线,称“六月初旬,政治委员会突然由某一共产党负责同志交付一项秘密决议案,而此项决议案之内容,实不啻对本党生命予以根本之危害”(按指罗易交与汪精卫之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之《紧急指示》),“中共中央执委会复声明撤回其参加国民政府之共产党员”,“本党容共政策,已被破坏无余”;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各级党部发出两项训令:一、《保护共产党员个人身体自由之训令》,称:共产党员受党内之纪律与国民党员无异,本月15日限制共产分子之提案,并非妨害共产党员个人身体自由,若压迫共产党员而妨害其身体自由,或指诬他人为共产分子,妄图倾陷者,依法严办,二、《保护农工之训令》,称:并不因限制共产分子而停止农工政策之活动,对于农工团体,须极力保护,对于农工利益,须加意维持,若违背党义,少加摧残,唯有执行革命纪律;唐生智部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宣布反共,所部占汉阳,次日又占汉口,反对鲍罗廷之传单满贴市中,共产党要人均避匿,鲍罗廷昨已赴牯岭;阎锡山到井陉,令商震沿滹沱河一带布防[1]:2767-2768
  • 7月17日——南京政府令上海市长黄郛、警备司令杨虎审慎对外行动,防止罢工,如有不受约束,即严行惩办;武汉军事委员会对付蒋介石之军事行动积极进行,由张发奎、程潜、朱培德、贺龙各部合组之东征军集中江西,分由三路行动:一、由九江、湖口向安庆,二、由赣东攻浙江,三、由鄂东趋皖北,蒋系驻安徽之王普、夏斗寅电南京告急[1]:2768-2769
  • 7月18日——南京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于9月1日实行裁厘,同时宣布关税自主,将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六省境内一切通过税全裁撤,进口货物改照国定税率征收,工厂制造货物照《出厂税条例》征收;甘肃省政府成立,刘郁芬为省府主席;陕西省政府改组,以石敬亭为省府主席;山本条太郎、松冈洋右分别被任为“满铁”正、副社长;京汉线奉军主力撤至保、石间之定县,7月24日复退至定县以北,晋军不战占正定[1]:2769-2770
  • 7月19日——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训令各军取缔共产党,略称:共产党谋组织军队七万人,用以消灭国民革命军,此举所以绝国民革命军之生命,亦即所以绝国民党之生命,为此各军长官务须于最短期间,查明所属军队中军事负责及政治工作各人员,其有共产党员已经知名者,应随时留心查察,禁止一切秘密会议,并考核其言论行动,如有违反本党主义及政策者,立予惩办;李立三、邓中夏奉中共中央命令到达九江,与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吴玉章、林祖涵等一起会商南昌暴动事,认为“应该抛弃依张(发奎)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决定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第二十军实行南昌暴动,解决第三、第六、第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政府;杨树庄、李济深等于7月10日致电唐生智等申述对蒋态度,勖以一致团结,“继续北伐”,唐生智、朱培德、张发奎等15人于是日联名覆电,指出蒋假除共之名,行独裁之实,欲以一手囊括中央,成立南京政府,分裂中国国民党,并称“有蒋则无党,有党则无蒋……蒋如不去,党必沦亡”;安国军第七军团长褚玉璞亲督徐源泉第六军、许琨第七军分三路围攻临城,王天培第十军弃临城,撤至韩庄以南;张作霖任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沈鸿烈为第一舰队(东北舰队)司令,吴志馨为第二舰队(渤海舰队)司令[1]:2770
  • 7月20日——武汉政府任命王法勤为劳工部长,陈克文为农政部秘书长,暂代部务;武汉政府任命孔庚、李书城、李品仙等为湖北省政府委员,原任省府委员孙科、邓演达等免职[1]:2771
  • 7月中旬——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颁发第九号通令,将郭沬若永远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通过郭沬若兼任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2771-2772
  • 7月21日——北京军政府阁议议决,派张学良为陆军大学监督,韩麟春为校长[1]:2772
  • 7月22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决定8月15日召开四中全会,讨论政治委员会主席团所提之《统一本党政策案》,凡未除名之执行委员均通知参加;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在上海市党部独立区分部全体党员欢迎会上演说称:“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一、继续北伐;二、讨伐共产党。”;武汉与南京间战机益迫,蒋介石抽调津浦路“北伐”军队五万人西迫湖口、九江,以周凤岐、郑绍虔各军集中浙江衢州,威胁南昌[1]:2772
  • 7月23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政治委员会之《统一本党政策案》,称:一、凡列名本党之共产党员,在本党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中有职务者,应自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二、在国民革命时期内,共产党员不得有“妨碍”国民革命之活动,并不得以本党名义,作共产党之工作,三、本党党员未经本党中央许可,不得加入他党,违反者以叛党论;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发表《中国国民党告国民革命军将士书》,谓蒋介石自立中央,分裂党国,摧残第二方面军,勾结帝国主义对武汉经济封锁,阻止第四方面军北伐,摧残农工,屠杀民众,是党国惟一敌人,号召革命军人“专心致志”打倒蒋介石[1]:2773
  • 7月24日——直鲁军乘李宗仁、贺耀组部南调对付武汉之隙攻占徐州,王天培第十军争先撤退,蒋介石令贺耀组复回津浦线督师,次日蒋亲率第一军之第二十一师抵蚌埠部署反攻,并电冯玉祥派队夹击,7月26日蒋下达徐州作战令,各军限7月28日前集中兵力于八义集、任桥集、符离集、黄口附近,向徐州分进合击;鲍罗廷在庐山居留多日,召集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张太雷等会议,对党务、军事均有秘密计划,是日因工作完毕,返回汉口[1]:2773
  • 7月25日——南京政府任命蒋作宾、周雍能、张秋白、李宗仁、刘复、何世桢、李因、冯玉祥等为安徽省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成立,张静江、蒋介石等14委员就职,下午第一次省务会议选张静江为省府主席;陈布雷就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职;冯玉祥在洛阳总部纪念周报告最近军政情形,略谓石家庄以南已无奉军,现奉方新旧派倾轧甚烈,张学良派代表携亲函到洛阳,极愿让出直隶,举青天白日旗,彼此停战;李品仙奉唐生智令,就任武汉警备司令[1]:2774
  • 7月26日——汪精卫准备在庐山开反共会议,通知贺龙、叶挺到庐山参加,并令所部集中德安,贺龙、叶挺、叶剑英、高语罕、廖干吾在鄱阳湖小船上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决定不去庐山,部队亦不去德安,而按第二十四师、第二十军顺序速向南昌开进,是日贺龙第二十军到达涂家埠;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议决:军队清党困难,停止进行;武昌第二十军留守部失火,炮𬊤炸裂,驻防之张发奎第四军与新到之何键第三十五军因误会互相炮击终夜;陕军麻振武部困守大荔,是日冯玉祥军张维玺、刘汝明等部掘地道攻击,克大荔城,麻负伤逃遁,死于途,余众散,多被活埋[1]:2774-2775
  • 7月27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告中国共产党书》,指责中国共产党不接受中国国民党之决议和纪律,要“夺取中国国民革命的领导权”,称如不放弃对中国国民党之敌视态度,“不能不执行相当的纪律”;中共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成立,以周恩来、李立三、 恽代英、彭湃4人组成,由周任书记,周在江西大旅社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及江西省党组织负责人等均参加,讨论南昌起义部署,决定7月30日晚起义,随后成立军事参谋团,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锦斋、蔡廷锴等人参加,以刘伯承为参谋长,贺龙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鲍罗廷离开汉口乘京汉铁路车北上郑州,转道陕、蒙回苏联,汪精卫、谭延闿、孙科等到车站送行;武汉反共后仍有倒蒋口号,张发奎且有率部回攻广东之谋,是日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等联名致电警告张发奎,谓张近标反共倒蒋口号,为亲者所痛,仇者所快,促其勿再倒蒋,“觉悟来归”;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郑大章部夜攻东平,鲁军未战即退肥城;冯玉祥代表熊斌到南京,表示西北军一致讨奉反共,服从中央命令;冯玉祥、张之江、鹿钟麟电南京,就军事委员会委员职[1]:2775-2776
  • 7月28日——夜,汪精卫偕孙科、张发奎等离开汉口赴九江,次日到庐山,密商加紧“清共”,唐生智、朱培德、黄琪翔、金汉鼎均与会,会议决议:一、严令贺龙、叶挺限期将军队撤回九江,二、封闭九江市党部、九江书店、九江《国民新闻报》馆,并逮捕其负责人,三、第二方面军实行“清共”,通缉恽代英、廖干吾、高语𥤱等人;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组织特种刑事临时法庭,审判关于“反革命”及土豪劣绅之案件,并通过《特种刑事临时法庭组织条例》,8月20日南京政府以明令公布;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甘乃光前因附逆嫌疑被开除党籍,后据查实,并未参与,是日武汉中央党部通告所属,恢复甘之党籍;冯玉祥自洛阳抵达郑州布置攻山东,即日起冯军向徐州方面移动[1]:2776
  • 7月29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在九江连发两封密电致南昌中共前委,称“暴动要慎重”,要等他到南昌再决定是否起义,次晨张赶到南昌,在前委召开之紧急会议上提出“起义须得张(发奎)的同意”等,遭到前委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彭湃等反对,争论数小时未决,原定起义计划推迟;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清党委员会通告各地清党限8月底截止,军队除外;南京政府派何成濬到北京,与杨宇霆、韩麟春等商谈南北妥协事,杨提出南北双方在国家政治上可以合作,内部之事则各自为政,双方不必过问,先军事后政治,第一步商停战办法,第二步定合作方案,何对此无负责表示,谈判无结果,8月1日何离开北京赴大同;褚玉璞、孙传芳抵达徐州督师,直鲁军第一、第五、第六、第七各军及孙传芳联军第四、第七、第八、第十各师已抵徐集中;冯玉祥军孙良诚部先遣队抵达石家庄[1]:2776-2777
  • 7月30日——渤海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吴志馨被东北舰队(第一舰队)司令沈鸿烈在青岛拘捕,“肇和”、“华甲”两舰舰长同时被扣;李征5月前受蒋介石电请斡旋南北和平,是日李到济南与张宗昌密商南北妥协[1]:2778
  • 7月31日——晨,南昌中共前委继续开会,经数小时辩论,张国焘最后表示服从多数,会议决定8月1日上午4时举行南昌起义,后因叛徒告密,前委决定从晚9时开始全城戒严,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潘复奉张作霖命,是日往济南与张宗昌商洽军事,并征求对方时局意见,8月2日潘返北京报告,谓“徐州现有兵力达十万,布防已妥,党军反攻,可以无虞,张且表示对军事进止,悉听政府命令”;胡汉民电广东邀唐绍仪去南京商外交[1]:2778

8月 编辑

  • 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参加起义部队有朱德第九军军官教导团和南昌公安局2个警察队,贺龙之第二十军,叶挺之第二十四师和蔡廷锴之第十师等,凌晨1时开始,战斗主要在鼓楼、贡院街、天主堂等地发生,敌军6个团约6,000余人,经过5个小时激战,至黎明,战斗胜利结束,歼敌朱培德1个警卫团,王均第三军之第二十三、第二十四2个团及1个宪兵营,金汉鼎第九军之第七十九团、第八十团之大部和程潜第六军之第五十七团,起义军占领南昌城,中午聂荣臻周士第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全部和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团各一部在马回岭起义,向南昌进发,在德安将尾追之敌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所率卫队包围缴械,次日入南昌,与市内起义部队会师;中共前委在南昌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之“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邓演达张发奎谭平山于右任陈友仁何香凝吴玉章彭泽民林祖涵贺龙郭沬若苏兆征、江浩、黄琪翔恽代英朱晖日叶挺、周恩来、张国焘、彭湃、张曙时、李立三、经亨颐徐特立25人为委员,并以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贺龙、郭沬若、恽代英7人组成主席团,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宣声》及《中央委员宣言》等文件;南京《革命军日报》记者访冯玉祥之代表熊斌、王彭年,王称冯已决定服从南京命令,与蒋介石一致“讨共北伐”;广东省政府改组成立,李济深仍任省政府主席;蒋介石督师反攻徐州,是日李宗仁第三路左翼第十军王天培部于萧县东北之毛庄、姚楼一带与鲁军接触,逐次击退敌人,占领九里山、卧牛山及云龙山附近一带高地,其第三十师直薄徐州城下,第二十八师攻占津浦、陇海两车站,自西北面围攻徐城,第三路右翼第四十军贺耀组部拂晓攻占颜山高地,续向十里堡攻击,被高家营附近之敌所阻[1]:2779-2782
  • 8月2日——下午,南昌各界在贡院侧举行群众大会,庆祝“八一”起义胜利和革命委员会成立,革命委员宣誓就职,到数万人;武汉政府下令进攻南昌起义军,令称:贺龙、叶挺即褫军职,照“谋叛律”治罪,张发奎初抵九江,即逢事变,从宽免予置议,着即饬部赶紧“进剿”,朱培德即饬驻赣东南各处驻军严密兜截,唐生智抽调湖南、湖北驻军合力“围剿”,同日张发奎军与起义军在南浔铁路沿线激战;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常会议决,以刘纪文、靳鹤声、甘家馨、洪轨、周曙山、陈焕东、刘季洪罗家伦、罗芳炯9人为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以陈铭枢陈立夫黄居素叶楚伧钮永建5人为监察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任命吴玉章为该会秘书长,刘伯承为参谋长,林祖涵为财务委员会主席,郭沫若为宣传委员会主席、未到任前由恽代英代理,张国焘为农工委员会主席,李立三为政治保卫处处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命贺龙兼代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黄琪翔任前敌总指挥、未到任前叶挺代,郭沫若任总政治部主任、未到任前章伯钧副主任代,下辖3个军:贺龙兼第二十军军长、党代表廖干吾,叶挺兼第十一军军长、党代表聂荣臻,韦杵为第九军军长、朱德为副军长,周逸群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总共16个团4个营,共3万余人;胡汉民、钮永建、吴稚晖、李烈钧覆冯玉祥转汉敬(7月24日)电,谓“汪精卫前存意气,故未能开诚相商,只须实践四月开执监大会之宿诺,则其重要分子来柄大权,亦所希望”,次日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唐生智、程潜等联名电冯表白彻底反共,谓已通告于一个月内开执监会议,“俾进行讨共及对北战事”,8月8日李宗仁、蒋介石、胡汉民等11人电谢冯玉祥,宁汉妥协成立[1]:2782-2783
  • 8月3日——汪精卫等电冯玉祥,表示愿与宁方一致努力,消灭共产党,汪称:如宁方“果能尊重中央,南讨共贼,北伐奉鲁”,他个人之进退,无关轻重;中央中央发布《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大纲》,要求四省于秋收期间,以农会为中心,团结一切接近农民之会门力量实行暴动,夺取乡村政权归农会,歼灭土豪劣绅及一切反革命派,没收其财产,实行土地革命,对反动政府抗纳捐税;南昌起义部队开始撤离南昌,南征入广东,部队分两路南下,以朱德率领之第九军为第一纵队先遣队,以蔡廷锴第十师为第二纵队,8月4日叶挺率第二十四师向抚州出发,8月5日革命委员会各机关,直属部队,贺龙第二十军全部离开南昌,8月6日警卫队南下,8月7日周士第二十五师最后撤离,向抚州出发;唐生智、朱培德、程潜自武汉电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李济深、黄绍竑,请“合力堵截”贺(龙)、叶(挺)军;宁方李宗仁第三路军攻徐州失利,左翼王天培第十军撤离津浦铁路,退萧县,右翼柏文蔚第三十三军退保淮河[1]:2783-2785
