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君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重定向自甌貉國君主世系圖)
以下的列表列出越南历史上的所有君主。越南统一王朝的历代君主多采用“外王内帝”制度,在国内以皇帝为称号,同时接受中原王朝册封国王。
称号 | 姓名 | 备注 |
---|---|---|
泾阳王 | 禄续 | 在位250年 |
雄贤王[1] (貉龙君) |
崇缆 | 在位400年 ( 传说他在公元前2793年成为王 ) |
雄国王[1] | 雄麟 | 在位221年 |
雄晔王[1] | 在位300年 | |
雄曦王[1] | 在位200年 | |
雄晖王[1] | 在位81年 | |
雄昭王[1] | 在位200年 | |
雄伟王[1] | 在位100年 | |
雄定王[1] | 在位80年 | |
雄威王[1] | 在位90年 | |
雄祯王[1] | 在位107年 | |
雄武王[1] | 在位96年 | |
雄越王[1] | 在位105年 | |
雄英王[1] | 在位99年 | |
雄朝王[1] | 在位94年 | |
雄造王[1] | 在位92年 | |
雄毅王[1] | 在位160年 | |
雄璿王[1] | 在位115年 |
称号 | 姓名 | 备注 |
---|---|---|
安阳王 | 蜀泮 | 前257年-前208年 |
肖像 | 谥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南越武王 (南越武帝)[a] |
赵佗 | 前204年[b]—前137年 | |
南越文王 (南越文帝) |
赵眜 (赵胡) |
前137年—前125年 | |
南越明王 | 赵婴齐 | 前125年—前113年 | |
南越哀王 | 赵兴 | 前113年—前112年夏季[c] | |
术阳侯[d] | 赵建德 | 前112年夏季—前112年冬季[e] |
封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威烈纯贞夫人[3] | 征侧 | 41年—43年 |
封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嘉应善感灵武大王[4] | 士燮[5] | 187年—226年 |
士徽 | 226年—227年 |
东吴时期越南起事人物
编辑姓名 | 在位时间 |
---|---|
赵妪 | 248年 |
称号 | 封号 | 姓名 | 年号 | 在位时间 |
---|---|---|---|---|
前李南帝 | 李贲 | 天德 | 544年-548年 | |
赵越王 | 明道开基圣烈神武皇帝[6][7] | 赵光复 | - | 548年-571年 |
桃郎王 | 李天宝 | - | 548年-555年 | |
后李南帝 | 英烈仁孝钦明圣武皇帝[6][8] | 李佛子 | - | 555年-602年 |
梅氏
编辑称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梅黑帝 | 梅叔鸾[9] | 722年 |
梅少帝 | 梅少帝[10] | 722年—723年 |
冯氏
编辑称号 | 封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布盖大王 (冯安尊上) |
布盖孚祐彰信崇义大王[11] | 冯兴[12] | 766年—791年[13] |
冯安 | 791年 |
称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曲先主 | 曲承裕 | 905年—907年 |
曲中主 | 曲颢 (曲承颢) |
907年—917年 |
曲后主 | 曲承美 | 917年—930年 |
杨氏和矫氏
编辑称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杨正公 | 杨廷艺 (杨延艺) |
931年—937年 |
— | 矫公羡 | 937年—938年 |
称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
前吴王 | 吴权 | 898年-944年 | 939年-944年 |
杨平王 | 杨三哥 | ?年-980年 | 945年-950年 |
天策王 (与南晋王吴昌文并立) |
吴昌岌 | ?年-954年 | 950年-954年 |
南晋王 (与天策王吴昌岌并立) |
吴昌文 | 934年-965年 | 951年-965年 |
称号 | 姓名 |
---|---|
吴使君 | 吴昌炽 |
矫三制 | 矫公罕 |
阮太平 | 阮宽 |
吴览公 | 吴日庆 |
李朗公 | 李奎 |
阮令公 | 阮守捷 |
吕左公 | 吕唐 |
阮右公 | 阮超 |
矫令公 | 矫顺 |
范防遏 | 范白虎 |
杜景公 | 杜景硕 |
陈明公 | 陈览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
先皇帝 | 丁部领 (丁桓) |
924年-979年 | 968年-979年 | - | 968年-970年 |
太平 | 970年-979年 | ||||
废帝 | 丁璿 | 974年-1001年 | 979年-980年 | 979年-980年 |
称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
长兴王 (980年黎桓追谥) |
黎覔 | ?年-?年 | |||
大行皇帝 | 黎桓 | 941年-1005年 | 980年-1005年 | 天福 | 980年-988年 |
兴统 | 989年-993年 | ||||
应天 | 994年-1005年 | ||||
中宗皇帝 | 黎龙钺 | 983年-1005年 | 1005年 | 1005年 | |
卧朝皇帝 | 黎龙铤 (黎至忠) |
986年-1009年 | 1005年-1009年 | 1005年-1007年 | |
景瑞 | 1008年-1009年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 | 显庆王 (1009年太祖李公蕴追谥) |
李某[14] | ?年-?年 | ||||
太祖 (1028年太宗李佛玛尊上) |
神武皇帝 (1028年太宗李佛玛谥) |
李公蕴 | 974年-1028年 | 1009年-1028年 | 顺天 | 1010年-1028年 | 寿陵[15] |
太宗 (1054年圣宗李日尊尊上) |
李佛玛 (李德政) |
1000年-1054年 | 1028年-1054年 | 天成 | 1028年-1034年 | 寿陵 | |
通瑞 | 1034年-1039年 | ||||||
乾符有道 | 1039年-1042年 | ||||||
明道 | 1042年-1044年 | ||||||
天感圣武 | 1044年-1049年 | ||||||
崇兴大宝 | 1049年-1054年 | ||||||
圣宗 (1072年仁宗李乾德尊上) |
仁孝文武皇帝 (李朝朝廷谥) |
李日尊 | 1023年-1072年 | 1054年-1072年 | 龙瑞太平 | 1054年-1058年 | 寿陵 |
彰圣嘉庆 | 1059年-1066年 | ||||||
龙章天嗣 | 1066年-1068年 | ||||||
天贶宝象 | 1068年-1069年 | ||||||
神武 | 1069年-1072年 | ||||||
仁宗 (1128年神宗李阳焕尊上) |
孝慈圣神文武皇帝 (1128年神宗李阳焕谥) |
李乾德 | 1066年-1127年 | 1072年-1127年 | 太宁 | 1072年-1076年 | 寿陵 |
英武昭胜 | 1076年-1085年 | ||||||
广祐 | 1085年-1092年 | ||||||
会丰 | 1092年-1100年 | ||||||
龙符元化 | 1101年-1109年 | ||||||
会祥大庆 | 1110年-1119年 | ||||||
天符睿武 | 1120年-1126年 | ||||||
天符庆寿 | 1127年 | ||||||
