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東漢末年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曹嵩之子,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2]:1东汉末年丞相外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东汉末年主要群雄之一,职位为丞相,为汉末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亦是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其子曹丕建立曹魏追尊庙号太祖,追谥武皇帝

曹操
东汉魏王、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曹魏追尊皇帝
曹操
曹操画像
东汉丞相魏王冀州
国家
时代东汉
主君汉灵帝汉少帝汉献帝
姓名曹操
孟德
职官郎官(174年) → 洛阳北部尉(174年) → 顿丘令(177年) → 议郎(180年) → 骑都尉(184年) → 济南国国相(184年) → 典军校尉(188年) → 奋武将军(190年) → 东郡太守(191年) → 兖州牧(195年) → 建德将军(196年) → 镇东将军、费亭侯(196年) → 司隶校尉、录尚书事(196年) → 大将军、武平侯(196年) → 司空、车骑将军(196年) → 冀州牧(204年) → 丞相(208年) → 魏公(213年) → 魏王(216年)
封爵费亭侯→武平侯→魏公→魏王→魏武帝(追封)
封地魏郡
氏族谯郡曹氏
籍贯沛国谯县
出身地沛国谯县
别名吉利(小名)
阿瞒(小字)
出生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东汉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
婚年卞氏(179年结婚),其余不详[1]
逝世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
(公元220年3月15日)(65岁)
东汉洛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
庙号太祖魏文帝追尊)
谥号武王(汉献帝初谥)
武皇帝(魏文帝追尊)
墓葬高陵
亲属
父亲追尊魏太皇帝曹嵩
元配丁夫人
武宣皇后卞氏
侧室刘夫人
环夫人
杜夫人
秦夫人
尹夫人
王昭仪等共15位
继室之父卞远
兄弟曹德(弟)
曹昂曹铄曹丕曹彰曹植曹冲等共34位,儿子25位,女儿6位,养子3位
嫡子曹昂
嫡女曹节
养子曹真曹彬
其他亲属养曾祖父:曹萌 养祖父:高皇帝曹腾
观沧海短歌行等多首
曹操
汉语曹操

早年与袁绍相处甚厚,袁绍与何进欲尽诛阉宦,引董卓入京。后董卓祸乱朝野,授予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与曹操共事。曹操更名改姓,东归陈留,聚义兵随多路诸侯一同讨伐董卓。后联盟破碎,曹操自行发展,实力逐渐积累。后董卓服诛,操讨陶谦,征张绣,灭吕布,败袁术,在中原成功立足。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颇为强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击破袁绍大军,并持续向北,克灭袁尚袁谭,北击乌桓一统北方,实力雄厚,睥睨天下。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发兵南征,刘琮束手,收服荆州。于是曹操决定继续南下,发兵二十余万[3],自称八十余万[4],意欲统一南方。然而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元气大伤。建安十六年(211年),在渭南之战击破关中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5]。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曹操薨于洛阳[6],终年六十六岁[2]:1

曹操于建安年间权倾天下,在世时官至司空大将军,自任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汉献帝沦为他的傀儡皇帝,实际上由曹操掌管大权,故而诸葛亮称其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方则称为“奉天子以令不臣”。其被指为人多疑,长久以来以“奸雄”的形象流传于世。但其为人也以礼贤下士而著称。其文笔为人称颂,诗文也流传于世。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失。毛宗岗《三国演义》称曹操为“三绝”中的“奸绝”。

生平

编辑

早年生平

编辑

东汉永寿元年(155年),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一个宦官家族,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天子,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是曹腾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远祖是汉代初期的相国曹参,但是裴松之注曰:“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7]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称:“曹氏,夏侯氏之出也”[2]:9;曹氏先世实属难考[2]:13