  • 8月4日——武汉、南京两政府迅速调集部队进攻南昌起义军,是日张发奎在德安附近与起义军开火,并将该地占领,张部军队数千人从武汉开抵九江,黄绍竑部韦云淞、黄旭初两旅奉命集中南雄,长沙卫戍司令张国威派队将叶、贺两部在湖南机关解散,并俘叶部新兵120余名,次日朱培德由武汉到九江,与张发奎、黄琪翔商攻南昌,张发奎先头部队抵涂家埠,进攻南昌,钱大钧部自南雄至赣州驻扎,连营数百里,堵截起义军南下;起义军第十师师长蔡廷锴在进贤被第二十八团团长陈芝馨说动脱离起义队伍,是日率第二十八、第二十九两团出进贤东门三里许停驻,将共产党在该师之主力范孟声(亦名范荩)第三十团解决,旋开赴闽浙边受陈铭枢收抚;蒋介石在蚌埠电胡汉民转监察委员吴敬恒,谓:“时局重要,除开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外,可否同时召开中央执监委联席会议,解决一切重要问题,请于本月十二日以前召集如何?”;汪精卫致书西山会议许崇智,对容共表示认错,并对许颇多推多推崇,要其“出而负责,置党于最安全之地”;武汉政府任命张肇元为财政部次长,并署理财政部长;冯玉祥军奉蒋介石命令攻徐州,以鹿钟麟为东路军总司令,率杨虎城军及新编之李元藻、王鸿恩、王钰芬、常好仁各师约2.5万人,日夜兼程自陕州、豫南驻地出发,是日抵达徐州城郊,与直鲁军徐源泉部相持于马牧集、杨集之间,但蒋介石因攻徐受挫,已于前一日决心撤兵[1]:2785
  • 8月5日——南京政府通令各机关,取消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名目,全国不得再送学生前往;武汉政府指共产党为民众仇敌,决以武力镇压共产党活动,是日卫戍司令李品仙布告,宣布共产党“罪状”,借以大捕共产党,并枪杀多人;第二路军白崇禧部在陇海东段战斗失利,脱离战场南撤,8月7日撤至睢宁宿迁;蒋介石于蚌埠策定淮河及江北防守计划,是日对淮河、运河地区下达防御令,各区分右左两地区,依据淮河之线及淮河之线及淮阴阜宁两据点扼要固守[1]:2786-2787
  • 8月6日——张发奎传檄进攻南昌起义军,次晨最后一批起义军自南昌撤走,下午张之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李汉魂部及第十二师缪培南部、第十一军第二十六师许志锐部开入南昌城,8月8日张率本部进城;张发奎在九江大捕共产党人,九江市党部、总工会、劳动组合之主要领导人等70余人悉被捕,8月9日共产党员26名在九江被杀害;南昌起义军陆续到达抚州杨如轩杨池生部不战而逃,当地工农群众及青年学生400余人参加起义军,8月12日前后起义军离抚城,王均第三军会同张发奎部至宜黄堵截;冯玉祥军郑大章部骑兵军自荷泽取道金乡巨野进攻济宁,是日将济宁包围,经直鲁联军调集大军应援,内外夹击,郑部乃于8月8日撤退至荷泽附近,济宁围解[1]:2787
  • 8月7日——武汉政府军委总政治部发表《为讨蒋告九江民众书》,称讨伐蒋介石是革命势力和反革命势力之决斗,为打倒新军阀,为提高党之威权,为解放东南民众,非打倒蒋介石不可;汪精卫在中国国民党湖北特委会临时宣传大会上作反共演说,称:“我们今日已经到了决斗时期,要和共产党,和一切假革命派决一死战。”;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出席会议有中央委员12人,候补中央委员3人,共青团中央委员5人,地方代表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中共中央秘书处负责人也参加会议,陈独秀未能与会,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会议,会议在共产国际之帮助下,总结大革命失败之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以陈独秀为代表之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之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中共当前之主要任务,选举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向忠发、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彭湃、任弼时9人为委员,周恩来、邓中夏、毛泽东、彭公达、李立三、张太雷、张国焘7人为候补委员[1]:2788
  • 8月8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议决,开除跨党中国共产党员之中国国民党党籍:一、由中央党部下令,凡列名南昌革命委员会之跨党党员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恽代英、高语罕,开除党籍,并免职通缉拿办,二、列名中国国民党执监及候补执监委员之跨党党员杨匏安、毛泽东、董用威、邓颖超、许甦魂、韩麟符、于树德、江浩、夏曦等,一律开除党籍并免职;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蒋介石、胡汉民、李烈钧等电武汉汪精卫、谭延闿等,谓“伏读江(8月3日)电,喜极而涕”,“前电明令,共党全退出党部,则党只有整个善后,并无两派争执,开一中央全会,以促大会之进行,早望彻底整理,自亦宜之。然南京集会,汉上同志早有决议,翘请汉同志,及早莅临,以践夙诺”;孙传芳、张宗昌军由徐州分两路南下:中路占固镇,向蚌埠推进,东路由宿迁向江北发展,贺耀组第四十四军等撤至淮河南岸[1]:2789
  • 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武汉汪精卫等通电全体中国国民党员,首述反共经过,继谓中国国民党之危机,因反共已去其一,惟分裂不可不及时解决,决于一个月内召开四中全会,解决党内纠纷,8月11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通告各执行委员,预定本月15日召集之四中全会,延期至9月15日在南京举行;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第十一军军长朱晖日到南昌,布告“讨共”,同日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抵韶关,旋赴乐昌督师,出发湘边“讨共”;孙传芳部第二、第四、第八、第九各师迫近淮河北岸,主力向怀远附近之柏文蔚第三十三军第二师阵地猛攻,相持至8月10日午后,占怀远,第三十三军第二师退至淮河东岸冷水店附近[1]:2789-2790
  • 8月10日——安徽省政府成立,管鹏为省政府主席;安国军第三军团长张学良在北京对记者谈南北妥协称:“双方虽有此愿望,然商谈以来,皆系私人资格出面斡旋,以期接近之后再为正式谈判。”;蒋介石将前方作战部队撤至浦口、泰州、扬州等地整顿,另抽调第一、第七、第十五各军抵御南下之孙(传芳)军;李济深、黄绍竑联名通电分别就第八路军总指挥及代理总指挥职,并宣布进兵湖南、江西“讨共”[1]:2791-2792
  • 8月11日——冯玉祥电南京李宗仁等,建议在安庆召开中央执监会预备会或筹备会,进行“宁汉合作”,8月12日李宗仁等覆电同意在安庆开筹备会,“先聚一堂,融洽感情”,蒋介石亦署名;张作霖特任褚玉璞督办直隶军务善后事宜[1]:2792
  • 8月12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会议,蒋介石以北伐受挫,宁汉谋和之压力,提出辞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军事方面交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三总指挥负责,晚11时30分偕白崇禧、黄郛暨随员、卫队离开南京赴上海;李宗仁、白崇禧自南京联名通电汪精卫、谭延闿、唐生智、程潜、朱培德、张发奎、陈公博等创议宁汉联合,内称:诸公毅然清党“讨共”,“已与宁方一致,其他党内问题自可迎刃而解,而介公蒋介石以其所抱清党去鲍罗廷目的已达,对于总揽戎机之权,急须卸脱仔肩,离宁休养,所有总司令之职权,交军事委员会接收”,“党内政治问题,亟须推诚计议,迅谋解决,请速电示进行方针,以便合宁汉全力一致北伐”;津浦铁路贺耀组第四十军等部因受孙传芳部自怀远及五河两翼侧背之威胁,是夜由淮河阵地撤退,第四十军及第二十一师经定远趋含山,第三十三军趋合肥;孙传芳先头部队到达西坝,白崇禧第二路军已全部撤离淮阴,第一路军何应钦令第一军之第二师、第六军之第十九师及第十七军在宝应湖以东地区作攻势防御,第一军之第二十二师驻守六合附近,第十一军于盐城附近作坚固防御[1]:2792-2793
  • 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通电宣布下野,蒋氏辞职宣言,申述反共经过,并期望同志实行三事:宁汉合作,并力北伐,彻底清党,并谓:“即应自劾而归去,解除职权,以谢天下。”,同日下午乘轮赴宁波转奉化原籍;南京政府外交部发表宣言,废除北京政府与各国所订不平等条约,略谓:“凡经前北京政府与各国所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现今再无存在之理由,当由国民政府以正当之手续,概予废除。至此等条约中规定修改期限而现已期满者,更应即予终止,由国民政府与关系各国,分别改订新约。嗣后任何条约协定,非经国民政府缔结,概不发生效力。”;武汉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反对宁汉合作,是日借赴日内瓦国际联盟为名离汉;武汉政府令免魏益三第三十军军长职,调任军委会参赞,以该军副军长彭振国代理军长,魏知有变,旋即率部数团向安徽境避去,横店、黄陂魏部被唐生智部第三十六军缴械,余部悉被彭振国收编;沪商赞助武汉政府迁宁,是日各银行商号拨款200万元,作新政府经费;孙传芳军占淮阴,先头部队到淮安,白崇禧第二路军纷退扬州,同日孙军第二师李宝章部到蚌埠[1]:2793-2794
  • 8月14日——白崇禧、夏威、胡宗铎电汪精卫、谭延闿、唐生智等商宁汉合作,内称蒋已离宁赴沪,总司令职权交军委会接收,现双方所争持者皆不成问题,至因争持期间所发生之诸问题而必须先解决者,仍由代表赴浔面商;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胡汉民、张静江、蔡元培、吴敬恒、李石曾等到上海挽留蒋介石,蒋已返奉化,胡等亦继蒋而辞职,同日胡等电冯玉祥谓,“夫议而必至于会,会且必赴各非所居之安庆,则双方尚有不可思议之小隔阂可知。……虽弟等自信至议席让步,然何如介兄(蒋介石)早让之直捷”,“故现亦幡然改其安庆之行,一了即百了”,并谑冯“一柱擎天”;冯玉祥接李烈钧报告蒋介石辞职电,即覆电李烈钧转蒋挽留,“务请刻日还宁,主持大计”,并称:“如必欲退休,忍将垂成之业,付诸东流,则本人自揣智力,不及万一,亦惟有一同退隐。”;孙传芳部第七师自淮阴南下,迫近宝应,南京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一面严令第十九师固守宝应附近之黄埔镇阵地,一面电令扬州第十四军确实占领天长、六合[1]:2794-2795
  • 8月15日——南京军政要员集议挽留蒋介石、胡汉民等,并决定由中央执监委员、中央党部各部长,政治会议委员,政府委员、部长,军委会常委等组织联席会议,推李烈钧为主席,决定大计;武汉汪精卫、谭延闿迭接南京要求合作电报,是日覆电请李宗仁等赴九江协议;汪精卫在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总理纪念周作报告,称“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都只有一个,谁亦不能任意把持……我们坚持我们主张,务必达到提高党权的威权”,武汉政府早已决定要迁往南京;李济深、黄绍竑联名发出两电:一致冯玉祥,望支持宁汉合作,一劝武汉要员与南京双方以诚相见,共除共产党及奉鲁军阀;直鲁联军第十三军军长刘志陆率部取道巨野,会合第二十四军潘鸿钧部及骑兵团等进攻荷泽冯玉祥军郑大章部,8月17日占新集,8月19日夜占荷泽;津浦铁路孙传芳部迫近滁州[1]:2795-2796
  • 8月16日——武汉政府任命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为第四集团军江左军前敌总指挥,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为江右军前敌总指挥;南京政府下令改革司法制度,自10月1日起一律裁撤检察厅(将原有检察官酌置各该级法院内仍行使检察职权),将各省高等审判厅改称高等法院,其分厅改称为分院,地方审判厅改称地方法院,其已设地方分厅分庭者亦照改;武汉政府交通部长孙科电令上海各航业公司刻日恢复沪汉航行;安国军大元帅张作霖下令取缔排日;陈铭枢电南京政府军委会请辞总政治部训练部主任职,次日又电辞第十一军军长职;南京杨杰第六军第十九师余宪文部在宝应以北之泾河镇为孙传芳部所败,向界首退却[1]:2796-2797
  • 8月17日——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各军转战过久,疲困不堪,需有长时期休整,而敌追踪即至,宁汉合作又难实现,是日将江北前方所有部队撤至长江南岸,凭江扼守,孙传芳军旋即跟踪追至江北沿岸,占领和县、含山、六合、扬州、泰兴等县,征集船只,企图渡江,午刻孙军前锋一个旅抵达浦口江边,晚后续部队开到,开始攻击南京,与狮子山守军隔江互相炮击;南京政府通电各军长官,在蒋介石未回以前,所有总司令职权交军事委员会负责执行,至一切行政事务,概由南京政府负责办理;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决议,挽留蒋(介石)、胡(汉民)及吴(敬恒)、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诸委员回南京,推定刘霆、潘佑强分别上海、宁波劝驾,次日南京政府明令留蒋,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联名函胡等再出视事[1]:2797
  • 8月18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要求武汉继续清党,将中央党部、国民政府照在广州未迁移前状态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北郊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和制定秋收起义计划,决定以共产党之名义组织工农革命军,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分给农民,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工农民主政府,并决定成立领导秋收起义之党之前敌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书记,以长沙为中心,在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七处同时发动起义;武汉政府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在南昌起义时就起义军参谋团参谋长职,着即免职拿办,任命黄慕颜署理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张发奎派军长朱晖日到广东会商堵击贺龙、叶挺军事计划,是日朱抵广州,旋赴梧晤商李济深;北京军政府阁议议决简任汤玉麟为热河都统,高维岳为察哈尔都统[1]:2798
  • 8月19日——武汉政府依据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决议,通电宣布迁都南京,并以中央执委会名义发表《迁都南京宣言》,称:“今者蒋中正既解除兵权,以听命于党,李宗仁等复环请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即由武汉迁都南京,以实行四月初旬之决议,而亟谋全党之统一”,经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决议,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克日迁都南京,并以党员应服从党纪,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肃清军阀,合力铲除共产党,以党治军等四端相勉励;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五次扩大会议通过汪精卫提议,将中央前次对于胡汉民、蔡元培、吴敬恒、李济深、张静江、蒋介石、古应芬、萧佛成、陈果夫等开除党籍之处分撤销,俟四中全会解决;汪精卫、谭延闿电南京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促宁方一意渡江作战,声明东下诸军“只有急难之谊,并无他图”;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白崇禧为淞沪卫戍司令[1]:2798-2799
  • 8月20日——晚,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唐生智、于右任、顾孟余等乘轮东下,次晨抵九江,下午至庐山举行军事会议,与前方军事领袖程潜等会商军事及政府迁南京等问题;南京政府特任薛笃弼为民政部长;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张静江未回任前,由周鳯岐暂代省政府主席;武汉东征部队陈嘉祐第十三军前锋抵达湖口;渤海舰队“海圻”、“肇和”、“海琛”等七舰奉张宗昌命秘密南下,是晨驶进吴淞口,向吴淞要塞炮台轰击,经炮台开炮还击,互战半小时后,相率逃出海口[1]:2799
  • 8月21日——南京军事委员会决定裁并军队,裁撤不重要军事机关,归并杂色军队,缩小政治部范围或取消政治部,整顿兵站,以节省经费;蒋介石在奉化溪口接见美国记者卡登堡等,当记者问及仍否继续国民革命时,蒋答:“今虽下野,党员资格仍旧存在,当然不能脱离革命关系”,并对记者微露出洋游历之意;何键第三十五军抵达安庆,原驻安庆之蒋系王普、夏斗寅两军让出驻地,开赴大通,安徽省政府、省党部迁往芜湖,8月25日唐生智抵达安庆指挥军事;西山会议派张继就宁汉合作问题致电南京李烈钧、何应钦、李宗仁等,略谓:“值此危疑震撼之际,团结内部,实为唯一要图,其办法似宜统一汉、宁、沪三党部合组,南京、武汉两政府同属一家,无正统与非正统之可争,先后反共,更无谁胜谁负之可夸”,“精卫对内外皆失信仰,暂避要路,东南大局更有赖焉。”[1]:2799-2800