- | 恭皇 (1130年神宗李阳焕谥) |
李某[14] | ?年-1130年 | ||||
神宗 (1138年英宗李天祚尊上) |
广仁崇孝文武皇帝 (1138年英宗李天祚谥) |
李阳焕 | 1116年-1138年 | 1127年-1138年 | 天顺 | 1128年-1132年 | 寿陵 |
天彰宝嗣 | 1133年-1138年 | ||||||
英宗 (1175年高宗李龙𣉙尊上) |
李天祚 | 1136年-1175年 | 1138年-1175年 | 绍明 | 1138年-1140年 | 寿陵 | |
大定 | 1140年-1162年 | ||||||
政隆宝应 | 1163年-1174年 | ||||||
天感至宝 | 1174年-1175年 | ||||||
高宗 (1210年惠宗李旵尊上) |
李龙𣉙 (李龙翰) |
1173年-1210年 | 1175年-1210年 | 贞符 | 1176年-1186年 | 寿陵 | |
天资嘉瑞 | 1186年-1202年 | ||||||
天嘉宝祐 | 1202年-1205年 | ||||||
治平龙应 | 1205年-1210年 | ||||||
- | - | 李忱[16] | 1202年-?年 | 1209年 | - | - | - |
惠宗 (1226年陈朝尊上) |
李旵[17] (李昊旵) |
1194年-1226年 | 1209年-1210年 | - | - | - | |
1210年-1224年 | 建嘉 | 1211年-1224年 | |||||
- | 元皇 (《大越史略》记载称号) |
李某[14] | ?年-1221年 | 1214年-1216年 | 乾宁 | 1214年-1216年 | - |
- | 昭皇 | 李天馨 (李佛金) |
1218年-1278年 | 1224年-1225年 | 天彰有道 | 1224年-1225年 | - |
- 《奉圣夫人黎氏墓志》载有一追尊君主“誉宗正皇”,唯其身份及与各君主关系情况则不详[18]。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 | 懿王 (陈朝朝廷追谥) |
陈京 | ?年-?年 | ||||
穆祖 (1312年英宗陈烇追尊) |
懿皇帝 (1312年英宗陈烇改谥) | ||||||
- | 恭王 (陈朝朝廷追谥) |
陈翕 | ?年-?年 | ||||
宁祖 (1312年英宗陈烇追尊) |
恭皇帝 (1312年英宗陈烇改谥) | ||||||
- | 昭王 (陈朝朝廷追谥) |
陈李 | ?年-?年 | ||||
元祖 (1312年英宗陈烇追尊) |
昭皇帝 (1312年英宗陈烇改谥) | ||||||
徽宗 (1234年太宗陈煚尊上) |
开运立极弘仁应道纯真至德神武圣文垂裕至孝皇帝 (1234年太宗陈煚谥) |
陈承 | 1184年-1234年 | 徽陵[19] | |||
太祖 (1248年太宗陈煚改尊) | |||||||
太宗 (1277年圣宗陈晃尊上) |
统天御极隆功茂德显和佑顺神文圣武元孝皇帝 (1277年圣宗陈晃谥) |
陈煚[20] (陈日煚、陈光昺、陈蒲) |
1218年-1277年 | 1225年-1258年 | 建中 | 1225年-1232年 | 昭陵 |
天应政平 | 1232年-1251年 | ||||||
元丰 | 1251年-1258年 | ||||||
圣宗 (1290年仁宗陈昑尊上) |
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1290年仁宗陈昑谥) |
陈晃[21] (陈日烜、陈威晃) |
1240年-1290年 | 1258年-1278年 | 绍隆 | 1258年-1272年 | 裕陵 |
宝符 | 1273年-1278年 | ||||||
仁宗 (1310年英宗陈烇尊上) |
法天崇道应世化民隆慈显惠圣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 (1310年英宗陈烇谥) |
陈昑[22] (陈日燇) |
1258年-1308年 | 1278年-1293年 | 绍宝 | 1279年-1285年 | 德陵 |
重兴 | 1285年-1293年 | ||||||
英宗 (1320年明宗陈奣尊上) |
显文睿武钦明仁孝皇帝 (1320年明宗陈奣谥) |
陈烇[23] (陈日㷃) |
1276年-1320年 | 1293年-1314年 | 兴隆 | 1293年-1314年 | 泰陵 |
明宗 (1357年裕宗陈暭尊上) |
章尧文哲皇帝 (1357年裕宗陈暭谥) |
陈奣[24] (陈日爌) |
1300年-1357年 | 1314年-1329年 | 大庆 | 1314年-1323年 | 穆陵 |
开泰 | 1324年-1329年 | ||||||
宪宗 (1341年裕宗陈暭尊上) |
陈旺[25] (陈日㷆) |
1319年-1341年 | 1329年-1341年 | 开祐 | 1329年-1341年 | 昌安陵 | |
裕宗 (1369年昏德公杨日礼尊上) |
陈暭[26] (陈日煃) |
1336年-1369年 | 1341年-1369年 | 绍丰 | 1341年-1357年 | 阜陵 | |
大治 | 1358年-1369年 | ||||||
- | 昏德公 (1370年艺宗陈暊定) |
杨日礼[27] (陈日熞) |
?年-1370年 | 1369年-1370年 | 大定 | 1369年-1370年 | - |
艺宗 (1394年顺宗陈颙尊上) |
光尧英哲皇帝 (1394年顺宗陈颙谥) |
陈暊[28] (陈叔明) |
1321年-1394年 | 1370年-1372年 | 绍庆 | 1370年-1372年 | 原陵 |
睿宗 (1377年废帝陈𬀪尊上) |
陈曔[29] (陈日煓) |
1337年-1377年 | 1372年-1377年 | 隆庆 | 1373年-1377年 | 熙陵 | |
- | 灵德王 (1388年艺宗陈暊定) |
陈𬀪[30] (陈日炜) |
1361年-1388年 | 1377年-1388年 | 昌符 | 1377年-1388年 | 安排山 |
顺宗 (1399年少帝尊上) |
陈颙[31] (陈日焜) |
1378年-1399年 | 1388年-1398年 | 光泰 | 1388年-1398年 | ||
保宁大王 (1400年胡季犛定) |
陈𭴣 | 1396年-?年 | 1398年-1400年 | 建新 | 1398年-1400年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
胡一元 (胡季犛、黎季犛) |
1336年-?年 | 1400年 | 圣元 | 1400年 |
胡汉苍 (胡𡗨) |
?年-?年 | 1400年-1407年 | 绍成 | 1401年-1402年 |
开大 | 1403年-1407年 |
称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
简定帝 | 陈𬱟 | ?年-1410年 | 1407年-1409年 | 兴庆 | 1407年-1409年 |
重光帝 | 陈季扩 | ?年-1414年 | 1409年-1413年 | 重光 | 1409年-1413年 |
属明时期 | |||||
- | 陈暠[32] | ?年-1428年 | 1426年-1428年 | 天庆 | 1426年-1428年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高上祖 (后黎朝朝廷追尊) |
明皇帝 (后黎朝朝廷追谥) |
黎诲 | ?年-?年 | ||||
显祖 (1428年太祖黎利追尊) |
昭德至仁泽皇帝 (历代累谥) |
黎汀 | ?年-?年 | 来闻陵 | |||
宣祖 (1428年太祖黎利追尊) |
宪文睿哲福皇帝 (历代累谥) |
黎旷 | ?年-?年 | 佛皇陵 | |||
太祖 (1433年太宗黎元龙尊上) |
统天启运圣德神功睿文英武宽明勇智弘义至明大孝高皇帝[33] (历代累谥) |
黎利 | 1385年-1433年 | 1428年-1433年 | 顺天 | 1428年-1433年 | 永陵 |
太宗 (1442年仁宗黎邦基尊上) |
