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Koala0090/sandbox3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國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在過去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1],自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之後則改採務實外交而不再強求中國代表權[2]。現今中華民國與世界15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國家則因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與部分無邦交國家仍然維持往來,並視情形互設代表機構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3]。此外,中國雖無聯合國會籍,但是仍然積極試圖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4]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系統的組織與機構[5][6]

歷史

編輯
 
  設有中國大使館的國家
  設有中國代表機構的國家和地區
  已裁撤代表機構的國家和地區

大陸時期

編輯

1917年,中國北洋政府與德國斷交,並對德、奧宣戰,從而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巴黎和會,但因五四運動,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7]。1928年6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發動了一場以修訂不平等條約為中心的「革命外交」,包括恢復關稅自主權、取消治外法權、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鐵路利權、內河航行權、沿海貿易權等。1929年7月,張學良收回蘇聯控制的中東路[8],引發了中東路事件,導致蘇聯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斷交。蘇軍沿中東路一線向中國進攻。中國軍隊損失巨大,被迫請求停戰,並簽訂了《中蘇伯力會議議定書》,恢復了蘇聯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東鐵路的一切權益。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對德、意、日宣戰,加入同盟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收復了被日本占領的東北,並開始統治臺灣,也參與創建了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9]

中國政府遷臺後

編輯

1949年,中國政府遷往臺灣。1950年代之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新加入聯合國的第三世界國家普遍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的中國席次。1952年,中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1961年,中國默認蒙古加入聯合國。1971年,中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據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取得原由中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之後自1993年起,中國試圖重返聯合國皆未成功[10]。目前絕大部分國家和中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部分國家有在臺灣設立代表機構,與臺灣保持經貿、文化乃至政治上的往來。由於此種非實質交流模式在1972年日臺斷交、透過交流協會等變通形式維持兩者間關係後,成為多國發展對臺關係時加以援用的藍本,因此又得名「日本模式」(Japan Formula[11][12]

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上任採用「踏實外交」政策,在其兩岸政策上不承認九二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啟新一輪的外交攻防。自2016年5月蔡英文就任中國總統至2019年9月,先後有7個國家同中華民國斷交並基於一個中國政策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或恢復外交關係。

截至2020年03月,全世界有170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持中國護照的中國國民免簽證落地簽證電子簽證待遇[13][14][15],這其中包含了目前中國的所有邦交國。

邦交國

編輯

自1970年代以後,大多數曾經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國家都已經陸續轉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仍然有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註 1]。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5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4國、加勒比海島國4國和太平洋島國4國,以及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史瓦帝尼)、歐洲1國(梵蒂岡)。中國於每一邦交國均設大使館

與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與中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貝里斯 22,966 408,487 中國-貝里斯關係 1989年10月13日大使級。
2   瓜地馬拉 108,889 17,576,000 中國-瓜地馬拉關係 1933年6月15日領事級、1954年12月22日升格公使級、1960年9月22日升格大使級。
3   宏都拉斯 112,090 9,587,522 中國-宏都拉斯關係 1941年4月9日公使級、1965年5月20日升格大使級,在汕埠設立總領事館。
4   尼加拉瓜 130,370 6,283,200 中國-尼加拉瓜關係 1930年5月領事級、1955年5月18日升格公使級、1962年9月20日升格大使級
、1985年12月7日斷交、1990年11月5日復交。

中美地峽包含了貝里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七個國家。1990年與尼加拉瓜復交後,中美洲七國皆承認中國政府,曾為中國外交區域重鎮。不過,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快速崛起並利用基礎建設及資金投資等經濟優勢吸引有開發需求的中美地峽國家,中美地峽國家也急需擴大貿易市場,2007年哥斯大黎加率先成為1990年來繼尼加拉瓜後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中美地峽國家,但因馬英九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而未導致骨牌效應。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在2009年就有意外交轉向的巴拿馬於2017年與中國斷交,結束雙方超過一世紀的邦誼;2018年薩爾瓦多亦跟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中美洲國家在1991年12月成立區域性國際組織中美洲統合體(SICA),該組織是聯合國觀察員。其成員國為中美洲七國與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共和國[16];中國在2002年成為該組織的區域外觀察員並曾經以此架構下成立中國與中美洲國家元首高峰會議及混合委員會外交部長會議,元首高峰會2007年之後未再舉辦,現今中美洲統合體的八個成員國之中,已有四個成員國與中國斷交,2019年3月在瓜地馬拉的第17次混合委員會外交部長會議[17]只剩四個成員國參與。