  • 8月22日——南京代表李宗仁抵达九江,旋赴庐山与汪精卫会谈宁汉合作,谭延闿、孙科、陈公博、唐生智、朱培德等均参加,会议决定:谭、孙8月23日先偕李宗仁赴南京详商一切,武汉东征军暂行停止前进,武汉中央党部、政府、军委会一星期内迁南京,南京拱卫暂令第七军负责,前方军队限即日肃清津浦铁路南段;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决议,设立武汉政治分会,以指导党务、政治、军事,并特派唐生智、顾孟余等为武汉政治分会委员;白崇禧在上海宣布,依南京第一〇二次政治会议议决整顿上海,其中关于军事者九条:除专设防守长官外,总指挥部及其他军事机关分别裁并迁移,特务处调南京,东路军前敌政治部取消,各军政治部不得干政,义勇队及警备司令等名目均取消,除防守司令及公安局两机关外不得任意捕人等,杨虎、陈群畏罪逃避,杨部警备队被改编[1]:2800
  • 8月23日——何应钦第一军开沪宁铁路,其第二师刘峙部在常州将刘宝题新编第三军军部包围缴械,刘亦被捕;孙传芳军进攻南京,浦口、南京间炮战激烈,下午孙传芳部用榴霰弹轰击,下关车站站长室及货栈被焚毁;北京军政府阁议议决,特派王景岐国际联盟代表,并代理行政院代表;渤海舰队又袭吴淞,是晚驶近吴淞口外40里许,知陆上有备即离去[1]:2801
  • 8月24日——孙传芳军两次偷渡长江,拂晓孙军约1团于大胜关上游兔耳矶(属和县)方偷渡,被胡宗铎第十九军第一师守兵开炮击退,午江宁镇采石矶对岸乌江镇孙军乘民船数十艘自驻马河入江向南疾驶,又被守兵、军舰协同击退;程潜第六军由九江开往湖口[1]:2801-2802
  • 8月25日——下午,贺龙第二十军在瑞金以北30里之壬田市与敌左翼军钱大钧部第五十、第六十两个团遭遇,激战至次晨,敌向会昌方面溃退,8月26日革命委员会及后卫全部到达瑞金城,教导团第一、第二总队追敌至距瑞金50里之谢坊为止;江西省党部改组,江西特别委员会即撤销;叶楚伧电南京政府、中央党部辞党政本兼各职;南京代表方声涛离开郑州赴山西,冯玉祥派刘治洲为代表与方偕行,敦促阎锡山出兵攻奉,同日张宗昌派李鳯山到晋商晋奉合作,奉方承认晋不易帜,希望晋方撤防石家庄,准德州、保定等地奉鲁军由该处通过进攻河南冯玉祥,晋方表示石家庄让防事可办到[1]:2802
  • 8月26日——晨3时许,孙传芳军段承泽等3个师,乘雾夜由长江北岸望江亭、划子口、大河口3处向乌龙山、栖霞山龙潭一带强渡,占领栖霞山、龙潭车站,沪宁交通断绝,情势危急,何应钦第一军会同李宗仁第七军由南京、镇江夹击,并由陈绍宽率海军在江面截击,激战一昼夜,8月27日将栖霞山孙军击溃缴械,夺回栖霞山及南北象山高地,龙潭孙军仍据江岸抗争,并有大部队陆续渡江增援;南京政府任命张定璠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原任黄郛托病辞职[1]:2802-2803
  • 8月27日——宋庆龄自上月离开汉口经上海,是日偕陈友仁抵达海参威,旋赴莫斯科;是日至9月3日,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得足球、排球、网球三项锦标,日本得田径、全能运动、棒球三项锦标,菲律宾得游泳、篮球两项锦标,日本得总锦标[1]:2803-2804
  • 8月28日——冯玉祥致电阎锡山,表示决无图晋之心,并称已派刘治洲入晋面商对奉方策;沈鸿烈整顿鲁海军,改委渤海舰队各舰长,并将官兵分别裁汰编练,其与前次风潮有牵连者均被惩办[1]:2804
  • 8月29日——孙传芳五省联军10个师4个混成旅约5万余人,聚集龙潭一隅,向何应钦第一军阵地猛烈进攻,南京军委会令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分别率第一、第七两军主力及第十九军第一师反攻,以第四十军等分兵应援,8月30日第七军第一、第三两师和第十九军第一、第二两师在夏威、胡宗铎指挥下,自栖霞山向东进攻,何应钦指挥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师之一部自东阳镇出发,会攻龙潭,与逆袭之孙军激战终日,至下午5时克龙潭;何键暨程潜部向津浦线侧击,浦口孙传芳军开始退却;南京政府任命张仲苏为国立同济大学校长[1]:2804
  • 8月30日——钱大钧部9个团集结会昌一带,构筑工事防守,桂军黄绍竑部约7个团集结白鹅墟附近,与会昌成犄角之势,企图堵击南昌起义军,是日起义军向会昌总攻击,首由朱德指挥之教导团和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向城东北之敌进攻,后叶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五师赶到,向城西北敌之阵地进攻,激战至下午4时,起义军占领会昌城,敌南路总指挥钱大钧率部向筠门岭方向,9月2日叶挺部又击溃援敌黄绍竑部2,000余人,敌退洛口墟,叶部伤亡200余人;北京军政府交通部令派程崇为唐山交通大学校长[1]:2805
  • 8月31日——龙潭大捷,晨5时孙传芳部猛攻龙潭水泥厂及龙潭车站,何应钦、白崇禧于龙潭下令第一、第七、第十九等军协同反击,孙军除一部由柴洲等地渡江北窜外,其余均被缴械俘虏,此役双方出动兵力15万之多,成为北伐以来一场大血战,宁方俘虏孙部官兵3万余人,高级军官数十名,缴械4万余支,孙部死亡及溺毙万余人,第一、第七两军伤亡亦达8,000余人[1]:2806

9月 编辑

  • 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琼崖起义,在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杨善集及冯平、王文明、冯白驹等领导下,在安定、琼山、万宁、陵水、乐会、文昌、琼东、儋县、临高等地先后发动起义,起义后创建工农革命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琼崖革命根据地,1928年8月中旬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王文明为主席;白崇禧任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2829
  • 9月1日——南京政府外交部致电上海外交交涉公署,以英舰连日无端炮击乌龙山、幕府山等炮台,令速向英领事严重抗议;南京政府传令嘉奖龙潭战役有功将士,称:“总指挥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海军司令陈绍宽等调度有方,各军将士忠勇效命,得于最短期间,俘敌五万余人,缴械四万余支,孙逆仅以身免,党国转危为安,言念殊勋,洵堪嘉慰。”;午后,奉军渤海舰队“海圻”、“海琛”等4舰驶至吴淞口外鸭嘴沙,探得有备未进,夜经川沙海面,与防军开炮互击,旋即逃逸,9月3日下午“海圻”等4舰又驶近吴淞轰击炮台,双方各发20余炮,为防军击退;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致电南京政府称,9月2日扶病东渡就医,军长职务交由副军长蒋光鼎代理;唐生智电汉报告已抵安庆,并称安徽省政府组织完竣,军旅布置就绪,同日何键奉唐命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孙传芳军渡江进攻南京时,曾有日轮两艘停泊乌龙、幕府两山间之江心洲江面,掩护孙军偷渡,经交涉员涉郭泰祺向日总领事矢田七太郎日语矢田七太郎交涉;汉口《中央日报》是日起停刊[1]:2806-2807
  • 9月2日——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一、第三两路军一部渡江肃清江南,同时命第十八军军长杨杰、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组、第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等分途渡江北追,并命海军派舰游弋于和州、采石、南京、镇江、江阴、南通一带江面,掩护陆军渡江;孙传芳在怀远与何键军激战,同日鲁军前敌总司令许琨由济南赴蚌埠,与孙传芳协商军事;张作霖、张宗昌为实施攻河南计划,是日再派常运衡赴太原与阎锡山接洽,9月4日常抵太原,阎称病不见;贺龙第二十军南昌起义先头部队由瑞金向长汀开拔,9月5日大部到达长汀[1]:2808
  • 9月3日——南京开祝捷及挽蒋大会,到各机关团体代表3万余人,通过提案多件:通电挽留中央五委员及蒋介石、电请全国严厉清共、请中央监委会清除中央执委会之共产分子、请中央于12月10日以前开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北京大元帅府军事会议讨论孙传芳渡江失败后对付时局之方针,决定对河南暂取守势,将孙军主力撤至蚌埠,许琨、王栋两军由褚玉璞指挥,向徐州、蚌埠增援,以备由安庆入侵之敌,务固守长江以北之安徽、江苏[1]:2808-2809
  • 9月5日——宁汉合作大致商妥,是日汪精卫偕顾孟余、徐谦、陈公博、何香凝、朱培德等自九江抵达南京,惟南京遍贴反汪标语,同日武汉代表谭延闿、孙科自南京赴上海,与胡汉民等协商合作办法;拂晓,宁方右翼军左纵队杨杰第十八军由大港镇及镇江渡江,驱逐孙传芳警戒部队,9月7日占泰州、扬州、仙女庙等地,9月8日克邵伯,9月9日克高邮,9月10日占宝应,9月11、12两日紧蹑敌军梁鸿恩、陆殿臣两部之后,破敌于淮安、淮阴一带,克淮阴,敌向宿迁方向溃退,9月14日先后克涟水、泗阳等地,按:蒋介石将程潜驻南京附近之第六军第十七、第十九两个师缴械后,另拨浙军第十九军余宪文师,重建第六军,委杨杰为军长,以后杨之第六军改番号为第十八军,程潜在江西收容残部仍建第六军,程为军长,后被李宗仁缴械;叶挺第十一军南昌起义军大部由会昌回到瑞金,9月7日先头部队由瑞金向长汀开拔,9月9日到达长汀[1]:2810-2811
  • 9月6日——宋庆龄偕陈友仁抵达莫斯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代表及莫斯科工人代表等到车站欢迎,宋发表声明,对苏联人民给予中国革命之帮助表示感谢,并对列宁格勒真理报》发表声明,表示将同苏联工人“继续并肩作战,打跨我们的共同敌人——世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拂晓,宁方新编第十军夏斗寅部由采石附近渡江,占和县,同时贺耀组第四十军之先头部队由浦口渡江,占浦镇,9月10日第十军杨胜治部占全椒,第四十军进至花旗营,两军协力向滁州之敌攻击,9月14日占滁州,孙传芳部退明光;宁方右翼军中央纵队之赖世璜第十四军由江阴渡江至靖江,9月8日以主力经姜堰,以一部经泰兴泰州前进,嗣向邵伯高邮宝应,于9月16日到达淮安;唐生智部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率部由大通入驻芜湖[1]:2811
  • 9月7日——冯玉祥电责靳云鹗勾结孙传芳、张宗昌等畜谋反动,免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职,以马吉第、秦德纯代总、副指挥,是日靳覆电称:“此次驻军京汉,不即东进,系遵国民政府迭次密令,防止我公异图,巩固党国根本。”,同日冯军开始攻击靳军,第一方面军孙良诚由北向南,第二方面军孙连仲由南向北夹击;唐生智部何键第三十五军由和县侧攻津浦线,断孙传芳军归路,孙军不战退蚌埠;黄琪翔代张发奎率第四军及第十一军余部回广东,是日抵达赣州,次日向南雄进发;谭延闿、孙科等在上海力劝胡汉民、蔡元培、张静江等回南京复职,胡等以“于大局无裨”为词表示拒绝;阎锡山在太原举行军事会议,决定暂时维持石家庄防务,对冯、奉两方仍照常联络;广东陆丰农军攻克大安,次日直取陆丰县[1]:2812
  • 9月8日——晚,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李宗仁等设宴欢迎武汉抵宁中委,汪精卫演说,称宁汉分裂是由于“工作上之注意点有所分岐”,“一方注意于清党,一方注意于提高党权”,并称今日必须团结,“要以十二分的诚意和十二分的勇气,来纠正既往,补救现在,开济将来”;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第一路总指挥何应钦,以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屡次作战,畏葸不前,对于该军饷糈尤多克扣,应即免职拿办,军长职务由该军参谋长刘士毅暂代,9月14日赖在沪北站被第一军宪兵扣留,旋解龙华淞沪卫戍司令部禁押,12月31日南京军委会下令将赖枪决;黄绍竑抵达韶关,指挥各军入江西堵截南下叶、贺起义军,陈济棠率第十一师及第三十三师两团趋“围剿”起义军,并派“飞鹰”等舰由水路进攻;冯玉祥、靳电鹗两军在许昌开战,驻马店、确山方面之冯军孙连仲部与靳军有小接触,靳在郾城,拥兵约4万,9月9日晚郾城靳军北上至临颍,冯军被迫退至许昌,9月10日靳军马吉第师在临颍北大石桥与冯军交战;海丰农民军克青坑,次日驱逐梅陇敌团队,公平驻军一连投降,至此海陆丰除海丰城以外,皆为农军克复,敌千余人集中海丰县城固守待援;北京军政府教育部通令各校禁用白话文[1]:2812-2813
  • 9月9日——湘赣边界爆发秋收起义,由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浏阳农民军和安源之工人武装等参加,起义部队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毛泽东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下辖4个团,是日起义铁路工人和农民按计划破坏粤汉线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敌交通运输,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克朱溪厂,旋越湘赣边界,续克湖南平江县龙门厂,时原收编之土匪武装邱国轩第四团在金坪圩叛变,一团背腹受敌,激战两小时,伤亡200多人,被迫向浏阳方向转移;汪精卫、谭延闿、李宗仁、白崇禧、孙科、朱培德、李烈钧、陈公博、甘乃光等为挽五中委回任,并与在上海执监委交换团结意见,是日自南京到上海,汪在北站接见记者,称汉宁两派在军事方面现已一致,政治方面亦非一致不可,两派合作已不成问题;宁方右翼军右纵队(第三十一军之张中立第九十二师)于江阴南星镇一带渡江,循水道经南通、如皋,9月11日晚到达海安,9月13日拂晓到达盐城,9月14日克阜宁,敌向东坎(今属滨海县)退走[1]:2813-2814
  • 9月10日——蒋介石在奉化雪窦寺对《大陆报》记者谈称,拟作海外游五年,考察各国政治经济生活,并称将来中国必循共和之道发展,此后即共产党之名称,亦必不令其再见于中国史乘,中国将来之发展,必循美国之途,俄国既不可恃,中国必视美国为惟一之良友;汪精卫在上海对《申报》记者发表谈话,称颂蒋反共“有先见之明”,并称自己“自从五月间奋斗起,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是主张分共的”,又称彼此“反共之方法与政策不同,以致把党分裂”,“关于政治问题,在军事时期,不得不题高党权,实行以党治军,以党治国”;汪精卫等电奉化蒋介石到上海“会商党国大计”;上海海陆军要员杨树庄、周凤歧等欢宴汪精卫,会场揭“国民党大团结”之标语,蔡元培演说,主张宁汉合作,“烧去旧账,从新做起”;夜,工农革命军第二团王新亚部在安源起义﹐次晨赶到萍乡外围,强攻县城,战斗一天多未下,敌从宜春增派援兵,中午二团停攻萍乡,改攻老关,占领之,9月12日在农军配合下攻占醴陵城,9月15日晨占浏阳县城,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张国威部)重围,在突围中大部损失,浏阳复失;宁方左翼军柏文蔚第三十三军得农军红枪会五六千人之助,围攻定远孙传芳军,血战至次晨,孙军溃散,第三十三军入定远城[1]:2814-2815
  • 9月11日——中国国民党汉、宁、沪(西山会议派)三方中央要员在上海戈登路开谈话会,商统一党务及宁、汉政府合并改组办法,汪精卫、谭延闿、孙科、伍朝枢、李烈钧、褚民谊、李宗仁、程潜、张静江、蔡元培、杨树庄、李石曾、于右任、叶楚伧、邹鲁、张继、谢持、覃振、许崇智、王作群、居正21人出席,推谭延闿为主席,胡汉民、吴敬恒、蒋介石、陈公博、顾孟余拒不出席,会议连开三日,辩论甚烈,宁派力主非汪下野无以平党员之愤,汪决暂退,会议决定:一、由宁、沪、汉三方面各推委员6人(另候补委员各3人)及共推委员14人合组中央特别委员会,为行使党务政治之最高机关,二、中央政治委员会及中央政治会议暂撤销,三、宁、汉两政府合并改组,由特别委员会另选国民政府委员,并委派军事委员会委员暨各部部长,四、特别委员会除行使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外,应负责统一各地方之中国国民党党部,并于3个月内筹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解决党内纠纷,五、推汪精卫、谭延闿、蔡元培、谢持起草统一宣言,六、推张继、于右任、何香凝、李石曾、蔡元培5人代行监察委员职权,因宁、沪两方否认三月间武汉召开之第三次全体会议为合法,遂改四中全会为中央执监委员临时会议;陇海铁路鲁军前锋张敬尧第二军在刘堤圈(属河南省虞城县)与冯玉祥军发生激战,冯军向野鸡岗撤退;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在毛泽东领导下,在铜鼓起义,占白沙镇,次日占浏阳东门市,9月14日被唐生智部新编第八军两个团及地主武装包围夹击,激战6小时后,向浏阳上坪撤退;唐生智自安庆抵达芜湖,获悉冯玉祥、靳云鹗发生冲突,是日即由芜湖折回汉口出任调停[1]:2815-2816
  • 9月12日——湖南省政府代主席周斓与长沙卫戍司令张国威制订“会剿”由安源入醴陵之工农革命军计划:一、令张(国威)师所部谭(崇酂)团从姚家坝向阳三石前进,二、令独立团长罗定派队向醴陵包围,断其后路,三、派第三十五军教导团团长王东原率一大队由西乡神福港前进,夹攻革命军,9月13日晚谭、罗两部到达姚家坝与老关,立即与工农革命军接触,相持至9月14日,谭、罗两部陷醴陵;贺龙第二十军攻抵上杭,闽西南之连城、宁化、清流、永定、龙岩、长汀、武平一带均为起义军所占领;程潜应南京军事委员会之邀抵达上海,与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会商进攻徐州计划;鲁军总司令张宗昌电徐州前敌总指挥部委任攻河南各路指挥:第一路张敬尧、第二路徐源泉、第三路程国瑞[1]:2816