继天体道显德圣功钦明文思英睿仁哲昭宪建中文皇帝 (历代累谥) |
黎元龙 (黎麟) |
1423年-1442年 | 1433年-1442年 | 绍平 | 1433年-1439年 | 祐陵 |
大宝 | 1440年-1442年 | ||||||
仁宗 (1460年圣宗黎思诚尊上) |
钦文仁孝宣明聪睿宣皇帝 (历代累谥) |
黎邦基 (黎濬) |
1441年-1459年 | 1442年-1459年 | 大和 | 1443年-1453年 | 穆陵 |
延宁 | 1454年-1459年 | ||||||
- | 厉德侯 (1460年圣宗黎思诚定) |
黎宜民 (黎琮) |
1439年-1460年 | 1459年-1460年 | 天兴 | 1459年-1460年 | |
圣宗 (1497年宪宗黎鏳尊上) |
崇天广运高明光正至德大功圣文神武达孝淳皇帝 (历代累谥) |
黎思诚 (黎灏) |
1442年-1497年 | 1460年-1497年 | 光顺 | 1460年-1469年 | 昭陵 |
洪德 | 1470年-1497年 | ||||||
宪宗 (1504年肃宗黎敬甫尊上) |
体天凝道懋德至仁昭文绍武宣哲钦圣彰孝睿皇帝 (历代累谥) |
黎鏳 (黎晖) |
1461年-1504年 | 1497年-1504年 | 景统 | 1498年-1504年 | 裕陵 |
肃宗 (1505年威穆帝黎濬尊上) |
昭义显仁温恭渊默惇孝允恭钦皇帝 (历代累谥) |
黎敬甫 (黎㵮) |
1488年-1504年 | 1504年 | 泰贞 | 1504年 | 敬陵 |
- | 愍厉公 (1510年襄翼帝黎潆定) |
黎濬 (黎諠) |
1488年-1509年 | 1504年-1509年 | 端庆 | 1505年-1509年 | 安陵 |
威穆帝 (1517年昭宗黎椅谥) | |||||||
德宗 (1517年昭宗黎椅追尊) |
配天裕圣温良光明文哲寛弘彰信绥休睦孝建皇帝 (历代累谥) |
黎镔 | 1466年-1502年 | 受节陵 | |||
- | 灵隐王 (1516年郑惟㦃定) |
黎潆 (黎晭) |
1495年-1516年 | 1509年-1516年 | 洪顺 | 1509年-1516年 | 元陵 |
襄翼帝 (1517年昭宗黎椅谥) | |||||||
- | - | 黎光治 | 1509年-1516年 | 1516年 | 洪顺 | 1516年 | |
明宗 (1517年昭宗黎椅追尊) |
哲皇帝 (1517年昭宗黎椅追谥) |
黎漴 | ?年-1509年 | 康陵 | |||
- | 陀阳王 (1523年莫登庸定) |
黎椅 (黎𬤝) |
1506年-1527年 | 1516年-1522年 | 光绍 | 1516年-1522年 | 永兴陵 |
昭宗 (后黎朝朝廷尊上) |
神皇帝 (后黎朝朝廷谥) | ||||||
- | 恭王 (1527年莫登庸定) |
黎椿 (黎懬) |
1507年-1527年 | 1522年-1527年 | 统元 | 1522年-1527年 | 华阳陵 |
恭皇帝 (后黎朝朝廷谥)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 | 建始钦明文皇帝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谥) |
莫挺之 | 1280年-1346年 | ||||
- | 弘基笃善宣休皇帝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谥) |
莫瑶 | ?年-?年 | ||||
裕祖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尊) |
肇福弘道积德皇帝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谥) |
莫邃 | ?年-1412年 | ||||
懿祖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尊) |
洪庆渊哲英睿皇帝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谥) |
莫暠 | ?年-?年 | ||||
弘祖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尊) |
淳宪绥休笃恭皇帝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谥) |
莫萍 | ?年-?年 | ||||
昭祖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尊) |
光烈基命皇帝 (1527年太祖莫登庸追谥) |
莫檄 | ?年-1412年 | 西陵 | |||
太祖 (1541年宪宗莫福海尊上) |
仁明高皇帝 (1541年宪宗莫福海谥) |
莫登庸 | 1470年-1541年 | 1527年-1529年 | 明德 | 1527年-1529年 | 安陵 |
太宗 (1540年宪宗莫福海尊上) |
钦哲文皇帝 (1540年宪宗莫福海谥) |
莫登瀛 (莫方瀛) |
?年-1540年 | 1530年-1540年 | 大正 | 1530年-1540年 | |
宪宗 (1546年宣宗莫福源尊上) |
显皇帝 (1546年宣宗莫福源谥) |
莫福海 | ?年-1546年 | 1540年-1546年 | 广和 | 1541年-1546年 | |
宣宗 (1564年莫茂洽尊上) |
睿皇帝或英毅皇帝 (1564年莫茂洽谥) |
莫福源 (莫宏瀷) |
?年-1564年 | 1546年-1564年 | 永定 | 1547年-1548年 | |
景历 | 1548年-1555年 | ||||||
光宝 | 1555年-1564年 | ||||||
莫茂洽 | 1563年-1592年 | 1564年-1592年 | 淳福 | 1565年-1568年 | |||
崇康 | 1568年-1578年 | ||||||
延成 | 1578年-1585年 | ||||||
端泰 | 1585年-1588年 | ||||||
兴治 | 1588年-1591年 | ||||||
洪宁 | 1591年-1592年 | ||||||
莫全 (监国) |
?年-1593年 | 1592年 | 武安 | 1592年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庄宗 (1548年中宗黎暄尊上) |
裕皇帝 (1548年中宗黎暄谥) |
黎宁 (黎㫬) |
?年-1548年 | 1533年-1548年 | 元和 | 1533年-1548年 | 景陵 |
中宗 (1556年英宗黎维邦尊上) |
武皇帝 (1556年英宗黎维邦谥) |
黎暄 (黎宠) |
1535年-1556年 | 1548年-1556年 | 顺平 | 1549年-1556年 | 延陵 |
孝宗 (后黎朝朝廷追尊) |
仁皇帝 (后黎朝朝廷追谥) |
黎维絖 | ?年-?年 | 华岳陵 | |||
英宗 (1573年世宗黎维潭尊上) |
峻皇帝 (1573年世宗黎维潭谥) |
黎维邦 | 1532年-1573年 | 1556年-1573年 | 天祐 | 1557年 | 布卫陵[34] |
正治 | 1558年-1571年 | ||||||
洪福 | 1572年 | ||||||
世宗 (后黎朝朝廷尊上) |
积纯刚正勇果毅皇帝 (后黎朝朝廷谥)[35] |
黎维潭 | 1567年-1599年 | 1573年-1599年 | 嘉泰 | 1573年-1577年 | 华岳陵[36] |
光兴 | 1578年-1599年 | ||||||
- | 简辉帝 (1619年郑松初谥)[37] |
黎维新 | 1588年-1619年 | 1599年-1619年 | 慎德 | 1600年 | 华峦陵[38] |
敬宗 (1632年神宗黎维祺尊上) |
显仁裕庆绥福惠皇帝 (1632年神宗黎维祺改谥) |
弘定 | 1600年-1619年 | ||||
神宗 (后黎朝朝廷尊上) |
渊皇帝 (后黎朝朝廷谥) |
黎维祺 | 1607年-1662年 | 1619年-1643年 | 永祚 | 1619年-1629年 | 群玉陵 |
德隆 | 1629年-1635年 | ||||||
