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1年10月12日) |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君主,是「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稱其為古國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及賈湖文化等,從7千年前至1萬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
三皇五帝是中國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口耳相傳下年代已經久遠不可考,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千至5千年,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千多年前。
考古發現
編輯復旦大學教授根據通過Y染色體遺傳學分析,可以找出新石器時代早期迅速擴張的三大譜系,分別對應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三個考古學文化的鼎盛時期。[1]。其中高廟文化對應伏羲氏伏羲、仰韶文化對應神農氏炎帝而紅山文化對應軒轅氏黃帝。伏羲發源於高廟文化,神農氏和軒轅氏都發源於磁山文化,大約在公元前4500年發展到山東融合了太昊。到了公元前4200年,部落已經分裂成為少昊和蚩尤。軒轅氏北上征服了原本使用原始芬蘭-烏拉爾語的廟底溝文化[原創研究?],公元前4200年,黃帝南下在阪泉之戰中戰勝了神農氏,而成為新的炎黃部落首領。此時,蚩尤作亂,欲佔領中原,黃帝於是大敗蚩尤於涿鹿之戰,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後派顓頊管理江浙地區,然而黃帝始終沒有染指少昊所在的地盤。不久少昊戰勝了黃帝問鼎中原,成為五帝之首。接着顓頊又大敗了少昊,成為部落共主,第二位五帝。然後,商族的祖先帝嚳安徽河南一帶興起,打敗顓頊成為中原的主人,成為第三位五帝。帝嚳將王位讓給了與自己有親戚關係的堯,堯又禪讓舜。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指導考古工作者搶救性整理了人祖廟,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按照目前的考古狀況有人認為三皇五帝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先後興起的不同族群[2]。
一些學者認為,黃帝的都城可能為西坡遺址,堯的都城可能為陶寺遺址。但良渚文化的發掘經年代測定為距今5100年以上,且有巨型水壩工程遺跡,為堯舜大禹等時代的眾多故事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科學化研究基礎,至少其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玉璧、尊、琮、鉞等中華特徵的禮器,且動員萬人以上的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在當時已經可行。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史書記載
編輯三皇五帝屬中國上古時期,距今久遠,少有當時的文字實物資料流傳,主要靠傳說流傳至今,因此這段歷史對於後來的人們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處。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綜合史料,大致為:
三皇時代處於約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如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一,這個傳說紀錄了母系部落的特徵。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的部落聯盟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龍崇拜[3],在炎黃時代進一步發展。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4],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共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係,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夏、商、周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黃帝時代華夏文明取得很大發展,華夏部族由此產生,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亦有觀點認為夏朝之前存在虞朝,《左傳》、《國語》等史書中「虞夏商周」四代連稱之句甚多,古籍中可考君主名有數個,虞朝可能不止虞舜一位君主。不過由於歷史久遠,史實與傳說混雜一起,難以考證。
