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街道名称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重定向自香港特色街道列表

香港交通四通八达,错综复杂,街道众多,根据地政总署的纪录,已经刊宪命名及年代太久远而没有刊宪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没有刊宪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1万5千条。[1]至2017年9月,道路的长度共达2,107公里。而香港街道的名称亦五花八门。由于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当中有部分街道名称以英国地名或人名而命名,不过在英国治下,亦有不少街道以中国地方名或城市名来命名,这种中西文化汇聚,互相包容,亦成为香港的特色的一部分;此外,有些街道名称则以一些吉祥的用语或字眼来命名。亦有不少是以香港开埠以来各行各业的兴起及当地社区的发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称。

以英国王室贵族成员命名的街道

编辑
 
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
 
金钟道
 
域多利道
 
干诺道中
 
英皇道
 
格洛斯特道
 
太子道西
 
公主道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租庇利街 Jubilee Street 中环 以英女皇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命名。由于“皇后”与“女皇”同为Queen,因而出现误译(亦有与清朝皇帝区分而故意译为“皇后”的说法)。租庇利街的英文“Jubilee”意指“禧年”,此处意为纪念维多利亚登基五十周年的“金禧”。域多利道早于1897年开始修筑,为庆祝维多利亚登基六十周年,当局于兴建时竖立奠基石纪念,并将道路命名为“Victoria Jubilee Road”,中文则译为“域多利庆典道”。金钟道在1968年前是皇后大道东的一部分
域多利皇后街 Queen Victoria Street
皇后大道中 Queen's Road Central
皇后大道东 Queen's Road East 湾仔
皇后大道西 Queen's Road West 西环
皇后街 Queen Street 上环
金钟道 Queensway 金钟
域多利道 Victoria Road 坚尼地城薄扶林
亚厘毕里 Albert Path 中环 维多利亚女皇夫婿亚厘毕亲王(Prince Albert)命名
下亚厘毕道 Lower Albert Road
上亚厘毕道 Upper Albert Road
干诺道中 Connaught Road Central 维多利亚女皇的第三子干诺公爵(Duke of Connaught)命名
干诺道西 Connaught Road West 西环
京士柏山道 King's Park Hill Road 京士柏 以英皇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命名
京士柏道 King's Park Rise
记利佐治街 Great George Street 铜锣湾 街道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的同名街道而命名,而该伦敦街道则是以英皇佐治二世的昵称Great George命名[2]
英皇道 King's Road 东区 英皇道于1935年道路落成,当时为纪念当时英皇佐治五世银禧大典,便将原部分的筲箕湾道更名为“英皇道”
格洛斯特道 Gloucester Road 湾仔 以英皇佐治五世的第三子格洛斯特公爵(Prince Henry William Frederick Albert, Duke of Gloucester)命名
太子道东 Prince Edward Road East 九龙城 以英皇爱德华八世命名(King Edward VIII)命名。太子道原名“宜华径”,1922年4月6日,当时身为皇储的爱德华皇子(Prince Edward)到访香港,参观了这条主要道路的兴建工程。为纪念此事,香港政府将道路命名为“爱德华皇子道”,其后又被改为“英皇子道”。后来为免与东区的英皇道两者混淆,再改为“太子道”
太子道西 Prince Edward Road West 旺角
伊利沙伯医院路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Road 京士柏 伊利沙伯医院,此两条街道间接以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命名
伊利沙伯医院径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Path
爱丁堡广场 Edinburgh Place 中环 以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夫婿爱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命名
公主道 Princess Margaret Road 何文田 以英皇佐治六世的女儿玛嘉烈公主(Princess Margaret)命名。公主道原名楠道,1966年3月1日,玛嘉烈公主访问香港,适逢楠道的延长工程完成。为纪念此事,香港政府将楠道改名为“公主道”
玛嘉烈医院道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Road 葵涌 因邻近的玛嘉烈医院而得名,间接纪念玛嘉烈公主
哈密尔顿街 Hamilton Street 油麻地 以首任北爱尔兰总督哈密尔顿公爵(James Albert Edward Hamilton, 3rd Duke of Abercorn)命名

以香港总督名字命名的街道

编辑
 
砵典乍街
 
德辅道中
 
弥敦道
 
卢吉道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砵典乍街 Pottinger Street 中环 以第一任港督砵甸乍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命名
摩星岭径 Mount Davis Path 摩星岭 以第二任港督戴维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vis)命名
摩星岭道 Mount Davis Road
爹核士街 Davis Street 坚尼地城
般咸道/般含道 Bonham Road 西半山 以第三任港督文咸爵士(Sir Samuel George Bonham)命名
文咸东街 Bonham Strand 上环
文咸西街 Bonham Strand West
宝灵街 Bowring Street 佐敦 以第四任港督宝灵爵士(Sir John Bowring)命名。宝灵街原名“第八街”,1909年改为今名
宝灵顿道 Bowrington Road 湾仔
罗便臣道 Robinson Road 半山区 以第五任港督夏乔士·罗便臣爵士(Sir Hercules Robinson,后通称乐善美勋爵 Lord Rosmead)命名
乐善美道 Rosmead Road 歌赋山
麦当劳道/麦当奴道 Macdonnell Road 半山区 以第六任港督麦当奴爵士(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命名
坚弥地城海旁 Praya, Kennedy Town 坚尼地城 以第七任港督坚尼地爵士(Sir Arthur Kennedy)命名
坚弥地城新海旁 New Praya, Kennedy Town
坚尼地道 Kennedy Road 湾仔
坚弥地街 Kennedy Street
坚尼地台 Kennedy Terrace 半山区
轩尼诗道 Hennessy Road 湾仔 以第八任港督轩尼诗爵士(Sir John Pope Hennessy)命名
宝云道 Bowen Road 湾仔 以第九任港督宝云爵士(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命名
宝云径 Bowen Drive
德辅道中 Des Voeux Road Central 中环 以第十任港督德辅爵士(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命名。德辅道原称“宝灵海旁”,属第四任港督宝灵倡议的宝灵填海计划。然而因为部分英国商人的反对,工程进展缓慢。德辅上任后,决定继续进行填海计划。在1890年至1904年,中环填海得出57英亩土地。为了纪念德辅,“宝灵海旁”更名德辅道。另外位于红磡的查塔姆道原名“德辅道”,1890年改称“查塔姆道”
德辅道西 Des Voeux Road West 西环
弥敦道 Nathan Road 油尖旺区 以第十三任港督弥敦爵士(Sir Matthew Nathan)命名。弥敦道原名“罗便臣道”(Robinson Road),以纪念1861年1月19日下午3时前来接管九龙半岛的第五任港督夏乔士·罗便臣爵士。后来为避免此路与香港岛的同名街道混淆,1909年,香港政府决定把该道路更名为弥敦道,以纪念扩建该路的香港总督弥敦爵士
卢吉道 Lugard Road 太平山 以第十四任港督卢吉男爵(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 1st Baron Lugard)命名
梅道 May Road 半山区 以第十五任港督梅含理爵士(Sir Francis Henry May)命名
司徒拔道 Stubbs Road 湾仔峡 以第十六任港督司徒拔爵士(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命名。司徒拔道原名“史塔士道”
金文泰道 Clementi Road 毕拉山 以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命名。另外位于金马伦山金夫人驰马径(Lady Clementi's Ride)是以金文泰的夫人(Marie Penelope Rose)命名的
金督驰马径 Sir Cecil's Ride 渣甸山
贝璐道 Peel Rise 奇力山 以第十八任港督贝璐爵士(Sir William Peel)命名。贝璐道原名“阿伯丁新道”,1960年改为今名
郝德杰道 Caldecott Road 琵琶山 以第十九任港督郝德杰爵士(Sir Andrew Caldecott)命名
罗富国径 Northcote Close 薄扶林 以邻近的罗富国教育学院命名,间接以第二十任港督罗富国爵士(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命名
呈祥道 Ching Cheung Road 深水埗区葵青区 以第二十四任港督戴麟趾爵士(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命名,取自吉祥古语“麟趾呈祥”
麦理浩径 MacLehose Trail 北潭涌屯门 以第二十五任港督麦理浩男爵(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命名
卫奕信径 Wilson Trail 赤柱南涌 以第二十七任港督卫奕信男爵(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命名

以港英官员名字命名的街道

编辑
 
必列者士街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安达臣道 Anderson Road 大上托秀茂坪 以港英政府仓库管理员威廉·安达臣(William John Anderson)命名。安达臣道原名“晏打臣道”
奥斯汀路 Austin Avenue 尖沙咀 以港英辅政司奥斯汀(John Gardiner Austin)命名
奥斯汀道 Austin Road
奥斯汀道西 Austin Road West
奥斯汀山道 Mount Austin Road 太平山
布力架街 Braga Circuit 嘉多利山 以土生葡萄牙裔商人布力架(José Pedro Braga)命名。布力架是传媒工作者及政治家,曾任立法局首位葡籍非官守议员、洁净局非官守局绅,以及中华电力主席等职
蒲鲁贤径 Brewin Path 太平山 以港英署理辅政司蒲鲁贤(Arthur Winbolt Brewin)命名
必列者士街 Bridges Street 上环 以港英律政司必列者士(William Thomas Bridges)命名。必列者士在1851年来香港,成立的近律师事务所,之后被任命为律政司。必列者士街原名“咇列啫士街”,1958年改为今名
坚道 Caine Road 半山区 以港英署理香港总督、首位裁判官威廉·坚恩上尉(Captain William Caine)命名
坚巷 Caine Lane
歌连臣角道 Cape Collinson Road 柴湾 以英国皇家测量工程师歌连臣上校(Colonel Thomas Bernard Collinson)命名。歌连臣于1840年代考察香港岛一带
歌连臣街 Collinson Street 坚尼地城
吉席街 Catchick Street 以香港亚美尼亚裔商人吉席·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命名。遮打自1887年至1905年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曾发起卑路乍湾新填海计划,因此吉席街以他的名字命名。吉席街原称“遮打街”,后改名“吉直街”,及后于1909年改名为“吉席街”。另外位于尖沙咀的北京道原本命名为“遮打道”,以纪念发展该区的遮打。后来为避免与1904年落成的中环遮打道混淆,所以于1909年3月尖沙咀的“遮打道”改为“北京道”
遮打道 Chater Road 中环
查塔姆径 Chatham Path 半山区 以港英工务司查塔姆(William Chatham)命名。查塔姆道于1888年落成,当时命名为“德辅道”。1890年,由于当时计划将“德辅道”给予香港岛北部当时新建成的道路使用,因此改以当时工务司查塔姆命名
查塔姆围 Chatham Court 红磡
查塔姆道北 Chatham Road North
查塔姆道南 Chatham Road South
急庇利街 Cleverly Street 上环 以港英第二任测量总监急庇利(Charles Saint George Cleverly)命名
都爹利街 Duddell Street 中环 以港英政府拍卖官都爹利(George Duddell)命名
菲林明道 Fleming Road 湾仔 以港英辅政司菲林明爵士(Sir Francis Fleming,任期1890年─1892年)命名。菲林明道原名“勋宁道”
歌顿道 Gordon Road 天后 香港警察乐队音乐总监兼前警察队长哥顿命名
吉士笠街 Gutzlaff Street 中环 郭士立牧师(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命名。1843年香港开埠之后,郭士立曾担任香港总督砵甸乍的中文秘书
禧利街 Hillier Street 上环 以港英助理裁判官禧利(Charles Batten Hillier)命名
伊荣街 Irving Street 铜锣湾 以港英教育司伊荣英语Edward Alexander Irving(Edward Alexander Irving)命名
谢斐道 Jaffe Road 湾仔 以港英工程师谢斐英语Daniel Joseph Jaffé(Daniel Joseph Jaffé)命名
庄士敦道 Johnston Road 英国副驻华商务总监香港护理行政官庄士敦(A. R. Johnston)命名。庄士敦道原名“海旁东”(Praya East)
骆克道 Lockhart Road 以港英辅政司骆克爵士(Sir 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命名
摆花街 Lyndhurst Terrace 中环 以曾三度出任英国大法官的英国律师麟檄士英语John Singleton Copley, 1st Baron Lyndhurst男爵(John Singleton Copley, 1st Baron Lyndhurst)命名
马师道 Marsh Road 湾仔 以港英辅政司马师爵士(Sir William Henry Marsh)命名
孖庶街 Marsh Street 红磡
孖沙街 Mercer Street 中环 以港英辅政司孖沙(William Thomas Mercer)命名
加列山道 Mount Kellett Road 奇力山 以英国海军测量工程师奇力(Kellett)命名
柯布连道 O'Brien Road 湾仔 以港英辅政司柯布连(George Thomas Michael O'Brien)命名
重士街 Jones Street 大坑 以殖民地工务司重士(Patrick Nicholas Hills Jones)命名
沃伦街 Warren Street 以殖民地工务司沃伦(Charles Edward Warren)命名
布朗街 Brown Street 以殖民地工务司布朗(Samuel Brown)命名
京街 King Street 以殖民地工务司经亨利(Thomas Henry King)命名
施比特街 Shepherd Street 以殖民地工务司施比特(Bruce Shepherd)命名
安庶庇街 Ormsby Street 港英卫生司安庶庇英语Robert Daly Ormsby(Robert Daly Ormsby)命名
白建时道 Perkins Road 渣甸山 以殖民地第十任工务司白建时英语Thomas Luff Perkins(Thomas Luff Perkins)命名
祈礼士道 Creasy Road 以殖民地第十一任工务司祈礼士英语Harold Thomas Creasy(Harold Thomas Creasy)命名
谷柏道 Cooper Road 以殖民地第七任工务司谷柏英语Francis Alfred Cooper(Francis Alfred Cooper)命名
睦诚道 Moorsom Road 以殖民地第四任工务司睦诚(Lewis Henry Moorsom)命名
轩德荪道 Henderson Road 以殖民地工务司轩德荪英语Richard McNeil Henderson(Richard McNeil Henderson)命名
卫信道 Wilson Road 以港英第三任测量总监卫信(Wilberforce Wilson)命名
高士美道 Goldsmith Road 以殖民地政府工程司高士美(Henry Edward Goldsmith)命名
包华士道 Purves Road 以殖民地第七任工务司包华士(Alexander Bruce Purves)命名
布思道 Boyce Road 以殖民地第九任工务司布思(Edward Audley Boyce)命名
裴乐士道 Price Road 以殖民地第五任工务司裴乐士(John MacNeile Price)命名
毕打街 Pedder Street 中环 以港英首位船政司必打英语William Pedder(William Pedder)命名。毕打街原称“必打街”
普乐道 Pollock's Path 歌赋山 以港英署任律政司、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普乐爵士(Sir Henry Edward Pollock)命名。普乐道原名“丹墀道”(Tanderagee Road),1960年改为今名
林士街 Rumsey Street 上环 以港英船政司林士(Robert Murray Rumsey)命名
罗素街 Russell Street 铜锣湾 以港英库政司罗素英语James Russell (judge)(James Russell)命名。罗素街原名“喇士利街”
施勋道 Severn Road 歌赋山 以港英辅政司施勋爵士(Sir Claud Severn)命名
些利街 Shelley Street 中环 以港英核数官些利英语Adolphus Edward Shelley(Adolphus Edward Shelley)命名
史钊域道 Stewart Road 湾仔 以港英辅政司史钊域(Frederick Stewart)命名
十间 Stewart Terrace 太平山
谭臣道 Thomson Road 湾仔 以港英库政司谭臣(Alexander MacDonald Thomson)命名
活道 Wood Road 以港英按察司活约翰(John Roskruge Wood)命名