阳和 | 1635年-1643年 | ||||||
1649年-1662年 | 庆德 | 1649年-1653年 | |||||
盛德 | 1653年-1658年 | ||||||
永寿 | 1658年-1662年 | ||||||
万庆 | 1662年 | ||||||
真宗 (后黎朝朝廷尊上) |
顺皇帝 (后黎朝朝廷谥) |
黎维祐 (黎维禔) |
1630年-1649年 | 1643年-1649年 | 福泰 | 1643年-1649年 | 花浦陵[39] |
玄宗 (1671年嘉宗黎维禬尊上) |
豁达睿聪刚毅中正温柔和乐钦明文思允恭克让穆皇帝 (1671年嘉宗黎维禬谥) |
黎维䄔 (黎维禧) |
1654年-1671年 | 1662年-1671年 | 景治 | 1663年-1671年 | 果盛陵 |
嘉宗 (1675年熙宗黎维祫尊上) |
宽明敏达英果徽柔克仁笃义美皇帝 (1675年熙宗黎维祫谥) |
黎维禬 (黎维𬓆) |
1661年-1675年 | 1671年-1675年 | 阳德 | 1672年-1674年 | 福安陵 |
德元 | 1674年-1675年 | ||||||
熙宗 (1716年裕宗黎维禟尊上) |
聪敏英果敦豁宽裕伟度徽恭章皇帝 (1716年裕宗黎维禟谥) |
黎维祫 (黎维禛) |
1663年-1716年 | 1675年-1705年 | 永治 | 1676年-1680年 | 富宁陵 |
正和 | 1680年-1705年 | ||||||
裕宗 (1731年昏德公黎维祊尊上) |
纯正徽柔温简慈祥宽惠逊敏和皇帝 (1731年昏德公黎维祊谥) |
黎维禟 (黎维祹) |
1680年-1731年 | 1705年-1729年 | 永盛 | 1705年-1720年 | 金石陵[40] |
保泰 | 1720年-1729年 | ||||||
- | 昏德公 (1732年纯宗黎维祥定) |
黎维祊 | 1709年-1735年 | 1729年-1732年 | 永庆 | 1729年-1732年 | 青池县金缕社 |
永庆帝 (阮朝改定)[41] | |||||||
纯宗 (1735年懿宗黎维祳尊上) |
宽和敦敏柔逊谨恪沈潜坦易简皇帝 (1735年懿宗黎维祳谥) |
黎维祥 (黎维祜) |
1699年-1735年 | 1732年-1735年 | 龙德 | 1732年-1735年 | 平吴陵 |
懿宗 (1759年显宗黎维祧尊上) |
温嘉庄肃恺悌通敏宽洪渊睿徽皇帝 (1759年显宗黎维祧谥) |
黎维祳 (黎维祎) |
1719年-1759年 | 1735年-1740年 | 永佑 | 1735年-1740年 | 扶黎陵 |
显宗 (1786年愍帝黎维祁尊上) |
永皇帝 (1786年愍帝黎维祁谥) |
黎维祧 (黎维𥚻) |
1717年-1786年 | 1740年-1786年 | 景兴 | 1740年-1786年 | 盘石陵 |
佑宗 (1786年愍帝黎维祁追尊) |
衍皇帝 (1786年愍帝黎维祁追谥) |
黎维祎 | ?年-1771年 | 同陵 | |||
- | 愍皇帝 (1884年阮朝朝廷追谥) |
黎维祁 (黎维 ) |
1765年-1793年 | 1786年-1789年 | 昭统 | 1787年-1789年 | 盘石陵 |
庙号 | 封号 | 爵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墓葬 |
---|---|---|---|---|---|---|---|
渊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42] |
绥道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42] |
- | 圆长 | 郑纪 | ?年-?年 | - | 永禄县 |
穆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42] |
福荫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42] |
- | 圆崇 | 郑柳 | ?年-?年 | - | - |
肇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42] |
演庆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42] |
- | 圆道[42] | 郑栏 | ?年-?年 | - | - |
兴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42] |
毓德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42] |
- | 直道[42] | 郑楼 | ?年-?年 | - | - |
- | 明康太王 (1570年成祖郑松初次尊封) |
太国公 | 忠勋 | 郑检 | 1503年-1570年 | 1545年-1570年 | 忭上乡 |
世祖 (1643年文祖郑梉追尊) |
明康仁智武贞雄略显德丰功启业宏谟济世泽民 建谋匡辟肇祥裕国广运洪谟裕后衍福靖难佐辟 垂休笃弼开国刚毅辅国赞治毅威耀武延庆永绪 经文绥禄耿光丕宪扬武扶祚兴业垂统鸿休绵绪 笃裕衍嗣燕谋鸿业豁达宽容立极永兴绥福至德 广惠扶运资治洪恩积厚永德大功盛业制治服远 立经陈纪刚明雄断彰善耀威镇国安疆光明睿智 恭懿果决创法开基景泰永光含章载物茂功宏宪 法天兴运廓宏恢疆齐圣聪武英果避远仗义平残 圣神睿智刚健中正英雄豪杰建义造谋开先昌后 太始孚先崇基肇庆神武圣文雄才伟略立业配天 功高德厚兆谋启运创业立本太王[43] (历代累加美字) | ||||||
- | 俊德侯 | - | 郑桧 | ?年-1584年 | 1570年 | 安定县场粮地 | |
- | 恭和宽正哲王 (1623年文祖郑梉初次尊封) |
平安王 | 睿武 | 郑松 | 1550年-1623年 | 1570年-1623年 | 槊山乡 |
成祖 (1643年文祖郑梉追尊) |
恭和宽正明哲聪显英毅刚断奋武经文匡国卫民 雄才伟略厚功丰业威灵显应护国绍祐受禄锡胤 绵祚延禧启佑鸿勋茂功敷勇造谋兆武贻典肇迹 垂裕永命高行厚恩显谟光绪抚业集庆保治造夏 润物垂准宪天普惠略韬公直执柄扶纲奉亲法古 振令揽权崇熙开庆普通光天继天出治嘉惠洪恩 肇基永命握枢御宇廓容奋断植国御边聪明勇决 神武雄断靖内宁外正直忠厚创业垂统盛德茂功 桓武英谟徽恭神圣深略宏谟峻功茂德基命耿光 燕谋宏烈述事图功奋威造宇哲王[43] (历代累加美字) | ||||||
文祖 (1657年弘祖郑柞尊上) |
谊王 (1657年弘祖郑柞初次尊封) |
清王 | 隆绪 | 郑梉 | 1577年-1657年 | 1623年-1657年 | 瑞原县九巷社 |
德威恩信睿文豁达量天准世昭善至孝纯信笃寔 俨容廓度执中贻则重威厚福传家谋国培基助胜 绥内治外敷教垂宪纯嘏放勋立极垂统贻谋裕后 严敬韬略英断灵威殄寇济生远谟宏略丰功伟绩 保业守成立极陈纪温恭仁恕明允宣哲宽洪威断 广博温粹显仁弘烈文德武功深图远算定功保大 延庥垂泽崇勋广业显谟承烈谊王[43] (历代累加美字) | |||||||
- | 崇义王 (1642年文祖郑梉尊封) |
崇国公 | 雄度 | 郑桥 | ?年-1642年 | - | |
弘祖 (1682年昭祖郑根尊上) |
阳王 (1682年昭祖郑根初次尊封) |
西王 | 聪宪 | 郑柞 | 1606年-1682年 | 1657年-1682年 | 雷阳县万赖册 |
洪谟远略安国恢疆振纲兴治雄度英威揆文奋武 惇大明作峻德巍功睿算神谋耿光大烈造夏肇基 垂庥阐范修内攘外保和致治阳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昭祖 (1709年僖祖郑㭎尊上) |
康王 (1709年僖祖郑㭎初次尊封) |
定王 | 融断 | 郑根 | 1633年-1709年 | 1682年-1709年 | 永福县金山社 |
洪猷神智雄才宣义敷道立政渊懿神智圣武文功 承烈显谟监宪秉哲保国绥方光前振后制治垂准 盛业大功恢纲振纪绥内宁外康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淳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42] |