曹操少年时机警、权数[2]:14。十岁时曾经在家乡击退鳄鱼[8],但性格放荡不羁[2]:14。曹操的叔父曹炽数次在曹嵩面前批评曹操,曹操听到后心生不满。有次在曹炽经过时,曹操突然装作中风的样子,曹炽急忙去找曹嵩,曹嵩赶来时,曹操却和平常一样,说自己原本就没有病,因此曹炽不受曹嵩喜爱,以为曹炽就爱乱说谎。所以之后曹炽再告曹操的状时,曹嵩都不相信他的话,曹操也更加肆无忌惮。[9]曹操曾经和袁绍偷新娘[10],这些举动不为世人看重。只有桥玄何颙李瓒王儁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11][12][13][14][15][16]。当时曹操还在当默默无闻的洛阳北部尉,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投靠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曹操问许劭“我是怎样的人(我何许人也)?”[2]:18据说,许劭鄙视其为人不肯回答,后曹操固问之,劭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2]:18(孙盛《异同杂语》记载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2]:18),曹操听罢大笑,并逐渐知名[17][18][19][20]。许劭相当看重曹操的能力,曹操因许劭而名当世,许劭也因评论曹操而名流千古[2]:18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祭祀桥玄,并且写下悼文[21]李膺李瓒将没时谓子李宣等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我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2]:19

孙盛《异同杂语》记载:曹操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家,张让发觉后,曹操手舞著越墙逃出,才艺绝人[2]:16。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经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孙子略解》,后立志组成《兵法接要》此为后来的《孟德新书》。

初入官场

编辑

曹操年轻时是名诸生[22],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察举孝廉成为郎官,不久司马防(曹魏后期的权臣和西晋奠基人司马懿的父亲)推荐曹操为洛阳北部[注 1],但曹操想担任洛阳令,不过负责人事的选部尚书梁鹄并没有同意[23]。曹操上任洛阳北部尉后,在官署门口放置五色棒,规定犯法者处死[24]。数月后,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宦官集团,可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表面称赞他,但却暗中陷害,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从此离开中央。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25],第二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26]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168年),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反为阉党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没有被汉灵帝采纳。而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是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27]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太平道首领张角聚众起义,黄巾之乱爆发,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郡镇压叛乱。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济南贪污县令8名,并且严令禁止当时盛行的宗教迷信。[28]据说因为曹操当政素称严明,济南郡一带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自称在担任济南相期间的行为得罪十常侍和地方豪强,害怕引起报复,称病回乡,在谯县东部五十里建筑精舍,上半年研读书籍传记,下半年以打猎为自己娱兴,还言: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29],同时也谢绝宾客来访[30]。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与汝南陈逸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经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31]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甘肃兰州)的边允韩约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188年,汉灵帝组建西园军,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但曹操不愿受征招,但在桥玄门生王儁的劝说下,才往沛国袁忠处求入京文书,中途袁忠还羞辱曹操一番,这为日后曹操一日诛三贤埋下祸根[来源请求],之后朝廷将曹操派往家乡募兵,结果中途士兵叛乱,袭击曹操,曹操负伤逃脱[32]。189年,在位22年的汉灵帝驾崩,终年34岁,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宦官失势之机诛灭阉党,但是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经被宦官下手谋杀,随后宦官十常侍也被袁绍袁术等人带兵诛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诛杀丁原,逼走袁绍,执掌朝政。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京城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没有接受董卓所封的官职,害怕惹祸上身,更名改姓,与西园助军右校尉冯芳前将军袁术潜逃出洛阳。向东逃亡,经过中牟县时,被亭长怀疑是劫掠的凉州兵,于是将曹操抓去见县令,冯芳、袁术趁机逃亡,后来曹操把自己召集诸侯共讨董卓的事说出,又以刘邦,放走刘秀的两位亭长为事,终于让亭长放走曹操,曹操逃亡到成皋,投奔故人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其子招待曹操。曹操听见有磨刀之声,以为吕伯奢儿子要抓捕自己献给官府,干脆将吕伯奢五个儿子和吕家2名宾客全部杀死。事后曹操发现自己是误杀,于是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来安慰自己[33][34][35]。曹操杀死吕伯奢儿子离开后,道逢二人,容貌威武,曹操避让。二人笑着对曹操说:“感觉你很害怕,为什么呀?”曹操觉得诧异,把刚才杀人的事全盘托出。临别前,曹操解佩刀送给二人并说:“以此表吾丹心,愿二贤慎勿言。”[36]