三皇
編輯關於上古傳說中號為「三皇」的三位聖王,有各種說法:
- 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引春秋運斗樞、《補三皇本紀》)
- 燧人、伏羲、神農(《風俗通義》引禮記含文嘉和尚書大傳)
- 伏羲、神農、黃帝(《尚書·序》、《世本》輯本、《三字經》)
- 伏羲、祝融、神農(《風俗通義》引禮號謚記)
- 伏羲、共工、神農(《通鑑外紀》卷一稱有人以共工并羲、農為三皇)
- 天皇、地皇、泰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臣之言)
- 天皇、地皇、人皇(《春秋命歷序》)
道教《洞神八帝妙精經》載「九皇圖」,以初三皇為虛、空、無之變化,授人長生之訣。中三皇為玄、元、始之應變,各有其名號,統領天兵神將,收治鬼祟。後三皇為天皇君伏羲人首蛇身,地皇君女媧人首蛇身,人皇君神農牛首人身,為治世之聖王。
明朝朱權編纂的道教事典《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則以上三皇為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盤古氏、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地皇、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為道、經、師三寶。中三皇為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受玄、元、始之炁。下三皇為天皇大昊伏羲氏、地皇神農炎帝氏、人皇黃帝軒轅氏,各有其治世之功勳。
因《周易·繫辭傳》提到伏羲氏、神農氏,故伏羲、神農通常在三皇之列。漢代以後,又將伏羲等同太昊,神農同炎帝。《太平御覽》在〈女媧氏〉之夾註,表示「稱三皇者多有不同,以太昊、炎帝為二皇,其一或稱女媧,或稱祝融,或稱共工,未知孰是」。他書之中,又有以燧人、黃帝為三皇之一者。
三皇本指遠古三位聖王,和五帝並稱,《春秋命歷序》則以為天地初立後有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這兩說後來又逐漸合流,《風俗通義》引《尚書大傳》,以燧人為天皇,伏羲為人皇,神農為地皇。《洞神八帝妙精經》以伏羲為天皇,女媧為地皇、神農為人皇。《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以伏羲為天皇、神農為地皇、黃帝為人皇。
五帝
編輯關於上古傳說中號為「五帝」的五位聖王,有各種說法:
參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大戴禮記·五帝德》
- 《大戴禮記·帝系》
- 《史記·五帝本紀》
- 《史記·夏本紀》
- 《史記·殷本紀》
- 《史記·周本紀》
- 《史記·楚世家》
- 《史記·三代世表》
- 《竹書紀年》
- 《山海經·海內經》
- 《水經·若水注》
- 《世本》
- 《帝王世紀》
- 《蜀王本紀》
- 《華陽國志·蜀志》
- 《漢書·律曆志》
- 《史記索隱》
參考資料
編輯註釋
編輯- ^ 李輝. 人类起源与迁徙之谜.
- ^ 《堯舜之都》,中央電視台紀錄片。
- ^ 《太平御覽》卷九二九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包犧氏,風姓。有景龍之瑞,故以龍紀官」。《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曹植《庖犧贊》曰:「木德風姓,八封創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拾遺記》卷一《春皇庖犧》載:「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居之國,有華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長眉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須垂委地」。