  • 9月13日——汪精卫偕顾孟余秘密离开上海赴牯岭,行前顾致书南京中央党部称:“此次东下,系专为出席第四次中央执监会议而来,现闻在沪同志多主张暂时不开此次会议,此外其他会议,孟余已无参加之必要。”,汪电中执委会并通电全党,自认对共产党“防制过迟”,自动下野,并听候处分;武汉政府停止办公,结束一切,迁宁第一批人员已于昨日出发[1]:2817
  • 9月14日——唐生智在汉口召集重要军官会议,协商省防问题,并决定暂缓北伐,以巩固湖南、湖北、安徽三省防务为目的,由唐任三省联军总司令,何键、刘兴、周斓任副司令;第十五军军长黄绍竑由韶关入江西,是日抵达信丰,9月17日赴雩都指挥各军入福建,追击贺、叶起义军,蔡廷锴第十师由蒋光鼐接统,由雩都(今于都)、瑞金兼程入福建边夹击贺、叶起义军;毛泽东在浏阳上坪以前委书记名义通知秋收起义各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约1,500人在文家市会师,次日离开文家市,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9月25日克莲花县城,9月29日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三湾改编”,确立共产党对军队之绝对领导,部队缩编成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人数不足一千;陈公博因第四次全体执监会议改为中央执监委员临时会议,致函唐生智转中央,声明及时引退,并即日离开上海赴广东;靳云鹗军秦德纯、马吉第两部被冯玉祥军韩复榘、石友三部压迫,是日自许昌大石桥退至郾城,继又向上蔡退却;陈济棠在惠州就任代理第八路军前敌总指挥[1]:2817-2818
  • 9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在南京举行,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代表20人出席,谭延闿主席,恢复王宠惠党籍,设“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推定委员32人,以张继、于右任等五人代行监察委员职权,对汪精卫自请处分案,决定应无庸议,并决定劝汪、蒋及胡汉民等速出任事;唐生智自武汉通电劝冯(玉祥)、靳(云鹗)息争,称靳“去岁反吴,今年讨奉,艰苦卓绝,再接再厉,皆忠实同志,党国干城”;唐生智调李品仙第八军第二师吴尚部及中央警备第一师戴斗垣部至武胜关,次日信阳冯玉祥军忽自动向明港、确山撤退,唐军入信阳[1]:2818-2819
  • 9月16日——宁、汉、沪三方合组之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即开第一次大会,决议要案多件:一、发表修正后之国民党宣言,二、改组中央党部,设秘书处及组织、宣传、工人、农民、商民、青年、妇女、海外八部,三、改组国民政府,设内政、外交、财政、司法、农工、实业、交通七部及大学院与军事委员会,四、设置监察院,五、推谭延闿、于右任、张静江、李烈钧、张继、谢持、李宗仁、白崇禧、朱培德、程潜、杨树庄等11人协商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人选[1]:2819
  • 9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开第二次会议,讨论改组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案,议决推丁惟汾、于右任等47人为国民政府委员,以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闿5人为常务委员,于右任等67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以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闿、何应钦、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朱培德、程潜、唐生智、李济深、杨树庄14人为主席团,通过大学院院长、各部部长名单;南京政府致电慰留蒋介石,促其“克速回宁,完成北伐使命”;徐谦为南京疑其“附共”交中监委审查事通电自辩,谓“谦在武汉分共政策未宣布前,主张分共甚力”,曾反对鲍罗廷,且对南京“主张调和,力阻东征”;武汉军事委员会以第二十一师(按系奉军富双英旧部改编)“谋叛有据”,令江右军总指挥刘兴迅即给资遣散,该师师长郭广炎、副师长周堉调汉口,9月21日该师在芜湖被缴械遣散;海丰、陆丰两县农民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以刘琴西为工农革命军总指挥,林道文为大队长,是日攻克海丰城,重建人民政权,并采取没收官僚、地主之工商企业,镇压反革命分子等措施,9月25日在敌陈学顺补充团和戴可雄之保安队、民团反攻下撤出县城,转入中峒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军主力已由福建入广东,粤军第八路代总指挥黄绍竑急令右翼东路两军速向贝岭、兴宁进出,然后各军并进,向海边压迫包围,加以歼灭;冯玉祥电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国民政府称,靳云鹗“抗命通敌,破坏革命,背叛党国”,请明令通缉,以儆反侧,10月6日国民政府据冯电下令将靳褫职,并严缉究办;驻扎顺德一带之晋军是夜开始撤退,声言“让防”,大部集中高邑,准备北退[1]:2819-2820
  • 9月18日——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前队黄琪翔部六七千人到达韶关,余数万人陆续回广东,张发奎经香港休养,由黄琪翔暂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南昌起义军贺龙部攻入大埔,旋沿韩江直下,9月19日占三河坝,叶挺部亦于次日到达,随后分兵,由朱德率第九军教导团和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扼守三河坝,总指挥部率主力续向潮汕前进,在三河坝、𨻧隍间击退潮梅警备司令王俊部4个团,9月23日克潮安,王俊率部分路向汤坑退却,农军千余人入据汕头市,9月24日南昌起义军先头部队进入汕头;云南唐继虞军一部攻击呈贡,9月21日黎明攻至省城昆明,龙云军据城鏖战一昼夜,次晨唐部向西退却[1]:2820-2821
  • 9月1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开第三次大会,张继主席,决定:一、推汪精卫、蔡元培谢持为常务委员,叶楚伧为秘书长,推定中央党部各部委员:组织汪精卫、陈树人、谢持等8人,宣传戴季陶顾孟余胡汉民等8人,工人陈公博居正等4人,农民甘乃光陈果夫等5人,商民褚民谊等5人,青年傅汝霖邹鲁等4人,妇女何香凝陈璧君等6人,海外邓泽如林森等4人,二、中央政治委员会(或称政治会议)及各地政治分会一律取消,其职权分别由中央党部、省党部、国民政府、省政府执行,各地政治分会限10月1日前取消,三、以前各级党部及国民政府(指宁、汉、沪三中央党部及宁、汉两政府)立即合并于新组织之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所属机关立即移交;中共中央由武汉迁回上海,同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提出在革命斗争新高潮中成立苏维埃;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请假离省三月,经省政府委员会公推伍廷飏代理主席,是日伍在南宁就职;冯玉祥下令通缉靳云鹗,并派东路军郑金声自陈留进攻周家口(即周口,在商水县北部),中路石友三及郑大章骑兵师由郾城进攻上蔡,截击靳军后路,9月20日上蔡靳军一旅为冯军缴械,余部逃汝南[1]:2821-2822
  • 9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产生之国民政府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时在南京举行就职礼,张继代表中央特别委员会致训词后授印,蔡元培代表国民政府委员接印,并致答词,接着蔡元培代表中央特别委员会向军委会训词,伍朝枢代表国民政府向军事委员会授印,程潜接印并致答词,至此,沪、汉、宁三方合流之国民政府产生,武汉政府正式结束;国民政府发表成立宣言,其要旨如下:一、继续北伐,二、力求贯彻废除不平等条约主张,三、“肃清”共党,四、建设“革命”秩序,厉行“革命”纪律,五、实行总理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之建设程序,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建设国家资本,六、扫除文武官吏贪污腐败积习;何应钦奉军事委员会令,将驻无锡、松江、杭州三地之白宝山旧部:第三十一军之蒋毅、第九十三师李奇峰、第九十一师缴械,称其有勾结孙传芳情事[1]:2822
  • 9月中旬——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准李宗仁辞第七军军长兼职,以夏威继任,第七军留广西后方之第三师改编为第十五军,任黄绍竑为军长[1]:2823
  • 9月21日——汪精卫、顾孟余、唐生智等返汉,依据上月22日中国国民党武汉中央政治委员会之议决案,于是日成立中央政治委员会武汉分会,与南京对峙,指定委员23人,以唐生智、顾孟余、陈公博、孔庚、邓寿荃5人为常务委员[1]:2823。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共中央迁往上海;10月,中共中央秘密迁往上海[8]:100
  • 9月22日——国民政府第二次会议议决,设财政监理委员会及外交委员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呈请辞职,10月5日国民政府指令慰留;阎锡山委前第六旅旅长高鸿文为第十六师师长,绥远都统商震为左路总指挥[1]:2823-2824
  • 9月23日——蒋介石自宁波抵达上海,与胡汉民、吴敬恒等会晤,表示小住数日即出洋,浙江省政府委员会议决拨蒋出洋旅费5万元[1]:2824
  • 9月2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对付唐生智东下,决定向安徽三路进兵,将唐军逐出安徽境:中路由李宗仁、贺耀组、叶开鑫三军担任,南路由陈调元、王普两军担任,联络朱培德第三军攻九江,北路由柏文蔚、张克瑶、王天锡三军担任,程潜、白崇禧两军担任后方应援;第二路总指挥白崇禧由南京到上海挽留蒋介石,国民政府委员蔡元培、褚民谊等12人亦因挽蒋及胡汉民等到上海,蒋出洋意甚坚决,无法相强;黄绍竑抵达梅县,指挥所部向大埔前进,同日薛岳、黄旭初部占大埔;石家庄晋军徐永昌部主力自是日至9月26日,撤至获鹿及井陉[1]:2824-2825
  • 9月25日——汪精卫通电中国国民党各级党部、各报馆,称“政府职务虽已解除,党员责任未敢放弃”,表示仍愿“以党员资格,奔走各方”,同日汪电黄琪翔,称当回广东候命,“为指臂之助”;粤第八路军于梅县附近集中完毕,代总指挥黄绍竑下令东路军以一部进占丰顺城,主力进占汤沆,与中央军联系后,向白坟铺、潮安进攻,中央军与东路军取得联系后,由黄金市进攻𨻧阳,渡过韩江左岸,断南昌起义军退路,右翼军务于9月29日到达新渡墟,渡过韩江左岸,断起义军退路,潮梅军务于9月27日向揭阳进攻,阻断起义军陆丰、海丰之通路[1]:2825
  • 9月26日——何应钦通电即日起解除第一军军长兼职,专任第一路总指挥,并称第一军部队有10师以上,已奉准编为3军,以刘峙为第一军军长,顾祝同为第九军军长,钱大钧为第三十二军军长;南昌起义军在潮汕休整3日,是日第二次分兵:第二十军第三师由师长周逸群率领警备潮汕,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二十军第一师会合彭湃东江工农自卫军集中揭阳城,敌潮梅军退丰顺附近;张宗昌在济南开军事会议,决定由邯郸、曹州、陇海三路大举攻河南,每路配兵3万;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正式成立,开始授课,10月7日补行开学典礼[1]:2825-2826
  • 9月27日——中央特别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决,废止中央财务委员会,改中央党部农民部为农人部,商民部为商人部;中国国民党武汉政治分会由唐生智、顾孟余、孔庚、邓寿荃、陈公博5人以常委名义,委任何键为安徽省政府代理主席;粤第八路军代总指挥黄绍竑令中央、东路两军同时向揭阳进攻,右翼军进攻三河坝,潮梅军于汤坑附近集结后,向揭阳进攻;晋、奉形势骤变,晋军商震部乘奉军不备,拆毁京绥铁路轨,阻断张家口京绥铁路西段交通,其前卫在柴沟堡西直隶、山西省界处,与奉军于珍部冲突[1]:2826-2827
  • 9月28日——晨,蒋介石一行10人自上海搭日轮“上海丸”赴日本,次日抵日本长崎,发表谈话称:“此次来日,乃欲观察及研究十三年以来进步足以惊人之日本,以定未来之计划……并愿借此与日本名流相晋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通电称,张树声在江苏、安徽一带组织军队,委任军长至34人之多,极招摇之能事,特免除张所有职务;周凤歧南京国民政府辞浙江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长各职,9月29日又电军事委员会辞第二十六军军长职;南昌起义军贺龙主力第二十军第一师及叶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向汤坑攻击前进,第二十军第二师为后续部队,行至汤坑附近与王俊潮梅警备旅、陈济棠第十一师、薛岳新编第二师等接战,经过两日夜鏖战,至9月30日起义军弹药将尽,损失过半,退揭阳,晚揭阳复入敌手;粤海军“飞鹰”、“民生”两舰在英、日、美、法等军舰配合下在汕头登陆袭击南昌起义军,被警卫团击退;上海各报登载蒋介石答复对其家事来书质疑之启事,称:“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1]:2827-2828
  • 9月29日——阎锡山电国民政府报告誓师讨奉,同日晋、奉战事开始,晋军分两路向奉军进攻:右路军由阎亲自指挥,沿京汉铁路前进,第二、第三联合军由获鹿、平山一带进至滹沱河南岸,次日第二军于滹沱河北就攻击准备位置,第三军在平山以北地区集结,左路军以商震为总指挥,率第一军、第九、第七联合军沿京绥铁路方面进攻,是日下午先后占领丰镇及平地泉,奉军检阅使于珍及特派员赵倜在丰镇为商震截获;中国国民党武汉政治分会成立后,汪精卫由汉口回牯岭,是日孙科派曾仲鸣赴九江劝汪回南京[1]:2828
  • 9月30日——傍晚,黄绍竑部攻陷潮安,南昌起义军因潮汕联系被隔断,汕头失掉保护,为避免损失,于是晚主动撤出汕头,向流沙方面转移;奉方以与阎锡山开战不利,是日由张学良电阎言和,提出释放于珍,停止军事行动,将晋军撤回原地,修复商震拆毁之路轨等和平条件,阎答称两军冲突系起于商震之误解,奉方要求决全面容纳[1]:2828-2829
  • 9月下旬——何香凝辞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离开南京赴日本休养;军事委员会改编第十八军、第十九两军,委杨杰为第十八军军长,郝国玺为副,胡宗铎为第十九军军长,第十九军由第七军之一部及刘佐龙之第十五军第二师所编成,第十八军系第六军第十九师扩编[1]:2829

10月 编辑

  • 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成立,继教育行政委员会办理全国教育行政事宜,并负学术机关之管理,扩充等责,教育行政委员会同时结束[1]:2849
  • 10月1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和孙科、外交部长伍朝枢、交通部长王伯群、司法部长王宠惠、大学院长蔡元培在南京宣誓就职;李济深之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在广州正式成立,后方总司令部同时结束,后方总司令部原属之军队及军事机关并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概归第八路总指挥部统辖;冯玉祥与阎锡山议定,以阎牵制奉军,由冯全力攻鲁,是日阎下令对奉军总攻击,京绥铁路奉军10月3日全线被晋军击破,放弃张家口,向宣化退却;京汉铁路晋军第二军在滹沱河开始攻击,下午1时占正定城,10月5日下午第二、第三联合军占新乐城,入夜第二军先头部队占定县,并在望都附近与奉军激战,第十军骑兵第四旅于同日攻占安国县城;北京大元帅府决定,京绥铁路以张作相为总指挥,汤玉麟副之,京汉铁路以张学良为总指挥,韩麟春副之;南昌起义军在距揭阳约40里之炮台渡过榕江,次日至贵屿,10月3日到达普宁县流沙镇附近之乌石,遭陈济棠第十一师和徐景唐第十三师伏击,起义军第一、第二师与革命委员会机关被打散,突围部队千余人由董朗和颜昌颐率领,于10月7日到达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后建立红二师;梅县方面第三十二师钱大钧部沿韩江北岸向三河坝起义军朱德部第二十五师发起进攻,激战终日,次日占三河坝,起义军渡江占三河坝对面之高地,隔江对峙;南京军事委员会裁并不足额之军队,第十四军(赖世璜旧部)被编为中央独立第一师,以熊式辉为师长,第二十七军(王普部)改编为独立第三师,以徐琏为师长[1]:2830-2831
  • 10月2日——孙科、伍朝枢由南京前往牯岭劝汪精卫复职,同日汪电南京谭延闿、蔡元培、李宗仁等称:“政府职务,虽已辞谢,党员责任,未敢放弃,拟以党员资格奔走各方。”;唐生智将截获之“决川”等舰编为长江第一舰队,以丁延龄任队长;新编第二师师长薛岳率2,000心入汕头,次日黄绍竑、王俊亦到,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由薛派两团向澄海、揭阳追击南昌起义军,王派一团入潮阳,王复任潮梅警备司令;张作霖通电讨伐阎锡山,历数阎无端兴戎之罪,谓为维持大局,不得已饬军讨伐,倘阎能悔过息兵,仍当宽其既往,10月4日对阎下讨伐令;张作霖任吴俊陞为东三省边防司令兼保安总司令[1]:2831