189年十二月,在回到陈留郡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乡勇,甚至亲自和刀匠一同制作武器[37],豪强卫兹也倾家财助之,曹操率先于己吾揭竿举义,讨伐董卓。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董卓讨伐战开始,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

此次战役中,曹操跟随诸将驻扎酸枣,当时天下英雄豪杰,都以袁绍马首是瞻,只有鲍信认为曹操是拨乱反正的雄才。而鲍信的推算也没有错,在董卓焚烧洛阳,挟持汉献帝与百官迁都长安之后,袁绍等各军将领都畏惧董卓而按兵不动,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唯有曹操单独引兵西行。张邈派部将卫兹率领一部分兵力跟随曹操,曹操打算夺取成皋,在抵达荥阳汴水时,和董卓部将徐荣遭遇,大败,士卒死伤众多。战中,曹操被流矢射中,所骑战马受伤倒下,幸而曹洪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曹操,且步行随侍保护,才能乘夜逃走。也是因为这战,徐荣发现曹操以这么少的兵力,都能奋战一整天,判断酸枣不易攻下,因此也向后撤退。

曹操回到酸枣,看见各军累积起来也有十余万,但诸将每天欢宴饮酒,没人图谋进取,于是提出建议:

  1. 袁绍从河内发兵,进逼孟津
  2. 酸枣诸将,据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轘辕关、太谷关,掌握险要。
  3. 袁术攻击丹水、析,直入武关,威胁三辅
  4. 全军兴筑高大坚固的堡垒,不和董卓军团正面冲突,只派出游击部队骚扰,完全控制关东,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等待董卓军内部发生变化。

然后诸将不能接受这项部署,曹操因为士兵多死在荥阳之战,只好跟司马夏侯惇等,前往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予曹操四千余人。行军至龙亢,士卒叛变,趁夜焚烧曹操营帐,曹操亲手斩杀数十人,才出营帐,没有参与叛变的仅剩五百余人。又行军到铚、建平一带,集结残兵一千余人,投奔袁绍,前来河内驻守。

然而不久后,酸枣大营粮秣告尽,各军星拔营散,同时内斗又起,刘岱和桥瑁交恶,桥瑁被杀。袁绍和韩馥又谋立幽州刘虞为帝,想拉拢曹操,遭到曹操拒绝。联军无暇顾及董卓之事,于是反董卓联盟解散,除了曹操、孙坚、王匡之外,其余诸军皆没有和凉州军团交战,只是各怀鬼胎,保存实力。曹操听从鲍信的建议,想避开袁绍新占的冀州,往黄河南边的兖州进行发展。这时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攻略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无法抵抗,曹操趁机使袁绍让自己前往东郡,并顺利地濮阳击败白绕。袁绍于是上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屯驻东武阳。[38]

收众山东

编辑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驻军顿丘,黑山贼于毒等趁机攻击东武阳,曹操率军直向于毒的本营西山,于毒得到消息,解除对东武阳的进攻。曹操趁胜进抵内黄,大破眭固及南匈奴单于於夫罗等,东郡遂告安定。

夏,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杀,举州惊恐。曹操部属陈宫前往昌邑,向别驾、治中推荐曹操继任。鲍信心中亦有同样想法,于是与州吏万潜等到东郡迎接太守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初期失利,后曹操即起补救,加强训练,赏罚严格,又不断使用奇兵诡计,昼夜进攻,终于逼退黄巾军。然而鲍信在乱军中战死,曹操重金寻鲍信尸体不得,只好雕刻其木像安葬祭拜。之后,曹操追击黄巾直到济北国,黄巾军眼见退无可退,遂全体投降,其中有士兵三十余万人,眷属老幼约一百万人。曹操遴选其精锐,组成大名鼎鼎的“青州兵”。