與加勒比海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海地 27,750 11,067,777 中國-海地關係 1956年4月25日公使級、1965年9月7日升格大使級。
2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261 53,821 中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1983年10月9日大使級。
3   聖露西亞 616 166,487 中國-聖露西亞關係 1984年5月7日大使級、1997年8月29日斷交
、2007年4月30日復交。
4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389 101,390 中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1981年8月15日大使級。

中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有4個邦交國,分別是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7-2007),近年來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與加勒比海的若干邦交國邦誼也受到挑戰,2018年5月多明尼加與中國斷交,聖露西亞現任總理查士納為了該國旅遊商機而親自去北京招商[18]、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在野陣營的新民主黨改變立場支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海地為了地震重建計劃及基礎建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20]

與南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巴拉圭 406,752 7,191,685 中國-巴拉圭關係 1957年7月8日大使級,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自從烏拉圭於1988年2月4日與中國斷交後,中國在南美洲邦交國僅剩巴拉圭。雙方於1957年7月8日建交。1988年7月中國政府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兩國合作關係密切友好。2018年8月,巴拉圭現任阿布鐸政府上任,經過雙方數月的磋商後,在該年年底雙方簽署金額1.5億美元5年合作瞭解備忘錄,其範圍包括人道及社會救助、教育、住宅、基礎設施等項目[21]

與大洋洲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馬紹爾群島 181 77,917 中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1998年11月20日大使級。
2   諾魯 21 11,000 中國-諾魯關係 1980年5月4日領事級、1990年8月17日升格大使級、2002年7月23日斷交
、2005年5月14日復交。
3   帛琉 459 21,685 中國-帛琉關係 1999年12月29日大使級。
4   吐瓦魯 26 11,342 中國-吐瓦魯關係 1979年9月19日大使級。

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有4個邦交國,分別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四國。其中馬紹爾群島(1990-1998)、諾魯(2002-2005)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其餘兩國未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太平洋區域國家傳統是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區域大國勢力範圍,不過近年來因美國川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起南太平洋島國不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大,已成為此區域第二大資金捐助國[22],也成為中國和南太友邦國家邦誼的挑戰,例如曾與中國政府簽訂相互承認的兩個大洋洲國家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當地影響力遽增及施壓下,要求中國駐當地代表處更名,前者並關閉駐臺北的代表處;在帛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藉由頒布旅遊禁令想促使帛琉政府轉向[23],也藉由投資及開發案吸引帛琉政治人物及商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24][25]馬紹爾群島因中資朗格拉普環礁開發案而引起該國政治動盪[26];曾維持36年邦交的索羅門群島打算開發該國資源及最主要島嶼瓜達康納爾[27],部分內閣官員及國會議員甚至在邦交期間訪問北京尋求資金[28],且在蘇嘉瓦瑞第四度當選總理後所組織的聯合政府多次表態外交轉向[29][30][31],雙方於2019年9月16日斷交。2019年9月20日,吉里巴斯共和國與中國政府斷交[32]

大洋洲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是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會員國包含澳洲、紐西蘭及其他太平洋島國共計16國,另有副會員、觀察員,以及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盟等國在內之論壇「對話夥伴(Dialogue Partners)」,中國係以論壇「發展夥伴(Development Partner)」身分自1993年起組團與會,並經PIF秘書處安排每年參加「臺灣/中華民國與PIF國家對話會議(Taiwan/ROC-Forum Countries Dialogue)」,主要出席者為中國太平洋邦交國、PIF秘書處及論壇轄下組織。中國與PIF秘書處主要合作領域,包括提供「臺灣/中華民國PIF獎學金」協助提升PIF成員國教育水準與能力建構,以及協助與PIF有關之區域組織之永續發展。[33]該組織秘書長於2019年2月希望各太平洋島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合作[34],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該組織承認「一個中國」政策[35]

與非洲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中國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史瓦帝尼 17,364 1,104,479 中國-史瓦帝尼關係 1968年9月6日大使級。