以英军军官名字命名的街道

编辑
 
阁麟街
 
夏悫道
 
西贡公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爱秩序湾道 Aldrich Bay Road 筲箕湾 以英国军爱秩序英语Edward Aldrich少校(Major Edward Aldrich)命名。他于1842年到达香港负责制订英军的防守计划,整顿军纪效果显著
爱秩序街 Aldrich Street
白加道 Barker Road 太平山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及曾署理香港总督的白加将军(General Sir George Digby Barker)命名。白加道原名“北架道”
卑路乍街 Belcher's Street 西环 以英国海军军官爱德华·卑路乍上将(Admiral Sir Edward Belcher)命名。卑路乍于1841年测量维多利亚港,街道用以纪念他对早期香港防守所作的贡献
布力径 Black's Link 湾仔峡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布力少将(Major-General Sir Wilsone Black)命名。布力径原名“堡垒径”
波老道 Borrett Road 金钟半山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波老英语Oswald Borrett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Sir Oswald Cuthbert Borrett)命名
乐活道 Broadwood Road 跑马地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乐活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Robert George Broadwood)命名。乐活道原名“布律活道”
金马伦里 Cameron Lane 尖沙咀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及署理香港总督的金马伦少将(Major-General William Gordon Cameron)命名
金马伦道 Cameron Road
金马麟山道 Mount Cameron Road 金马伦山
阁麟街 Cochrane Street 中环 以英国海军总司令阁麟英语Thomas Cochrane, 10th Earl of Dundonald上将(Admiral Thomas Cochrane, 10th Earl of Dundonald, 1st Marquess of Maranhão)命名
鹤咀道 Cape D'Aguilar Road 鹤咀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及第一任香港副总督德己立少将(Major-General Sir George Charles D'Aguilar)命名。德己立街原名“德忌笠街”,1963年改为今名
德己立街 D'Aguilar Street 中环
结志街 Gage Street 以英国海军上将结志英语William Hall Gage爵士(Admiral of the Fleet Sir William Hall Gage)命名
加士居道 Gascoigne Road 京士柏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及末任副香港总督加士居少将(Major-General Sir William Julius Gascoigne)命名
歌赋山道 Gough Hill Road 歌赋山 以英军统帅歌赋(Field Marshal Sir Hugh Gough, 1st Viscount Gough)命名
歌赋山里 Gough Hill Path
歌赋街 Gough Street 中环
嘉咸街 Graham Street 以英军军官嘉咸中校(Lieutenant-Colonel Henry Hope Graham)命名
夏悫道 Harcourt Road 金钟 以英国海军上将夏悫爵士(Admiral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命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率领英军舰队从日本接收回香港,并自1945年9月至1946年4月出任香港军政府首长
克顿道 Hatton Road 西半山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克顿英语Villiers Hatton少将(Major-General Villiers Hatton)命名
西贡公路 Hiram's Highway 西贡 以当年指挥投降日军修建此公路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军官K Potts命名。因为有传K Potts非常喜欢进食一种名为“Hiram”的美国品牌香肠,因此被同袍戏称为“Hiram K Potts”
新西贡公路 New Hiram's Highway
苏杭街 Jervois Street 上环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及曾任副香港总督多年乍畏将军(General Sir William Jervois)命名。苏杭街旧称“乍畏街”,由于乍畏街多数商店都是销售苏州杭州的布疋丝绸及女性用品等,所以华人习惯称之为“苏杭街”
美利道 Murray Road 中环 以英国军官美利爵士(Sir George Murray)命名。美利爵士从没到过香港,但美利爵士和德己立父亲是朋友,并曾经在军中推荐过德己立。德己立因此以美利爵士的名字来命名
卢押道 Luard Road 湾仔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卢押少将(Major-General Charles Camac Luard)命名
柏架山道 Mount Parker Road 柏架山 以英国海军司令柏架上将(Admiral of the Fleet Sir William Parker, 1st Baronet)命名
奶路臣街 Nelson Street 旺角 以英国海军中将奶路臣子爵(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 1st Duke of Bronté)命名
白加士街 Parkes Street 油麻地 以英国驻华公使白加士爵士(Sir Harry Smith Parkes)命名
西摩道 Seymour Road 西半山 以英国海军上将西摩爵士(Admiral Sir Michael Seymour)命名
西摩台 Seymour Terrace
士他花利街 Staveley Street 中环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及署任港督士他花利中将(Lieutenant-General William Staveley)命名
云地利道 Ventris Road 跑马地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云地利英语Francis Ventris少将(Major-General Francis Ventris)命名
威非路道 Whitfield Road 天后 以驻港英军总司令威菲路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Henry Wase Whitfield)命名

以英国官员名字命名的街道

编辑
 
加连威老道
 
哈萊克道(左)及奥斯汀山道(右)
 
纳茨福德台
 
索尔兹伯里道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阿伯丁街 Aberdeen Street 中环 以英国第三十四任首相第四代阿伯丁伯爵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伯爵(George Hamilton-Gordon, 4th Earl of Aberdeen)命
比特街 Bute Street 旺角 以英国第七任首相标得伯爵(John Stuart, 3rd Earl of Bute)命名
加多近街 Cadogan Street 坚尼地城 以英国驻华大使贾德干爵士(Sir Alexander George Montagu Cadogan)命名
卡那封道 Carnarvon Road 尖沙咀 以英国殖民地大臣卡那封伯爵(Henry Howard Molyneux Herbert, 4th Earl of Carnarvon)命名
登打士街 Dundas Street 旺角 以英国首位陆军大臣登打士英语Henry Dundas, 1st Viscount Melville子爵(Henry Dundas, 1st Viscount Melville)命名
伊利近街 Elgin Street 中环 以英国驻中国专员伊利近伯爵(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and 12th Earl of Kincardine)命名。伊利近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作为英国谈判代表,全权公使随军至北京,谈判《北京条约》,并下令焚毁圆明园。伊利近街纪念其订立之《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嘉兰围 Granville Circuit 尖沙咀 以英国殖民地大臣加连威老伯爵(Granville George Leveson Gower, 2nd Earl Granville)命名。1981年,原名“明光道”(Ming Kwong Road)的尖沙咀东填海区道路,并入加连威老道。
加连威老道 Granville Road
加连威老广场 Granville Square
哈萊克道 Harlech Road 太平山 以英国国会议员哈萊克英语William Ormsby-Gore, 2nd Baron Harlech男爵(William Richard Ormsby-Gore, 2nd Baron Harlech)命名
金巴利道 Kimberley Road 尖沙咀 以英国殖民地大臣第一代金巴利伯爵英语John Wodehouse, 1st Earl of Kimberley(John Wodehouse, 1st Earl of Kimberley)命名
金巴利街 Kimberley Street
纳茨福德台 Knutsford Terrace 以英国殖民地大臣纳茨福德英语Henry Holland, 1st Viscount Knutsford子爵(Henry Thurstan Holland, 1st Viscount Knutsford)命名
纳茨福德阶 Knutsford Steps
列堤顿道 Lyttelton Road 西半山 以英国殖民地大臣列堤顿英语Alfred Lyttelton(Alfred Lyttelton)命名
卑利街 Peel Street 中环 以英国第二十九及第三十一任首相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 2nd Baronet)命名
碧街 Pitt Street 油麻地 以英国第十六及第十八任首相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命名
波特兰街 Portland Street 旺角 以英国第十五及第二十任首相波特兰公爵(William Henry Cavendish-Bentinck, 3rd Duke of Portland)命名
索尔兹伯里道 Salisbury Road 尖沙咀 以英国第四十四、第四十六及第四十九任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3rd Marquess of Salisbury)命名。索尔兹伯里道原来的中文译名按英文字母串法,称作“疏利士巴利道”。然而,“Salisbury”的“i”是不发音的,所以政府于1970年代将该路的中文名称改为“索尔兹伯里道”
士丹利街 Stanley Street 中环 以英国殖民地大臣士丹利伯爵(Edward George Geoffrey Smith-Stanley, 14th Earl of Derby)命名
士丹顿街 Staunton Street 以英国下议院议员士丹顿男爵(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2nd Baronet)命名。士丹顿懂中文,曾在广东的东印度公司工作,是一名中国通
惠灵顿街 Wellington Street 以英国第二十五及第二十八任首相惠灵顿公爵(Field Marshal 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命名。他较为人熟悉的是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抗击了法军优势兵力的进攻,最后在普军的配合下击败拿破仑军队