- ^ 《世本·帝系篇》首先將炎帝和神農氏合稱「炎帝神農氏」。《資治通鑑外記》記載,「炎帝神農氏,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曰女登,少典氏之正妃。黃帝,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母曰附室。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
- ^ 《周禮註疏》引《春秋緯文耀鈎》:「春起青受制,其名靈威仰;夏起赤受制,其名赤熛怒;秋起白受制,其名白招拒;冬起黑受制,其名葉光紀;季夏六月火受制,其名含樞紐。」」
- ^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157頁。
前任者: 中石器時代 |
中國朝代 距今約6000年前-前21世紀 |
繼任者: 夏 |
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
年份 (BC) |
時代 | 蒙古區 | 東北區 | 燕遼區 | 雁北區 | 新疆區 | 甘青區 | 中原區 | 海岱區 | 兩湖區 | 巴蜀區 | 西南區 | 江浙區 | 嶺南東南區 | 時代 | 年份 (BC) | |||||||||||||||||||||||||||||||||||||||
---|---|---|---|---|---|---|---|---|---|---|---|---|---|---|---|---|---|---|---|---|---|---|---|---|---|---|---|---|---|---|---|---|---|---|---|---|---|---|---|---|---|---|---|---|---|---|---|---|---|---|---|---|---|---|---|
阿爾泰 薩彥嶺 |
內貝加爾 | 東蒙古 | 黑龍江 牡丹江 呼倫貝爾 |
鴨綠江 圖們江 |
松花江 嫩江 |
遼河以東 遼東半島 |
遼河以西 內蒙古 |
河北北部 內蒙古 |
河套 內蒙古 |
東套 陝北高原 |
山西 汾河北部 |
環準噶爾 盆地 |
環塔里木 盆地 |
環東天山 哈密盆地 |
河西 走廊 |
隴西 青海 |
隴東 寧夏 |
陝西 關中西部 |
陝西 關中東部 |
山西 汾河南部 |
河南 西部 |
河南 東部 |
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 |
淮河 皖北蘇北 |
山東 | 膠東 | 湖南 | 湖北 鄂東 |
湖北 江漢 |
三峽 重慶 |
漢水上游 漢水中游 |
四川 | 雲南 貴州 |
青海 西藏 |
浙東 | 太湖 | 蘇中 江南 |
安徽 中部 |
安徽 南部 |
江西 西部 |
江西 東部 |
廣西 南部 |
珠江 中上游 |
廣東 北部 |
珠江 三角洲 |
浙南 閩北山區 |
閩東 沿海 |
閩南 潮汕 |
台灣 北部 |
台灣 中南部 | |||||
9000 以上 |
新 石 器 早 期 |
後套木嘎 一期遺址 12000-9000 雙塔一期 遺址 9000-7000 |
于家溝 遺址 12000-6000 轉年、 東胡林 遺址 9000-7000 南莊頭 遺址 8500-7700 |
李家溝 遺址 10500-8600 |
扁扁洞 遺址、 黃崖 遺址 10000-7000 |
玉蟾岩 遺址 12000-10000 |
上山 遺址 ?-? |
三山島遺址 ?-10000 |
仙人洞、 吊桶環 遺址 12000-8700 |
廟岩 遺址 15000-10000 甑皮岩 一期 遺址 10000-9000 |
牛欄洞 遺址 10000-6000 |
奇和洞 一期至 二期 遺址 10000-8000 |
新 石 器 早 期 |
9000 以上 | |||||||||||||||||||||||||||||||||||||||||
新仙女木期 結束 |
新仙女木期 結束 | ||||||||||||||||||||||||||||||||||||||||||||||||||||||
9000 | 甑皮岩 二期至 四期 遺址 9000-6000 |
9000 | |||||||||||||||||||||||||||||||||||||||||||||||||||||
8500 | 8500 | ||||||||||||||||||||||||||||||||||||||||||||||||||||||
8000 | 8000 | ||||||||||||||||||||||||||||||||||||||||||||||||||||||
頂螄山 一期 遺址 8000-7000 |
奇和洞 三期 類文化 8000-5000 |
||||||||||||||||||||||||||||||||||||||||||||||||||||||
7500 | 彭頭山 7000-5600 |
彭頭山 7000-5600 |
7500 | ||||||||||||||||||||||||||||||||||||||||||||||||||||