良穆王 (1711年僖祖郑㭎初次尊封) |
良郡公 | 淳正 | 郑栐 | 1651年-1678年 | - | 农贡县古汴社 |
裕仁伟量垂休笃祐延福锡功绍前昌后绥成嗣美 骏德燕谋夤和中正积庆纯嘏良穆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睿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42] |
晋光王 (1711年僖祖郑㭎初次尊封) |
晋国公 | 明庆 | 郑柄 | 1670年-1702年 | - | 淳禄县富田社 |
英明聪睿迪哲温文积善培基贻谋裕后绍猷昌胤 笃祐延休廓度宏谟崇禧茂德晋光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僖祖 (1729年裕祖郑杠尊上) |
仁王 (1729年裕祖郑杠初次尊封) |
安王 | 懿略 | 郑㭎 | 1686年-1729年 | 1709年-1729年 | 安定县快乐社 |
温穆庄肃宽裕徽濬经文纬武洪谟大略垂统宪天 神谋睿算辟国开彊耀武宣威辑邻和夏振纲陈纪 和衷迓衡仁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裕祖 (1761年毅祖郑楹尊上) |
顺王 (1761年毅祖郑楹初次尊封) |
全王 | 颐穆 | 郑杠 | 1711年-1761年 | 1729年-1740年 | 永禄县本始社 |
恭让宽惠纯粹辉嘉广渊博厚履道谦光宣慈恺悌 厚德远谋顺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毅祖 (1767年圣祖郑森尊上) |
恩王 (1767年圣祖郑森初次尊封) |
明王 | 绍基 | 郑楹 | 1720年-1767年 | 1740年-1767年 | 金城社 |
神谋睿算盛德放勋洪慈达孝宏谟大烈阐猷基绩 定武开平迪文敷训远谟厚泽恩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圣祖 (1782年奠都王郑檊尊上) |
盛王 (1782年奠都王郑檊初次尊封) |
靖王 | - | 郑森 | 1739年-1782年 | 1767年-1782年 | 汴上乡 |
绍天兴运制治开疆洪量英猷正诚仁孝盛王[44] (历代累加美字) | |||||||
- | 奠都王 | 冲愍 | 郑檊 | 1775年-1782年 | 1782年 | - | |
- | 英烈灵王[45] (1786年晏都王郑槰尊封) |
端南王 | - | 郑棕 | 1763年-1786年 | 1782年-1786年 | 东山县布卫总 |
- | 晏都王 | - | 郑槰 | 1749年-1791年 | 1786年-1787年 | 丰禄县登阳社 |
庙号 | 谥号 | 爵号 | 称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陵号 |
---|---|---|---|---|---|---|---|
- | 惠哲显祐宏休济世伟绩昭勋靖王 (太祖阮潢追谥) |
昭勋靖公 | - | 阮淦 | 1468年-1545年 | - | 长原陵 |
贻谋垂裕钦恭惠哲显祐宏休济世伟绩昭勋靖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肇祖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尊) |
贻谋垂裕钦恭惠哲显祐宏休济世启运仁圣靖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谨义达理显应昭祐耀灵嘉裕王 (熙宗阮福源追谥) |
端国公 | 仙主 | 阮潢 | 1525年-1613年 | 1558年-1613年 | 长基陵 |
烈祖 (1744年世宗阮福阔追尊) |
肇基垂统钦明恭懿谨义达理显应昭祐耀灵嘉裕太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太祖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尊) |
肇基垂统钦明恭懿谨义达理显应昭祐耀灵嘉裕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大都统镇南方总国政翼善绥猷瑞阳王 (1635年神宗阮福澜初谥) |
瑞国公 | 佛主 | 阮福源 | 1563年-1635年 | 1613年-1635年 | 长衍陵 |
宣祖 (1744年世宗阮福阔追尊) |
显谟光烈温恭明睿翼善绥猷孝文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熙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尊) |
显谟光烈温恭明睿翼善绥猷孝文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大元帅统率顺化广南等处掌国政威断神武仁昭王 (1648年太宗阮福濒初谥) |
仁郡公 | 上主 | 阮福澜 | 1601年-1648年 | 1635年-1648年 | 长延陵 |
神祖 (1744年世宗阮福阔追尊) |
承基缵统刚明雄毅威断英武孝昭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神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尊) |
承基缵统刚明雄毅威断英武孝昭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大元帅总国政功高德厚勇哲王 (1687年英宗阮福溙初谥) |
勇国公 | 贤主 | 阮福濒 | 1620年-1687年 | 1648年-1687年 | 长兴陵 |
毅祖 (1744年世宗阮福阔追尊) |
宣威建武英明庄正圣德神功孝哲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太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尊) |
宣威建武英明庄正圣德神功孝哲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大元帅总国政绍休纂业弘义王 (1691年显宗阮福淍初谥) |
弘国公 | 义主 | 阮福溙 | 1649年-1691年 | 1687年-1691年 | 长茂陵 |
绍休纂业宽洪博厚温惠慈祥孝义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英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尊) |
绍休纂业宽洪博厚温惠慈祥孝义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都元帅总国政宽慈仁恕祚明王 (1725年肃宗阮福澍初谥) |
祚国公 | 国主 天纵道人 |
阮福淍 | 1675年-1725年 | 1691年-1725年 | 长清陵 |
英谟雄略圣文宣达宽慈仁恕孝明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显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尊) |
英谟雄略圣文宣达宽慈仁恕孝明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大都统总国政宣光绍烈鼎宁王 (1738年世宗阮福阔初谥) |
鼎国公 | 云泉道人 | 阮福澍 | 1696年-1738年 | 1725年-1738年 | 长丰陵 |
宣光绍烈濬哲静渊经文纬武孝宁王 (1744年世宗阮福阔改谥) | |||||||
肃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尊) |