以知名人士或机构名字命名的街道

编辑
 
春秧街
 
芬梨径
 
利源东街
 
永爱道
 
么地道
 
白沙道
 
杯渡路
 
怡和街
 
机利文街
 
霎东街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晏顿街 Anton Street 湾仔 以怡和洋行大班晏顿英语Charles Edward Anton(Charles Edward Anton)命名
亚毕诺道 Arbuthnot Road 半山区 亚毕诺家族成员命名。在殖民地时期年代,他曾经为香港服务。
巴丙顿道 Babington Path 以旗昌洋行(Shewan,Tomes & Co.)董事(1901年改名为CLP,后为Kadoorie所收购)巴丙顿(Anthony Babington)命名
必嘉围 Baker Square 红磡 以九广铁路经理及首席工程师必嘉(Robert Baker)命名
贝克街 Baker Street
碧荔道 Bisney Road 薄扶林 以印度贸易富商碧荔(Dhunjeebhoy Ruttonjee Bisney)命名
毕街 Burd Street 中环 毕特洋行(John Burd Co.)命名[3]
宝其利街 Bulkeley Street 红磡 以黄埔船坞高级职员宝其利(Bulkeley)命名[4]
巴路士街 Burrows Street 湾仔 以拥有该地段业权的美国公司Burrows and Sons命名
油街 Oil Street 北角 名称来自邻近的蚬壳北角油库[5]
蚬壳街 Shell Street
春秧街 Chun Yeung Street 以华侨糖商郭春秧命名
曲街 Cooke Street 红磡 黄埔船坞职员Cooke命名
觉士径 Cox's Path 佐敦 以拥有该地段业权的商人觉士(James Cox)命名。觉士在广州从事毒品贸易,以走私及贩卖鸦片图利,后来到港做房地产交易,并于觉士道附近拥有大量物业
觉士道 Cox's Road
戴亚街 Dyer Avenue 红磡 黄埔船坞总经理 Robert Morton Dyer 命名
思高路 Don Bosco Road 长洲 以圣公会教宗、慈幼会创办人圣若望·鲍思高(San Giovnni Melchiorre Bosco)命名
义德道 Ede Road 九龙塘 以九龙塘花园城市发展商九龙塘及新界发展公司东主,立法局议员义德(C. Montague Ede)命名
范信达道 Fessenden Road 九龙塘 以加拿大发明家范信达(Reginald Aubrey Fessenden)命名。范信达道原名“美玉道”(Mayo Road)。范信达以发明电台广播而著名,并首次成功透过无线电播送第一套远距离的音乐和口语的电台节目。1968年,“美玉道”改名为范信达道以纪念其
伊沙里 Ezra's Lane 中环 以上海犹太富商伊沙(Edward Isaac Ezra)命名。他曾从事不少慈善活动。
芬梨径 Findlay Path 太平山 山顶缆车及前山顶酒店创办人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Alexander Findlay Smith)命名,又称作芬尼径和芬尼道
芬梨道 Findlay Road
机利士北路 Gillies Avenue North 红磡 以黄埔船坞职员机利士(Gillies)命名
机利士南路 Gillies Avenue South
机利文街 Gilman Street 中环 以英资洋行Gilman & Bowman命名。Gilman & Bowman与仁记渣甸太古,合称香港开埠时代的“英资四大洋行”
机利文新街 Gilman's Bazaar
基利路 Greig Road 鲗鱼涌 太古船坞第三任总工程师暨经理基利(Kenneth Edward Greig,1882-1965)命名
基利坊 Greig Crescent
机利臣街 Gresson Street 湾仔 以怡和洋行大班机利臣英语William Jardine Gresson(William Jardine Gresson)命名
赫德道 Hart Avenue 尖沙咀 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命名。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服务于中国海关,任总税务司达50年之久
何东道 Ho Tung Road 九龙塘 以昔日香港首富何东命名
堪富利士道 Humphreys Avenue 尖沙咀 以拥有该地段物业的堪富利士(Humphreys)家族命名
希慎道 Hysan Avenue 铜锣湾 希慎兴业创办人香港“鸦片大王”利希慎命名
昃臣道 Jackson Road 中环 以汇丰银行司理昃臣爵士(Sir Thomas Jackson, 1st Baronet)命名
渣甸台 Jardine Terrace 渣甸山 以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创办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命名
渣甸街 Jardine's Bazaar 铜锣湾
渣甸坊 Jardine's Crescent
怡和街 Yee Wo Street 铜锣湾 以拥有该地段的怡和洋行命名
佐敦径 Jordan Path 佐敦 以一位于20世纪初协助香港扑灭鼠疫病理学佐敦医生(Dr G. P. Jordan)命名。佐敦道原名“第六街”及“加士居道南”,1909年改为今名
佐敦道 Jordan Road
嘉道理道 Kadoorie Avenue 加多利山 中华电力创办人艾利·嘉道理爵士(Sir Elly Kadoorie)命名。嘉道理家族在该处拥有大量物业,而其旗下中华电力的总部亦曾设于此。嘉道理道旧译“嘉多利道”。
启超道 Kai Chiu Road 铜锣湾 以清末民初知名人士梁启超命名。梁启超原籍广东新会,与该地段的业主利希慎是同乡
启德道 Kai Tak Road 九龙城 以大律师何启及建筑商区德二人之名各取一字命名。二十世纪初,两人于九龙湾填海,以建成物业,并以启德滨命名该地。后来,政府利用土地发展成机场,并命名为启德机场。香港日占时期,启德滨被炸。香港重光之后,政府想保存启德滨这个名称,因此将邻近机场的“宝岗道”改为“启德道”,以作纪念
敬诚街 Keswick Street 铜锣湾 以怡和洋行大班及香港置地创办人占士·庄士顿·凯瑟克(James Johnstone Keswick)命名。敬诚街原名“奇士域街”
旭龢道 Kotewall Road 西半山 以香港富商罗旭龢爵士(Sir Robert Hormus Kotewall)命名。罗旭龢是第七任香港立法局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
康希尔道 Kornhill Road 鲗鱼涌 以当时太古集团一位德国人高层费迪南·康(Dr. Ferdinand Korn)而命名,该位置地名译成康希尔,位于康希尔的主要道路亦命名为康希尔道
喇沙利道 La Salle Road 九龙塘 以该处的喇沙书院喇沙小学主保圣人圣若翰·喇沙(St. Jean-Baptiste de la Salle)命名
兰芳道 Lan Fong Road 铜锣湾 利希慎太太黄兰芳命名
兰杜街 Landale Street 湾仔 以怡和洋行大班David Landale命名
礼顿山道 Leighton Hill Road 跑马地 以一间在1840年代于该处开设的礼顿洋行(Leighton Company)命名[6]
礼顿里 Leighton Lane 铜锣湾
礼顿道 Leighton Road
李节街 Li Chit Street 湾仔 以拥有该地段的香港富商兼著名慈善家李陞之弟李节命名
李陞街 Li Sing Street 西营盘 以香港富商兼著名慈善家李陞命名。李陞曾参与创办东华医院
利源东街 Li Yuen Street East 中环 以拥有该地段的香港富商金利源命名
利源西街 Li Yuen Street West
铁行里 Tit Hong Lane 当年为铁行轮船公司(Peninsular and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总部。由于公司的英文名称太长,街道英文名称乃音译自公司的中文名称[7] [8]
乐善道 Lok Sin Road 九龙城 以香港慈善机构乐善堂命名
茂萝街 Mallory Street 湾仔 以拥有该地段业权的美国公司Lawrence Mallory命名
马可尼道 Marconi Road 九龙塘 以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命名。马可尼道原名“高雅道”(Clare Road),1968年,为纪念马可尼对广播事业的贡献,并且感谢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于1962年协助香港发展超短波广播,政府便将此路命名为马可尼道以作纪念
勿地臣街 Matheson Street 铜锣湾 以怡和洋行大班兼创办人詹姆士·马地臣爵士(Sir James Nicolas Sutherland Matheson, 1st Baronet)命名
永爱道 Misereor Road 长沙湾 以德国天主教慈善团体Bischöfliches Hilfswerk Misereor德语Bischöfliches Hilfswerk Misereor命名。永爱道原名“慈善道”
么地里 Mody Lane 尖沙咀 以印度商人么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命名。么地爵士曾经赞助巨资十五万港元成立香港大学。么地道原名“正义道”(Ching Yee Road),么地里原名“正气道”(Ching Hay Road),1981年改为今名
么地道 Mody Road
么地广场 Mody Square
摩理臣山道 Morrison Hill Road 湾仔 以苏格兰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命名[9]。马礼逊曾将《圣经》译成中文,又编著《华英字典》,亦是英华书院创办人。摩理臣山道原名“马里信山道”
摩利臣街 Morrison Street 上环
南丁格尔路 Nightingale Road 京士柏 以英国护士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命名。南丁格尔路位于伊利沙伯医院前,所以以代表护士精神的南丁格尔命名
白沙道 Pak Sha Road 铜锣湾 以明代著名思想家陈白沙命名。陈白沙原籍广东新会,与该地段的业主利希慎是同乡
百德新街 Paterson Street 铜锣湾 以怡和洋行大班Sir John Valentine Jardine Paterson命名
波斯富街 Percival Street 铜锣湾 以怡和洋行大班波斯富(Alexander Percival)命名
宝珊道 Po Shan Road 西半山 保良局创办人之一韦宝珊爵士(Sir Boshan Wei-Yuk)命名。韦宝珊是第四任(1914年–1917年)香港立法局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
杯渡路 Pui To Road 屯门 南北朝刘宋时代的佛教僧人杯渡禅师命名。当时的人不知他的姓名,但因他常以木杯放水中泛行渡海,故此称其为“杯渡”
列拿士地台 Rednaxela Terrace 半山区 路名的由来至今仍未有定论。一说是“Alexander”的倒拼,是纪念一名叫为亚历山大(Alexander)的人,估计是由于当时负责翻译街名是中国人,习惯由右向左书写,因而把亚历山大的英文倒转翻译,拼成“Rednaxela”。另一说是以1820年代一位自称为“Rednaxela”,名为Robert Alexander Young的古典黑人民族主义者命名
山市街 Sands Street 坚尼地城 以山市上校(Captain George Underhill Sands)命名。1867年,他曾在西环设船坞。
沙燕桥 Sand Martin Bridge 沙田 以香港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命名
沙宣道 Sassoon Road 薄扶林 以英籍犹太富商兼汇丰银行创行股东之一维克多·沙逊爵士(Sir Ellice Victor Sassoon, 3rd Baronet)命名
霎东街 Sharp Street East 湾仔 以大地产商夏普霎(Granville Sharp)命名[10]
霎西街 Sharp Street West
肇坚里 Shiu Kin Lane 以香港企业家及慈善家兼九龙巴士创办人之一邓肇坚爵士(Sir Shiu-kin Tang)命名
寿山村道 Shouson Hill Road 寿臣山 东亚银行创办人之一周寿臣爵士(Sir Shou-son Chow)命名。周寿臣是第六任香港立法局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
寿臣山道东 Shouson Hill Road East
寿臣山道西 Shouson Hill Road West
梭桠道 Soares Avenue 何文田 由拥有该地段的葡萄牙人富商梭桠(Francisco Paulo de Vasconcellos Soares)命名,梭桠于1913年购入该地段并兴建九龙花园城市,1919年完成土地平整工程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梭桠将区内三条新落成的道路命名为太平道、胜利道及自由道。而梭桠道、枣利亚道及艳马道均以他本人及妻女命名。
枣梨雅道 Julia Avenue
艳马道 Emma Avenue
太平道 Peace Avenue
胜利道 Victory Avenue
自由道 Liberty Avenue
圣佛兰士街 St. Francis Street 湾仔 天主教传教士圣方济·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命名。开埠初期,由澳门来港定居的葡萄牙人最早聚居于此,他们大多信奉天主教同时亦致力传教。沙勿略希望到中国宣教,可惜最后并未达成心愿[9]
进教围 St. Francis Yard 香港开埠初期,下环(今湾仔)属较偏僻地区。当时政府在一幅山坡地开辟基督教和天主教坟场,给已逝的外籍人士下葬,因此有文献认为此处为香港第一座有记载的墓地。到了1845年,因人口渐增,坟墓逐步迁往跑马地,天主教会在坟场旧址兴建房屋,租给贫穷教友居住,大都是由澳门来港工作的葡籍人士。他们将此区命名为“进教围”,英文为 St. Francis Yard,可说是香港第一条“教友村”。
萨瑟兰街 Sutherland 西营盘 汇丰银行创办人之一汤马士·萨瑟兰(Thomas Sutherland)命名
谭公道 Tam Kung Road 土瓜湾 明朝初年的广东惠州神童,海神谭德命名。据说二战前此处曾存在一座谭公庙。
丹拿道 Tanner Road 北角 皇仁书院第四任校长丹拿先生(Bartram Tanner)命名
达之路 Tat Chee Avenue 又一村 以商人余达之命名。余达之曾任市政局议员,有“糖姜大王”之称,亦是九龙塘又一村的主要开发者。
曹公坊 Tso Kung Square 荃湾 以南宋一名曹姓大臣命名。南宋末年,宋端宗赵昰等人逃难至香港,1277年九月至十一月曾避居荃湾一带。当中有一名曹姓的大臣在横过曹公潭时不慎滑倒溺毙,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该潭命名为“曹公潭”。此两条街道之命名与曹公潭同出一源。
曹公街 Tso Kung Street
获嘉道 Walker Road 红磡 以九广铁路经理及首席工程师Reginald David Walker命名
温思劳街 Winslow Street 以九广铁路经理及首席工程师Herbert Pinckney Winslow命名
屈地街 Whitty Street 石塘咀 以中华煤气首任经理Robert Christopher Whitty命名
卫理道 Wylie Road 京士柏 以伦敦传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命名。伟烈亚力于1846年来华,在中国近30年,致力传道、传播西学,并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卫理径 Wylie Path
龙琛路 Lung Sum Avenue 上水 以前乡议局主席张人龙上水乡绅廖润琛起名,以表扬两人在石湖墟大火后的重建工作
龙琛径 Lung Sum Path
皇珠路 Wong Chu Road 屯门 取自乡议局主席刘皇发的“皇”字和其太太吴妹姝的“珠(姝)”字合并而成[11]
众安街 Chung On Street 荃湾 1930年代第九、十届新界乡议局主席三栋屋乡民陈永安开设“大众茶楼”和“平安药局”,遂取两店名字合并而成[12]
巡抚街 Chun Fu Street 上水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为了严防沿海居民对台湾郑成功进行接济,实行迁界,沿海五省居民向内地迁界五十里,令沿海居民流离失所。康熙四年(1665年)两广总督周有德广东巡抚王来任(合称周王二公)上奏请求复界,至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批准复界,居民才可回乡重建家园。居民在两人逝世后,在石湖墟建巡抚街以作纪念,并集资在街上兴建报德祠,以纪念两人的恩惠,建筑却在1955年石湖墟大火时遭焚毁
宋街 Sung Street 九龙城 位于宋王台公园附近,以纪念南宋第六位皇帝宋度宗赵禥的少子宋帝昺,在港英政府扩建启德机场时,连同圣山珓杯石道等被移除
帝街 Tai Street
昺街 Ping Street
国瑞路 Kwok Shui Road 荃湾 以荃湾秀才杨国瑞命名