自從布吉納法索於2018年5月24日第二次與中國斷交後,中國在非洲友邦僅剩史瓦帝尼一國,雙方於1968年9月6日建交。

2018年1月,訪問完非洲友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真誠希望所有非洲國家,都能夠一個不少地出現在中非合作的全家福照片裡。」[36]。201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53個非洲國家在北京舉辦「中非合作論壇高峰會」,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開幕儀式中宣布投入600億美元援助非洲[37],而史瓦帝尼並未受邀亦未出席,對於史瓦帝尼未有所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而限制該國人民簽證[38]

與歐洲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中國駐教廷大使館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梵蒂岡 0.44 1,000 中國-聖座關係 1942年6月17日公使級、1959年6月升格大使級。

自從馬其頓於2001年6月18日終止與中國的兩年多實質上的公使級外交關係[註 2]後,中國在歐洲友邦至今僅剩梵蒂岡一國,雙方於1942年6月17日建交,現任駐梵蒂岡大使為李世明。由於梵蒂岡國土面積極小,包括義大利在內的各國駐梵蒂岡大使館均設在義大利境內的羅馬市區,因此駐梵蒂岡使館是中國唯一在非邦交國領土所設大使館。梵蒂岡在臺北市設有大使館,但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梵蒂岡召回末代駐華大使並改為兼使,先派任公使銜、1979年後由參贊銜臨時代辦常駐臺北至今。梵蒂岡作為國際組織的觀察員,大致上不涉入個別國家的世俗議題;在中華民國邦交國聯合遞函時,教廷通常會依例派員陪同而未參與連署或發言。

因為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政治壓力,中國總統在2000年以前都未踏足梵蒂岡領土,當時最高訪問層級是在1997年1月13日時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訪問梵蒂岡[39]。 首次現任元首出訪是在2005年4月8日,陳水扁總統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其次是在2013年3月17日,馬英九總統出席教宗方濟各就職典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雖未與梵蒂岡建立正式關係,但其境內擁有眾多天主教徒,因此近幾年梵蒂岡積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觸;2018年9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簽署了「主教任命協議」[40],對此梵蒂岡與中國政府解釋簽署此協議不涉及政治及外交[41][42],但仍被視為拉近了梵蒂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43],2020年2月15日,在德國舉辦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王毅會見梵蒂岡外長蓋拉格英語Paul Gallagher (bishop)總主教,這是雙方外長首次舉行會晤,也是繼1951年以來雙方最高層級的接觸[44],中國外交部說明是討論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防疫[45]

支持參與聯合國概況

編輯

與中國斷交的前邦交國

編輯

與非邦交國和地區關係

編輯

為維持與非邦交國和地區間的各項往來,中國在不少無邦交國設立非官方名義的代表處。特別著重於對美國、日本、歐盟成員國等大國的關係。

與美國的關係

編輯
 
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60年6月18日訪問臺灣時與中國總統蔣中正搭敞篷車前往圓山行館途中接受熱情群眾夾道歡迎。蔣總統伉儷親至松山機場迎接, 艾森豪總統並於傍晚在總統府前廣場對50萬群眾發表演說。兩國總統發表聯合公報,穩固邦誼,譴責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隔日砲擊之惡行,也依《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共同抵禦中共在本地區之挑釁」。艾森豪與蔣中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分別擔任歐洲及中國戰區的盟軍統帥。

儘管美國已與中國斷交,中國政府仍將美國視為外交的重點。雙邊關係受到美國的《臺灣關係法》、《臺灣旅行法》、六項保證以及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影響。

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是:

這段聲明表明美國政府在表述其有關臺灣問題的立場上用詞必須十分謹慎以避免觸發外交風波。明確表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統一中華民國,但也警告貿然宣布「臺灣獨立」將會導致立即的危險。由於在美國國內有一股很強的同情中華民國的政治勢力。所以美國在該問題上的立場表述往往是含糊其詞的,美國眾議院一度有意要求美國政府說明臺灣關係法及三個聯合公報的適用優先順序,但受到行政部門強力運作而停止。[來源請求]

中國和美國都同意維持現狀,其中包括不明確解釋「現狀」爲何。民進黨陳水扁政府上任時曾提出「四不一沒有」,但並無嚴格遵守;美國經常對其任內兩岸政策的發言表示「嚴重關切」,陳水扁則會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場沒有改變;其後陳水扁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美國白宮在2007年8月下旬時首次嚴正地對陳水扁入聯公投重申反對立場。