与此同时,汉献帝下诏使金尚为兖州刺史,曹操在金尚要赴任之际,率军攻击,金尚只好投奔袁术。

当时,袁绍和袁术反目成仇,双方拉结人马,袁绍找上荆州刘表,而袁术则找上公孙瓒陶谦。而作为袁绍盟友的曹操,帮助袁绍打败屯驻高唐刘备、屯驻平原单经、屯驻发干的陶谦等。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屯军鄄城。此时刘表截断盘踞在南阳的袁术其粮道,袁术受不了如此压力,率军北上,打算进占兖州。联络黑山贼余党以及於夫罗,屯驻封丘,并派遣将领刘详驻扎匡亭。曹操出兵攻击刘详,袁术来救,为曹操所败,曹操乘胜包围封丘,还没包围完成,袁术突围,退驻襄邑,曹操追击,连战连胜,最后袁术退入扬州九江郡,曹操因此回军定陶。是为匡亭之战

秋,陶谦攻打兖州东部泰山郡,使得曹操父亲曹嵩被杀。对于曹嵩之死,存在争议。[39]为此事,曹操开始攻击徐州牧陶谦,并得到袁绍相助[40]。曹操打到彭城,陶谦不敌退保郯县,曹操在此战中被指“多所残戮”[41]:33[42]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荀彧程昱留守,再攻陶谦,进逼东海琅邪,并在郯县大破前来帮忙陶谦的刘备,吓得陶谦差点逃回丹阳。就在此时,张邈因为恐惧曹操将为袁绍杀死自己,而陈宫则因为边让被杀而心生恐惧,于是两人联合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以及张邈弟张超与太守毛晖,徐翁等,奉迎吕布成为兖州牧。吕布占据濮阳,兖州郡县大部分都响应,等曹操回军时,根据地只剩下鄄城、东阿三县。

曹操和吕布交战于濮阳,濮阳豪门氏作为内应,大开城门迎接曹操。曹操焚烧东门,誓言绝不退出,但被吕布反攻大败,出奔,被吕布抓住,却不认识曹操,反而问曹操在哪里,曹操回答:“骑马逃走那个就是曹操。”吕布相信而放掉曹操,曹操才因此逃过一劫[43][来源请求]

曹操回营后,再度组织进攻,双方再战于濮阳,对峙一百余天,双方粮秣用尽,于是各自撤退。在这危急时刻,曹操曾想投奔袁绍,但被程昱劝阻,曹操这才打消念头,但还是亲自前往袁绍处,借了五千士兵回兖州继续和吕布作战[44]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在钜野大败吕布部将薛兰李封等,吕布与陈宫卷土重来,双方遭遇,曹操兵全出去收割小麦,只剩一千余人,于是曹操设伏,吕布发现敌人单薄,轻装突击,曹操伏兵出击,大败吕布,乘胜攻取定陶,分兵收复诸县,吕布逃奔徐州。后,曹操围雍丘,城破,夷张超三族。就在此时,汉献帝封曹操为兖州牧。曹操受封兖州牧后,向汉献帝进贡梨、椑、枣各二箱[45][46]。曹操在兖州鏖战四年,总算得到朝廷的承认,也扎实地站稳其第一个领地。

奉迎天子

编辑
 
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中的曹操

195年七月,李傕与郭汜为了争权夺利,内斗不断,汉献帝趁机逃出长安,进驻安邑。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听从谋士荀彧毛玠建议[47][48],前往洛阳,迎接皇帝。

虽然汉献帝(或其掌权之臣)对曹操仍有疑虑,但是曹操势力击破黄巾军,表现出关心社稷的忠心。由于京师洛阳董卓破坏,残破不堪,汉室于八月庚午日(10月7日)迁都至颍川郡许县。曹操于十一月丙戌日(197年1月1日)被任命为司空,行车骑将军[49],封武平侯,仍领兖州牧,录尚书事,开始掌控东汉朝廷的军政大权。[50]

早在兖州时期,曹操就开始打算和袁绍决裂[51]。曹操控制汉献帝后,让献帝下诏书谴责袁绍地广兵多而树立党羽,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52]。袁绍不服,上书辩解。曹操为了安抚冀州袁绍,上表汉献帝,封其为太尉。袁绍又不肯位列曹操之下,甚至被曹操背盟举动所激怒,说;“曹操有几次都快没命,我每次都救他,现在曹操忘恩负义,居然挟天子以令我吗?!”[53]最后曹操让汉献帝封袁绍为大将军[54]。袁绍眼见曹操控制皇帝,借口许都潮湿,洛阳残破,要曹操迁都靠近袁绍控制区的鄄城,但被曹操拒绝[55]