以中国地方名或城市命名的街道

编辑
 
太原街
 
广东道
 
上海街
 
山东街
 
基隆街
 
桂林街
 
南昌街
 
通州西街
 
钦州街
 
钦州街西
 
保安道
 
安徽街
 
江西街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成都道 Chengtu Road 香港仔 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命名
奉天街 Fung Tin Street 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旧称“奉天”命名
洛阳街 Lok Yeung Street 河南省洛阳市命名
南宁街 Nam Ning Street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命名
西安街 Sai On Street 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命名
东胜道 Tung Sing Road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命名
湖南街 Wu Nam Street 湖南省命名
湖北街 Wu Pak Street 湖北省命名
厦门街 Amoy Street 湾仔 福建省厦门市命名
汕头街 Swatow Street 广东省汕头市命名
太原街 Tai Yuen Street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命名。太原街原名“奥尔巴尼街”(Albany Street),1958年改为今名
开平道 Hoi Ping Road 铜锣湾 由于拥有此地段的利希慎原籍广东新会,所以此四街道分别以广东四邑,即新会新宁开平恩平来命名
新会道 Sun Wui Road
新宁道 Sunning Road
恩平道 Yun Ping Road
广东道 Canton Road 油尖旺区 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命名。广东道原本以香港总督麦当奴命名为“勿当拿道”(后译“麦当奴道”)。后来为免与香港岛的同名道路混淆,道路便改以广州为名,但翻译官错将广州的英文“Canton”误译为“广东”,故有今名
汉口道 Hankow Road 尖沙咀 湖北省汉口(今武汉市)命名。汉口道原名为“花园道”,因为香港政府在发展尖沙咀初期,为鼓励商人在此投资及建房子,故此在区内广植树木,更在附近兴建九龙公园,公园旁边的街道则被命名为“花园道”,1909年改为今名
宜昌街 Ichang Street 湖北省宜昌市命名
北京道 Peking Road 清朝首都北京城命名,北京道于1887年建成,原本命名为遮打道,以纪念发展该区的保罗·遮打。然而,为避免与1904年落成的香港岛中环的遮打道混淆,所以九龙这边的街名于1909年3月改为北京道,以当时清朝首都北京命名。
闽街 Min Street 佐敦 福建省的简称“闽”命名
长乐街 Cheong Lok Street 油麻地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命名
南京街 Nanking Street 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命名。南京街原名“第五街”(Fifth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宁波街 Ning Po Street 浙江省宁波市命名。宁波街原名“第四街”(Fourth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甘肃街 Kansu Street 甘肃省命名。甘肃街原名“第一街”(First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北海街 Pak Hoi Street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命名。北海街原名“第二街”(Second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上海街 Shanghai Street 上海市命名
石龙街 Shek Lung Street 东莞市石龙镇命名
东莞街 Tung Kun Street 广东省东莞市命名
吴松街 Woosung Street 上海市吴淞区命名。吴松街原称为“坚尼地街”(Kennendy Street)。1909年3月政府重整九龙街道命称时,改为“吴淞街”,以与香港有经贸往来的吴淞命名。“淞”的粤音为“松”,可是大部分人都将其读为“松”,因此后来政府将错就错将“吴淞街”改为“吴松街”
云南里 Yunnan Lane 云南省命名。云南里原名“第七里”(Seventh Lane),1909年改为今名
长沙街 Changsha Street 旺角 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命名。长沙街原名“山街”(Hill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深圳街 Shamchun Street 广东省宝安县深圳镇(今深圳市罗湖区一带)命名
南头街 Nam Tau Street 广东省宝安县新安故城(今深圳市南山区一带)命名
山东街 Shantung Street 山东省命名
基隆街 Ki Lung Street 深水埗 日治台湾基隆厅(今中华民国台湾省基隆市)命名
海坛街 Hai Tan Street 福建省平潭县主岛海坛岛命名
九江街 Kiu Kiang Street 江西省九江市命名
桂林街 Kweilin Street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命名
南昌街 Nam Cheong Street 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命名
北河街 Pei Ho Street 以华北地区最大的河流海河(外国人称为“北河”——“Pei Ho”)命名
东沙岛街 Pratas Street 东沙群岛命名
东京街 Tonkin Street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南的东京湾(Gulf of Tonkin,现称北部湾)命名
东京街西 Tonkin Street West
通州街 Tung Chau Street 江苏省通州(今南通市)命名
通州西街 Tung Chau Street West
钦州街 Yen Chow Street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市早年隶属广东省)命名
钦州街西 Yen Chow Street West
汝州街 Yu Chau Street 河南省汝州市命名
汝州西街 Yu Chau Street West 长沙湾
保安道 Po On Road 广东省宝安县(范围包括深圳及殖民前的香港)命名。保安道原本命名为“宝安道”,在六七暴动之后,香港政府认为保护市民安居乐业极为重要,故将“宝安道”改为“保安道”
大沽街 Taku Street 红磡 天津市大沽港命名
芜湖街 Wuhu Street 安徽省芜湖市命名。芜湖街原名“街市街”(Market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山西街 Shansi Street 土瓜湾 山西省命名
江西街 Kiang Hsi Street 江西省命名
安徽街 Anhui Street 安徽省命名
浙江街 Chi Kiang Street 浙江省命名
江苏街 Kiang Su Street 江苏省命名
四川街 Sze Chuen Street 四川省命名
贵州街 Kwei Chow Street 贵州省命名
已消失
梧州台 Wuchow Terrace 尖沙咀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命名,位于河内道与赫德道之间。1910年代末更名为戈登台 (Gordan Terrace),1961年拆卸。
苏州里 Suchow Lane 油麻地 江苏省苏州市命名。1960年代末因兴建油麻地停车场大厦,原有位于甘肃街与街市街之间的庙街被截断,庙街之街名移植至原有苏州里路段。
山东里 Shantung Lane 旺角 山东省命名
牛庄街 Newchwang Street 大角咀 位于福全乡,以辽宁省营口市命名,即《天津条约》中确定的商埠牛庄。1950年代末,福全乡的旧楼群拆卸改建,三街现址为通州街、界限街及大角咀道交界的住宅。
重庆街 Chungking Street 位于福全乡,以重庆市命名
福州街 Foochow Street 位于福全乡,以福建省福州市命名
南宁里 Nanning Lane 红磡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命名,现址为富业大厦与差馆里29-35号后的小巷。
天津街 Tientsin Street 天津市命名,1910年代末因黄埔船坞扩建而消失,现址为黄埔新邨乐富楼与景富楼之间的小巷。
河南街 Ho Nan Street 土瓜湾 河南省命名,位于山西街与江西街之间,现址为冠山苑。河南街于1950年代末鹤园角石矿场改建期间消失。
福建街 Fukien Street 福建省命名,现址为美乐大厦。该大厦于1973年落成,使用了原福建街的位置建成。
 
 
成都
 
奉天
 
洛阳
 
南宁
 
西安
 
东胜
 
厦门
 
汕头
 
太原
 
广州
 
汉口
 
宜昌
 
北京
 
长乐
 
南京
 
宁波
 
北海
 
上海
 
东莞
 
长沙
 
深圳
 
基隆
 
九江
 
桂林
 
南昌
 
东沙岛
 
通州
 
钦州
 
汝州
 
大沽
 
芜湖
 
海坛
中国地方或城市位置图

以英国地方名或城市命名的街道

编辑
 
 
昔德兰群岛
 
蒙默思郡
 
伦敦
 
阿伦岛
 
法夫郡
 
贝德福德德郡
 
梅德斯通
 
阿因维克
 
剑桥郡
 
切斯特
 
坎伯兰郡
 
德比郡
 
德文郡
 
多塞特郡
 
达勒姆郡
 
伊斯特本
 
埃塞克斯郡
 
弗林特郡
 
汉普郡
 
赫里福德郡
 
肯特郡
 
兰开夏郡
 
林肯郡
 
莫里郡
 
诺福克郡
 
牛津郡
 
伦弗鲁郡
 
朗德
 
拉特兰郡
 
塞尔扣克郡
 
萨默塞特郡
 
斯塔福德郡
 
萨福克郡
 
萨里郡
 
沃里克郡
 
威尔特郡
 
约克郡
 
伯立克郡
 
歌和老郡
 
邓巴顿郡
 
福弗尔郡
 
格兰扁郡
 
因弗内斯郡
 
洛蒙德湖
 
彭特兰湾
 
斯特灵郡
 
邓巴
 
嘉龄
 
珀斯
 
米德尔塞克斯郡
 
诺森伯兰郡
 
什罗普郡
 
布里斯托尔
 
索尔兹伯里
英国地方或城市位置图
 
萨福克道
 
歌和老街
 
邓巴顿道
 
格兰扁道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泄蘭街 Zetland Street 中环 以苏格兰设得兰(Shetland Islands,古称Zetland Islands)命名[13]
奧卑利街 Old Bailey Street 以英国首都伦敦奥卑利街(Old Bailey Street)同名街道命名。此街是英国中央刑事法院所在地。
贊善里 Chancery Lane 以英国首都伦敦赞善里(Chancery Lane)同名街道命名
雲咸街 Wyndham Street 以英国首都伦敦云咸街(Wyndham Street)同名街道命名
香雪道 Hornsey Road 半山区 以英国北伦敦哈林盖区香雪区(Hornsey)命名
甘道 Coombe Road 以英国首都伦敦甘道(Coombe Road)同名街道命名
僑福道 Guildford Road 以英格兰萨里郡吉尔福德(Guildford)命名
和福道 Watford Road 以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和福(Watford)命名
文輝道 Mansfield Road 以英格兰诺丁汉郡曼斯菲尔德(Mansfield)命名
汉宁顿道 Honiton Road 以英格兰德文郡霍尼顿 (Honiton)命名
屋兰士街 Oaklands Avenue 以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屋士兰(Oaklands)命名
屋兰士里 Oaklands Path
萬茂里 Monmouth Path 湾仔 以威尔士蒙茅斯郡(Monmouthshire)命名[13]。萬茂里原名“扪茂扶路”,1956年改为今名
萬茂台 Monmouth Terrace
士美非路 Smithfield 坚尼地城 以英国首都伦敦士美非(Smithfield)命名。
倫敦里 London Lane 鸭脷洲 以英国首都伦敦(London)命名
雅蘭里 Arran Lane 旺角 以苏格兰阿伦岛(Isle of Arran)命名
鴉蘭街 Arran Street
快富街 Fife Street 以苏格兰法夫(Fife)命名
必發道 Bedford Road 大角咀 以英格兰贝德福德德郡(Bedfordshire)命名
美善同里 Maidstone Lane 土瓜湾 以英格兰肯特郡首府梅德斯通(Maidstone)命名[13]
美善同道 Maidstone Road
安域道 Alnwick Road 九龙塘 以英格兰诺森伯伦郡阿尼克(Alnwick)命名
劍橋道 Cambridge Road 以英格兰剑桥郡(Cambridgeshire)命名
志士達道 Chester Road 以英格兰柴郡(Cheshire)的郡治切斯特(Chester)命名。志士达道原名“遮士打道”
金巴倫道 Cumberland Road 以英格兰历史上的坎伯兰郡(Cumberland)命名。此郡于1974年取消,改为坎布里亚郡(Cumbria)
打比道 Derby Road 以英格兰德比郡(Derbyshire)命名。德比道原名“多庇道”
德雲道 Devon Road 以英格兰德文郡(Devon)命名
多實街 Dorset Crescent 以英格兰多塞特郡(Dorset)命名
對衡道 Durham Road 以英格兰达勒姆郡(County Durham)命名
義本道 Eastbourne Road 以英格兰城市伊斯特本(Eastbourne)命名
雅息士道 Essex Crescent 以英格兰埃塞克斯郡(Essex)命名
火石道 Flint Road 以威尔士弗林特郡(Flintshire)命名。中文名却将“Flint”误译为“火石”。火石道原名“扶蓮道”
衡州道 Hampshire Road 以英格兰汉普郡(Hampshire)命名
禧福道 Hereford Road 以英格兰赫里福德郡(Herefordshire)命名
根德道 Kent Road 以英格兰肯特郡(Kent)命名
蘭開夏道 Lancashire Road 以英格兰兰开夏郡(Lancashire)命名
林肯道 Lincoln Road 以英格兰林肯郡(Lincolnshire)命名
慕禮道 Moray Road 以苏格兰莫里(Moray)命名
羅福道 Norfolk Road 以英格兰诺福克郡(Norfolk)命名
牛津道 Oxford Road 以英格兰牛津郡(Oxfordshire)命名
聯福道 Renfrew Road 以苏格兰伦弗鲁郡(Renfrewshire)命名
朗德道 Rhondda Road 以威尔士朗达卡嫩塔夫自治市朗德( Rhondda)命名
律倫街 Rutland Quadrant 以英格兰拉特兰郡(Rutland)命名
西谷道 Selkirk Road 以苏格兰塞尔扣克郡英语Selkirkshire(Selkirkshire)命名
森麻實道 Somerset Road 以英格兰萨默塞特郡(Somerset)命名
施他佛道 Stafford Road 以英格兰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命名
沙福道 Suffolk Road 以英格兰萨福克郡(Suffolk)命名
舒梨道 Surrey Lane 以英格兰萨里郡(Surrey)命名
和域道 Warwick Road 以英格兰沃里克郡(Warwickshire)命名
渭州道 Wiltshire Road 以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命名
約道 York Road 以英格兰历史上的约克郡(Yorkshire)命名。此郡于1974年取消
歌和老街 Cornwall Street 以英格兰歌和老郡(Cornwall)命名
康和里 Cornwall Avenue 尖沙咀
亞士厘道 Ashley Road 以英格兰柴郡(Cheshire)的亚士厘英语Ashley, Cheshire命名
碧仙桃路 Bristol Avenue 以英格兰布里斯托尔(Bristol)命名
巴域街 Berwick Street 石硖尾 以苏格兰伯立克郡(Berwickshire)命名
東寶庭道 Dumbarton Road 九龙城 以苏格兰邓巴顿郡英语Dunbartonshire(Dunbartonshire)命名
科發道 Forfar Road 以苏格兰福弗尔郡(Forfarshire,今安格斯)命名
嘉林邊道 Grampian Road 以苏格兰格兰扁郡英语Grampian(Grampian,今阿伯丁郡)命名
延文禮士道 Inverness Road 以苏格兰因弗内斯郡英语Inverness-shire(Inverness-shire,今属高地议会区)命名
露明道 Lomond Road 以苏格兰洛蒙德湖(Loch Lomond)命名。洛蒙德道原名“梨云道”(Leven Road)
品蘭街 Pentland Street 以苏格兰彭特兰湾(Pentland Firth)命名
士他令道 Stirling Road 以苏格兰斯特灵郡英语Stirlingshire(Stirlingshire)命名
登巴道 Dunbar Road 何文田 以苏格兰城市邓巴(Dunbar)命名
嘉齡道 Gullane Road 以苏格兰城市嘉龄英语Gullane(Gullane)命名
巴富街 Perth Street 以苏格兰城市珀斯(Perth)命名
陶域道 Tweed Street 以苏格兰特威德河(River Tweed)命名
寶域路 Berwick Road 石岗 以苏格兰伯立克郡(Berwickshire)命名
美度適道 Middlesex Avenue 以英格兰米德尔塞克斯(Middlesex)命名,此郡于1965年取消。原名米德尔塞克斯路。
和域道 Woolwich Road 以英格兰首都伦敦伍利奇区(Woolwich)命名。原名伍利奇路。
諾森伯倫路 Northumberland Avenue 以英格兰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命名
史樂信路 Shropshire Road 以英格兰什罗普郡(Shropshire)命名
士達福信路 Staffordshire Avenue 以英格兰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命名
偉順路 Wiltshire Road 以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命名
畢斯路 Butts Road 与英格兰汉普郡南安普敦肖林Sholing)中一条同名街道(Butts Road)命名。