埃爾達倫 活動 |
埃爾達倫 活動 | ||||||||||||||||||||||||||||||||||||||||||||||||||||||
7000 | 新 石 器 中 期 |
小河西 7000-6200 |
賈湖 7000-5800 |
上山 ?-? |
新 石 器 中 期 |
7000 | |||||||||||||||||||||||||||||||||||||||||||||||||
6500 | 後李 6500-5500 |
城背溪 6500-5000 |
順山集 6500-5500 |
6500 | |||||||||||||||||||||||||||||||||||||||||||||||||||
8.2千年 | 興隆窪 6200-5400 |
8.2千年 | |||||||||||||||||||||||||||||||||||||||||||||||||||||
6000 | 網紋陶 5000-3000 哈伊廷 繩紋陶 6000-3000 卡扎欽斯克 5500-3200 波索爾 4600-2500 |
塔木察格 布拉格 6000-4300 |
北福地一期 6000-5600 磁山 |
裴李崗 6100-5000 |
磁山 6000-5600 |
跨湖橋 6000-5000 |
復國墩 6000-4000 |
6000 | |||||||||||||||||||||||||||||||||||||||||||||||
大地灣 (老官台) 5800-5400 |
高廟 5800-5000 皂市下層 5500-4800 湯家崗 5000-4000 |
大地灣 (老官台) 5800-5400 |
頂螄山 6000-5000 |
甑皮岩 五期 類文化 6200-5000 |
|||||||||||||||||||||||||||||||||||||||||||||||||||
5500 | 新開流 5500-4550 |
5500 | |||||||||||||||||||||||||||||||||||||||||||||||||||||
新樂下層 5300-4800 |
趙寶溝 5400-4700 富河 5400-4700 |
北辛 (青蓮崗) 5400-4400 |
雙墩、 侯家寨 5300-4500 |
||||||||||||||||||||||||||||||||||||||||||||||||||||
上宅 5300-4700 |
北首嶺 5000-4800 |
上宅 5300-4700 |
李家村 5000-4800 |
||||||||||||||||||||||||||||||||||||||||||||||||||||
5000 | 左家山下層 5000-4500 |
仰韶(早) 紅台坡下 5000-4300 |
仰韶(早) 棗園 5000-4300 |
仰韶(早) 下王崗 5000-4000 |
源自 李家村 |
龍虬莊 5000-3000 北陰陽營 4000-3000 |
受湖南影響 | 5000 | |||||||||||||||||||||||||||||||||||||||||||||||
5.9千年 | 新 石 器 晚 期 |
仰韶(早) 半坡 4900-3800 仰韶(早) 史家 4900-3800 |
白石村 4900-4300 |
邊畈 4900-4000 油子嶺 4000-3600 |
柳林溪 5000-4400 |
中子鋪 4780-4000 |
河姆渡 5000-3300 |
馬家浜 5000-4000 駱駝墩 ?-? |
咸頭嶺 5000-4000 |
新 石 器 晚 期 |
5.9千年 | ||||||||||||||||||||||||||||||||||||||||||||
小珠山 下層 5000-4000 |
|||||||||||||||||||||||||||||||||||||||||||||||||||||||
4500 | 小南山 4500-4000 振興 4500-4000 |
後窪下層 4500-4000 |
左家山中層 4500-4000 小拉哈一 4500-4000 |
仰韶(早) 後崗一 4500-3800 |
仰韶(早) 後崗一 4500-3800 |
大坌坑 4500-2200 |
4500 | ||||||||||||||||||||||||||||||||||||||||||||||||
紅山 4500-2900 |
大汶口(早) 劉林 4300-3500 |
大汶口(早) 王因 4300-3500 |
大溪 4400-3300 |
||||||||||||||||||||||||||||||||||||||||||||||||||||
仰韶(早) 王墓山 4200-4000 |
仰韶(早) 半坡 史家 |
||||||||||||||||||||||||||||||||||||||||||||||||||||||
4000 | 大汶口(早) 紫荊山 4300-3500 |
凌家灘 4000-3300 |
黃鱔嘴 (孫家城) 3800-3500 |