大约此时曹操夺取梁国,原占据梁国的豫州刺史郭贡下落不明。

四方征战

编辑

197年,曹操征讨南阳郡的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为曹操纳张绣叔父张济之妻王氏与其丫环周氏,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于是张绣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校尉典韦殿后下逃亡,曹昂、曹安民与典韦阵亡。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两年后,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对荆州北部的控制,并且消除许都南面的威胁。

198年十二月,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开决泗、沂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后生擒处死吕布、陈宫与高顺,收降张辽,把徐州纳入势力范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于禁徐晃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同年六月,穷途末路的袁术病死于寿春,其部下向曹操投降,淮南之地尽归曹操之手。

统一北方

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的曹操雕像

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自称收到汉献帝的玉带诏,密谋诛杀曹操,事情败露后除刘备之外的人等被曹操杀害,夷灭三族,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在外领兵的刘备听说后斩杀车胄,统领徐州。不久,曹操攻下徐州,刘备逃到冀州投奔袁绍,刘备大将关羽投降。

二月开始,曹操和袁绍展开一系列的会战,史称官渡之战。谋士沮授建议袁绍采取持久战略不被采纳,而许攸建议袁绍派兵袭击许都亦不被接受。曹操厚待关羽,但关羽在白马之战中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后,自认为已经报恩而重归刘备。十月,战事处入僵局之时,袁绍谋士许攸因为袁绍和他多次不和,许攸家属因为犯罪被袁绍处罚,许攸对袁绍怀恨在心于是投奔曹操,向曹操献策,偷袭袁绍的粮草囤积地乌巢。曹操采纳,因而扭转战局。张郃向袁绍建议派大军救援乌巢,但是袁绍只派轻骑去救援。乌巢守将淳于琼对曹军未先加以防范,结果乐进率军攻陷乌巢,烧掉袁绍所有的军粮,俘虏斩杀淳于琼。乌巢沦陷之后袁绍兵败逃回邺城,张郃、高览投降曹操,沮授因为拒绝投降而被处死。202年五月,袁绍去世,他最喜欢的三子袁尚继承大将军、冀州牧之位,与长兄袁谭内斗不断。

204年,曹操趁袁氏兄弟内斗的机会,发兵攻下邺城,诛杀审配,自领冀州牧,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冀州邺城[56],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只是在许县留主簿王必监视汉献帝[57]。205年攻下青州,诛杀袁谭与郭图。206年,平定并州高干的叛乱。207年,曹操征讨乌桓,诛杀蹋顿,谋士郭嘉病死在行军途中。与乌桓合作的袁尚、袁熙在此役兵败后逃往辽东,被太守公孙康所杀并派被扣留的名士凉茂带首级投降曹操。至此,曹操经过七年的战争,彻底消灭袁氏集团,基本统一中国北方。

曹操出身寒族,而且与阉宦有关,虽然深通诗文,但是不以儒家经学为务,与当时服膺经学的经学、士大夫不同。曹操曾下“求贤令”,强调重才不重德,并以法家之术为治,要摧破豪族的儒学。曹操为一代枭雄,不仅得到众多寒族人才支持,也得到部分经学士大夫支持,如荀彧荀攸钟繇,荀彧更为曹操引进不少士大夫阶层的人才。[58]

南征赤壁

编辑

建安十三年六月癸巳日(208年7月9日),曹操恢复丞相制度,自为丞相。七月,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九月,刘备长坂坡被曹军重创,逃往江夏,派遣诸葛亮出使柴桑,与孙权联合。十二月,江东名将周瑜火烧乌林,曹操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损失惨重,逃回北方,三国鼎立的雏型初步形成。209年,孙权率军攻打合肥,却中计退兵。周瑜占领江陵夷陵,守将曹仁、徐晃、乐进等人逃往襄阳