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方名或城市命名的街道

编辑
 
 
旧金山
 
卡米尔
 
圣卡塔利娜岛
 
科罗纳多
 
马林市
 
米路斯
 
蒙特雷
 
纳帕
 
帕萨迪纳
 
萨克拉门托
 
圣迭戈
 
圣西蒙
 
圣巴巴拉
 
圣克拉拉
 
圣塔玛利亚
 
圣塔莫尼卡
 
文图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或城市位置图

除了旧金山径位于九龙旺角何文田胜利道附近外,其余这些街道都位于元朗区新田和生围加州豪园住宅区内。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旧金山径 San Francisco Path 旺角 旧金山(San Francisco,另译作三藩市)命名
安岛径 Angel Island Avenue 加州豪园 旧金山湾马林县天使岛(Angel Island)命名
卡米尔径 Carmel Avenue 蒙特雷县卡梅尔海(Carmel-by-the-Sea)命名
卡连拿径 Catalina Avenue 洛杉矶县圣卡塔利娜岛(Santa Catalina Island)命名
科罗纳多径 Coronado Avenue 圣迭戈县科罗纳多(Coronado)命名
麦兰径 Marin Avenue 马林县马林市(Marin City)命名
米路斯径 Melrose Avenue 洛杉矶米路斯英语Melrose District, Los Angeles(Melrose)命名
蒙特莱径 Monterey Avenue 蒙特雷县蒙特雷(Monterey)命名
纳柏径 Napa Avenue 纳帕县纳帕(Napa)命名
芭丹娜径 Pasadena Avenue 洛杉矶县帕萨迪纳(Pasadena)命名
莎文杜径 Sacramento Avenue 萨克拉门托郡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命名
圣迭戈径[14] San Diego Avenue 圣迭戈县圣迭戈(San Diego)命名
圣梵哥径 San Franscisco Avenue 旧金山(San Franscisco)命名
西蒙径 San Simeon Avenue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县圣西蒙(San Simeon)命名
圣巴拿径 Santa Barbara Avenue 圣巴巴拉县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命名
圣哥拉径 Santa Clara Avenue 圣克拉拉县圣克拉拉(Santa Clara)命名
玛利亚径 Santa Maria Avenue 圣巴巴拉县圣塔玛利亚(Santa Maria)命名
蒙尼卡径 Santa Monica Avenue 洛杉矶县圣塔莫尼卡(Santa Monica)命名
温黛娜径 Ventura Avenue 文图拉县文图拉(San Buenaventura,简称Ventura)命名
维狄雅径 Victoriana Avenue

以世界其他地方名或城市命名的街道

编辑
 
渣华道
 
窝打老道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荷兰街 Holland Street 坚尼地城 以欧洲国家荷兰(The Netherlands,但常以当中最重要的荷兰省“Holland”借代之)命名
渣华道 Java Road 北角 印尼爪哇岛命名。渣华道初期称为“爪哇道”,指荷属东印度爪哇岛。1900年代,有一间“爪哇轮船公司”于北角设立办事处。1933年渣华道落成,政府便以“爪哇轮船公司”之名,将道路命名为爪哇道[15]。1950年代改名为渣华道
海防道 Haiphong Road 尖沙咀 越南海防市命名。海防道原名“额弥金道”(Elgin Road,又译伊利近道),由于“额弥金道”与位于香港岛中环的伊利近街(Elgin Street)的英文名称相近,于1909年被改称为海防道,以表示香港与越南海防市有贸易往来
河内道 Hanoi Road 越南河内市及其旧名“东京”命名。河内道原名“东道”(East Road),1909年改为今名。
东京街 Tonkin Street 长沙湾
东京街西 Tonkin Street West
明登径 Minden Avenue 尖沙咀 德国城市明登(Minden)命名。“缅甸台”的名字虽然称为“缅甸”,但与东南亚国家缅甸无关。19世纪至20世纪初,该处曾住有大批来自德国中部城市明登的居民,因而得名。该处后来开了一条街道,已转用“明登”命名
缅甸台 Minden Row
庇利金街 Pilkem Street 油麻地 庇利金街命名已无从稽考。最为相似的原因是以比利时伊珀尔市村庄布津厄皮尔克姆山脊(Pilckem Ridge/Pilkem Ridge)命名。该地于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帕森达勒战役发生激烈战斗,数以千计的英国士兵在此山脊阵亡。庇利金街于1923年9月28日刊宪定为今名。
西贡街 Saigon Street 油麻地 越南胡志明市的旧名“西贡”命名。西贡街原名“第三街”(Third Street),1909年改为今名
窝打老道 Waterloo Road 油麻地 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近的滑铁卢(Waterloo)命名。“滑铁卢”是英文“Waterloo”的粤语译音,“Loo”为荷兰语“森林”之意;“Water”则为英语“水”的意思,滑铁卢建村时位处于水源充足的森林而得名。1815年6月18日,英国惠灵顿将军(Field Marshal 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联合欧洲其他国家在滑铁卢战役打败法国君主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为纪念英国这次胜仗,这条道路命名为“Waterloo Road”,可能当时官员不知已有滑铁卢的中文译名而自行译为窝打老道
马来街 Malacca Street 红磡 马来西亚马六甲市(Malacca)命名[13]。译者将“Malacca”误译作“马来”
大南街 Tai Nan Street 深水埗 以越南大南(今岘港)命名
琉森大道 Luzern Boulevard 古洞天峦 瑞士琉森命名
莫里兹大道 Moritz Avenue 瑞士圣莫里茨命名
苏黎世大道 Zurich Avenue 瑞士苏黎世命名
日内瓦大道东 Geneve Avenue East 瑞士日内瓦命名
日内瓦大道南 Geneve Avenue South
莱茵河大道 Rhein Avenue 欧洲主要河流莱茵河命名
伯恩大道 Bern Avenue 瑞士伯恩命名
洛卡诺大道 Locarno Avenue 瑞士罗加诺命名
纳沙泰尔大道 Neuchatel Avenue 瑞士纳沙泰尔命名
策马特大道 Zermatt Avenue 瑞士策马特命名

以邻近建筑物及地标命名的街道(不包括屋邨或屋苑等住宅建筑物)