4000 | |||||||||||||||||||||||||||||||||||||||||||||||||||
亞布力 4000-3500 |
江口 4000-3000 後窪上層 3500-2800 興城 3000-2500 |
小珠山 中層 4000-3000 |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白泥窯子 ?-? |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
大溪 4400-3300 |
崧澤 3900-3300 |
古椰 (西樵山) 4000-3000 大灣 (金蘭寺、 萬福庵、 蜆殼洲) 4000-3000 |
殼丘頭 4000-3000 |
陳橋 4000-3500 |
|||||||||||||||||||||||||||||||||||||||||||||
廟子溝 (海生不浪) 3700-2800 |
義井 3400-2800 |
仰韶(中) 廟底溝 |
屈家嶺 3600-3200 |
||||||||||||||||||||||||||||||||||||||||||||||||||||
3500 | 左家山上層 3500-2500 |
馬家窯 石嶺下 3600-3300 |
大汶口 (中晚) 花廳、 尉遲寺 3500-2400 |
大汶口 (中晚) 大汶口、 陵陽河、 尚莊、 五村 3500-2400 |
大汶口 (中晚) 三里河、 北莊 3500-2400 |
源自 馬家窯 |
薛家崗 3500-2800 |
3500 | |||||||||||||||||||||||||||||||||||||||||||||||
銅 石 並 用 時 期 |
哈克 3500-2000 鶯歌嶺 下層 3000-2000 石灰場 下層 2500-2000 |
仰韶(晚) 西王村 3600-2900 |
仰韶(晚) 秦王寨 (大河村) 3500-2700 |
仰韶(晚) 大司空村 3500-2900 |
營盤山 3300-2600 |
卡若 3300-2100 |
銅 石 並 用 時 期 |
||||||||||||||||||||||||||||||||||||||||||||||||
屈家嶺 3200-2800 |
峽江晚期 (魏家梁子、 老關廟、 甘井溝、 (哨棚嘴) ?-? |
良渚 3200-2000 |
拾年山 3200-2300 |
||||||||||||||||||||||||||||||||||||||||||||||||||||
3000 | 小珠山 上層 3000-2500 |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阿凡納謝沃 2900-2500 切木爾切克 3000-1500 |
馬家窯 馬家窯 3300-2700 宗日 3800-2000 |
3000 | |||||||||||||||||||||||||||||||||||||||||||||||||||
小河沿 3000-2500 |
雪山一 3000-2300 |
阿善 2800-2500 |
白燕一期 2800-2500 |
點將台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 (汪芒氏)?} 3000-1500 |
張四墩 2800-2400 |
山背 3000-2500 |
石峽 3000-2000 大龍潭 2100-2000 |
橫嶺 3050-2750 涌浪 (涌浪、 圓洲、 寶鏡灣) 3000-2000 虎頭埔 ?-? 村頭 ?-? 圍嶺 ?-? |
牛鼻山 3000-2000 |
曇石山 3000-2000 |
庵山一期 庵山二期 3050-1050 |
||||||||||||||||||||||||||||||||||||||||||||
馬家窯 半山 2700-2300 |
菜園 3000-2200 |
廟底溝二 (仰韶龍山過渡期) 2800-2300 |
石家河 {三苗?} (青龍泉、湖北龍山) 2800-2300 |
||||||||||||||||||||||||||||||||||||||||||||||||||||
2500 | 謝洛夫 點狀 篦紋陶 2500之前 |
北溝 2700-2000 金谷 2500-2000 |
昂昂溪 3000-2000 |
偏堡子 3000-2200 |
老虎山 永興店 2500-2000 |
老虎山 老虎山 2500-2300 |
老虎山 杏花村 2500-2200 |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切木爾切克 2500-1800 天山北路 2000-1500 |
(石家河融入) 寶墩 (邊堆山) (蜀國蠶叢?) 2700-2000 魚鳧村 (過渡型) (蜀國柏灌?) 2000-1700 |
良渚 | 廣富林 2500-1900 |
圓山 2500-1100 芝山岩 1600-1000 |