宣光绍烈濬哲静渊经文纬武孝宁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乾刚威断神毅圣猷仁慈睿智孝武王 (1765年睿宗阮福淳初谥) |
晓国公 国王 |
慈济道人 | 阮福阔 | 1714年-1765年 | 1738年-1765年 | 长泰陵 |
世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尊) |
乾刚威断神毅圣猷仁慈睿智孝武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聪明宽厚英敏惠和孝定王 (1778年世祖阮福映初谥) |
国王 | 庆暊道人 | 阮福淳 | 1754年-1777年 | 1765年-1776年 | 长绍陵 |
睿宗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尊) |
聪明宽厚英敏惠和孝定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孝宣王 (世祖阮福映初谥) |
- | - | 阮福昊 | 1739年-1760年 | - | 宣王墓 |
濬哲温良英睿明达宣王 (1804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孝惠王 (世祖阮福映初谥) |
新政王 | - | 阮福旸 | 1759年-1777年 | 1776年-1777年 | 穆王墓 |
恭敏英断玄默伟文穆王 (1804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慈祥澹泊宽裕温和孝康王 (1778年世祖阮福映初谥) |
- | - | 阮福㫻 | 1733年-1765年 | - | 基圣陵 |
兴祖 (1821年圣祖阮福晈追尊) |
仁明谨厚宽裕温和孝康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改谥) | ||||||
- | - | 大元帅摄国政 | - | 阮福映[f] | 1762年-1819年 | 1778年-1779年 | 天授陵 |
国王 | 1780年-1806年 |
莫氏高平
编辑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
安插高平前的世系 | |||||
莫敬止 | ?年-1593年 | 1592年-1593年 | 宝定 | 1592年 | |
康佑 | 1592年-1593年 | ||||
越南学者黎成麟根据越南史籍记载整理的世系 | |||||
莫敬恭[46] | ?年-1625年 | 1593年-1621年 | 乾统 | 1593年-1621年 | |
莫敬宽[47] | ?年-1638年 | 1621年-1638年 | 隆泰 | 1621年-1625年 | |
- | 1625年-1638年 | ||||
莫敬宇 (莫敬完、莫敬耀、莫元清)[48] |
?年-1681年 | 1638年-1677年 | 顺德 | 1638年-1677年 | |
中国学者牛军凯根据中越档案、史籍整理的世系 | |||||
莫敬恭[46] | ?年-1625年 | 1593年-1625年 | 乾统 | 1593年-1625年 | |
莫敬用[49] | ?年-1598年 | 1593年-1598年 | - | - | |
莫敬宽[50][47] | ?年-1638年 | 1598年-1638年 | - | 1593年-1618年 | |
隆泰 | 1618年-1625年 | ||||
- | 1625年-1638年 | ||||
莫敬完 (莫敬耀) |
?年-1661年 | 1638年-1661年 | 顺德 | 1638年-1661年 | |
莫元清 (莫敬宇、莫敬瑞) |
?年-1681年 | 1661年-1681年 | 永昌 | 1661年-1679年 | |
莫敬光 (莫敬晃)[51] |
?年-1683年 | 1681年-1683年 | - | - |
称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庆阳侯 | 武文渊 | 1527年-1557年 |
嘉国公 | 武文密 | 1557年-1571年 |
仁郡公 | 武公纪 | 1571年-1590年 |
和郡公 | 武德恭 | 1590年-1600年 |
宗郡公 | 武公悳 | 1600年-1669年 |
宽郡公 | 武公俊 | 1669年-1689年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 | - | 阮岳 (阮文岳) |
?年-1793年 | 1778年-1793年 | 泰德 | 1778年-1793年 | -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号 | |
---|---|---|---|---|---|---|---|---|
太祖 | 武皇帝 | 阮光平 (阮文惠、阮惠) |
1753年-1792年 | 1788年-1792年 | 光中 | 1788年-1792年 | 丹阳陵 | |
- | - | - | 阮光缵 | 1783年-1802年 | 1792年-1802年 | 景盛 | 1793年-1801年 | - |
宝兴 | 1801年-1802年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年号 | 在位时间 | 陵号 |
---|---|---|---|---|---|---|---|
- | 兴祖 (1821年圣祖阮福晈追尊) |
仁明谨厚宽裕温和孝康皇帝 (1806年世祖阮福映追谥) |
阮福㫻 (阮福椇) |
1733年-1765年 | - | - | 基圣陵 |
世祖 (1820年圣祖阮福晈尊上) |
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峻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 (1820年圣祖阮福晈谥) |
阮福映 (阮福暖、阮福种) |
1762年-1819年 | 嘉隆 | 1802年-1819年 | 天授陵 | |
圣祖 (1841年宪祖阮福暶尊上) |
体天昌运至孝纯德文武明断创述大成厚泽丰功仁皇帝 (1841年宪祖阮福暶谥) |
阮福晈 (阮福胆) |
1791年-1840年 | 明命 | 1820年-1840年 | 孝陵 | |
宪祖 (1847年翼宗阮福时尊上) |
绍天隆运至善纯孝宽明睿断文治武功圣哲章皇帝 (1847年翼宗阮福时谥) |
阮福暶 (阮福曧、阮福绵宗) |
1807年-1847年 | 绍治 | 1841年-1847年 | 昌陵 | |
成祖 (1883年协和帝阮福昇尊上) |
继天亨运至诚达孝体健敦仁谦恭明略睿文英皇帝 (1883年协和帝阮福昇谥) |
阮福时 (阮福洪任) |
1829年-1883年 | 嗣德 | 1848年-1883年 | 谦陵 | |
翼宗 (1883年简宗阮福昊改尊) | |||||||
- | 恭惠皇帝 (1890年成泰帝阮福昭初谥) |
阮福膺禛 (阮福膺𩡤) |
1852年-1884年 | - | (1883年)[g] | 安陵 | |
恭宗 (1901年成泰帝阮福昭追尊) |
宽仁睿哲静明惠皇帝 (1901年成泰帝阮福昭改谥) | ||||||
- | 废帝[h] (1887年景宗阮福昪定) |
阮福昇 (阮福洪佚) |
1847年-1883年 | 协和[i] | 1883年 | 协和帝墓 | |
朗国公[j] (1893年成泰帝阮福昭改定) | |||||||
废帝[h] (1899年成泰帝阮福昭改定) | |||||||
文朗郡王 (1909年维新帝阮福晃追赠) | |||||||
简宗 (1884年咸宜帝阮福明尊上) |
绍德止孝渊睿毅皇帝 (1884年咸宜帝阮福明谥) |
阮福昊 (阮福膺登、阮福膺祜) |
1869年-1884年 | 建福 | 1884年 | 陪陵 | |
- | 出帝[k] (1887年景宗阮福昪定) |
阮福明 (阮福膺 ) |
1871年-1944年 | 咸宜 | 1885年 | 咸宜帝墓 | |