美國政府支持臺灣加入非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也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須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59][60][61]

美國駐臺代表

編輯

在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後,中國與美國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雙方始終維持非官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美國通過臺灣關係法,設立美國在臺協會與中國保持非官方的關係。美國在臺協會在臺北設辦事處,高雄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技術上美國在臺協會是私人機構,但其成員是美國國務院的職業外交官,以暫時脫離美國公職的方式擔任。

  • 現任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
  • 現任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中國駐美代表

編輯
 
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館舍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文處)是中國駐美的代表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哥倫比亞特區,並在美國其他11個城市設有辦事處。雖然技術上,經文處非屬官方機構,但其成員都是中國政府任命的外交官;這些人員係持旨在促進美國與特定外國間之「友誼、商務及通航」而核發的特約簽證(Treaty visas)、而非外交簽證(diplomatic visa)進入美國。

與日本的關係

編輯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在臺灣設立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原名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以維持臺日之間的準官方關係,與美國在臺協會性質類似;中國也同樣在日本設立具有準官方機構性質的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原本中國國民在中日斷交後,前往日本需使用浮貼於護照的「渡航證明書」,日本在2005年愛知世博期間開放中國國民免簽證入境90天,日本國會更進一步通過在愛知世博結束後繼續此項措施,維持至今。相對的,中國也允許日本國民免簽證入境90天。

各單位的現任主管:

與歐洲非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中國在歐洲聯盟及世界貿易組織及20個歐洲國家首都設有具大使館性質代表機構、在瑞士日內瓦、英國愛丁堡、德國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等5城市設有具領事館性質代表機構,歐洲18個國家(不包含歐盟)在臺北設有代表機構,來維繫雙邊關係。

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編輯

中國與8個東南亞國家在雙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代表機構、中國另外在越南胡志明市、印尼泗水等2城市設有具領事館性質代表機構,來維繫雙邊關係。

與蒙古國的關係

編輯

中國政府從未放棄中國憲法在法理上對中國大陸的領土主權。與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為複雜,1921年以前中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後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妥協,由蘇聯做出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項原則來換取國民政府外蒙古獨立的承認。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國民政府公告說:「外蒙古人民於民國34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隨後國民政府表示支持蒙古入聯合國。[來源請求]。但因隨後的北塔山事件而交惡,1947年7月28日,國民政府因為蒙古軍隊入侵新疆而改變立場,反對外蒙古加入聯合國[6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由於外蒙古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而對蒙古予以承認,而中國政府遷臺之後認為蘇聯違背當初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項原則,於1953年取消承認外蒙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曾行使否決權阻止外蒙加入聯合國),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但1961年在蘇聯壓力下放棄表決,使蒙古得以加入聯合國。直到1990年代方與蒙古建立非官方的聯繫關係。2000年中國總統選舉民進黨上臺主政後已經基本上承認蒙古國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外交部在烏蘭巴托設有「駐蒙古代表處」。

2002年,中國承認蒙古國,其實早在1990年代後內政部就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63][64][65]。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經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經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否定了外蒙古為中國領土,完全承認外蒙獨立[66]

與其他非邦交國的關係

編輯

目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為15個,而其他國家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同時,也與中國保持半官方的經貿聯繫。由於敏感的政治問題,很多國家的駐臺灣代表將當地的簽證申請轉給臨近的大使館或領事館處理,而不是直接在當地簽發。同樣的,中國在一些國家也設有代表機構,受限國際政治因素,駐外代表處除在駐世界貿易組織以臺澎金馬特別關稅領域為名以外,其餘大都以臺北為名。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宣稱對釣魚臺列嶼釣魚臺)擁有主權。在中國的行政區域規劃中,釣魚臺屬宜蘭縣頭城鎮所轄。

中華民國、馬來西亞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汶萊越南印度尼西亞,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存有爭議;此外,中國認為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控制的西沙群島亦為其固有疆域並擁有主權;同時越南亦宣稱擁有西沙群島。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緩和了政治緊張,但並未在法律層面取得實質進展。