牛罵頭 2550-1550 牛稠子 2550-1550 |
||||||||||||||||||||||||||||||||||||||||||
夏家店下層 燕北(西遼河) {山戎?、薊?、 先商?、俞人?} 2500-1400 夏家店下層 壺流河 2500-1400 |
源自廟底溝二 常山下層 2900-2400 齊家(早) 2400-2200 |
河南龍山 王油坊 (造律台) {舜?、 有虞氏? 2300-2000 |
山東龍山 尹家城、城子崖、堯王莊、 姚官莊、楊家圈 {東夷?:太昊?、少昊?、 祝融?、羲和?、伯益?} 2400-1900 |
2500 | |||||||||||||||||||||||||||||||||||||||||||||||||||
4.2千年 | 雪山二 2300-1900 |
老虎山 石峁 2300-1800 |
老虎山 游邀 ?-? |
源自 切木爾切克 |
馬家窯 馬廠 2300-2000 |
陝西龍山 客省莊二 {有扈氏?} 2300-2000 |
河南龍山 陶寺{堯?、 陶唐氏?} 2300-2000 河南龍山 三里橋 {舜?、 有虞氏? 2200-1700 |
河南龍山 谷水河(先夏?)、 王灣三{先夏?}、 王城崗{夏?} 2200-1700 |
河南龍山 (河北龍山) 後崗二{嚳?} 2200-1800 |
後石家河{三苗?} 2200-1900 |
錢山漾 2200-2000 |
樊城堆 (築衛城) 2300-1700 |
4.2千年 | ||||||||||||||||||||||||||||||||||||||||||
2000 | 烏斯特別 爾斯基 2000 |
朱開溝 2200-1500 |
小河 2000-1500 |
齊家(中) 皇娘娘台 2200-1900 |
諾木洪 2195-1935 |
(客省莊二融入) 齊家(中) 西山坪 2200-1900 |
後石家河 {三苗?} |
王灣三 [先夏?] 2200-1700 |
後石家河 {三苗?} |
{百濮?} 白羊村 {哀牢?} 2200-2100 大墩子、禮州 {昆明夷?、 邛都?}、 2000-1000 滇池 {滇國?} ?-? 雞公山 {夜郎?} 1300-700 |
鬥雞台 鬥雞台、巢胡 {皋陶?、淮夷?、 英國?、六國?、 巢國?} 2400-1500 |
好川 2200-1700 |
2000 | ||||||||||||||||||||||||||||||||||||||||||
夏? | 奧庫涅夫 2000? 格拉茲科沃 1800-1300 卡拉蘇克 1500-800 |
馬城子 (廟後山) {濊貊?、 扶餘?、 高夷?} 1800-1100 |
白金寶 {肅慎?、 挹婁?} 1400-900 西團山 {濊貊?、 扶餘} 1300-200 |
新樂上層 2000-1000 高台山 1700-1000 雙砣子一 2100-1900 雙砣子二 (源自岳石) 1900-1400 雙砣子三 1400-1050 |
夏家店 下層 燕南(大坨頭) {燕亳?、 有易氏? 孤竹?} 1800-1500 |
白燕四 ?-? 東太堡 ?-? |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安德羅諾沃 1900-1000 |
四壩 {羌戎?、 允姓 之戎?} 1950-1430 |
齊家(晚) 秦魏家 {羌戎?、 羌方?} 1900-1500 |
齊家(晚) 磨溝 {羌戎?、 羌方?} 1900-1500 |
齊家(晚) 老牛坡 {有扈氏?}、 東龍山(夏?) 1900-1500 (融入二里頭) |
二里頭 南沙村 {崇國?} 1800-1500 |
二里頭 東下馮{夏?} |
新砦期{夏?}、 二里頭 二里頭{夏?} 1800-1500 |
二里頭 下王崗{夏?}、 大師姑 {顧國?、 豕韋?} |
下七垣 {先商} 1680-1500 |
二里頭 南關外{夏?}、 望京樓 {昆吾?} |
岳石 安邱堌堆、尹家城、 郝家莊、照格莊、蘇北 {東夷?:有窮氏?、伯明氏?、 祝融?、羲和?、伯益?} 1900-1500 |
{百濮、 三苗} |
二里頭 墓子崗 {夏?} 1800-1500 |
二里頭 荊南寺 {夏?}、 王樹崗 {夏?} 1800-1500 |
古庸方城 {庸國}、 二里頭 遼瓦店子 {夏?} |
曲貢 {象雄?} 1750-1500 |
馬橋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 (汪芒氏)?} 1800-1200 |
{百越、 古南越} |
河宕 2200-1500 |
黃瓜山 2350-1550 {百越?、 古閩?、 七閩?} |
夏? | |||||||||||||||||||||||||||
朱開溝 {葷粥?} 2200-1500 |
(三星堆融入) 朝天嘴 1600-1400 |
三星堆 {蜀國魚鳧?} 1700-1200 |
肩頭弄 2000-800 {百越?、 古閩?、 七閩?} |