  • 10月3日——南京中央特别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党员统一登记条例》;张作霖特任刘尚清为奉天省长,原任莫德惠调任农工总长;朱德率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在三河坝与敌钱大钧部10个团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人,于是夜率2,000人突围撤出战斗;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古城,毛泽东在文昌宫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经验,讨论在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10月7日进抵茅坪,10月27日到达井冈山中心茨坪,和当地之农民革命武装王佐、袁文才部汇合,开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靳云鹗军残部于学忠、刘培绪两师退集鳯阳,是日为直鲁联军第十五军军长陈文钊收编,即以此成立第十五军;蒋介石到神户,即与宋子文同赴有马温泉见宋母,请其允诺与宋美龄之婚事,宋母允其所请[1]:2831-2832
  • 10月4日——国民政府下令讨奉,令称:“北京伪政府,倒行逆施,秽德彰闻,久为人民所痛恶。自张作霖窃躆幽燕,益复勾结残寇,扰害闾阎,恶焰弥天,怨声载道。其爪牙孙传芳、张宗昌,负隅海岱,图抗义军,日暮途穷,凶氛犹炽,致使大江以北,庐舍荡然,火热水深,民不堪命”,“凡我将士,咸应发扬蹈厉,戮力同心,直指朔方,殄灭巨憝。”,10月7日国民政府令军事委员会筹划克日出师“北伐”,策应晋军;国民政府议决接济冯玉祥军饷100万元,由财政部拨付;阎锡山通电向张作霖宣战,责张为华北和平之扰乱者,且妨碍新中国之建设,号召奉军士兵协力讨张;晋军李生达第十五师由蔚县进至宣化以南,奉军放弃宣化退守怀来,次日晋军第十五师协同第五师及左翼占领张家口万全、宣化一带[1]:2832
  • 10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何应钦等为浙江省政府委员,以何应钦为主席;国民政府任命郑洪年张寿镛为财政部次长,张仍兼江苏财政厅长;前王普第二十七军改编之独立第三师约5,000人,在南京下关附近被第七军李宗仁部包围缴械,军事委员会宣布该师暗通孙传芳军;阎锡山致电张作霖称,兵戎相见,实违初心,苟有解决途径,仍当开诚相与,10月7日张覆电称,既相见以兵戎,成败利钝,惟力是视,背叛共和,拔五色帜而易赤帜,谓为顺应潮流,不敢奉命[1]:2832-2833
  • 10月6日——南京军事委员会议决分别电勉阎锡山、冯玉祥、唐生智协力进攻张作霖,谓该会决定一律动员,大举北伐,务希督饬所部努力前驱,以成革命大业;前武汉政府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及其夫人并随员一名,已得到日本政府准许,是日由上海启程经日本回国;清晨,朱德率南昌起义军第二十五师约2,000人撤出三河坝,南下接应潮、汕方面起义军,在饶平潮汕起义军约200人会合[1]:2833
  • 10月7日——国民政府议决任命刘峙、钱大钧、顾祝同、黄琪翔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准裁撤江苏军事厅,并免何应钦所兼厅长职;朱德率领第二十五师、第九军教导团及从潮汕撤出之第三师一部约2,500人,从饶平出发,向平和方向转移,10月16日到达福建、江西交界之武平,10月17日在武平击退尾追之钱大钧部两个团之进攻,朱部损失亦重,仅存兵力约1,500人;军事委员会令将第十八军改编为4个团,拨归程潜节制,仍在扬州原地担任警戒,该军军长杨杰已通电辞职;张宗昌连日与孙传芳、褚玉璞、张敬尧、程国瑞等在济南开军事会议,集议陇海、津浦两路军事,是日决定孙传芳军扼守津浦铁路,所有津浦铁路及东路直鲁军尽调鲁西及陇海沿线,以备大举对豫[1]:2834
  • 10月8日——军事委员会议决军队编制案,以军为单位,军之上分路,各路负责者总指挥,以数目字表示之,军之编制,每军三师,一教导团,一骑兵队,一炮兵团,一工兵营,一通信队,一宪兵队,一军乐队,师分两种:甲种四团,乙种三团,一特务营,一炮兵营,一团三营,一迫击炮连,一机枪连,一卫生队,每营四连;第二十六军军长周凤歧、副军长斯烈相继辞职,南京军事委员会委陈焯继任该军副军长兼代军长,是日陈在上海就职;第八路代总指挥黄绍竑由汕头抵达广州谒见李济深,报告潮汕解决起义军经过,并请解除第八路代总指挥职,在广东第七军亦请调广西补充休养,10月24日黄自广东回广西;张作霖颁发京汉、京绥、陇海三线总攻击令,以张学良、韩麟春率领三、四方面军团所辖各军,由保定向石家庄进发,张作相、汤玉麟率第五方面军团所辖各军,由下花园经宣化、张家口向大同进发,万福麟徐州经东明、曹州、夏邑等地向开封、郑州、运城进发,同日京汉线奉军左翼第二十九军戢翼翘部占领安国[1]:2834-2835
  • 10月9日——冯玉祥第二军团开始攻击直鲁军,第一路鹿钟麟部自归德附近东进,10月10日上午与直鲁军在杨集以西遭遇,10月11日直鲁军褚玉璞部及袁家骥部合力进迫,10月12日冯军败退归德,10月14日冯令第一路军放弃归德南撤;朱培德向各方周旋之结果,李烈钧在赣东之省政府,钱大钧在赣南之行政委员会均经撤销,江西政令至此统一;晋军第四军第十师进抵定县西南二十里铺附近,与奉军遭遇,奉军迫近定县[1]:2835-2836
  • 10月10日——汪精卫偕宁方代表孙科、伍朝枢等自九江抵达汉口,次日宁方代表与汪精卫、唐生智及李济深之代表等在汉口会谈,汉方代表唐生智、顾孟余等提出解决“党的纠纷”主张如下:一、在宁召开第四次中央执监会议,二、恢复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三、追认中央特别委员会,四、规定中央常务、特别两委员会之职权,五、恢复中央监察委员会,10月13日宁方代表孙科等携此提案返宁;广东省新编第十三军在广州长堤成立,以方鼎英为军长,由湖南入广东之许克祥部归其编配;陈铭枢之第十一军由副军长蒋光鼐率领入福州,市中遍贴反谭曙卿标语;南昌起义军第二十军2,000余人由第一师师长贺锦斋率领撤退到陆丰,是日被陈济棠缴械,士兵被改编,军官被押送至汕头遣散,贺率手枪队百余人向汕尾方向转移;奉军全线总攻击后,是日京汉铁路奉军第二十九军戢翼翘部占领定县,阎锡山令各部队撤退,奉军占新乐、正定;晋军谭庆林部约百名出没于北京门头沟西北,图袭北京,被奉军击退[1]:2836-2837
  • 10月11日——中国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决定拒绝南京中央特委会取消该会之议决,并通过在该会下组织临时军事委员会;冯玉祥电南京报告协同讨奉计划,略称晋军任京绥、京汉两路,冯军进攻徐州、济宁、大名,请南京派大军向津浦铁路挺进,并于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三人中择一前往督师;李福林第五军由东江回师广州,在市内东堤附近与张发奎军冲突,交战数小时,李军被缴械,退珠江南旧根据地,决与张军对抗;晋军第四师傅作义部向涿州城进攻,奉军在南门据民宅及天主教堂竭力抵抗,10月12日晋军占涿州城[1]:2837-2838
  • 10月12日——国民政府特任伍朝枢为外交部长,孙科为财政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王伯群为交通部长,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任命连声海为国民政府秘书长,黄惠龙为副官长;国民政府再电李济深应照前令依限取消广州政治分会;京绥铁路晋军商震部第一、第三、第五、第十五等师及骑兵第二、第六、第七等三师与奉军第九、第十二两军及增援之步兵四旅、骑兵两旅激战于下花园,同日商震部奉令撤退[1]:2838
  • 10月13日——南京谭延闿、程潜、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孙科、伍朝枢联名致电汪精卫,赞同在武汉所议各项办法,并定11月1日在南京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请汪邀同武汉、广东、九江各中委赴南京集会,10月17日汪电广州陈树人等,谓宁方已赞成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恢复中央执委会,武汉委员将东下,请陈等到上海会齐,或到武汉同行,10月18日汪致电各地中委,提出两项意见:一、如四次中央全体会议不得已延期,似宜再行通告,二、党务重要议案似宜留待全会公决;方声涛自太原抵达郑州,代表山西阎锡山谒见冯玉祥,详商讨奉计划;南京军事委员会令第一独立师改编为第十三军第一师,师长仍由熊式辉担任,原第十军部队合编为第十三军第二、第三两师,第十三军军长由白崇禧兼任;闽局发生变化,蒋光鼐与海军联络,在招宴席上将新编第一军军长谭曙卿扣留,是午新编第一军与第十一军在福州冲击,巷战3小时,新编第一军3个团被缴械,10月27日闽南新编军高义、杨汉烈等组织闽南军事委员会,共拒海军收编[1]:2838-2839
  • 10月14日——安国军第五军团长张作相下令对宣化晋军实行全线攻击,汤玉麟、高维岳指挥第二十九军三师二旅同时猛攻,晋军第七军据城抵御,力不能支,向张家口退却,奉军入宣化,10月15日晋军陆续撤至柴沟堡附近之永嘉堡以西及折儿岭、大高崖、西洋河一带,高维岳、汤玉麟部占领张家口[1]:2839
  • 10月15日——军事委员会特别会议讨论津浦铁路作战计划,为策应冯玉祥、阎锡山两集团军作战,决定大举北伐;阎锡山固守山西门户,10月17日石家庄第八师一营受奉军压迫,由正太铁路撤回;奉军集中兵力3万余人在第八军军长万福麟指挥下,连续两日向涿州发动猛烈攻击,未果,10月19日起张学良率第八军、卫队旅及炮兵团,对涿州城连续五次总攻,由坦克冲锋,以炸药炸城墙,在地下潜掘地道,空中派飞机投弹,架云梯强行爬城,遭晋军傅作义部守军反击,未能奏效;粤军第二十五师李汉魂部到惠州接防,将蒋系赣军第十八师留守部队两连缴械,师长兼惠州警备司令胡谦被扣,师长一职由副师长苏世安升充,10月18日胡谦于解省途中被杀[1]:2839-2840
  • 10月16日——直鲁军三路会师归德,冯玉祥军退守兰封(今合并于兰考县[1]:2840
  • 10月17日——武汉方面第三十六军受南京方面程潜第六军之压迫,是日起陆续由芜湖向繁昌、大通方向撤退,10月18日第六军及第三十七军向驻芜湖刘兴第三十六军开始攻击;晨,奉军第十五军汲金纯部占领石家庄,晋军向娘子关方面退却[1]:2840-2841
  • 10月18日——晋军骑兵4,000,向京西门头沟妙峰山下袭击,被奉军王琦旅击溃,王旅占斋堂[1]:2841
  • 10月19日——长江两岸武汉东征军总退却,是日南京军事委员会令李宗仁第三、程潜第四两路军分江北、江南两路向西追击,同日陈绍宽率“楚有”、“楚同”、“永健”、“永绩”、“江贞”各舰西驶,占芜湖;冯玉祥令马鸿逵第四军即夜放弃兰封,西退30里,诱敌深入,10月20日鲁军第六军占兰封城[1]:2842
  • 10月20日——国民政府依军事委员会议决下令讨伐唐生智,免唐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依法治罪,并宣布其罪状为:勾结张作霖,阴谋破坏党和政府统一,把持财政,剥削人民,擅增军队,窃据湖南、湖北、安徽省政府,并于清党之后复用共产党员等;国民政府任命李仲公为交通部次长,朱兆莘、郭泰祺为外交部次长,王征兼中央银行行长;北京大元帅府参谋长于国翰以私人名义致电阎锡山请释放于珍,并称希望奉晋关系复旧;贺耀组第四十军、叶开鑫第四十四军由南京下关渡江,沿津浦铁路北进;京汉铁路右翼奉军第十军王树常部占阜平;冯玉祥军孙连仲部克汤阴,解彰德梁寿恺部之围,直鲁军孙殿英第十四军退隆集一带[1]:2842-2843
  • 10月21日——唐生智以中国国民党武汉政治分会名义,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断绝关系,指责南京破坏赴汉委员与武汉所商妥之约束;国民政府决议改组安徽省政府,同日任命陈调元柏文蔚等为安徽省政府委员,以陈调元为主席;国民政府以实业部暂缓设置,准实业部长孔祥熙辞本兼各职;南京军事委员会发表《告唐(生智)部将领书》,盼与政府合作,劝唐下野;是日至10月23日,由芜湖溯长江上驶西征宁军约2万,陈调元、李宗仁、程潜等均抵芜湖指挥,江北胡宗铎第十九军及夏威第七军之一部过和县、含山,江南陈调元第三十七军过大通;陇海铁路直鲁军三路前进,右翼第十三军刘志陆部占新旧考城,中路第六军徐源泉部10月22日至兰封,左翼第二军张敬尧部向睢县、杞县前进;海陆丰粤军李济深部陈学顺团进攻农军防地黄羌,被农军及起义军第二十四师之一排毙伤20余人[1]:2843-2844
  • 10月22日——孙连仲接冯玉祥攻湖北命令,于是日派一师兵力迫武胜关,与防守该地之鄂军开火,鄂军退守广水车站,10月23日唐生智急调李云杰师自汉口北开增援;第十六军范石生部两部奉令由乐昌、仁化向湘边开拔,以牵制唐生智军[1]:2844。毛泽东率队到达遂川西部的大汾镇时,遭到了遂川县靖卫团团总萧家壁部三四百团丁的夜袭,毛泽东当即命令第三营向敌人回击,抢占被敌占领的制高点,毛泽东亲率团部绕到敌人后面欲与三营前后夹击;但夹击计划落空,毛泽东下令撤退钻山沟,身边只有连长曾士峨以下30余人[9]
  • 10月23日——蒋介石在日本各地漫游20天,是日自伊东到达东京,发表《告日本国民书》,呼吁“中日亲善”,称:“中日两国根本之亲善,决非利用军阀所能成功,亦非少数人之互助结合所能奏效……切望日本七千万同文同种之民族,对于我中国革命运动彻底了解,而予以道德及精神上之援助。”[1]:2844
  • 10月24日——中央特别委员会追认国民政府讨伐唐生智命令,次又决议,唐“叛党通敌,破坏统一”,依中国国民党总章第七十五条,永远开除唐之党籍;汪精卫自汉口秘密抵达上海,知南京有反对特别委员会即为反革命之宣传,次日转赴广州;安庆唐生智部第三十五、第三十六两军向西退却,其在桐城之一部被宁西征军胡宗铎第十九军俘缴殆尽,第十九军、第七军已越桐城、孔城镇之线;夜,唐生智将驻武昌鲁涤平张辉瓒第二军之一团缴械,同日鲁涤平电令驻宜昌第二军各师长率部东下讨唐[1]:2845
  • 10月25日——下午,蒋介石在东京应日本外务省招宴,与外务省事务次官出渊胜次就亚洲情势交换意见达3小时;国民政府通令各省政府,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阳历;南京西征军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率舰将刘兴第三十六军之掩护部击破,先后占枞阳、安庆,未及撤退之刘兴部2,000人被缴械,该军第四师贺对庭部约5,000人在南陵投宁,后被改编为独立第二师[1]:2846
  • 10月26日——国民政府任命卫立煌为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蒋鼎文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京奉线奉军拂晓起开始攻击,以第九军一部并第十二军全部攻柴沟堡,第三十军主力攻怀安,一部攻蔚县,第九军军长高维岳赴万全督战,次日奉军占柴沟堡,晋军李生达、张荫梧两师向永嘉堡、阳高退却[1]:2846
  • 10月27日——李宗仁部入驻安庆,何键第三十五军退黄梅,刘兴第三十六军退武穴,讨唐军分三路入湖北,海军陈绍宽任中路,程潜、朱培德部为左路,李宗仁部为右路;冯玉祥军进攻兰封考城杞县之线,与直鲁军血战五日,至10月31日将敌全线击溃,11月1日冯军孙良诚部占兰封,11月3日敌刘志陆、潘鸿钧等部自考城撤围,至是进攻陇海路之直鲁军全部崩溃[1]:2847
  • 10月28日——汪精卫偕甘乃光等10余人自上海抵达香港[1]:2847
  • 10月29日——汪精卫抵达广州,政治分会、省政府、省党部及各界均派代表到西堤欢迎,同日汪与何香凝、甘乃光电邀南宁黄绍竑到广东商量政务,11月3日黄覆电称将广西省政务略为处置,即行下广东;国民政府令各省政府裁撤司法厅;据《申报》讯:国民政府决定网罗人才新方针,为求才得其用,将设一机关调查登记国内专门学校毕业生,以使逐渐分配适当工作,并将逐渐推行考试制度,其理由为:目下用人之弊,在但凭亲故请托,一遇上级官吏更动,即致全部易人,于事业甚多障碍,而大学毕业取得专门学术之人才,觅一位置而不可得,甚或学非所用;何成濬、危道丰等奔走奉晋和议,是日何自上海电北京危称:晋方愿修旧好,请询明奉方条件,10月31日危覆何电称:如果晋方能先电此间,声明以前误会,愿修旧好,则奉方决不变更初衷[1]:2847-2848
  • 10月30日——中国国民党在粤中执监委汪精卫、李济深、何香凝、李福林、陈树人、陈公博、甘乃光在广州开联席会议,决定联名通电主张克日在广州开第四次中央全体执监委员会议,解决党务、政治、军事,并令中执委会之常务会议及秘书处恢复办公,成立中央执监委员通讯处,同日汪等7人联名电促各中委齐集广州开四中全会;国民政府任于右任宋哲元石敬亭岳维峻井岳秀邓宝珊张维玺等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并委于右任为主席,于未到前,由宋哲元代理;李宗仁、白崇禧等电催汪精卫、陈公博等入南京,并解释特委会之产生,系各方在上海所共同议定;京绥铁路奉军骑兵占领永嘉堡,晋军退守天镇;海陆丰工农武装在红二师配合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次日占海丰城,旋克陆丰,11月19日又下捷胜,获全胜[1]:2848-2849
  • 10月31日——谭延闿电促汪精卫、李济深刻日到南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李宗仁、白崇禧再电汪等劝驾;南京军事委员会对第一路军下达进攻蚌埠命令,第一路军及第二、第三路军之一部,由津浦铁路向明光、蚌埠之敌攻击,苏北方面第一路军之一部,由泗阳向蚌埠东方威胁东方威胁敌之侧背,次日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令第一军即向滁州、乌衣一带集中,而以第二十六军及第十七师于泗阳附近,第十七军及独立第一师于阜宁附近,依决战防御部署,监视宿迁、海州之敌;奉军董怀清骑兵第一旅占领天镇,次日第九军高维岳部、第十二军汤玉麟部占阳高,进迫大同[1]:2849
  • 10月下旬——粤临时军事委员会通过,留粤第四军改为新编第四军,以李济深为军长,由汉回粤之第四军名称仍旧,以黄琪翔为军长;朱德、陈毅率起义军约八九百人自信丰到达赣、粤边大庾,旋进行整编,编为一个团,对外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代号,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1]:2849

11月 编辑