與國際組織間的關係

編輯

聯合國

編輯

世界衛生組織

編輯

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自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國席位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就其後因代表權問題失去相互間的官方聯繫;中華民國政府自1997年起每年都嘗試以不同名義重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但每次都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對,使其邦交國的提案都不能提交世界衛生大會(WHA)討論或表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同意中華民國政府以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2009年5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在感謝邦交國家的自辦餐會後被一名留學生質疑其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名義,並指責其為「親中賣臺」[67]蔡英文也稱:「臺灣不能為了參加世界衛生會議犧牲主權[68]」。到了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除了在該年得以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該年邀請函延後送達,且加註了「一個中國原則」),隔年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施壓下恢復到2009年以前無法參與的情況。

國際電信組織

編輯

中華民國原本是國際電信組織的會員國,在1971年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後,連帶喪失ITU的會籍。此後,中華民國原本的國際電話冠碼86被移轉給中國大陸,而另獲配發886的冠碼。在ITU的官方文件中寫為配發給「中國臺灣(Taiwan, China)」。[69]

而在無線電電臺的臺號,則是B開頭。業餘無線電則以BM、BN、BO、BP、BQ、BU、BV、BW、BX開頭。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編輯

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干預,中華民國皆以「中華臺北」的身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運動活動,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歌(另配歌詞)與中華奧會會旗作為標示。

在大型國際賽事上,中華民國舉辦過2009年世界運動會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70][71]

其他擁有會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編輯

1914年,中華民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會籍在197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但是中華民國現行統治區域與萬國郵政聯盟成員國之間的郵遞仍然不變。

與跨國企業間的關係

編輯

關於國際民航事務的特殊安排

編輯

在很長時間內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中華航空無法開拓部分地區的航線,而只能由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例如華信航空)負責經營。日本東京的航線不得在成田機場起降,只能利用只供國內線使用的羽田機場。但在1995年中華航空的飛機不再繪有中華民國國旗後,才被允許直接飛往成田國際機場。在臺灣往來香港的航線方面,曾經因為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令華航能否飛到香港成為問題,最後以更改華航飛機的標誌來解決。

有時候,建交和斷交都影響中華民國和別國的航空交通。1992年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斷交,使得中華民國往來大韓民國的航運中斷。直至2002年12月,雙方同意以定期包機復航,而2004年9月1日經雙方談判後簽訂《臺韓雙邊航空協定》,恢復臺韓雙邊航空運輸定期航線。

許多國家的國家航空公司或主要的航空公司也盡量避免自行經營飛航臺灣的航線。例如日本航空通過其子公司日本亞細亞航空全日空透過子公司日空航空的名義來運營來返中華民國的航線,直到2007年11月生效的臺日間新航約改為母公司飛航[83];而在過去,英國航空是通過其子公司英國亞洲航空的名義來運營來返臺灣的航線[84],而荷蘭皇家航空也通過其子公司荷蘭亞洲航空(機身塗裝為KLM Asia,且去除皇冠標誌)的名義運營往返臺灣的航線。但因為飛機調度的因素,實際上也常以母公司的飛機飛航臺灣航線。因類似狀況而成立的航空公司還包括了澳洲航空所屬的澳亞航空(Australia Asia Airlines)、瑞士航空所屬的瑞亞航空(Swissair Asia),與法國航空所屬的法亞航空(Air France Asie)。然而隨著兩岸關係漸趨和緩,這些因特殊時代背景而誕生的航空公司也陸續遭裁撤或併回。除此之外,德國漢莎航空雖然沒有針對臺北航線特別設立子公司,卻改用原本專門飛航歐洲區域航線的子公司神鷹航空(Condor)負責臺德航線。

中華民國雖不是國際民航組織的成員,但航空器註冊編號的冠碼仍是B-開頭,早期後面的數字是3位數或4位數,在1990年代後逐漸改為5位數。

頂級網域名

編輯

中華民國在網際網路的頂級網域名方面,獲得ICANN分配到.tw的網域名。

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

編輯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

編輯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是由「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發展而來。「亞洲人民反共聯盟」成立於民國43年,由中國總統蔣中正、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菲律賓總統季里諾共同倡導。民國56年擴大發展為「世界反共聯盟」(簡稱世盟)。民國79年世盟第二十二屆年會決議自民國80起改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民國80年世盟第二十三屆年會決議成立「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華民國總會」亦隨之更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世盟」並於民國82年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UN DPI/NGO)成為正式成員,擁有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分會。[85][86]