||||||||||||||||||||||||||||||||||||||||||||||||||||
1500 | 商 | 卡拉蘇克 1500-800 三道海子 (烏尤克) 1300-600 |
烏蘭朱和 1500-1300 |
張家園 上層 (圍坊三) ?-? {孤竹?} |
西岔 {匈奴?、 白羊?} ?-? |
李家崖 {鬼方?、 葷粥?、 犬戎?} 1300-800 |
綏德-石樓 ?-? 光社 {基方?、 {土方?、 鬼方?、 𢀛方?} ?-? |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安德羅諾沃 1400-1000 尼雅北部 1500-1000 |
南灣 1500-800 亂雜崗子- 半截溝 1400-1000 石河子 水泥廠 1400-1000 焉不拉克 1300-500 |
辛店 {羌戎?、 西戎?} 辛店 山家頭 1400 辛店 姬家川 1400-1100 辛店 張家嘴類 1100-800 卡約 {羌戎?} 900-600 |
寺窪 {西戎?、 申戎?、 義渠?、 烏氏?、 朐衍?} 1000-750 |
劉家 {姜戎?} 1500-1300 鄭家坡 {先周?} 1300-1100 |
二里崗 老牛坡 {崇國?} 1500-1100 |
二里崗 垣曲商城 {早商} |
二里崗 偃師商城 {早商} |
二里崗 鄭州商城{早中商} 1500-1300 |
二里崗 皖西、 大城墩 {早商} |
丘灣 (人方?、 徐夷?、 彭國?、 薛國?、 邳國} ?-? |
二里崗 大辛莊 {早中商} 1500-1300、 劉台子 {逄國?} ?-? |
膠東 {萊夷?、 嵎夷?} ?-? |
銅鼓山 {親商} ?-? |
二里崗 盤龍城 {早商} 1500-1300 |
二里崗 荊南寺 {早商} 1500-1300 |
古庸方城 {庸國}、 {百濮?} |
湖熟、佘城 | 二里崗 皖西、 大城墩 {早商} 1500-1300 |
吳城 {虎方?} 1700-1000 |
萬年 1500-1000 |
商 | 1500 | |||||||||||||||||||||||||
(遼東移入) 高台山 1700-1000 魏營子 {孤竹?} 1500-1000 |
騸馬城 ?-? 兔葫蘆組 ?-? 董家台 ?-? |
光社 {土方?、 鬼方?} ?-? |
鄭州商城白家莊期{早中商}、 小雙橋 {中商}、 邢墟{中商} |
{人方?、 徐夷、 姺國、 豕韋、 諸稽} |
費家河 {虎方?} ?-?、 坐果山 {百濮?} 1500-600 |
周玉梁橋 {荊國?} ?-? |
路家河 (香爐石) {巴國?} 1400-850 |
{象雄、 西羌、 先零、 燒當、 髮羌、 氐} |
湖熟、佘城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汪芒氏)?} 1500-1000 |
{淮夷?} 唐咀{巢國?}、 花城{群舒?}、 黃城{黃國}、 台家寺{淮夷?}、 {英國?、六國?} |
吳城 {虎方?} 1700-1000 |
{百越、 古南越} |
浮濱 1400-800 {百越?、 古閩?、 七閩?} |
營埔 1350-50 大湖 1350-50 |
|||||||||||||||||||||||||||||||||||||||||
(可能源自 卡拉蘇克) 石板墓 {匈奴?} 1600-300 |
周原 {先周} 1100-800 |
箕城 {箕方}、 {唐方} |
洹北商城{中晚商}、 殷墟{晚商} 1300-1000 |
台西 {晚商} |
陳莊 {蒲姑}、 紀王崮 {奄國} 1300-1000 |
珍珠門 會泉莊 {萊夷?}、 珍珠門 珍珠門 {嵎夷?}、 歸城 {萊國}、 莒縣 {莒國} |
安居 {鄂國} ?-? |
黃土崙 1350-1050 {百越?、 古閩?、 七閩?} |
|||||||||||||||||||||||||||||||||||||||||||||||
1000 | 西周 | 雙房 {東胡?、 箕國?、 嵎夷?} ?-? 、{燕國} |
夏家店上層 龍頭山、南山根 山戎(無終)?、 令支?、屠何?} ?-? |
蔡家墳 {孤竹?}、 琉璃河 {燕國} 1000-771 |
{北狄、 白狄、 赤狄、 厹由、 鮮虞} |
索墩布拉克 (伊犁河流域) {烏孫?、 塞迦?} 1000- 0 |
流水 {于闐?} 1000-0 察吾呼 {焉耆?} 1000-400 紮滾魯克 {且末?} 800-100 |
蘇貝希 {樓蘭?} 1000-200 石人子溝 {月支?、 匈奴?} 800-200 交河故城 {車師前} 100-0 |
豐鎬{西周}、 張家坡{西周} 1000-771 |
侯馬 {晉國}、 李家窯 {虢國}、 {虞國} |
成周城 {西周} 1000-771 |
上蔡 {蔡國}、 平糧台 {陳國} |
南小汪 {邢國}、 朝歌 {衛國} |
商丘 {宋國}、 陶丘 {曹國} |
梁王城 {徐國}、 薛城 {薛國} |
臨淄 {齊國}、 曲阜 {魯國} 1000-771 |