编辑
 
医院道
 
城皇街
 
炮台里
 
戏院里
 
星街
 
糖街
 
电气道
 
赤柱市场道
 
渡船街
 
庙街
 
东方街
 
鸭寮街
 
批发市场街
 
衙前围道近福佬村道
 
圣约翰里
 
水车馆街
 
水车馆里
 
公园北路
 
公园南路
 
元朗体育路
 
德士古道
 
荃湾街市街
 
货柜码头路
 
机场路
 
长洲教堂路
 
长洲医院路
 
长洲体育路
 
张保仔路
 
警署径
 
屯门乡事会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大学道 University Drive 西半山 因邻近的香港大学而得名。此路属香港大学管辖的私家路,而命名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仍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医院道 Hospital Road 西营盘 因附近医院林立而得名。短短的街道有四间医院:菲腊牙科医院赞育医院西营盘赛马会分科诊所(前身称为西营盘医院)和东华医院
高升街 Ko Shing Street 上环 因邻近的高升戏院而得名。高升戏院是由香港富商李陞在1890年间建成,楼高二层,是香港开埠初期的舞台剧院。经过多次重修,戏院最后在1973年拆卸
城皇街 Shing Wong Street 因昔日邻近的城隍庙而得名。此处1842年建有城隍庙,但现今此庙已不存在[9]
新街市街 New Market Street 因邻近的上环街市(今称西港城)而得名
东华里 Tung Wa Lane 因邻近的东华医院而得名
差馆上街 Upper Station Street 因邻近的八号差馆而得名。八号差馆建于1870年,差馆上街是一条与差馆街相连,向半山伸延的斜路。1894年,太平山街一带发生鼠疫,政府为了确保消灭疫症,遂把该区所有楼宇清拆。八号差馆迁往附近的医院道。
西消防街 Western Fire Services Street 因邻近的上环消防局而得名
银行街 Bank Street 中环 因位于中国银行大厦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大厦之间而得名。前称“获多利街”(Wardley Street)
炮台里 Battery Path 因邻近的美利炮台而得名。美利炮台又名中央炮台,是香港开埠后英军在香港设立的第一座炮台,建于1845年,于20世纪初弃用
会所街 Club Street 因邻近的香港会所而得名
雪厂街 Ice House Street 因邻近的一座冷藏库(Ice House Company)而得名。雪厂即雪仓(港人称冰为雪,雪厂就是贮冰的仓库)。1845年,该冷藏库在雪厂街建立,供应来自北美洲的冰块予附近的医院及居民,直到1880年代为止
统一码头道 Pier Road 因邻近的统一码头(已清拆,由中环渡轮码头取代)而得名
戏院里 Theatre Lane 因邻近的皇后戏院娱乐戏院而得名。随着陆海通大厦和皇后戏院于2007年底一同被拆卸,现时戏院里已没有戏院
缆车径 Tramway Path 因邻近的山顶缆车路轨而得名。缆车径原名“火车路”,1975年改为今名
环球里 World Wide Lane 因邻近的环球大厦而得名
干德道 Conduit Road 半山区 因邻近的一条输水管而得名。干德道的建设源于1864年薄扶林水塘发展储水计划。在港岛半山区西南边斜坡铺设一条主输水管,在19世纪末建成干德道。当中的“Conduit”即是输水管之意,当时音译为“干读道”,后改作干德道
己连拿利 Glenealy 早期曾名为铁岗及义律谷。义律谷改名,与义律去职有所关系。铁岗名字的由来是来自干德道的铁缸。己连拿利之前名为忌连拿利,但因忌有“忌讳”的意思,1970年左右改为己连拿利。
马己仙峡道 Magazine Gap Road 以道路所绕着的前英军军火库命名(“magazine”除常解作杂志外,亦可解为“军火库”)。1863至1868年间英军在该处建立火药库,到1905年又加建了第二座。制成的军火由吊缆直接输送至现时湾仔军器厂街的军器厂。[16]
摩罗庙交加街 Mosque Junction 因邻近的些利街清真寺而得名[9]摩罗一词源自古代对中东来华的伊斯兰商旅“Morramen”,或中世纪从北非攻占欧洲西南部的北非人“Mouro”的译音,所以当时的华人称呼清真寺为“摩罗庙”
摩罗庙街 Mosque Street
圣若瑟径 St. Joseph's Path 因邻近的圣若瑟书院而得名。圣若瑟径原名“包打梨路”(Boundary Path),1975年改为今名
圣士提反里 St. Stephen's Lane 因邻近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而得名
奥尔巴尼道 Albany Road 因当时由政府兴建的亚彬弥楼(奥尔巴尼楼,The Albany)而得名。原名“亚彬弥道”,于1844年通车。
柏道 Park Road 因邻近城西公园(West End Park)命名。柏道原为罗便臣道的其中一段
法院道 Supreme Court Road 金钟 因邻近的高等法院(旧称“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而得名
正义道 Justice Drive
军器厂街 Arsenal Street 湾仔 因邻近的英军军火库而得名[15]。军器厂街当年是军事重地,筑有炮台。及后炮台拆卸,陆军医院及军火库亦一并迁移
坚拿道东 Canal Road East 因邻近的宝灵顿运河(Bowrington Canal)而得名。“坚拿”是英文“Canal”的粤语译音,意思为运河。坚拿道的前身是从跑马地流向维多利亚港黄泥涌河口,其后于1860年代末扩建为宝灵顿运河,坚拿道东及坚拿道西是在这运河两旁的道路。后来于1922年至1929年,政府于湾仔进行填海工程,宝灵顿运河变成暗渠
坚拿道西 Canal Road West
会议道 Convention Avenue 因邻近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而得名
博览道 Expo Drive
博览道中 Expo Drive Central
博览道东 Expo Drive East
电气街 Electric Street 此五条街道的命名,其实是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该处是香港首座发电厂的所在地有关。在发电厂迁离湾仔后,政府除把该处新辟的一条小街命名电气街外,更因该处是香港首个大放光明的地方,故此把另外三条在该处新开辟的街道,命名为日街、月街及星街(取材自《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后来政府在该处增建了一条小街,命名为光明街
光明街 Kwong Ming Street
月街 Moon Street
星街 Star Street
日街 Sun Street
分域街 Fenwick Street 因昔日邻近的分域船厂而得名[17]
分域码头街 Fenwick Pier Street 因邻近的分域码头而得名
利东街 Lee Tung Street 因昔日邻近的利东建筑公司而得名[18]
麦加力歌街 McGregor Street 因昔日邻近的麦加力歌船厂而得名[17]。麦加力歌街原名“钱闸新街”
演艺道 Performing Arts Avenue 因邻近的香港演艺学院而得名
救世军街 Salvation Army Street 因邻近的香港救世军建筑物而得名
春园街 Spring Garden Lane 因昔日邻近的花园洋房而得名。1840年代,英国商人颠地(Lancelot Dent)在现时春园街一带扩建其花园洋房,并建了一个泉水池,因此命名为“Spring Garden”,而该街道本应译为“泉园街”,但由于英文“Spring”可以翻译作水泉,也可以译作春天,最终被译为今天的“春园街”[18]
体育道 Sports Road 因邻近跑马地香港足球会纪利华木球会等体育场所而得名。
石水渠街 Stone Nullah Lane 因邻近的一条石水渠而得名。该水渠于1920年代被逐步填平
大王东街 Tai Wong Street East 因邻近的洪圣古庙而得名。大王东街原名“大王里”,因为街道南端皇后大道东上洪圣古庙参奉“洪圣大王”而名。大王西街原名为“大王街”
大王西街 Tai Wong Street West
莲花街 Lily Street 大坑 因邻近的莲花宫而得名[9]
莲花宫东街 Lin Fa Kung Street East Street
莲花宫西街 Lin Fa Kung Street West Street
书馆街 School Street 因原址前身为孔圣义学,于1949年重建而成的三级历史建筑,因而得名
礼贤街 Lai Yin Street
坎农街 Cannon Street 铜锣湾 因邻近的灯笼洲炮台而得名。渣甸洋行于19世纪购得附近地段,包括灯笼洲一带。“Cannon”指大炮,就是“灯笼洲”岛上之炮台,中文则音译成“坎农”[3]
东院道 Eastern Hospital Road 因邻近的东华东院而得名
信德街 Shelter Street 因邻近的铜锣湾避风塘而得名。“Shelter”解作避风塘,中文却音译成“信德”。信德街原名“舒潦涛街”,1978年改为今名
大球场径 Stadium Path 因邻近的香港大球场而得名
糖街 Sugar Street 因邻近的东方炼糖厂而得名。糖街在1868年前曾有一间政府造币厂在此设立,因此命名为“银圆街”,但造币厂的生意未如理想,结果于1868年停办[3]。其后由怡和洋行以六万元收购,在该处建立东方炼糖厂制作白糖,但其后关闭,部分机器转售给太古集团,造就了太古糖业之成功
维园道 Victoria Park Road 因邻近的维多利亚公园而得名
银幕街 Ngan Mok Street 天后 因邻近的新世界戏院而得名。1921年,黎民伟兄弟曾经在此创建香港第一间电影厂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该公司及后又创立香港第一间华资戏院新世界戏院,推动香港电影业发展
琉璃街 Lau Li Street 因邻近多间琉璃厂(即玻璃厂)而得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此处为香港各间琉璃厂的集中地,以制造火水灯(煤油灯)的灯筒和灯座为主
帆船街 Yacht Street 因当年街道对出是维多利亚公园未填海前的旧铜锣湾避风塘,因此以停泊的帆船命名。帆船者其实是中式帆船及渔船。帆船街于1926年6月11日被命名。
电气道 Electric Road 北角 因邻近的北角发电厂而得名。1913年,香港电灯公司(Hongkong Electric)于北角兴建发电厂,带动了北角的发展。1929年,此路命名为电气道(当时“Electric”译作“电气”)
堡垒街 Fort Street 因昔日邻近的北角炮台而得名
继园街 Kai Yuen Street 因昔日有陈维周(广州军阀“南天王”陈济棠大哥)的“继园”大宅。
继园台 Kai Yuen Terrace
琴行街 Kam Hong Street 曾福琴行曾经在此设店而得名。曾福琴行于1916年成立,为亚洲区历史最悠久的琴行之一[9]
马宝道 Marble Road 因昔日此处经营大理石业,因而得名。
明园西街 Ming Yuen Western Street 因邻近的大型游乐场明园而得名。明园建于1920年代,曾是一家大小游玩好去处,在1950年代拆卸
大强街 Power Street 因邻近的北角发电厂而得名。“Power”一字应是指电力,但翻译者误解作国际列强
书局街 Shu Kuk Street 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由西环厂房乔迁至此而得名[9]
电厂街 Tin Chong Street 因邻近的北角发电厂而得名
天后庙道 Tin Hau Temple Road 因邻近的铜锣湾天后庙而得名
糖水道 Tong Shui Road 1920年代初,印尼华侨郭春秧来港营办商业银行和船务,又在北角填海及建造码头,让爪哇运糖船停泊;1921年他更成功投得北角发电厂(即今天的城市花园)旁一幅面积达7万5千平方呎土地,原本计划兴建糖厂,后糖价却不断下跌,于是将土地改为兴建住宅,因此而得名。
和富道 Wharf Road 因邻近一座由和记黄埔拥有的码头而得名[9]
月园街 Yuet Yuen Street 因邻近的大型游乐场月园(Luna Park,又名“大世界游乐场”)而得名。月园于1949年开幕,至1952年夏季因亏蚀负债被香港法庭勒令停业,同年11月改名为“大世界游乐场”,后因业务持续收缩,于1954年结业
校园径 Hau Yuen Path 宝马山 因邻近的宝马山多间学校而得名
船坞里 Shipyard Lane 鲗鱼涌 因邻近的太古船坞而得名。1883年,太古公司于鲗鱼涌附近发展当时香港最庞大的工业区,设立了太古船坞、太古糖厂及香港汽水厂。1970年代,随着香港造船业式微,太古船坞与黄埔船坞青衣合并成今日的香港联合船坞。太古船坞原址则发展为住宅及商业区,就是今日的太古城
太古城道 Taikoo Shing Road
太古湾道 Taikoo Wan Road
糖厂街 Tong Chong Street 因邻近的太古糖厂而得名[9]。太古糖厂联同太古船坞及香港汽水厂于1883年一起建成,使鲗鱼涌成为当时香港最庞大的工业区。糖厂至1970年代后期才停产,原址发展成太古坊商业区
华兰路 Westlands Road 因邻近的太古船坞西闸当时的荒凉之地而得名,西闸的出入口在今天的鲗鱼涌华兰路。
巴色道 Basel Road 筲箕湾 因邻近的崇真会(Basel Mission,又名巴色会)而得名
教堂里 Church Lane 因邻近的嘉诺撒修院学校而得名
教堂街 Church Street
庙东街 Miu Tung Street 因邻近的筲箕湾天后庙而得名
谭公庙道 Tam Kung Temple Road 因邻近的筲箕湾谭公庙而得名
数码港道 Cyberport Road 薄扶林 因邻近的数码港而得名
薄扶林水塘道 Pok Fu Lam Reservoir Road 因邻近的薄扶林水塘而得名
香港仔水塘道 Aberdeen Reservoir Road 香港仔 因邻近的香港仔水塘而得名
鱼市场道 Yue Shi Cheung Road 因邻近的香港仔鱼市场而得名
洪圣街 Hung Shing Street 鸭脷洲 因邻近的洪圣古庙而得名
海洋公园道 Ocean Park Road 黄竹坑 因邻近的海洋公园而得名
警校道 Police School Road 因邻近的警察训练学校而得名
深湾码头径 Shum Wan Pier Drive 因邻近的深湾码头而得名
海滩道 Beach Road 浅水湾 因邻近的浅水湾海滩而得名
丽海堤岸路 Seaview Promenade
赤柱市场道 Stanley Market Road 赤柱 因邻近的赤柱市场而得名
大潭水塘道 Tai Tam Reservoir Road 大潭 因邻近的大潭水塘而得名
九龙公园径 Kowloon Park Drive 尖沙咀 因邻近的九龙公园而得名
乐道 Lock Road 因昔日邻近的性病诊所而得名。乐道于1910年代中兴建,原址是一所性病诊所,为附近威菲路军营的英军进行检查与治疗。道路的英文名称的“Lock”便是“性病诊所”的意思[19]
天文台围 Observatory Court 因邻近的香港天文台而得名
天文台道 Observatory Road
科学馆径 Science Museum Path 因邻近的香港科学馆而得名。科学馆道原名“兴祥道”(Hing Cheung Road),1981年改为今名
科学馆道 Science Museum Road
科学馆广场 Science Museum Square
伊利沙伯医院径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Path 京士柏 因邻近的伊利沙伯医院而得名
伊利沙伯医院路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Road
炮台街 Battery Street 佐敦 因邻近的官涌炮台而得名。1840年,林则徐分别在官涌山和尖沙咀兴建官涌炮台(又名临冲炮台)及尖沙咀炮台。但在一年后,因着炮台孤悬海外的缘故,林则徐下令撤防。两座炮台在之后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军所占领,并且被炸毁和拆卸。现时官涌街和炮台街就是昔日的遗址
童军径 Scout Path 因邻近的香港童军总会而得名
渡船街 Ferry Street 油麻地 油蔴地小轮而得名。渡船街以前是海边,最早之油麻地码头在公众四方街(今众坊街)与渡船街交接处,是木搭公众码头
街市街 Market Street 因邻近的油麻地街市而得名。油麻地街市座落在现今图书馆后面的地方,为一个摊贩形式的街市,直到1957年新填地街及甘肃街新街市建成后,才重修成图书馆和公共停车场
众坊街 Public Square Street 众坊街的“众坊”是指油麻地天后庙前的一个广场,本地人称之为“榕树头”。政府兴建这条街道时,便根据这个广场将此街定名为“Public Square Street”,取其“公众广场”之意,但是被人误译为“公众四方街”,直至1970年代,才改为众坊街
庙街 Temple Street 因邻近的油麻地天后庙而得名
培正道 Pui Ching Road 何文田 以附近学校香港培正中学而得名
牧爱街 Good Shepherd Street 因附近由香港圣公会创办的圣公会蔡功谱中学而得名。学校原拟名为“牧爱中学”,但为答谢蔡世器先生捐款兴建校舍,故命名为蔡功谱中学。学校所在的街道则命名为牧爱街。
花墟径 Flower Market Path 旺角 因邻近的旺角花墟而得名
花墟道 Flower Market Road
广华街 Kwong Wa Street 因邻近的广华医院而得名
水渠道 Nullah Road 1930年代初,政府将流入洗衣街的水源在界限街截断,装设地下水渠作为下水道,水渠道就是因这条水渠而得名
运动场道 Playing Field Road 因邻近的旺角大球场而得名
东方街 Tung Fong Street 因邻近的东方烟厂(Orient Tobacco Manufactory of Hongkong)而得名。东方烟厂于1920-30年代在旺角弥敦道与窝打老道开业[9]
烟厂街 Yin Chong Street
鸭寮街 Apliu Street 深水埗 19世纪,鸭寮街一带为大海,附近有农田、鱼塘,被填海后设曾有饲鸭的寮,鸭寮街因此而得名[20]
营盘街 Camp Street 因邻近的深水埗军营而得名。深水埗军营建于1927年,在香港日治时期曾被日军用作囚禁战俘的集中营,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新被英军使用。1977年军营关闭,部分营房曾成为难民营,收容当时涌入的越南难民,而部分土地其后则重建成丽阁邨深水埗公园
批发市场街 Wholesale Market Street 因邻近的长沙湾副食品批发市场而得名
医局街 Yee Kuk Street 因邻近的深水埔公立医局而得名。深水埔公立医局原位于天后庙旁,建成于1911年。2002年进行翻新工程后,现时医局已改为美沙酮诊所,并已改名“深水埗美沙酮诊所”,由医疗辅助队管理
医局西街 Yee Kuk West Street
英华街 Ying Wa Street 因邻近的英华书院而得名
观音街 Kun Yam Street 红磡 因邻近的红磡观音庙而得名
船澳街 Dock Street 因邻近的黄埔船坞(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而得名。黄埔船坞于1863年创办,1973年与太古船坞合并,成立香港联合船坞有限公司,并迁至青衣。黄埔船坞现址已重建成黄埔花园
黄埔街 Whampoa Street
庇利街 Bailey Street 因昔日邻近庇利船厂而得名。
北拱街 Pak Kung Street 因邻近的红磡北帝庙而得名。北拱街意思是“受北帝拱卫的地方”。
北帝街 Pak Tai Street 因昔日邻近的北帝庙以命名。
顺风道 Railway Approach 因邻近的红磡车站而得名。
差馆里 Station Lane 因邻近的红磡警署而得名。差馆警署的古称。
新码头街 San Ma Tau Street 土瓜湾 因邻近的九龙城渡轮码头而得名。
谭公道 Tam Kung Road 因昔日邻近的谭公庙而得名。该庙于抗日时期被炸毁。
宋皇台道 Sung Wong Toi Road 因邻近的宋皇台而得名。
书院道 College Road 九龙城 因邻近的喇沙书院而得名
喇沙利道 La Salle Road
侯王道 Hau Wong Road 因邻近的侯王古庙而得名
衙前塱道 Nga Tsin Long Road 此两条街道的命名,是由于自南宋以来于此处设立之官署(衙门)
衙前围道 Nga Tsin Wai Road
城南道 South Wall Road 因位于九龙寨城以南而得名
爵禄街 Tseuk Luk Street 新蒲岗 因昔日为启德机场跑道的一部分,改建后取名“爵禄”,谐音“着陆”[21]
浸会大学道 Baptist University Road 九龙塘 因邻近的浸会大学而得名
广播道 Broadcast Drive 因邻近的多间电视台和电台而得名。广播道原名“光伟道”(Galway Road)及“安宁道”(Antrim Road)。自1960年代末起,佳艺电视丽的电视无线电视香港电台商业电台,一条不足一公里的广播道上总共有三家电视台和两家电台在此建立总部,令当年的广播道又称为“五台山”;现时部分传媒机构已迁出
圣约翰里 St. John's Lane 因邻近的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九龙及新界总区总部而得名
真光里 True Light Lane 因邻近的九龙真光中学而得名
杏林街 Heng Lam Street 乐富 因邻近的香港佛教医院而得名,“杏林”有“医院”之意
志莲道 Chi Lin Drive 黄大仙 因邻近的志莲净苑而得名
黄大仙道 Wong Tai Sin Road 因邻近的黄大仙祠而得名
展贸径 Trademart Drive 九龙湾 因邻近的九龙湾展贸中心而得名
复康径 Rehab Path 蓝田 因邻近的香港复康会蓝田综合中心而得名
灵实路 Haven Of Hope Road 将军澳 因邻近的灵实医院而得名
大学道 University Road 清水湾 因邻近的香港科技大学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全港三条同名街道当中,只有这条“大学道”为公众道路,且获政府刊宪确认命名。
西贡医局街 Sai Kung Yee Kuk Street 西贡 因昔日邻近的西贡医局而得名
市场街 See Cheung Street 因邻近的西贡市场而得名
车公庙路 Che Kung Miu Road 大围 因邻近沙田车公庙而得名
沙田车站围 Sha Tin Station Circuit 沙田 因邻近的沙田车站而得名
保健路 Po Kin Road 上水 因邻近的北区医院而得名
水厂街 Shui Chong Street 马料水 因邻近的沙田污水处理厂而得名
保健路 Clinic Road 因邻近的香港中文大学保健中心而得名。道路虽然为香港中文大学(下称“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车站路 Station Road 因邻近的港铁大学站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联合院道 United Crescent 因邻近的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联合路 United Road
新亚路 New Asia Road 因邻近的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新亚坊 New Asia Circle
生物科技路 Biotechnology Avenue 因邻近的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士林路 Residence Road 因沿路均为大量教职员及学生宿舍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崇基路 Chung Chi Road 因邻近的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教堂路 Chapel Road 因邻近的崇基学院礼拜堂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池旁路 Pond Crescent 因邻近的香港中文大学未圆湖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图书馆道 Library Boulevard 因邻近大学图书馆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中央道 Central Avenue 因位处中大本部(“中央校园”)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大学道 University Avenue 因位处香港中文大学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环回东路 Campus Circuit East 因道路环绕中大校园而得名。道路虽然为中大范围内的私家路,而名称亦未经政府刊宪确认,但一般地图均会显示有关道路名称。
环回西路 Campus Circuit West
环回北路 Campus Circuit North 白石角
科学园路 Science Park Road 因邻近的香港科学园而得名
科技大道东 Science Park East Avenue
科技大道西 Science Park West Avenue
科研路 Fo Yin Road
创新路 Chong San Road
粉岭车站路 Fanling Station Road 粉岭 因邻近的港铁粉岭站而得名
沙头角街市街 Market Street (Sha Tau Kok) 沙头角 因邻近的沙头角街市而得名
教育路 Kau Yuk Road 元朗 因邻近多间学校而得名
水车馆里 Shui Che Kwun Lane 因昔日邻近的消防局而得名。消防局昔日俗称“水车馆”
水车馆街 Shui Che Kwun Street
公园北路 Town Park Road North 因邻近的元朗公园而得名
公园南路 Town Park Road South
元朗体育路 Yuen Long Tai Yuk Road 因邻近元朗大球场而得名
湿地公园路 Wetland Park Road 天水围 因邻近的香港湿地公园而得名
石岗机场路 Shek Kong Airfield Road 石岗 因邻近的石岗机场而得名
烟囱路 Chimney Road 龙鼓滩 因邻近的龙鼓滩发电厂而得名
变压器路 Transformer Road
工场路 Workshop Road
三圣街 Sam Shing Street 屯门 因邻近的三圣庙而得名
天后路 Tin Hau Road 因邻近的屯门天后庙而得名
青松观路 Tsing Chung Koon Road 因邻近的青松观而得名
青松径 Tsing Chung Path
青山寺径 Tsing Shan Monastery Path 因邻近的青山禅院而得名
仁爱堂街 Yan Oi Tong Circuit 因邻近的仁爱堂总部而得名
德士古道 Texaco Road 荃湾 因邻近的德士古油库而得名。德士古(现称加德士)石油公司的油库于80年代中拆卸,重建成海滨花园
德士古道北 Texaco Road North
荃湾街市街 Tsuen Wan Market Street 因邻近的荃湾街市而得名
仁济街 Yan Chai Street 因邻近的仁济医院而得名
货柜码头路 Container Port Road 葵涌 因邻近的葵涌货柜码头而得名
货柜码头南路 Container Port Road South
葵涌医院道 Kwai Chung Hospital Road 因邻近的葵涌医院而得名
玛嘉烈医院道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Road 因邻近的玛嘉烈医院而得名
航展道 Airport Expo Boulevard 赤鱲角 因邻近的亚洲国际博览馆而得名
机场路 Airport Road 因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而得名
管制塔路 Control Tower Road 因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管制塔而得名
航天城路 Sky City Road 因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航天城而得名
航天城东路 Sky City Road East
翔天径 Sky Plaza Drive 因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翔天廊而得名
翔天路 Sky Plaza Road
翔天中路 Sky Plaza Road Central
翔天北路 Sky Plaza Road North
翔天南路 Sky Plaza Road South
跑道南路 South Runway Road 因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南跑道而得名
梅窝码头路 Mui Wo Ferry Pier Road 梅窝 因邻近的梅窝码头而得名
石壁水塘路 Shek Pik Reservoir Road 石壁 因邻近的石壁水塘而得名
大澳街市街 Tai O Market Street 大澳 因邻近的大澳街市而得名
长洲教堂路 Cheung Chau Church Road 长洲 因邻近的长洲浸信会教堂而得名。长洲浸信会早于1851年(咸丰元年)在长洲兴建教堂
长洲医院路 Cheung Chau Hospital Road 因邻近的长洲医院而得名
长洲体育路 Cheung Chau Sports Road 因邻近长洲体育馆而得名
张保仔路 Cheung Po Tsai Road 因邻近的张保仔洞而得名
中学路 Chung Hok Road 因邻近的佛教慧因法师纪念中学而得名
冰厂路 Ping Chong Road 因邻近的一间冰厂而得名
警署径 Police Station Path 因邻近的长洲警署而得名
学校路 School Road 因邻近的长洲官立中学而得名
乡事会街 Heung Sze Wui Street 大埔 因当区的乡事委员会而命名
乡事会坊 Heung Sze Wui Square
沙田乡事会路 Sha Tin Rural Committee Road 沙田
青衣乡事会路 Tsing Yi Heung Sze Wui Road 青衣
屯门乡事会路 Tuen Mun Heung Sze Wui Road 屯门
梅窝乡事会路 Mui Wo Rural Committee Road 梅窝
马湾乡事会路 Ma Wan Rural Committee Road 马湾
西贡乡事会路 Sai Kung Rural Committee Lane 西贡
环城大道 City Circuit 将军澳工业邨 因位于电视广播城内而得名。这些道路并非由官方改名,而是由TVB改名,仅作内部用途,故并无出现在香港官方的地图中。
外景路 OB Road
厂景路 Studio Road
新闻街 News Street
卫星街 Satellite Street
工场里 Workshop Lane
普照路 Po Chiu Road 油塘 因邻近的天主教普照中学而得名