無代表國家和民族組織

編輯

無代表國家和民族組織(英語:The 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簡稱UNPO),是由多個沒有聯合國席位的國家政治實體組成的一個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91年2月11日,目前有58個會員,總部設在荷蘭海牙。由於該組織的結構參考聯合國而成,且組織性較嚴密,故也暱稱作「小聯合國」。此會主張以非暴力手段,來解決各成員的主權爭議,但不代表成員國之間必須擁有外交關係。

締約方大會

編輯

聯合國大會在1990年決議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INC)」,並授權起草有關氣候變化公約條文及所有認定為有必要的法律文件,該委員會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本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秘書處設於德國波昂,截至2011年6月已有195個締約方,其中193個締約方已批准「京都議定書」。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為UNFCCC最高權力機關,每年集會一次,定期評審公約及締約方大會所通過法律文件之履行狀況。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為UNFCCC締約方大會NGO類之觀察員,自1995年第一屆締約方大會(COP-1)以來,每屆大會均派員與會。[87]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

編輯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Association of World Citizens)是一個國際性和平組織,總會會址設立於舊金山,在聯合國擁有非政府組織之身分,與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UN/DPI)具有合作關係,而與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UN/ECOSOC)建立顧問關係。最初創立的動機是希望將所有為世界及和平努力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自1975年從美國創立以來,此理念受到許多人認同,迅速推展到全世界50多個國家,期待建立一個具有公理與正義的和平世界。臺灣世界公民總會也於2000年成立,以結合世界上擁有和平理想的人士共同努力,期以NGO的力量協助聯合國達成世界和平的理想。[88][89]