咸宜帝[l] (1896年成泰帝阮福昭定) | |||||||
景宗 (1889年成泰帝阮福昭尊上) |
弘烈聪哲敏惠纯皇帝 (1889年成泰帝阮福昭初谥) |
阮福昪 (阮福膺豉、阮福膺禟) |
1864年-1888年 | 同庆 | 1885年-1888年 | 思陵 | |
配天明运孝德仁武伟功弘烈聪哲敏惠纯皇帝 (1916年弘宗阮福晙加谥) | |||||||
- | 皇父皇帝[m] (1907年维新帝阮福晃定) |
阮福昭 (阮福宝嶙) |
1879年-1954年 | 成泰 | 1889年-1907年 | 安陵 | |
怀泽公[n] (1916年弘宗阮福晙改定) | |||||||
废帝[o] (1922年弘宗阮福晙改定) | |||||||
- | 公子永珊[p] (1916年弘宗阮福晙定) |
阮福晃 (阮福永珊) |
1900年-1945年 | 维新 | 1907年-1916年 | 安陵 | |
废帝[q] (1922年弘宗阮福晙改定) | |||||||
弘宗 (1925年保大帝阮福晪尊上) |
嗣天嘉运圣明神智仁孝诚敬贻谋承烈宣皇帝[r] (1925年保大帝阮福晪谥) |
阮福晙 (阮福宝嶹) |
1885年-1925年 | 启定 | 1916年-1925年 | 应陵 | |
- | - | 阮福晪 (阮福永瑞) |
1913年-1997年 | 保大 | 1926年-1945年 | 保大帝墓 |
注释
编辑- ^ 赵佗被越南陈朝敕封为“开天体道圣武神哲皇帝”。
- ^ 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年代并没有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有关记载推算而得。所以目前对南越国建国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203年(参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网站),一说是前204年(参见《南越国史》,张荣芳 黄淼章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说是前207年,参见《大越史记全书·外纪·赵纪》。
- ^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载“吕嘉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又《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载“元鼎五年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查《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五年夏四月等同格里历公元前112年5月18日至6月15日
- ^ 赵建德在越南史籍中被称作“术阳王”。
- ^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载“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南越国亡于元鼎六年冬十月,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等同格里历公元前112年11月11日—12月10日。
- ^ 阮福映1778年称“大元帅摄国政”,1780年正式即王位,1802年建元嘉隆,1806年正式称帝。
- ^ 以嗣君身份非正式在位3天,随后被废,继位前住在育德堂,故习称“育德帝”。
- ^ 8.0 8.1 非谥号,仿中国史书称南朝宋刘昱、南朝齐萧昭业为废帝的例子,在《大南实录正编第四纪附纪》称“废帝”。
- ^ 原拟定年号,以1884年为元年。但未及使用,协和帝便遭废黜。
- ^ 非谥号,协和帝生前封号,在《大南实录正编第四纪附纪》中改以封号“朗国公”称呼协和帝。
- ^ 非谥号,咸宜帝被法国殖民者送离越南,仿中国《新五代史》称后晋少帝石重贵为出帝的例子,在《大南实录正编第五纪附纪》中称“出帝”。
- ^ 非谥号,仿中国《明史》称明惠宗朱允炆为“建文帝”、明代宗朱祁钰为“景泰帝”的例子,在《大南实录正编第五纪附纪》中称“咸宜帝”。
- ^ 非谥号,维新帝继位后,按旧例应尊成泰帝为太上皇,但法国殖民政府不同意。后以成泰帝定居国外为由,称为“皇父皇帝”。
- ^ 非谥号,维新帝被废后,启定帝所封爵位。
- ^ 非谥号,在《大南实录正编第六纪附编》中以“废帝”称呼成泰帝。
- ^ 维新帝被废后,大臣上疏,多直呼成泰、维新二帝名字。启定帝下令议定二帝称呼,因为成泰帝是启定帝同辈兄长,定亲公之爵,改称“怀泽公”。而维新帝是成泰帝之子,启定帝之侄,属于晚辈,不必封爵,称作“公子永珊”。
- ^ 非谥号,在《大南实录正编第六纪附编》中以“废帝”称呼维新帝。
- ^ 此据《应陵圣德神功碑》碑文,《大南寔录正编第七纪》中,“谋”字作“谟”字。
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除泾阳王和貉龙君之外,所有其他十八世雄王的称号及名字均不见于越南的正史。雄王名号、世系和在位年数各种资料记载不完全相同。此处所列的称号及名字参考《雄王玉谱》和马骏硕士论文《越南雄王玉谱注疏及研究》。
- ^ 南越国为秦末汉初岭南地区的政权,因其辖境包括越南北部,故在越南被称作“赵朝”。
- ^ 据《粤甸幽灵集·历代人君·征圣王》,李英宗加封征氏姐妹为“灵贞二夫人”。陈朝重兴四年(1288年),加封征侧为“威烈夫人”。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再加封征侧为“威烈纯贞夫人”。
- ^ 据《粤甸幽灵集·历代人君·嘉应善感灵武大王》,陈朝重兴元年(1285年),加封士燮为“嘉应大王”,重兴四年(1288年),加“善感”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灵武”二字,是为“嘉应善感灵武大王”。
- ^ 士燮并未建号称尊,但古代越南认为“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所以追称他为士王,在史书中为他列士王纪。
- ^ 6.0 6.1 这是陈朝时封赠的神祇封号,并非谥号。
- ^ 据《粤甸幽灵集·历代人君·明道开基圣烈神武皇帝》,陈朝重兴元年(1285年),加封赵光复为“明道皇帝”,重兴四年(1288年),加“开基”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圣烈神武”四字,是为“明道开基圣烈神武皇帝”。
- ^ 据《粤甸幽灵集·历代人君·英烈仁孝钦明圣武皇帝》,陈朝重兴元年(1285年),加封赵光复为“英烈皇帝”,重兴四年(1288年),加“仁孝”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钦明圣武”四字,是为“英烈仁孝钦明圣武皇帝”。
- ^ 阮朝时期,越南多部文献将“梅”改为“枚”。
- ^ 中国史籍和越南《大越史记全书》都未记载此人。
- ^ 据《粤甸幽灵集·历代人君·布盖孚祐彰信崇义大王》,陈朝重兴元年(1285年),加封冯兴为“孚祐大王”,重兴四年(1288年),加“彰信”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崇义”二字,是为“布盖孚祐彰信崇义大王”。
- ^ 中国史籍并未记载冯兴的名字,都称791年起事的首领为杜英翰。
- ^ 《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大历年间,冯兴和弟弟冯骇降服周边诸邑,自称“都君”,进攻安南都护府。至791年攻克,但随即就去世。
- ^ 14.0 14.1 14.2 名字失传。