  • 11月1日——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声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国民党四中全会因汉、粤各中委未到而延期召开,是日谭延闿、孙科等电促汪精卫、李济深、顾孟余等各方中国国民党中委赴南京开会;国民政府任命钮永建叶楚伧张寿镛等为江苏省政府委员,钮永建为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任命陈季良为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绍宽为第二舰队司令,陈训泳为训练舰队司令;司法部奉国民政府令准改革司法制度,是日起裁撤检察机关,各法院内原设之检察长及监督检察官一律改为首席检察官,各级审判厅分别改为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夜,鲁涤平第二军自宜昌开往荆州,杨森军第八师第十六旅进入宜昌城,两军合力讨伐唐生智[1]:2850-2851
  • 11月2日——蒋介石在日本访问曾任日本文部大臣犬养毅,同日与高田炮兵联队见习时代之长官长冈外史日语長岡外史第13师团长)和飞松宽吾(野炮兵第十九联队长)欢叙,蒋书赠长冈“不负师教”条幅,次日访问“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晚应头山满邀宴;中央特别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议决:一、通过李烈钧、蔡元培等所提早日成立监察院及最高法院案,决定推谭延闿等先审查修改前广东所颁监察院组织法,二、请国民政府特任张继等五人为监察院委员,监察院委员不得兼行政官,三、为已故日本宫崎寅藏、犬冢信太郎、田政建碑纪念,宫崎碑拟建在总理陵墓侧,犬冢碑在大连山,田政碑树惠州,四、孙中山先生诞辰,令全国各级党部举行纪念大会;晋左路军商震下达缩短战线防御令,以第六军仍位于台怀镇一带,为防御之右地区,张荫梧指挥阳原各部队退守繁峙方面,为防御之中央地区,柴沟堡附近各部队退守雁门关以东,以第三师防守广武镇一带,为防御之左地区;陈铭枢由日本返国抵福州,复任第十一军军长[1]:2851-2852
  • 11月3日——李济深致电孙科称,决与宁合作,一致讨唐,惟在战事时期,两广每月应解中央之款,须暂行停止,以济军需;陈绍宽率“楚有”、“江贞”两舰加入作战,唐(生智)军“楚振”等舰逃遁,遂下龙坪[1]:2853
  • 11月4日——汪精卫、李济深、宋子文、陈公博、李福林、甘乃光、何香凝、陈树人电南京、上海、武汉各中委谭延闿、孙科、胡汉民、顾孟余等,称若谭等坚持在南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则中央特别委员会应即取消,最低限度亦应明白宣布停止其职权,并宜于正式会议以前,在广州或上海先开预备会议;蒋介石在日本与涩泽荣一子爵会晤,就中日经济提携问题交换意见,历3小时之久,张群添田寿一日语添田壽一、儿主谦次、白岩龙平等均在座;国民政府议决特派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程潜、朱培德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各路军总指挥,负“北伐”、西征责任,并设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与临时党务委员会,处理西征军之政务及党务,以程潜、李仲公、王世杰、张肇元、甘介侯为政务委员会委员,程为主席;李济深电令前方各讨唐军同时前进,中央军方鼎英部奉令后立由坪石进攻宜章,右翼军范石生部由城口进攻汝城,唐军因缩短防线,已撤宜章、临武、郴州、资兴、永兴、汝城、桂东各处防军,11月5日方鼎英部不费一弹占宜章,范石生部占汝城,11月8日方鼎英部占郴州;直鲁军谢玉田、袁振青等部3万余人围攻彰德,11月7日占彰德、汤阴、淇县[1]:2854
  • 11月5日——下午,蒋介石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青山私邸会谈,张群偕往,蒋为反共并建立其统一政权请求日本支持,田中答称:“此时从全局观点看,首先解决长江以南问题为当务之急,除了你以外没有其他人能够实行。”、“倘若长江以南问题不解决,不久共产党成长起来,暂时摘掉了嫩芽的共产党会重新爆芽生叶。”、日本“对贵国共产党的跋扈断难旁观”,“对于反共产主义的你的巩固南方的措施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为此,在国际许可的范围以及日本利权不作其他牺牲的范围内,对你的事业不惜充分的援助”,蒋称:中日“两国的利害是共通的”,日本有必要帮助我们“早日完成革命,排除国民的误解,而如果能这样做,满蒙问题也容易解决,排日运动会绝迹”,要求日本对中国进行干涉和“援助”;汪精卫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武汉分共之经过》,称:“联俄与容共政策,为应付时代和环境所取的一种政策,不能与三民主义同样有长久的时间性。时代与环境变了,政策也即随之而变化的。”、“容共之后,必定分共,是不可免的。不过容共时候,不能说出来,犹之明知到上海后,必然分路,不过从香港到上海的路上,大家都不说出来便了。”;国民政府特任张继邓泽如黄复生、曾继梧、林翔为监察院委员[1]:2854-2855
  • 11月6日——武穴刘兴军不战退黄梅,何键军略行抵抗后退广济,唐生智以前线不支,夜乘“永兴”轮到汉口,即向绅商勒索巨款200万元;粤临时军事委员会议决委黄绍竑为北路总指挥,率部讨唐生智;宁暂编第十一军军长马祥斌前在徐州撤退时被直鲁军张敬尧部俘获,屡劝不降,是日在济南被张宗昌处决;阎锡山因无力独当奉军全部势力之压迫,为保全实力计,乃于是日下三路总退却令,北路退雁门,中路退蔚县,南路退井陉;甘肃教育厅决定,将中山学院及公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改办为兰州中山大学[1]:2855-2856
  • 11月7日——中央特别委员会依李济深之调停办法,决在四中全会开会以前,特别委员会暂停职权,同日南京外交委员会议决,派西山会议派许崇智张继居正赴日本,11月9日特别委员会正式决定派许考察欧美、日本党务,张、居为驻日代表;国民政府任朱培德熊式辉等为江西省政府委员,朱培德为省政府主席;宋子文奔走蒋汪合作,汪已允诺,是日宋自广东启程返上海,称粤宁提携已经成立,拟更为之斡旋,以谋切实之办法;陈绍宽第二舰队进抵武穴,唐军向蕲水、蕲春退却,次日李宗仁第七军追至蕲水,何键第三十五军凭河抵抗,11月9日李军猛攻,何军不支,弃蕲春城西溃,11月11日陈绍宽率舰不战下蕲春,同日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由蕲春渡江向鄂城追击;军事委员会令将驻安徽之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旧部改编为独立第五师,以刘和鼎为师长;冯玉祥部第五十三师长王鸿恩以守虞城建奇功,升任第三十七军军长[1]:2856
  • 11月8日——浦津线何应钦第一路各军开始向孙传芳军总攻击,上午顾祝同第九军第十四师击破孙军第八师崔景桂部,占领红心铺,11月9日第二师占明光,11月10日第二师进至安子集附近,第二十一师进至王营子附近,第三师进至桥头子附近,孙军第八师及第十三混成旅退集临淮关、凤阳等处;午后,第一路新编第十军夏斗寅部占领殷家涧、陈家桥(安徽定远北)之线,孙传芳军第十五师及第十六混成旅退据林桥子,隔河对峙;柏文蔚第三十三军奉令攻击怀远,是日以第一师经洛河、新集前进,攻击怀远之正面,以第三师绕攻孙传芳军郑俊彦部之侧背,11月13日第三师占怀远,11月16日拂晓柏文蔚军第一师到达,与第三师配合进攻,下午再克怀远,11月18日又占固镇,郑俊彦部向南宿州方向退却[1]:2857
  • 11月9日——唐生智在汉口召集所部高级军官会议,决弃湖北守湖南,长江下游退汉口唐军纷转武长路退湖南;是日至11月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瞿秋白主持,通过《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在策略上反对退却,要求继续发动工农武装暴动[1]:2857-2858。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于11月14日印发的《政治纪律决议案》,采取惩办主义政策,撤销毛泽东、彭公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12月31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致函中共湖南省委,要求撤销毛泽东湖南省委书记的职务[10]。奉军攻涿州不克,拟商和平解决,是日晋人周望英奉张作霖之命赴涿游说傅作义,被傅所拒,傅称两月后如果援断粮绝,彼当通电下野,或以身殉职;奉军郭希鹏骑兵师占绥远城,次晨前锋至包头[1]:2857-2858
  • 11月10日——蒋介石自日本乘“长崎丸”返抵上海,即电促汪精卫赴上海晤商党务,并谓欲使党从破裂复归完整,非互相谅解,从速举行四中全会恢复中央党部不可,汪接蒋电,即在葵园会议席间传阅,各委以蒋对开四中全会既表赞同,此后一切纠纷不难解决,似可不必坚持在广东举行,遂表示同意,即席公推汪精卫、李济深二人为代表,赴上海与宁、沪各中委磋商;汪精卫在广州黄埔军事政治学校演说联蒋,称当时蒋介石“分共”,并非操之过急,自悔当日之过,以后当与蒋益加团结;何键在兰溪登“九华”舰夜驶汉口,所部第三十五军溃散,自11月11日至11月12日陆续抵达汉口集合,除沿途死伤逃散者外,全军只是两师之谱;驻鄂西北鲁涤平、方振武、杨森、李燊等军共组讨唐西路军,是日开始东下,以鲁军为右翼,向钟祥、京山进攻,方、李等军任中路,向德安(今随县、安陆一带)、云梦进攻,樊钟秀军为左翼,向孝感进攻;唐生智令调第八军第一师张国威部、第二师吴尚部东下,晚张师一部过汉口下驶兰溪,即被围缴械,张乃退回汉口[1]:2858-2859
  • 11月11日——唐生智以蕲春战败,沙市失利,方振武部进逼孝感,省防军不稳,湘南粤军进逼,部将迫其解职,是日深夜召集高级军官紧急会议,决定下野,随发下野通电,乘日轮东渡,所部分向鄂西、岳阳撤退,武汉秩序由省防军以卫戍副司令贺国光负责维持;唐生智离开湖北前,第八军第一师师长张国威因劝唐撤退,被唐在其私宅勒毙泄愤,唐离开湖北后,张部搜得尸首,大愤,遂纵火焚总司令部;国民政府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国民政府组织系统,决定增设内政部、实业部、农工部,11月14日国民政府以明令公布国民政府直辖各机关系统表,除增设内政等三个部外,新增设监察院最高法院;顾祝同第九军第三师、第十四师与夏斗寅新编第十军与安徽凤阳附近反攻之孙传芳部激战3小时,克凤阳城,次日孙军反攻,陷马鞍山,新编第十军被迫撤至殷家涧附近,第九军之第三、第十四两师撤至红心铺、黄泥铺一带;津浦线刘峙第一军第二师进攻安徽临淮关,激战一昼夜,次日上午11时占领之,敌第十师郑俊彦部退守淮河北岸;闽南新编军高义、郭凤鸣等部负隅抗命,陈铭枢第十一军与闽海军决定共同讨伐,由海军陆战队进攻惠安,第十一军进攻永春,并由第十一军会同陆战队取泉州,是日起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及第二十四师黄质胜部自福州南下,高义闻讯急派安海驻军增防,自率在泉州部队入南安,11月21日第十一军占泉州;苏联因中国国民党反共,勒令该党所派留苏研究军事之军官王懋功贺衷寒等28人回国,是日王等抵达上海[1]:2859-2860
  • 11月12日——唐生智部李品仙、何键、刘兴、周斓、叶琪、彭振国等电请国民政府息兵言和,称唐“不忍自相残杀,一再饬属退让,冀留合作余地,免深党军分裂之痕”,劝宁勿进逼不已,师出无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交通部长王伯群、财政部长孙科、司法部长王宠惠由南京到上海,与蒋介石筹商国是,蒋接见记者,称“唯党之命令是从”,但无再任总司令意,同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对国民社记者称,蒋汪合作已属可能,胡汉民可望出山;贺耀组第四十一军第一师、第三师协攻蚌埠受挫,何应钦进驻明光指挥;张作霖委投奉之晋军郑泽生为安国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宝振荣为该军第一师师长,石杰为第二师师长,满泰为第三十师师长,王英为第三十一师师长[1]:2860-2861
  • 11月13日——经程潜与何键、李品仙往来电商结果,是日宁、汉双方一律下停战令,长江下游战事遂告结束;陈绍宽率舰进占鄂城、黄冈,何键第三十五军由水路退岳阳,刘兴第三十六军循武长铁路退长沙;是日和11月18日,陆丰和海丰两县先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各开会4天,彭湃代表中共中央在两会发表演说,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通过并颁布施政纲领,内容有“没收土地和分田”、“镇压反革命”、“改善工人生活”、“改善士兵生活”、“取消苛杂”等项;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下达进攻蚌埠令,11月16日第一路各军同时向蚌埠实施攻击,下午4时克蚌埠,孙传芳部第十师向淮河北退却,刘峙、贺耀祖、夏斗寅各军继续北进[1]:2861
  • 11月14日——陈绍宽率舰进占汉口,次日拂晓占武昌,同日西征军第三路之夏威第七军、胡宗铎第十九军先后进抵汉口,叶开鑫第四十四军入武昌,程潜第六军占咸宁,陈嘉祐第十三军克通山、崇阳,魏益三第三十军由罗田进驻黄陂,第十一路军方振武部由襄樊进驻孝感;汪精卫在广州武装团体养成所演说“清党”,称:中国国民党“保护农工利益”,以“打倒军阀”为对象,与中国共产党阶级斗争之农工政策,目的既异,取径自歧,故决心“清党”;讨唐西路军鲁涤平部占仙桃镇;张发奎被李济深所迫,将第二方面军军权交黄琪翔,赴港准备出洋[1]:2861-2862
  • 11月15日——汪精卫、李济深即将去上海出席中国国民党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预备会,黄绍竑应李之召自南宁赶抵达广州,李即将广东省政军要务嘱其负责办理,同日下午汪、李离开广东赴香港,次晨转轮赴上海,粤方向预备会议之提案,经广州政治分会讨论决定:一、取消南京特别委员会,二、恢复中央执监委员会,三、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筹备召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下令通缉唐生智,称唐“背叛党国,阻兵殃民”,已畏罪潜逃,应即飭令陆海各军及各省市政府通令严拿归案惩办[1]:2862
  • 11月16日——蒋介石在上海中国国民党员欢迎会上演说,称因汪精卫力促,由日本返上海,与汪合作不成问题,必须汪、胡等共同联合,始是真合作,但不赞成排斥西山会议派;晚,黄琪翔召集李福林、朱晖日、薛岳、顾孟余、陈公博、陈树人、何香凝、王法勤、甘乃光、潘云超、王乐平等及所部各高级将领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桂,派队分头将李济深、黄绍竑部队缴械;是日及11月19日,冯玉祥连电上海孔祥熙,请代恳蒋介石复职;陇海线直鲁军褚玉璞右路之刘志陆等部冯玉祥军刘镇华部在考城以东激战三日后,于是日占考城,刘部退爪营、红庙之线,11月24日冯军左路之第三军及第四军由孙良诚指挥,向考城北及定陶迂回攻击,敌退守考城,次日第三军吉鸿昌、梁冠英两师将刘志陆、潘鸿钧等部5万余人包围,至11月26日除一部逸去外,余部全溃散,毙敌军长潘鸿钧,并俘旅长以上军官4名;奉军猛攻涿州,自是日至11月19日,用炮火及毒瓦斯弹攻城,均被守城傅作义部击退,人民因不明防护方法,死伤甚众[1]:2863
  • 11月17日——张发奎、黄琪翔发动驱遂李济深势力之广州事变,晨张发奎部第四军军长黄琪翔与第五军军长李福林、新编第二师师长薛岳等以“护党救国”为号召,声言“打倒新桂系”,“打倒南京特委会”,“打倒西山会议派”,将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临时军委会警卫团、黄绍竑驻新编第四军军部之部队、第七军办事处、陈济棠第十一师及徐景唐第十三师之驻省部队、省防军、黄埔军校工兵团、石井兵工厂、虎门要塞之守卫队等悉予缴械,并包围李济深、陈济棠、黄绍竑之住宅,搜捕黄绍竑未获,双方激战至上午10时即结束,死伤数十人,失踪者百余人,桂系部队匆忙向广西边境撤退;黄绍竑于广州政变前一日得讯潜赴香港,取道海防、河内转赴梧州,是日致电李宗仁、白崇禧,要求以反革命之理由逮捕汪精卫,黄认为广州政变系汪离开广东前与张发奎、黄琪翔等共同策划;中共中央通过《对广东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正式作出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之决定,要求广东省委“发表宣言,号召全省工农暴动,建立工农兵贫民政权,以反对两广军阀私人战争”;唐生智部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派代表廖汉瀛到南京军委会洽降,廖称何始终未与唐合作,有数事足证:一、宁军西征,何率部节节撤退,未曾抵抗,二、唐严令死守团风,何未遵从,三、唐向不信任何,曾将其参谋长撤换,易以亲信;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成立,院长徐元浩在南京就职[1]:2863-2864
  • 11月18日——汪精卫、李济深乘“亚洲皇后号”轮抵上海;上午,汪精卫与蒋介石在上海环龙路宋子文宅会见,交换党务、政务意见,蒋对开四中全会表示赞成;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进驻蚌埠,令主力集结临淮关、蚌埠、怀远一带整理补充,准备进攻徐州;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下旬建立湘赣边第一个革命政权茶陵县苏维埃政府,谭震林被选为政府主席[1]:2864-2866
  • 11月19日——汪精卫、李济深与蒋介石、谭延闿在上海晤谈,汪提出粤方中委关于“宁汉沪合作”之提案;国民政府财政部为适应军事进展,整理财政,特设财政设计委员会,是日该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特任潘云超、褚民谊为监察院委员;柏文蔚第三十三军第二、第三两师,会同高桂滋第四十七军及王金韬独立第一师克蒙城、涡阳,孙传芳军北遁[1]:2866
  • 11月20日——下午,中国国民党南京特别市党部召开全市党员大会,蔡元培报告《特委会之经过及宁沪汉合作之始末》,当宣读《拥护中央特别委员会》提案时,中央党务学校学生黄杰一跃上桌,大数特委会不应存在之理由,市党部立将黄杰及该校其他三名学生左元白、曹明化、逄化文逮捕,拘于市党部;粤变发生后,汪精卫颇受各方指责,是日汪在上海往访胡汉民,胡称病拒见[1]:2867