以各行各业命名的街道

编辑
 
浣纱街
 
惠福道
 
洗衣街
 
木厂街
 
贾炳达道
 
大蒸场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金融街 Finance Street 中环 因邻近国际金融中心而得名
捷船街 Schooner Street 湾仔
船街 Ship Street
体育道 Sports Road 跑马地
浣纱街 Wun Sha Street 大坑
琉璃街 Lau Li Street 天后
玻璃街 Glass Street
帆船街 Yacht Street
工厂街 Factory Street 筲箕湾 因附近工厂林立而得名
资讯道 Information Crescent 薄扶林 因位处数码港园区而得名
渔晖道 Yue Fai Road 香港仔 这些街道都以“渔”字开头,反映昔日香港仔一带都是渔村
渔丰街 Yue Fung Street
渔歌街 Yue Ko Street
渔光道 Yue Kwong Road
渔利街 Yue Lei Street
渔获街 Yue Wok Street
惠福道 Welfare Road 黄竹坑 “Welfare”的意思是“福利”,该道路的建筑物,大多都是慈善团体的建筑,故有此名
黑布街 Hak Po Street 旺角 1940年代,旺角(芒角村)已由一个村庄经填海造地渐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不同工业的集中区域。染布房街就有很多染布工业集中,黑布白布在于早年是广泛购用的,因此也发展出黑布街及白布街
白布街 Pak Po Street
染布房街 Yim Po Fong Street
洗衣街 Sai Yee Street 洗衣街原为一条小水溪,1920年代,田地平整为住宅大楼,居住于小水溪附近的妇女上门接洗衣服,附近居民都叫溪边小径为洗衣街。1930年代,政府将水溪水源于界限街截断导入地底下水道,及将水溪覆盖于地底辟成道路。由于居民习惯称呼溪边小径为洗衣街,故覆盖路面后仍维持今称
晏架街 Anchor Street 大角咀 “Anchor”的意思是“锚”。晏架街一带原是港口,船只在这里抛锚停泊,后来填海发展九龙半岛而变成陆地,至今超过六十年
农圃道 Farm Road 土瓜湾
木厂街 Mok Cheong Street
炮仗街 Pau Chung Street 20世纪初,“爆竹大王”陈兰芳于此处开设炮竹厂而得名[9]
贾炳达道 Carpenter Road 九龙城 “Carpenter”意思为木匠,中文却音译为“贾炳达”
货运道 Cargo Circuit 九龙湾 道路在已关闭的启德机场附近,“Cargo”意思是货柜
银影路 Ngan Ying Road 清水湾 因邻近清水湾邵氏影城而得名
影业路 Ying Yip Road 因邻近清水湾制片厂而得名
插桅杆街 Chap Wai Kon Street 沙田
渔安街 Yu On Street 汀角
教育路 Kau Yuk Road 元朗 1960年代,新界人口及学童数目增加,所以政府与新界乡议局决定在乡议局的三个选区(元朗、大埔同南约)各兴建一间中学,政府承担70%建筑费,乡议局承担30%。为配合新界乡议局元朗区中学而兴建的马路就称为教育路。
元朗炮仗坊 Yuen Long Pau Cheung Square
元朗体育路 Yuen Long Tai Yuk Road 配合元朗大球场及元朗区体育会兴建的马路。
工业街 Kung Yip Street 葵涌 因附近工厂林立而得名
打砖坪街 Ta Chuen Ping Street
大蒸场路 Tai Ching Cheung Road 据说此地以往是蒸酒之地而得名[22]
航膳中路 Catering Road Central 赤鱲角 因附近有多间航空公司的膳食服务大楼而得名
航膳东路 Catering Road East
航膳西路 Catering Road West
长洲体育路 Cheung Chau Sports Road 长洲

以食品命名的街道

编辑
 
水街
 
水巷
 
西洋菜南街
 
通菜街
 
豉油街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咸鱼街 Ham Yu Street 西营盘
水街 Water Street 水街的中间原有一条明渠,把雨水从山上带到维多利亚港。水街亦因此得名
水巷 Water Lane 上环
糖水道 Tong Shui Road 北角
西洋菜里 Sai Yeung Choi Lane 深水埗
西洋菜北街 Sai Yeung Choi Street North 石硖尾 1924年,位于旺角的芒角村拓展道路。由于这些道路的位置,本来是种植西洋菜通菜的水田,所以就被命名为西洋菜街和通菜街。随着旺角的发展,菜田早已消失,变成以商业及住宅大厦为主[15]
西洋菜南街 Sai Yeung Choi Street South 旺角
通菜街 Tung Choi Street
豉油街 Soy Street
酒街 Wine Street 元朗

以动物命名的街道(不包括单一字眼系列的街名)