注釋

編輯
  1. ^ 部份國家曾經轉向或獨立當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但後來因經濟援助的考量而恢復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例如諾魯聖露西亞等。
  2. ^ 因顧慮反對雙方建交的馬國總統會拒絕接受到任國書,把原大使銜改為公使銜,而馬國總統未派任馬其頓大使,因此雙方均由公使銜代辦負責館務。
  3. ^ 1975年南越政府垮臺後,南越與中華民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終止
  4. ^ 邦交關係持續了7天,11月3日開始,協議於11月10日撤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tephen D. Krasner英語Stephen D. Krasner.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New York C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46 [2016-12-24]. ISBN 02311217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 
  2. ^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qlCDwAAQBAJ&pg=PT121&lpg=PT121&dq=%E5%94%AF%E4%B8%80%E5%90%88%E6%B3%95%E4%BB%A3%E8%A1%A8+%E5%8B%99%E5%AF%A6%E5%A4%96%E4%BA%A4&source=bl&ots=fEa6gXP90k&sig=ACfU3U22ocMBKHU-3zkFqT7z3usNEtYPPg&hl=zh-TW&sa=X&ved=2ahUKEwj-4eWEhYzmAhVMnq0KHe7ABowQ6AEwA3oECAoQAQ#v=onepage&q=%E5%94%AF%E4%B8%80%E5%90%88%E6%B3%95%E4%BB%A3%E8%A1%A8%20%E5%8B%99%E5%AF%A6%E5%A4%96%E4%BA%A4&f=false
  3. ^ Taiwan insists on 『Chinese Taipe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中國郵報》. 2008年7月25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4. ^ 林家榮. 我國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農業活動之現況與展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5. ^ 李姿慧和王家俊. 等42年 臺返國際民航組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蘋果日報》. 2013年9月14日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6. ^ 陳隆志. 臺灣與聯合國專門機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10年3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7. ^ 周策縱.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周子平 等 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14017792 (中文(簡體)). 
  8. ^ 微博读书-分享改变阅读. vip.book.sina.com.cn.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9. ^ 第五章:安全理事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合國. [2014年2月23日] (簡體中文).
  10. ^ 「臺灣參與聯合國」提案挫敗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
  11. ^ John Franklin Copper英語John Franklin Copper. 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 Routledge. 2019: 277. ISBN 9780429808319. 
  12. ^ 丘宏達. 中美關係與所謂日本模式. 聯合報. 1978-03-11: 02. 
  13. ^ 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免簽證、落地簽證及電子簽證前往之國家與地區.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0-03-05 [2020-03-06]. 
  14. ^ 2020全球最好用護照榜單》前3名全是亞洲國家 台灣146國免簽排第32名. 中央社. 2020-01-09 [2020-01-10]. 
  15. ^ Passport Index. Arton Capital. [2020-03-21]. 
  16. ^ 參與國際組織-中美洲統合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3-27 [2018-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17. ^ Centroamérica y Taiwán pasan revista a temas de cooperación para fortalecer institucionalidad de la región. 瓜地馬拉新聞社. 2019-03-07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18. ^ 聖露西亞總理密訪北京 外交部:邦誼沒問題. 中央廣播電臺. 2016-08-26 [201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5). 
  19. ^ 聖文森友台反對黨魁變卦稱若執政將與中國建交. 蘋果日報. 2016-08-27 [2016-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1). 
  20. ^ 3友邦斷交後 海地傳靠攏中國. 蘋果日報. 2018-05-19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21. ^ 台巴簽署1.5億美元合作備忘錄 助巴拉圭發展. 中央社. 2019-01-19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22. ^ 大撒幣!中國成南太平洋第2大捐助國. 三立新聞網. 2018-08-09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9). 
  23. ^ 大陸旅遊禁令威脅與台灣斷交 帛琉:與台灣關係不變. 東森新聞雲. 2018-01-02 [2018-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1). 
  24. ^ 帛琉總統挺台灣 大選後恐向左轉. 聯合新聞網. 2018-08-20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25. ^ 帛琉議長預期 兩年內帛琉就會與大陸建交. 聯合新聞網. 2018-10-07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26. ^ 反對中資建避稅天堂 馬紹爾總統驚險保位. 大紀元. 2018-11-14 [2019-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4). 
  27. ^ 在台灣友邦索羅門群島,誰的影響力最大?紐約時報警告:是中國. 商業周刊 (臺灣). 2018-07-26 [2018-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7). 
  28. ^ 索國官員訪中國 外交部:密切掌握邦誼不受影響. 中央社. 2018-06-16 [201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29. ^ 外電報導. 傳索羅門將與台斷交 新總理證實:考慮中. 中央社. 2019-05-03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30. ^ 陳家倫. 台索邦交傳不穩 中方放話:不光是索羅門. 中央社. 2019-05-21. 
  31. ^ 管淑平. 索羅門總理:受到很大壓力要重新思考台灣邦交. 自由時報. 2019-06-06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32. ^ 1周丟2國!台宣布與吉里巴斯斷交 吳釗燮:因台拒高額金援. 世界日報. 2019-09-20. 
  33. ^ 參與國際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03-03 [2018-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34. ^ 外媒示警!我太平洋友邦恐在今年與中國密切合作. 自由時報. 2019-02-20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35. ^ 澳媒:中國小動作 遊說太平洋島國論壇認「一中」. 蘋果日報. 2019-02-14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1). 
  36. ^ 王毅盼中非全家福 台邦交亮警訊. 中時電子報. 2018-01-20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2). 
  37. ^ 中國再援非600億美元 習近平:不附加政治條件. 德國之聲. 2018-09-04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38. ^ 中國限縮簽證報復史瓦帝尼與台灣邦交 外交部:醜陋本質、卑劣手段令人不齒. 東森新聞雲. 2020-02-21 [2020-02-02]. 
  39. ^ 中華民國外交部86年外交年鑑.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06 [2018-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40. ^ 梵蒂岡宣布 與中國簽署主教任命協議. 中央社. 2018-09-22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7). 