  • 11月21日——唐生智部第八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六军已退湖南,是日军长李品仙、何键、刘兴及各师长并省主席周斓在长沙举行重要会议,决定:一、暂时保境休养,听四次执监会议解决,二、在长沙设第四集团军办事处,推定李品仙等七人为委员,三、支配防地,第八军驻湘中,第三十五军驻湘东,第三十六军驻湘南,四、推张开琏代理财政厅长,月筹军费70万元,并设财务委员会,推周斓等21人为委员;宁西征军第七军夏威部两个师及第四十四军叶开鑫一部迫近岳阳,与李品仙部一度小接触,李部向汉寿、常德、桃源退却,11月23日西征军入岳阳,同日宁舰队向城陵矶、岳阳进迫,与敌舰激战,至11月25日敌降,宁舰队奉命停止军事行动;郑毓秀张知本上海法政大学校长[1]:2868
  • 11月22日——张发奎决定进攻梧州,是日派黄琪翔、李福林指挥各军沿西江前进,11月27日李福林入湖南部队回师抵韶关,次日开赴西江[1]:2868
  • 11月23日——白崇禧自南京抵汉口,与李宗仁商应付广州事变方法;国民政府任命何民魂兼南京特别市市长,张定璠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国民政府任命杜起云为第十七军副军长,邓振铨为第十七军第二师师长兼该军参谋长;何应钦第一路军第二十六军陈焯部主力到达众兴,11月27日占宿迁,11月29日沐阳、刘马庄、新店子之直鲁军反攻,左翼战斗亦失利,第二十六军退出宿迁,11月30日直鲁军第七军许琨部复占宿迁[1]:2869
  • 11月24日——谭延闿、蒋介石、汪精卫、李济深联名在上海召集中国国民党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谈话会,到会中央委员23人,胡汉民、李烈钧未出席;程潜、李宗仁派袁家普、廖汉瀛赴湖南接洽和平,是日抵长沙,与李品仙等晤谈,李表示服从,11月27日李品仙、何键等派代表曹伯闻偕袁家普等到汉口,与程、李等商和平解决办法[1]:2870
  • 11月25日——汪精卫在上海招待记者,称广州事变之起因,并非由于对中国共产党问题,乃是由于对特委会之态度不同;国民政府任命黄质胜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徐庭瑶为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国民政府任命李宗仁部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为武汉卫戍司令;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在江西弋阳窖头村主持召开弋阳、横峰等5县中国共产党员联席会议,12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弋横暴动,暴动区域遍及百余里,参加暴动农民5万余人,后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2871-2872
  • 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作出广州发动工农兵武装起义之决定,并建立起义总指挥部——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张太雷担任总指挥,11月28日总指挥部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号召暴动宣言》,动员广州之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为打倒反革命之中国国民党,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战斗,并把原来以行业为单位分散组织之“工人自救部”、“剑仔队”和“省港罢工工人利益维持队”等工人秘密组织3,000余人改编为统一之工人赤卫队7个联队,以周文雍为工人赤卫队总指挥;蒋介石往访上海法租界捕房顾问黄金荣,道谢派探目保护中国国民党中委,并请转向捕房当局致意,杜月笙张啸林亦在黄宅与蒋会晤;陇海铁路冯玉祥军右路鹿钟麟部击破张敬尧等军,占睢县,11月27日收复归德,12月1日入虞城,同时中路韩复榘、石友三两军大破直鲁军褚玉璞等部,到达砀山之线;梧州桂军誓师东下,禄步有小战,四会有剧战[1]:2872
  • 11月27日——新编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陈济棠在汕头就代理第八路总指挥职,11月29日陈在汕头誓师讨伐张发奎、黄琪翔,即赴潮州阅兵,出发前方督师[1]:2873
  • 11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陈诚为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第二十军军长杨森在四川万县吴佩孚之卫队800余人解除武装,请吴夫妇至杨氏私邸居住,并派兵两连监视,是晚吴乘间逸去,逃至绥定,往依刘存厚[1]:2874
  • 11月29日——西山会议派谢持、张继、居正、许崇智、邹鲁、傅汝霖发表《告同志书》,反对召开四中全会[1]:2874

12月 编辑

  • 湖南唐生智旧部仍用第四集团军名义从事扩充,经过整顿,决自1928年1月起实行新编制,下分第一、三、四方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及第一师师长李品仙、第二师师长吴尚、第三师师长李云杰、教导团团长王戈、独立第一师师长熊震,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第一师师周磐、第二师师长刘建绪、第三师师长陶广、教导团团长王东原、第十八军军长叶琪、第一师师长门炳岳、第二师师长何宣、第三师师长危宿钟、独立第十师师长戴斗垣、独立团团长唐生明,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第一师师长廖磊、第二师师长唐明哲、第三师师长周维寅、第十七军军长周斓、第一师师长王锡焘、独立第五师师长陈汉章、步一旅旅长周荣光、步二旅旅长罗霖、警卫第一团团长周宗濂;中共中央派贺龙、周逸群等到湘鄂西组织湘鄂边前敌委员会,发动监利、华容、石首、南县等地之年关斗争,农民革命武装扩大至1,000余人;南昌起义军余部为暂时隐蔽目标,由朱德利用驻汝城第十六军范石生之过去同学关系,到韶关西北之犁步头休整,改番号为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四〇团,朱化名王楷担任团长,由范石生补充装备和供给军饷[1]:2906
  • 12月1日——冯玉祥电上海劝蒋介石“东山再起,主持一切”,同日又电汪精卫,盼“出山主持,团结内部”;上海特别市市长张定璠电国民政府辞职;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蔡元培证婚,蒋撰文《我们的今日》,称“余二人今日之结婚,实为建筑余二人革命事业之基础”[1]:2877
  • 12月2日——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发奎、黄琪翔;中国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通过讨伐陈济棠令;西江桂军黄旭初师在悦城(位于广东德庆县东)、禄步间与粤军缪培南师激战,粤军因有军舰掩护,前锋已入德庆,黄旭初师向封川、梧州急退,同日四会方面范石生部经俞作柏师猛击,大部退广宁;陇海铁路冯玉祥第六军韩复榘部进占黄口,郑大章骑兵军进占徐州城西之卧牛山,12月3日第六军直薄徐州城下,占领徐州北站,围攻城垣,鹿钟麟部克萧县,向徐州挺进,12月4日直鲁军调集援军猛烈反攻,西北军第五、第六两军及鹿钟麟部撤退至李庄、黄口之线扼守,12月5日冯玉祥又增大军围攻徐州,血战两昼夜,直鲁军得孙传芳军由安徽回援,至12月7日将冯军击退,直鲁军、孙军师、旅、团、营长共伤亡50余名;冯玉祥致电阎锡山,约其联名通电拥蒋介石出任总司令,愿听其指挥以完成“北伐”[1]:2878-2879
  • 12月3日——宁、粤两方中国国民党中执监委在上海开谈话会,到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蔡元培、李济深、何香凝、李宗仁、张静江等29人,以已足法定人数,临时改开四中全会第一次预备会议,蔡元培主席,会议对特别委员会之存废及处置粤变方针均有辩论,讨论良久,一致主张在四中全会解决;国民政府令照陆军上将阵亡例优恤新委第八军故军长张国威,称张“去逆效顺,尽瘁党国,此次西征之役,牵制逆军,因以被害”;国民政府令任魏道明为司法部次长[1]:2879-2880
  • 12月4日——中国国民党四全会预备会开第二次会议,汪精卫主席;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召集第四军教导团20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秘密开会,宣布广州武装起义之决定;孙传芳以第十五师师长宋福田在蚌埠战役中,“作战不力,擅自退却,并煽惑全师逃亡”,是日在济南将宋枪决[1]:2880
  • 12月5日——四中全会三次预备会因不足法定人数流会,宁派、桂派委员谭延闿、李济深、蔡元培、李石曾、李宗仁、何应钦、孙科、张静江、伍朝枢、吴铁城相约不出席,在南园李济深寓会商对粤,12月6日谭延闿等10中委续开谈话会,决对粤讨伐,并拟迫与粤变有关之何香凝等九委退出预备会,交监察委员会查办,三次预备会再延期一天;第十一军由福建回广东讨伐张发奎、黄琪翔,李济深任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为东路总指挥,节制钱大钧、陈济棠两部,会同西路黄绍竑、南路徐景棠,合攻广州;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奉令调第一师岳盛宣部、第三师谈经国部及第二师第五团往当涂、宣城、芜湖一带,堵截入安徽之王天培旧部第十军,第二路总指挥白崇禧亦派大队在浙边防堵,以防该军自安徽入江西去广东,次日第十军被陈调元部包围于芜湖、当涂之间,12月11日第十军表示服从,军委会令杨胜治所率一部归何应钦指挥,调津浦铁路前线;第十二军任应岐一个师袭击黄安县城,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中共黄安县委书记王志仁等牺牲,鄂东军撤出黄城,12月29日转移至黄陂县木兰山地区,改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1]:2880-2882
  • 12月6日——中国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致电四中全会预备会,谓政治分会已命张发奎、黄琪翔等停止军事行动,惟广西桂军纷纷东下,陈济棠、徐景唐两师据地截留税款,并谓第十一军由福建向东江移动,如为个人行动,政分会只有命临时军委员移师讨伐;中国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议决:胪列李济深罪状,呈四次执监会议处分,执监会未开前,先免李职,改组广东省政府,准张发奎辞政治分会委员职;李品仙、何键、刘兴、周斓等在长沙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一、第四集团军对外态度一致,分为两路,第一路军属李品仙指挥,第二路军属何键节制,二、联络程潜及湖北省改进会派(主要负责人为孔庚、李书城、邓希禹等)实行湘鄂联防,三、结合粤军,拒绝桂军假道,四、长沙以南,常德以东,决不许他军侵入[1]:2882-2883
  • 12月7日——四中全会预备会议是日复延会,宁方委员谭延闿等邀非粤派委员21人在沪南园晚餐,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戴季陶未到,席间吴敬恒发言,主张中央特别委员会自动宣在取消,次由谭延闿报告连日南园会议经过,孙科提出停止粤派委员出席案,李济深、李宗仁认为粤变与共党有关,主张竭全力解决,词甚激烈,于右任、柏文蔚意主调停,劝勿分裂,多数意见主张:一、粤方委员应自动退出中央执监会议议席,二、执监会议开会地点须在南京,三、粤事决以武力解决,四、粤方委员退出议席后,应请胡汉民、程潜、陈嘉祐、萧佛成迅速出席;广州秘密举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到代表80余人,选出工农兵代表执行委员会名单,决定12月13日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张发奎有解除教导团武装之说,乃决定将起义日期提前至12月11日;何应钦离上海赴津浦铁路前线指挥攻徐军事,12月12日何令津浦铁路各军向徐州总攻;奉方派代表周望瑛等入涿州,与傅作义洽和,12月9日傅作义正式提出开城条件,万福麟以条件过苛,未予答复,12月11日奉方决定武力解决[1]:2883-2884
  • 12月8日——四中全会预备会开第三次会议,粤方各委员仍出席,蒋介石主席,蒋发表《致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书》,劝宁、粤各委息争,两方尽蠲前嫌,勿互相猜忌[1]:2885
  • 12月9日——汪精卫电张发奎解除教导团武装,驱逐赤卫队,搜查职工会,12月10日广州宣布特别戒严,日夜搜查户口,张令离广州部队向市区移动;汪精卫密电广州陈公博、张发奎、朱晖日,称黄琪翔之容共,已为不可讳之事实,要求黄暂时退休,认真“肃清”共党;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因汪精卫要求而延会,汪派与李济深派各开小组会议,互谋对付之策;国民政府第二十二次会议议决,特任赵戴文张之江为国民政府委员;冯玉祥、阎锡山先后电促蒋介石复任总司令,何应钦、贺耀组等亦联名通电拥蒋出山,主持军事,12月11日冯、阎联名电请中国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起用蒋介石主持军政,并电促蒋复职,次日冯又另致电,谓此时军事非有统一枢纽,决难完成革命,非蒋出山,不能当此重任;石家庄奉军向正太线进攻,在获鹿附近北楼村李家庄与晋军接触,包头奉军被晋军击退,是日退回绥远以东;驻南京第五军第十六师是日奉军事委员会令改编为独立第六师,以副师长王若周升任师长[1]:2886-2887
  • 12月10日——四中全会预备会开第四次会议,于右任主席,有力之反粤派李济深、李宗仁、吴敬恒等未出席,汪精卫等11名粤委突提议请蒋介石续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案,即通过,汪并声明,如对其不能谅解,个人“尽可引退”,随即议决十七年(1928年)1月1日至1月15日在南京召开四中全会,由蒋负责筹备,关于军事、党务各案,分别并案交付审查,至是预备会议结束;张太雷、周文雍、杨殷、聂荣臻、黄锦辉等在广州分头召开有第四军军官教导团、警卫团革命官兵代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指挥员参加之军事会议,部署武装起义计划,工人赤卫队改编为7个联队和1个敢死队,分区集中待命,四军军官教导团、警卫团按建制和部署不变动,叶挺由香港赶回广州,担任起义之军事总指挥;中国国民党南京特别市党部电促胡汉民回南京主政,并通电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各级党部,请一致敦促;直鲁军第三军程国瑞部、第六军徐源泉部联合第二军张敬尧部向砀山冯玉祥军猛攻,上午8时冯军向西退却,直鲁军占领砀山[1]:2887-2888
  • 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黄平、叶挺、周文雍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士兵和农民2万余人举行武装起义,凌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处决张发奎所派监视该团行动之代理团长朱逸芳和15名反动军官,3时30分起义爆发,以教导团为主力,联合警备团、工人赤卫队、农团,向指定目标进攻,激战2小时,至拂晓,除第四军军部等少数工人赤卫队占领,并解除武装,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在公安局旧址正式成立,选出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如下:政府主席苏兆征(未到任前由张太雷代)、政府秘书长恽代英、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工农红军总参谋徐光英、人民内务外交委员黄平、人民肃反委员杨殷、人民劳动委员周文雍、人民土地委员彭湃(由赵自选暂代)、人民司法委员陈郁、人民经济委员何来,并发布工农民主政府政纲;陈公博、张发奎、黄琪翔、朱晖日等逃广州河南第五军军部,与李福林策划镇压广州起义,商定由李负责调驻韶关之陆满、周定宽两团,江门潘枝团,佛山林营、李营回省,黄琪翔负责调回西江前线军队,并利用英轮往接江门、黄埔、虎门驻军,英、日、法驻广州起义军作战,同日国军海军“江大”舰,以英、日军舰作掩护,炮击长堤,晚日本海军陆战队数百人在长堤登陆,向起义部队进攻,被起义部队进攻,被起义军击退赶回军舰,河南李福林军两个团在炮舰掩护下渡河向广州市区进攻,起义部队在长堤阻击,激战至半夜,将李部击退[1]:2888-2889
  • 12月12日——拂晓,李福林第五军两个团,由“江大”、“宝璧”两舰掩护分两路渡河,向广州起义部队进攻,教导团伤亡过半,赤卫队伤亡较重,李部多次冲锋未能登岸,黄埔黄慕松团,虎门许志锐团,江门潘枝团,韶关周定宽、陆满两团,佛山林营、李营先后迫近广州,进行反攻,沙面帝国主义调军助战,英兵增至2,000名,法水兵400名,日水兵300余名,并派炮舰不断向市区轰击,起义部队内外受敌,入夜,陷入敌人包围之中,教导团大部和警卫团、赤卫队一部突围,连夜向花县转移,未及撤出之部分逐街逐巷逐屋与敌争夺;中午,广州工农兵各界群众在西瓜园广场举行庆祝广州苏维埃成立大会,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张太雷到会讲话,宣布1927年12月11日上午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敌从东、西、北三面合围,散会后张在驱车返回指挥部途中,遭敌机器工会体育队袭击,中弹殉难;蒋介石致电张发奎,称两次“粤变”,前则事后未能裁处,后则事先未能防范,应负其责,望张“戴罪立功”;白崇禧因广州中国共产党起义,特于是晚赴宁商议“讨共”[1]:2889-2890