炭河里 {大禾?}、 羅子國 {羅國}、 {倉吾?}、 {蠻羋?} ?-? |
棗樹林 {西周隨國}、 周玉梁橋 {楚國}、 楚皇城 {楚國} |
古庸方城 {庸國}、 遼瓦店子 {楚國}、 {苴國} |
十二橋 {蜀國杜宇?} 1200-900 |
{東甌、 越國} |
{吳國、 越國} |
{宜國、 邗國} |
{揚越} | {干越} | {古南越} | 西周 | 1000 | |||||||||||||||||||||||||||
鐵器時代 冷期 |
塔加爾 800-100 巴澤雷克 500-300 塔施提克 {堅昆?} 500-0 |
{肅慎、濊貊、 高夷、扶餘 |
漢書二期 {濊貊?、 扶餘?}、 白民?} 900-200 |
沙井 {月氏?} 800-400 |
{夜郎、且蘭、 滇國、昆明、 勞浸、靡莫、 邛都、筰都、 巂、漏臥、 鈎町} |
{七閩} | 十三行 1000-0 |
鐵器時代 冷期 | |||||||||||||||||||||||||||||||||||||||||||||||
東周 春秋 |
<東周春秋> | {義渠、樓煩、 林胡、白羊、匈奴} |
<東周春秋> | <東周春秋> 770-403 |
<東周春秋> 770-403 |
{巴國、 夔羋} |
新一村 {蜀國開明?} 900-500 |
<東周春秋> 770-403 |
{西甌、 雒越} |
{西甌、 {蒼梧} |
{陽禺} | {驩兜、 縛婁} |
{東甌、 閩越} |
{閩越} | 東周 春秋 |
||||||||||||||||||||||||||||||||||||||||
500 | <東周春秋> | 500 | |||||||||||||||||||||||||||||||||||||||||||||||||||||
東周 戰國 |
水泉{山戎?}、 凌河{東胡?}、{燕} |
<東周戰國> | <東周戰國> | <東周戰國> | <東周戰國> 402-221 |
<東周戰國> 402-221 |
<東周戰國> 402-221 |
東周 戰國 |
|||||||||||||||||||||||||||||||||||||||||||||||
秦 | {秦、東胡} | <秦> <西楚> | {秦、白羊、匈奴} | <秦> <西楚> | <秦> <西楚> | <秦> 220-207 <西楚> 207-202 | <秦> 220-207 <西楚> 207-202 | <秦> 220-207 <西楚> 207-202 | <秦> <西楚> | 秦 | |||||||||||||||||||||||||||||||||||||||||||||
西漢 | {匈奴、堅昆、丁零、 渾窳、屈射、新䔣} |
{匈奴} | {肅慎、濊貊、高夷、扶餘、沃沮} | {匈奴、鮮卑、烏桓} | <西漢> | {匈奴} | <西漢> | {匈奴、月氏、烏孫、呼揭、西域三十六國} | {匈奴、西羌、小月氏} | <西漢> 202-AD 8 |
<西漢> 202-AD 8 |
<西漢> 202-AD 8 |
{南越國} | {甌、閩} | {閩越} | {南越國} | 西漢 | ||||||||||||||||||||||||||||||||||||||
0 | {西漢、匈奴、鮮卑、烏桓} | {西漢、匈奴} | {西漢、月氏、烏孫、呼揭、西域三十六國} | {西漢、西羌、小月氏} | <西漢> | <西漢> | 0 | ||||||||||||||||||||||||||||||||||||||||||||||||
年份 (BC) |
時代 | 阿爾泰 薩彥嶺 |
內貝加爾 | 東蒙古 | 黑龍江 牡丹江 呼倫貝爾 |
鴨綠江 圖們江 |
松花江 嫩江 |
遼河以東 遼東半島 |
遼河以西 內蒙古 |
河北北部 內蒙古 |
河套 內蒙古 |
東套 陝北高原 |
山西 汾河北部 |
環準噶爾 盆地 |
環塔里木 盆地 |
環東天山 哈密盆地 |
河西 走廊 |
隴西 青海 |
隴東 寧夏 |
陝西 關中西部 |
陝西 關中東部 |
山西 汾河南部 |
河南 西部 |
河南 東部 |
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 |
淮河 皖北蘇北 |
山東 | 膠東 | 湖南 | 湖北 鄂東 |
湖北 江漢 |
三峽 重慶 |
漢水上游 漢水中游 |
四川 | 雲南 貴州 |
青海 西藏 |
浙東 | 太湖 | 蘇中 江南 |
安徽 中部 |
安徽 南部 |
江西 西部 |
江西 東部 |
廣西 南部 |
珠江 中上游 |
廣東 北部 |
珠江 三角洲 |
浙南 閩北山區 |
閩東 沿海 |
閩南 潮汕 |
台灣 北部 |
台灣 中南部 |
時代 | 年份 (BC) | |
蒙古區 | 東北區 | 燕遼區 | 雁北區 | 新疆區 | 甘青區 | 中原區 | 海岱區 | 兩湖區 | 巴蜀區 | 西南區 | 江浙區 | 嶺南東南區 |
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