  41. ^ 與中國簽主教任命協議 教廷:為牧靈不為政治. 聯合新聞網. 2018-09-22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42. ^ 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 外交部:不影響台梵邦交. 中央廣播電臺. 2018-09-22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43. ^ 破冰!梵諦岡承認大陸提名主教? 台灣最後歐洲邦交亮警報. 東森新聞. 2018-09-24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44. ^ 王毅应约会见梵蒂冈外长加拉格尔. 中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2-15 [2020-02-15]. 
  45. ^ 教廷與中國大陸外長會面 外交部:討論武漢肺炎防疫. 今日新聞. 2020-02-15 [2020-02-15]. 
  46. ^ Blanchard, Ben. China wins back Burkina Faso, urges Taiwan's last African ally to follow. Reuters (Beijing, China). 2018-05-26 [2019-04-24]. 
  47. ^ Colombia y China Popular establecen relaciones. El Tiempo (Bogota, Colombia: Casa Editorial El Tiempo). 1980-02-09: 8A [2018-09-22]. ISSN 0121-9987 (西班牙語). 
  48. ^ Congo (DRC). china.org.c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11-15]. 
  49. ^ Costa Rica forges new China ties. BBC News Online. 2007-06-06 [2007-06-06]. 
  50. ^ República Dominicana corta relaciones diplomáticas con Taiwán para establecerlas con China. BBC. 2018-05-01. 
  51. ^ Kuo, Lily. Taiwan Further Isolated as El Salvador Switches Allegiance to China. The Guardian. 2018-08-21. 
  52. ^ Suomen suurlähetystö, Peking -Suomen pääkonsulaatti, Shanghai : Tietoa Kiinasta. Finland.cn. Finnish Main Consulat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4-01-22 [2017-01-14] (芬蘭語). 
  53. ^ Smith, David. Gambia severs diplomatic ties with Taiwan. The Guardian. 2013-11-15. 
  54. ^ Asia-Pacific | Malawi severs links with Taiwan. BBC News. 2008-01-14 [2016-12-22]. 
  55. ^ Panama Cuts Ties with Taiwan in Favour of China. BBC. 2017-06-13. 
  56. ^ São Tomé e Príncipe corta relações com Taiwan - São Tomé e Príncipe. Pt.rfi.fr (France: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2016-12-20 [2016-12-22] (葡萄牙語). 
  57. ^ Taiwan loses a major ally. BBC News Online. 1997-12-30 [2007-06-07]. 
  58. ^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China[永久失效連結], Republic of Turke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59. ^ 江今葉. WHA邀請函可能不來 美國務院重申支持台灣參與. 中央社. 2019-03-22 [202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2). 
  60. ^ 侯姿瑩. 未獲WHA邀請函 美英再表態挺台參與. 中央社. 2019-05-07 [202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61. ^ 陳民峰. 摩爾:美將儘力促成台灣參與今年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 法廣. 2019-07-04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62. ^ 徐淑希演說 認外蒙無入會資格 (pdf). 大公報. 1947-07-30 [2013-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63. ^ 內政部函:「一、本部前曾於民國87年出版「中華民國全圖」,後因考量銷售量偏低、圖資內容不符現況,目前已經停止銷售。」
  64. ^ 官方地圖將標示蒙古為國家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自由時報, 2002年10月3日
  65. ^ 大陸地圖得依中國現狀標示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自由時報, 2002年11月30日
  66.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0-04.
  67. ^ 管碧玲, 葉金川失控飆罵愛國學生 保證一刀未剪完整版, 2009-05-18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1) 
  68. ^ 綠:踐踏台灣主權 葉失格應下台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69. ^ 存档副本.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7). 
  70. ^ 存档副本. [201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71. ^ IOC Recognised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9-08-22 [201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4). 
  72. ^ headhoncho. 成员体. 亞洲開發銀行. 2019-03-11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1). 
  73. ^ 我國正式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贊助會員. [2018-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8). 
  74. ^ State.gov Website Moderniz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75. ^ The Global Coalition Against Daesh - Partner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76. ^ Operation Inherent Resolve - Coali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77. ^ 打擊伊斯蘭國國際會議台灣率先捐贈五十萬美元. [201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0). 
  78. ^ 汪曙申. 台湾参与WHA的关键是什么?. http://www.huaxia.com/. 北京: 華夏經緯網. 2017-05-11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7). 
  79. ^ 王書童 編輯. WHA拒绝讨论邀台湾与会提案. http://www.dwnews.com/. New York, NY 10018, USA 美國: 多維新聞網. 2017-05-22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4) (中文). 
  80. ^ WHA將開幕,我方取得10張旁聽證,國安高層定調陳時中不進場.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81. ^ WHA登場 「挺台提案」確定不被列入議程.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1). 
  82. ^ 邀台參加全球會議 巴拉圭:若遭中國施壓將同進退.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83. ^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88709[永久失效連結] 中央廣播電臺 臺日航約完成修約換函簽署
  84. ^ Why Taiwan is still an unique escape. 獨立報. 1996-09-14 [201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英語). 
  85. ^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官方網站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8-13.
  86. ^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2015-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87. ^ 條約法律司. 關於UNFCCC.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03-17 [2019-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88. ^ 聯合國/NGO台灣世界公民總會. [2016-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89. ^ 認識AWC. [2016-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4).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