  • 12月13日——第四军新编第二师薛岳部自西江回师广州,与第五军李福林部会合,进击广州市区,反共最力之机器工会工人约千人亦组敢死队应援李军,在广州市内与起义部队短兵相接,巷战甚烈,起义军伤亡过重,势不能支,仅千余人于下午由东北方向突围,向花县转移,守卫苏维埃政府之起义部队全部牺牲,4时广州被国军重新占领张发奎入城大肆捕杀,一时市民及中国共产党人被屠戮者枕藉于道,不下数千人;蒋介石在上海对记者发表对时局之重要谈话,说明时局主张:广东问题,决定责成张发奎务于最短期间消灭共产党,“汪蒋合作”,尊重前辈同志及监委会之意见,对俄绝交,待至革命成功后,再来设法恢复邦交,蒋并主张暂时停止一切民众运动,等到政府确定办法和方针之后,重新再办,对复任总司令事,表示非到要消灭共产党、继续“北伐”时不出任事;汪精卫因广州起义陷入窘境,反汪派借以对汪及张发奎竭力攻击,指其为共产党,汪为剖白其确非共产党,特于是日在上海报纸公布其致陈公博等反共密电数件:一、请黄琪翔暂时退休认真清共之青(9日)电,二、致李福林请驱逐俄领之佳(9日)电,三、致陈公博等请派兵会剿海陆丰等处共产党之青(9日)电,四、致陈公博令围捕苏俄领署内之共产党员之蒸(10日)电;李济深对东方社记者谈称:广州事变不可轻视,汪精卫等与此事有关,李宗仁亦称汪等与此次事件有关,故中央全体大会应拒绝汪等出席;粤方中央执监委员汪精卫、甘乃光、顾孟余、何香凝、陈璧君、陈树人、王法勤、潘云超、王乐平联名发表宣言,望蒋介石悉心筹划广东各军力量,合力消灭共产党;军事委员会临时紧急会议,决令李济深统率黄绍竑、陈铭枢、陈济棠各部迅即“讨伐”广州共产党;蒋介石电令张发奎戴罪立功自赎,听从李济深指挥,即率所部,会同陈铭枢等友军,于最短期间歼灭共产党,同日蒋通电黄绍竑、陈铭枢、陈济棠等,称:“此番变乱,足征向华实非共党,望毅然捐弃小嫌,誓死共维大局,即与向华协同一致,迅平共产党;汪精卫电嘱粤军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等服从蒋令,协力讨共,切勿再有其他顾虑,致分兵力;张发奎、李福林、黄琪翔、陈公博急电汪精卫、蒋介石等,报告广州事件经过,并称是日拂晓已将广州共产党肃清,“仍望本党各同志益加奋勉,务将共产党徒一网杀绝,并与苏俄断绝邦交,此后我国只有惟一三民主义的中国国民党”,次日汪精卫覆电张发奎等,嘱将共党“去之务尽”;津浦铁路直鲁军、孙军反攻,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勒兵进击,大破之,12月15日何令各军继续向徐州之敌进攻,西北军韩复榘等部复自其侧背加以威胁,直鲁军、孙军不支向鲁境韩庄一带溃退,次日何应钦军再克徐州,与沿陇海铁路东进攻徐之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会合[1]:2890-2892
  • 12月14日——国民政府发布对苏联断绝邦交令,称:本月11日广东事变,共产党占领省垣,“究厥原因,皆因共党藉苏俄领事馆及其国营商业机关为操纵指示之地”,其他各省地方,亦不无暴发之虑,为“维持治安,预防滋蔓”起见,应即将驻在各省之苏联领事馆一律撤销,所有各省之苏联国营商业机关,应一并勒令停止营业;中央特别委员会开会,以出席委员不足法定人数,改开谈话会,议决党务继续维持,俟第四次全体会议正式开会,即停止职权;中国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下令,略谓广州事件在粤军事长官事后虽能“敉平暴乱”,惟事前不能“防患未然”,临时军委会主席团张发奎、陈公博,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公安局长朱晖日,着免本兼各职,听候查办,所遗第四军军长一职,由副军长缪培南升任,公安局长一职由李朗如充任[1]:2892-2893
  • 12月15日——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古应芬通电全党,宣布武汉召开之中央执委第三次会不能承认,该会开除蒋介石等党籍之决议案为非法;李宗仁通电“护党”,称:“宗仁护国护党,无役不从”,“对党之观念自信与金石同坚,有与党为敌者,死生以之。”;第十三军副军长熊式辉奉军长白崇禧命,在南京组织第十三军军部,军部乃由上海松沪卫戍司令部所改组,该军共3个师,第三十七师师长熊式辉兼,第三十八师师长张定璠,第三十九师师长吕焕炎[1]:2894
  • 12月16日——国民政府下令查办与广州事变有关之汪精卫、顾孟余、陈公博、甘乃光、王法勤、王乐平、潘云超、陈树人、何香凝,略谓:汪等于事变后,或列席会议参与逆谋,或发表言论公然袒护,舆论哗然,嫌疑难释,特派邓泽如、古应芬迅往查办呈覆;汪精卫因受南京制裁,在国内无法立足,被迫于是日深夜登轮离开上海,出国去马赛,濒行前向中央执监各委员发出引退通电,称其以参加反特委运动之故,备受特委方面之仇视,愿个人引去以息纠纷,并为张发奎等无共党嫌疑力辩,通电仍主张“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不可不开,中央执行、监察两委员会不可不恢复,特别委员会不可不取消”,12月20日汪过香港未登陆,召黄琪翔随同赴法国;黄绍竑等在梧州誓师讨粤,誓师通电略称:真日(12月11日)广州事件,实肇端于筱日(11月17日)之变,而参预逆谋之中央委员陈公博等,实为主要负责之人,望一致讨伐;湖北省政府及各厅由湘鄂临时政委会接收;何应钦所部陈焯第二十六军赵观涛师再克宿迁城,直鲁军皮华清、褚锦坤两旅弃城向皂河溃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在花县正式成立,由广州撤至该县之起义军及新参加之农民武装共约1,450人所组成,全师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等3个团,以叶镛为师长,王侃予为党代表,袁裕(袁国平)为参谋长[1]:2894-2895
  • 12月17日——陈铭枢在汕头与陈济棠、钱大钧、徐景唐等商议讨伐张发奎军,决联合福建、广东、广西各军进攻广州,由陈铭枢任总指挥,令黄绍竑黄旭初军自西路,徐景唐、邓世增军自南路,范石生方鼎英军自北路,与潮汕各军呼应,同向广州进发;张发奎被迫致电蒋介石表示服从,称广州政治分会已将其免去本兼各职,“戴罪勉维善后”,愿以党员资格,随从补过于将来,并称与共产党“义不共存”,一息尚存,亦以歼灭共产党为职志;曹万顺第十七军以独立第一师及该军第一师分由盐河两岸向灌云追击西撤之孙传芳军,是日午前占灌云,晚克海州,12月19日进克青口、赣榆,至此陇海路东段已无敌踪[1]:2895-2896
  • 12月18日——宋庆龄就国民政府对苏联绝交事,自莫斯科致电蒋介石,内称:“对俄绝交,驱逐俄领,此举如果实行,非惟自杀,实使党国孤立无援,后世历史上将以君等为误党误国之罪人,望静心三思,翻然觉悟,缓行前议。”,同日蒋覆电力言对苏联绝交出于不得已,请回国考察事实后,再发表主张;李济深令东路军、北路军、西路军分由东江、北江、西江三路会攻广州,讨伐张发奎,张以地方指责严厉,补给困难,而第八路军又由东西两路渐次进迫,遂宣言下野,以所部交缪培南指挥;第五军军长李福林致电上海各中央委员,略称东西两路进兵相迫,谓粤为共,请主持正义,消弭兵争,静候中央会议解决,勿自相煎迫,并称一俟共产党完全消灭,即当弃职归农;冯玉祥电国民政府表示尊重中央,“嗣后交通回复,所有豫、陕、甘一切行政事宜,自应禀命中枢,呵成一气”;李石曾通启谢客养病,称从事反共之政治工作即告结束,自下月起当专事社会文化,不复参加实际政治[1]:2896-2897
  • 12月19日——李福林就任中国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临时主席,薛岳为广州戒严司令,缪培南为第四军军长,朱晖日仍任公安局长;上海汪宅是日接宋庆龄致汪精卫电,竭力反对与苏联绝交,内称:“闻尔有与苏联断绝关系及撤销苏俄领事署之提议,此事果成,实属自杀,而使中国孤立,且迟其进步,则历史上尔当负其责也。”;国民政府明令改组湖北省政府张知本为主席;白崇禧奉令赴汉口慰劳西征军,并代李宗仁兼第三路总指挥职务,必要时统兵解决湖南、广东,因电辞所兼淞沪卫戍司令职;冯玉祥电国民政府,决先出兵5万,由京汉铁路渡黄河北上援晋[1]:2897-2898
  • 12月20日——国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会议决,重新编定各路军总指挥名称,并任命各路军总指挥:第一路何应钦,第二路白崇禧,第三路李宗仁,第四路程潜,第五路朱培德,第六路刘湘,第七路邓锡侯,第八路李济深,第九路周西成,第十一路方振武,第十二路徐永昌,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陈调元,第七路军前敌总指挥田颂尧;津浦铁路前敌将领31人由何应钦领衔通电条陈“救国大计”五项:一、促开中央全体会议,树立党权,二、各省酌留少数军队维持省防,其余参加北伐,三、敦促蒋介石东山复起,总领师干,统一军事,四、各级政府注意整饬,造成廉洁,以孚民望,五、肃清共产党,以求彻底建设;黄绍竑电覆蒋介石元(12月13日)电,力主讨伐第四军,称:“日言清党而党不清,日言讨共而共乱不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故今日若言讨共,则应先讨掩护共党之军政要人。”;黄绍竑亲赴西江前方督师,率黄旭初、伍廷飏、吕焕炎三部1.5万人,三路直攻肇庆,第四军向三水方面退却,黄部旋占肇庆[1]:2898-2899
  • 12月21日——国民政府议决,授予李济深返粤整顿粤局全权,李旋即回到广东,亲自指挥对张发奎部之攻击;南京飞机队一、二队进驻徐州[1]:2899
  • 12月22日——国民政府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通电严拿吴佩孚,令浙江、安徽两省政府对财政机关用人须尊重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决用四级三审制,实行教育经费独立等项议案;广州政治分会免去张发奎、陈公博之军事委员会主席团职,以方鼎英、缪培南继任;国民政府任王若周为独立第六师师长,朱锡麒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贺国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办公厅高级参谋[1]:2899
  • 12月23日——龙云军击败滇军胡若愚、张汝骥部,是日龙军右翼第一、第四两师攻入贵州境普安一带[1]:2900
  • 12月24日——蒋介石、何香凝自上海电广东促陈公博、甘乃光、陈树人赴南京出席四中全会,称“四次全体会议定可如期开成,一切党内问题,在会内公平解决”;据北京《晨报》讯,今春以来,直鲁人民移往北满者,数达50万人[1]:2900-2901
  • 12月25日——桂军黄绍竑部向三水总攻击,防军李福林部向广州撤退,东江方面防备惠州之张发奎军约二师与钱大钧部发生冲突,12月27日桂军先头部队占三水车站,12月28日沿广三铁路搜索前进,便衣队抵广州市郊[1]:2901
  • 12月26日——第四军新任军长缪培南、副军长薛岳通电率部离开广州,服从蒋介石,电称张发奎、陈公博等已引咎离粤,彼等不忍再起干戈,决定离开广州,东集潮梅,候令北发,是日起第四军全部出发东江,集中惠州、河源,缪培南、薛岳亦同时离省,广州治安由李福林之第五军维持;国民政府常委李烈钧在南京接见记者称:“中央特委会准备结束;北伐兵力与敌接触者逾四十万,意再增二十万,陈调元、方振武均准准备动员,白崇禧来电称,愿率师直捣燕京,政府已去电促之。”;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召集各界代表500余人举行蒋(介石)复职大会,通电全国一致敦促,各地纷电响应[1]:2901-2902
  • 12月27日——国民政府第二十七次会议,讨论财政部部长孙科、次长郑洪年辞职案,伍朝枢主张,孙既感办事困难,不必强留,李烈钧、谭延闿表示所有困难均应共同负责,讨论结果,决定明令慰留;东江陈济棠师因陈铭枢第十一军应援,于占领紫金后,联络钱大钧第二十师直迫惠州,是日陈部3,000人在惠州北部与李汉魂第三十五师接触,陈亲督一师兵力猛攻,李师退守博罗,陈师占惠州,同日第四军缪培南、薛岳统率所部2万人抵增城,联络许志锐师,向惠州反攻[1]:2902-2903
  • 12月28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结束,中央特别委员会亦于同日正式解散,南京各团体欢迎蒋介石前往筹备四中全会;国民政府特任徐永昌、刘骥、傅作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令:司法部长王宠惠因赴海牙国际法庭,未返以前,部务由次长魏道明代理;广州总商会与李福林军议妥,以商会名义通电陈铭枢、徐景唐、陈章甫、钱大钧、黄绍竑,欢迎各军回省,到时李军定先移防,同日商会代表胡颂棠等赴三水,迎西江各军返省,次晨桂军黄旭初师开入广州市,李福林军退驻河南[1]:2903
  • 12月29日——李福林通电引咎辞职,第五军军长由第十六师师长邓彦华代理,邓就职后即电李济深、冯祝万、陈铭枢到广州主持;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因中国国民党内部纠纷,呈国民政府辞职,同日孙科、郑洪年二次呈请辞职,孙并声明自1928年元旦起,所有财部事务不能负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陶钧为第十八军军长,张义纯为副军长,林逸圣为第十八军第一师师长,严敬为第二师师长,李石樵为第三师师长,是日在武汉分别就职[1]:2904
  • 12月30日——国民政府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外交部长伍朝枢、财政部长孙科、财政次长郑洪年呈辞,议决慰留,并特派谭延闿赴上海,挽伍、孙回南京;黄绍竑令西路军出发东江,与陈铭枢之东路军夹击在惠州、河源之第四军;张难先电南京,辞湖北省政务委员兼财政厅长职;涿州围城事件和平解决,傅作义、万福麟各发通电停止军事行动,傅电略谓:守涿两月余,因慈善团体等之请,于本日停止军事行动,所部改为国防军,不再参加内乱,惟遇国际战争、地方剿匪,当听中央命令竭力应付[1]:2904-2905

逝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 1.280 1.281 1.282 1.283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1.297 1.298 1.299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1.338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1.346 1.347 1.348 1.349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1.360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1.366 1.367 1.368 1.369 1.370 1.371 1.372 1.373 1.374 1.375 1.376 1.377 1.378 韩信夫、刘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齐福霖、范明礼、张允侯、张友坤、章伯锋、胡柏立、耿来金、刘寿林、锺碧容、锺卓安、陈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泽全、蔡静仪、丁启予、陈永福、严如平、柏宏文、吴以群、罗文起、查建瑜、娄献阁、白吉庵、李静之、张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绍贞、熊尚厚、吴以群、刘一凡、郭光、郭大钧、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军、刘敬坤、陈道真、李振民、张振德、梁星亮、陈仁庚、董国芳、张守宪、王荣斌、陈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跃、贾维、陈民、朱宗震编著.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2. ^ 陈红民等. 《蔣介石筆下的史事與人物》.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 2016. 
  3. ^ 中共衡东县委党史办、中共衡山县委党史办、中共南岳区委宣传部编撰. 《云气纵横话衡岳》.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 ISBN 9787217006322. 
  4. ^ 陶涵英语Jay Taylor.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台北: 时报文化. 2010. 
  5. ^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 
  6. ^ 李辛芝、王月宗 (编). 《偉大的實踐,光輝的思想——鄧小平革命活動大事記》. 北京: 华龄出版社. 1990. ISBN 7-80082-011-4. 
  7. ^ 《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会议辞典》. 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09846933. 
  8.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杨胜群主编,刘金田副主编 (编). 《鄧小平傳(1904-1974)》上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4. ISBN 978-988-8284-56-6. 
  9.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sanc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马社香. 《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 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