编辑
 
龙翔道
 
龙图街
 
凤仪街
 
狮子桥
 
凤攸南街
 
凤攸北街
 
凤麒路
 
凤琴街
 
麒麟径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凤凰台 Fung Wong Terrace 湾仔
凤辉台 Fung Fai Terrace
皇龙道 Dragon Road 天后
金龙台 Dragon Terrace
孔雀道 Peacock Road 北角
龙翔道 Lung Cheung Road 九龙北
红鸾道 Hung Luen Road 红磡
凤仪街 Fung Yi Street 土瓜湾 此十一条街道都是“马头角十三街”当中的全直街道,最大特色在于每条街的字首均为中国传统有吉祥兆头之动物:龙、凤、鹿、麒麟(麟)、鹰、鹏、雁(鸿)、蝉、燕、马(骏)及鹤
鹤龄街 Hok Ling Street
鸿运街 Hung Wan Street
鹿鸣街 Luk Ming Street
麟祥街 Lun Cheung Street
龙图街 Lung To Street
鹏程街 Pang Ching Street
蝉联街 Shim Luen Street
骏发街 Tsun Fat Street
燕安街 Yin On Street
鹰扬街 Ying Yeung Street
狮子石道 Lion Rock Road 九龙城 狮子石道的英文名称一般认为是来自九龙半岛北部的狮子山(Lion Rock),但中文名称却错误直译为“狮子石”。然而,由于该处离狮子山有一段距离,因此也有持相反意见,认为“狮子石”并非指“狮子山”。
凤舞街 Fung Mo Street 横头磡
彩凤径 Choi Fung Path 牛池湾
游龙径 Yau Lung Path
狮子山隧道 Lion Rock Tunnel 狮子山
狮子山隧道公路 Lion Rock Tunnel Road 沙田
狮子桥 Lion Bridge
燕子里 Yin Tse Lane 大埔滘
画眉径 Wa Mei Path 粉岭
凤麒路 Fung Ki Road 元朗 这一系列街道都位于元朗市中心以东的鸡地,鸡地一名源于以前这里是买卖鸡鸭家禽的。在1960至80年代,村民会把家禽带来大棚中买卖。到了1980年代起,该处成为以单栋式洋楼为主的住宅区,并附以小规模商业活动。到1990年代,墟市的面积缩小,只剩下位于现在YOHO Midtown旁的蔬菜批发市场。当初可能是由于鸡地名字不雅,政府为这区的街道命名时,以凤字取代鸡,寄以吉祥的意思。[23]
凤翔路 Fung Cheung Road
凤琴街 Fung Kam Road
凤群街 Fung Kwan Road
凤香街 Fung Heung Road
凤攸南街 Fung Yau Street South
凤攸北街 Fung Yau Street North
凤攸东街 Fung Yau Street East
麒麟径 Kei Lun Path 屯门
海蜂径 Seabee Lane 愉景湾
海燕径 Seabird Lane
海马径 Seahorse Lane

以植物命名的街道(不包括单一字眼系列的街名)

编辑
 
荷李活道
 
红棉路
 
棉花路
 
地士道街
 
樱桃街
 
诗歌舞街
 
柳树街
 
翠榕桥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玫瑰里 Rose Lane 西营盘
紫薇街 Tsz Mi Alley
荷李活道 Hollywood Road 上环 “Hollywood”的意思是“冬青树”
红棉路 Cotton Tree Drive 金钟
棉花路 Cotton Path 铜锣湾
比雅道 Briar Avenue 跑马地 “Briar”的意思是“蔷薇”
蟠龙道 Broom Road “Broom”的意思是“金雀花”
荷塘道 Hawthorn Road “Hawthorn”的意思是“山楂”
冬青道 Holly Road
松柏径 Cedar Drive 赤柱
棕榈径 Palm Drive
松山道 Pine Tree Hill Road 佐敦
地士道街 Thistle Street 旺角 “Thistle”的意思是“蓟”,苏格兰国花
槐树街 Ash Street 大角咀 “Ash”的意思是“梣树”
榉树街 Beech Street
柏树街 Cedar Street “Cedar”的意思是“雪松”,又称香柏
樱桃街 Cherry Street
榆树街 Elm Street
松树街 Fir Street “Fir”的意思是“杉树”,当年跟附近的杉树街(Pine Street)错误对调英文名
埃华街 Ivy Street “Ivy”的意思是“常春藤”
洋松街 Larch Street
菩提街 Lime Street “Lime”的意思是“椴树”
枫树街 Maple Street
橡树街 Oak Street
棕树街 Palm Street
杉树街 Pine Street “Pine”的意思是“松树”,当年跟附近的松树街(Fir Street)错误对调英文名
白杨街 Poplar Street
诗歌舞街 Sycamore Street “Sycamore”的意思是“无花果树”
铁树街 Tit Shu Street
合桃街 Walnut Street
柳树街 Willow Street
黄竹街 Wong Chuk Street
彩雀街 Larkspur Street 长沙湾 “Larkspur”的意思是“飞燕草”
丁香街 Lilac Street
兰花街 Orchid Street
海棠路 Begonia Road 九龙塘
高槐路 Cassia Road “Cassia”的意思是“肉桂”
石竹路 Dianthus Road
玉兰路 Magnolia Road
寿菊路 Marigold Road
丹桂路 Osmanthus Road
牡丹路 Peony Road
玫瑰街 Rose Street
地锦路 Verbena Road “Verbena”的意思是“马鞭草”
紫藤路 Wistaria Road
橙花路 Chang Fa Avenue 彩虹
青杨路 Ching Yeung Avenue
红梅路 Hung Mui Avenue
蓝钟路 Lam Chung Avenue
绿柳路 Luk Lau Avenue
紫葳路 Tse Wai Avenue
黄菊路 Wong Kuk Avenue
翠榕桥 Banyan Bridge 沙田
牡丹街 Mau Tan Street 元朗
翠柏路 Chui Pak Road
红棉围 Hung Min Court
青榕径 Banyan Path 锦绣花园/棕榈泉
紫荆东路 Bauhinia Road East
紫荆北路 Bauhinia Road North
紫荆南路 Bauhinia Road South
紫荆西路 Bauhinia Road West
海棠径 Begonia Path
白杨径 Birch Path “Birch”的意思是“桦树”
茶花径 Camelia Path
柏树径 Cedar Path “Cedar”的意思是“雪松”,又称香柏
樱桃径 Cherry Path
加州花园翠柏路 Cypress Drive
榕翠径 Ficus Path
洋葵径 Geranium Path
银杏路 Ginkgo Road
华梓径 Gmelina Path
金竹东路 Golden Bamboo Road East
金竹西路 Golden Bamboo Road West
红花径 Hibiscus Path “Hibiscus”的意思是“芙蓉”
红棉径 Kapok Path
桂花径 Laurel Path
丁香径 Lilac Path
芙蓉径 Lily Path “Lily”的意思是“百合”
红荷径 Lotus Path
红荷路 Lotus Road
荔枝里 Lychee Lane
荔枝东路 Lychee Road East
荔枝北路 Lychee Road North
荔枝南路 Lychee Road South
荔枝西路 Lychee Road West
玉兰径 Magnolia Path
金粟径 Maize Path
银菊径 Marigold Path
米兰径 Michelia Path
水仙径 Narcissus Path
竹桃径 Oleander Path
紫兰径 Orchid Path
月桂径 Osmanthus Path
柏欣大道 Palm Canyon Drive “Palm”的意思是“棕榈”,“Canyon”的意思是“峡谷”
牡丹径 Peony Path
凤凰径 Phoenix Path
翠松路 Pinaceae Drive
松涛东路 Pinery Road East
松涛南路 Pinery Road South
松涛西路 Pinery Road West
金桃径 Prunus Path
玫瑰径 Rose Path
紫檀路 Rose Wood Road
日葵径 Sunflower Path
枫香路 Sweet Gum Road
柳树径 Willow Path
梨木道 Lei Muk Road 葵涌 相传该处附近有梨树而得名
梨树路 Lei Shu Road
丽梨花街 Lai Lei Fa Street

以数目字命名的街道

编辑

以下列表不包括各新界乡村,以及康乐园锦绣花园等低密度住宅区内的街道。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第一街 First Street 西营盘
第二街 Second Street
第三街 Third Street
第一巷 First Lane 大坑
第二巷 Second Lane
第三巷 Third Lane
牛头角第一街 Ngau Tau Kok First Street 牛头角 这一系列街道都随牛头角下邨重建而不再存在(参见牛头角下邨周边街道
牛头角第二街 Ngau Tau Kok Second Street
牛头角第三街 Ngau Tau Kok Third Street
牛头角第四街 Ngau Tau Kok Fourth Street
牛头角第五街 Ngau Tau Kok Fifth Street
大有街 Tai Yau Street 新蒲岗 这一系列街道都位于新蒲岗工业区内
另见新蒲岗八街
双喜街 Sheung Hei Street
三祝街 Sam Chuk Street
四美街 Sze Mei Street
五芳街 Ng Fong Street
六合街 Luk Hop Street
七宝街 Tsat Po Street
八达街 Pat Tat Street

以天体命名的街道

编辑
 
木星街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月街 Moon Street 湾仔 取材自《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
星街 Star Street
日街 Sun Street
木星街 Jupiter Street 天后
水星街 Mercury Street
旭日街 Yuk Yat Street 土瓜湾
朗月街 Long Yuet Street
朗日路 Long Yat Road 元朗
骏日街 Chun Yat Street 将军澳工业邨

以船只命名的街道

编辑
 
阿盖尔街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德立街 Drake Street 金钟 以英国海军战舰德立号(HMS Drake)命名
乐礼街 Rodney Street 以英国海军战舰乐礼号(HMS Rodney)命名
添马街 Tamar Street 以英国海军战舰添马舰(HMS Tamar)命名
布伦海姆道 Blenheim Road 尖沙咀 以英国海军战舰布伦海姆号(HMS Blenheim)命名
阿盖尔街 Argyle Street 旺角 以英国商船阿盖尔号(Argyle)命名
地士道街 Thistle Street 以英国海军战舰地士道号(HMS Thistle)命名

以飞机型号命名的街道

编辑

以下街道均位于已关闭的启德机场一带,故以飞机型号命名。随着启德机场停用及拆卸,除协调道德高道外,下列街道名已于2015年1月23日起被地政总署予以“除名及不再使用”。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说明
彗星道 Comet Drive 启德 哈维兰彗星型客机(de Havilland Comet)命名。哈维兰彗星型是由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发,于1949年出厂。这种飞机的研发,使英国成为航空界的翘楚。彗星道原名“机场四路”(Airport Drive No. 4),1987年改为今名
协调道 Concorde Road 和谐式客机(Concorde)命名。和谐式客机由法国宇航英国飞机公司联合研制的中程超音速客机,在1969年首飞,1976年投入服务。受种种因素影响,和谐式客机于2003年“退役”,结束其27年的商业飞行生涯
康维道 Convair Drive 康维尔系列飞机(Convair)命名。康维尔系列飞机由美国飞机制造商康维尔(Convair)制造。康维道原名“机场五路”(Airport Drive No. 5),1987年改为今名
德高道 Dakota Drive C-47运输机(C-47 Skytrain,英文又名Dakota——达科塔)命名。C-47运输机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生产,是一款由DC-3民用客机衍生而成的军用运输机,为二战盟军广泛采用的机种之一,并一直采用至1950年代,时至今日仍然服役于少数国家。德高道原名“机场一路”(Airport Drive No. 1),1987年改为今名
电星道 Electra Drive 伊莱克特拉系列飞机英语Lockheed Model 10 Electra(Electra)命名。伊莱克特拉系列飞机由美国洛歇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制造。电星道原名“机场三路”(Airport Drive No. 3),1987年改为今名
天威道 Skymaster Drive 天威系列飞机(Skymaster)命名。天威系列飞机由美国塞斯纳飞行器公司(Cessna Aircraft Co.)制造
三星道 Tristar Avenue 洛歇三星客机(Lockheed L-1011 TriStar)命名。它是继波音747DC-10后,第三款投入商业运营的宽体喷气客机,亦是洛歇公司的唯一一款喷射民航客机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来源
  1. ^ 现有道路及铁路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路政署
  2. ^ Bebbington, G. (1972) London Street Names, p18
  3. ^ 3.0 3.1 3.2 http://hk.epochtimes.com/archive/Issue112/szlz-2.html [失效链接]
  4. ^ 追憶龍城蛻變. peacesail.wordpress.com.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香港地方 - 建設及建築物 - 石油儲存庫. www.hk-place.com.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圖說香江:禮頓山,約1950年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遊走中環小街之鐵行里. 2011-08-01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郑宝鸿. 《香港華洋行業百年──貿易與金融篇》. 香港: 商务. 2016年2月. ISBN 9789620756764 (中文).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香港掌故 【街道名稱的由來】(六之六). 大纪元时报. 2007-05-18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丁新豹. 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 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11-17 [2022-03-26]. ISBN 978-962-04-366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中文). 
  11. ^ 壹週刊 屋地盡當銀行逼倉 劉皇發山窮水盡. fungchiwood.com. 2002-09-12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新界乡议局史》,第118-119页
  13. ^ 13.0 13.1 13.2 13.3 以外國地名命名的香港地名一覽. daimones.blogspot.com.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数码地面电视讯号覆盖范围列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15. ^ 15.0 15.1 15.2 香港掌故 [街道名稱的由來 ] 六之五. 大纪元时报. 2007-05-11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吴霭仪. 活化火藥庫. 2012-02-07 [201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17.0 17.1 郑宝鸿. 街道倒後鏡. www.thevoice.org.hk. 2010年10月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18.0 18.1 存档副本.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http://www.takungpao.com/hm/top/2011-05-19/812881.html [失效链接]
  20. ^ 存档副本. [2011年8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新蒲崗街道趣談. Metro Pop. 2017-11-01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林根深. 大蒸場走下城門水塘. 文汇报. 2004-05-08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跑遊元朗 (5) - 雞地. 2014-01-18 [2015-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书籍及媒体
  • 《香港街道命名考源》,梁涛,市政局,1992年
  • 《九龙街道命名考源》,梁涛,市政局,1993年
  • 《香港历史文化小百科》,尔东,明报出版社,2004年11月
  • 《解密百年香港》,亚洲电视
  • Signs of a Colonial Era, Andrew Yanne and Gillis Heller, 2009
  • Hong Kong's Street Names and Their Origins. Vol. 1, Frena Bloomfield, 198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