- ^ 李朝历代皇帝的皇陵,都称“寿陵”。陈朝时期史家黎文休指出:“李家历代陵,只曰寿陵,……盖时君不学,而儒臣不能润色,或无稽古之力也。”见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太祖皇帝》,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220页。
- ^ 《大越史记全书》称郭卜在京师昇龙拥立李忱,《越史略》则称陈李在海邑拥立李忱,不久又改立李旵。
- ^ 《越史略》记载,1209年,皇子李忱被陈李拥立,李旵的家臣刘绍劝其拥立嫡子李旵,于是陈李改拥立李旵,徽称为胜王。次年(1210年)正月,苏忠嗣将李旵擒拿回京。同年十月,李高宗去世,李旵以皇太子身份继位。
- ^ 《奉圣夫人黎氏墓志》:神宗仁孝皇帝夫人黎氏,讳兰春,即辅天太王之季女也。好曰瑞圣公主,誉宗正皇之孟女也。
- ^ 初为寿陵,1248年改为徽陵。
- ^ 陈太宗的名讳有:煚(《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太宗皇帝》,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321页)。蒲(见同前书同页)。光昺,(《安南志略》卷第十三,北京中华书局,310页),中国学者武尚清指出这是陈太宗的越名(见同前书,315页)。日煚(《宋史·外国列传·交阯》,北京中华书局,14072页),武尚清指出这是陈太宗的汉名(《安南志略》卷第十三,315页)。日照(《宋史·欧阳守道列传》,12365页)。
- ^ 陈圣宗的名讳有:晃(《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圣宗皇帝》,341页。武尚清指出这是陈圣宗的越名(《安南志略》卷第十三,315页)。日烜(《元史·外夷列传·安南》,4636页),武尚清指出这是陈圣宗的汉名(《安南志略》卷第十三,315页)。威晃,《元史·外夷列传·安南》载:“日烜僭称大越国主宪天体道大明光孝皇帝陈威晃”(4644页)。
- ^ 陈仁宗的名讳有:昑(《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仁宗皇帝》,352页)。武尚清指出这是陈仁宗的越名(《安南志略》卷第十三,315页)。日燇,(《元史·外夷列传·安南》,4649页)。武尚清指出这是陈仁宗的汉名(《安南志略》卷第十三,315页) 。
- ^ 陈英宗的名讳有:烇(《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英宗皇帝》,373页。)日㷃(《元史·外夷列传·安南》,4651页)。
- ^ 陈明宗的名讳有:奣(《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明宗皇帝》,396页)。日爌(《元史·外夷列传·安南》,北京中华书局,4652页)。
- ^ 陈宪宗的名讳有:旺(《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宪宗皇帝》,413页)。日㷆(《元史·外夷列传·安南》,4652页)。
- ^ 陈裕宗的名讳有:暭(《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裕宗皇帝》,420页)。日煃(《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武汉出版社,553页)。
- ^ 昏德公的名讳有:杨日礼(《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裕宗皇帝》,436页)。陈日熞(《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556页)。
- ^ 陈艺宗的名讳有:暊(《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艺宗皇帝》,438页)。叔明(《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557页)。
- ^ 陈睿宗的名讳有:曔(《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睿宗皇帝》,444页)。日煓(《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559页)。
- ^ 陈废帝的名讳有:𬀪(《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废帝》,453页)。日炜(《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561页)。
- ^ 陈顺宗的名讳有:颙(《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顺宗皇帝》,462页)。日焜(《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567页)。
- ^ 陈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后陈朝君主。1426年十一月,黎利拥立陈暠为傀儡,后否认其陈氏后裔身份,并否定了他的正统性。
- ^ 黎贵惇的《大越通史》中,“至明”作“至仁”。
- ^ 英宗是黎除后人,继位之前,家族定居东山县布卫社。自英宗开始,黎朝皇帝不再葬在蓝山,而是葬在布卫社及其附近。
- ^ 引《黎朝帝王事业》·例祭奉事·显光殿
- ^ 华岳陵在东山县布卫社,阮朝明命年间所立石碑称为“华嵩陵”。
- ^ 《越史续编》卷二十<敬宗惠皇帝>:“……(郑松)次日早召诸臣曰:‘天变不虚生,不意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诸臣皆曰:‘圣上至德,帝行不道,自绝于天。葬祭礼宜减削。’王曰:‘我心不忍。’命仍用天子礼。廷议不当入庙,立别殿享祀,谥为简辉帝,葬布卫陵。”
- ^ 华峦陵在东山县布卫社,又称“布卫陵”,阮朝明命年间所立石碑称为“华蛮陵”。
- ^ 花浦陵在东山县布卫社富谷村,又称“富谷陵”,阮朝明命年间所立石碑称为“华浦陵”。
- ^ 原葬古都陵,后迁至金石陵。
- ^ 非谥号,仿中国《明史》称明惠宗朱允炆为“建文帝”、明代宗朱祁钰为“景泰帝”的例子,在《后黎时事纪略》中称“永庆帝”。
- ^ 42.00 42.01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42.07 42.08 42.09 42.10 42.11 《历朝宪章类志》卷二十一·礼仪志·宗庙奉祀之礼
- ^ 43.0 43.1 43.2 《南风》合刊第廿一卷·第一百二十四期·〈郑氏世家〉
-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南风》合刊第廿二卷·第一百二十五期·〈郑氏世家(续)〉
- ^ 《历朝宪章类志》卷二十三·礼仪志·郑王诸陵
- ^ 46.0 46.1 莫敬恭自立时,主要在谅山文兰州(今文关县)。1598年,后黎朝进攻高平,俘获并杀害莫敬用后,明朝才要求将莫敬恭安插到高平。
- ^ 47.0 47.1 1625年,后黎朝进攻高平,俘获并杀害莫敬恭。随后,莫敬宽投降,被封为太尉通国公。
- ^ 《大越史记全书》没有记载莫敬宽之死和其后继位之人。《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在1638年称莫敬完继莫敬宽之位,莫敬完一名莫敬宇。后又在1669年称莫敬耀降清,未受封去世,子敬宇袭,又假名元清。《皇越地舆志》则称1638年敬宽死后,子敬宇继位,1660年降清,改名莫敬耀。1667年以后,又改名莫元清。
- ^ 莫敬用并未自立,实际据有高平,明朝早期要求安插莫氏到高平的对象是他。
- ^ 莫敬宽是莫敬用之子,1598年莫敬恭安插高平后,莫敬宽仍然是当地有实权的莫氏领袖,并在1618年自立。
- ^ 莫元清1681年在中国去世后,清廷将他封为安南都统使。1683年,清廷决定将莫氏族人移交给后黎朝,莫敬光在南关(即镇南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