平定西凉

编辑

211年三月,曹操为用兵关中,借口要讨伐汉中张鲁,遣曹仁夏侯渊等统率大军与钟繇会师于关中,此举引起起关中诸侯的惊疑,马超等十部起兵联合反曹,曹操依贾诩离间之计,引起马超、韩遂等人相互猜疑,一举击溃关中联军,马超等人各自走还凉州。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曹操率军撤回,命令夏侯渊督众将继续西征。随后,马超在陇西卷土重来,先后攻下陇西各地,但是最后复夺凉州未成,兵败逃奔汉中。曹军在数年之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封公称王

编辑

早在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就开始废除一些绝封的宗室封国以削弱汉室,仅因感念琅邪王刘容的弟弟刘邈曾称赞他是忠臣,复封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荀彧以忠于汉室的立场提出反对。曹操答应荀彧永不做魏国公,但是因此对荀彧不悦,不久以参军事为由革除荀彧尚书令之职并派伏波将军夏侯惇护送至军中,但中途停留谯县,夏侯惇回京,荀彧后被曹操所派校事刘肇鸩杀。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213年)正月,曹军进军濡须口(今安徽巢湖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后处死东吴小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丙申日(6月16日),汉献帝正式下诏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仍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其领地广及魏郡河东郡河内郡等十个,超过西汉初年的刘姓宗室藩王,更加违背“七国之乱”和推恩令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的汉制。

建安十九年三月癸未日(214年3月30日)[59],汉献帝抬曹操的魏公之位于诸王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伏皇后数年前曾经写信给父亲伏完,要他秘密图划铲除曹操,伏完直到去世都不敢动手。后来事情败露,曹操命令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一起统兵入宫逮捕伏皇后。伏皇后藏于墙壁夹缝中,校事赵达率虎贲士砸开墙壁,伏皇后被监禁于掖庭暴室,幽禁而死,所生的两位皇子被鸩酒毒杀,伏氏宗族由不其侯伏隆以下一百多人亦被处死,曹操之女曹节被立为皇后。

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太守张鲁投降。曹操收降张鲁后,取得汉中属地,但是刘备得悉曹操攻降汉中,早晚要南下伐蜀,便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回师益州。此时曹操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60],未能趁刘备未站住脚跟之时攻蜀,便班师回朝。同年曹操获得名义上分封诸侯和任命太守的权力[61]

建安廿一年四月甲午日(216年5月29日),曹操被封为魏王,立曹丕为世子,公然违反汉高祖所订“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同年,杀死图谋投靠孙权的琅邪王刘熙,废除琅邪国。次年(217年)僭天子礼,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十月,再授赐十王冠、二彩带,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此时名义上虽仍为汉臣,但实际上已掌握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和待遇,权倾朝野,汉朝已经名存实亡。曹操任命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曹仁为征南将军,欲取荆蜀之地。

东进西退

编辑

215年,曹操打算报复孙权的皖城打击,随即率军伐吴,可惜以失败告终。孙权率领讹称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曹操当时刚刚拿下汉中,不能亲自前往征战,便命令合肥守将张辽乐进李典阻挡进攻,孙权最终攻不下撤兵。216年,曹操拘留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分别安置在朔方、并州、幽州一带,其中左部帅刘豹就是十六国汉赵政权创建者刘渊的父亲。

216年冬,曹操再次率军攻打濡须口,217年开始进攻逼退正在濡须口筑新城的孙权,但后来孙权作出反击,把曹操军击退回居巢,双方进入胶着阶段。当时连日大雨水涨,孙权驱使水军令魏军将士不安,曹操当时无法打败孙权,也未能穿越长江巢湖,看见形势不利便下令撤军,征战时及归途中大军受瘟疫侵袭死伤者众多。战后,孙权派都尉徐详以重结姻亲为条件向汉朝廷请降,曹操则对徐详表示自己想跨越长江与孙权一起在江东狩猎的意愿,但徐详认为这样只会令江东震荡,委婉拒绝曹操想乘机进入长江天险的意图,曹操听后大笑,随即接受孙权的请降并结为姻亲。

从217年末起,刘备率军大举进攻汉中阳平关,汉中之战爆发。218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坐镇长安,同时边塞硝烟再起,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柯比能附魏。镇守汉中的夏侯渊与刘备相峙一年,曹军守将夏侯渊、张郃徐晃多次击退刘备军猛烈攻势。

219年正月,刘备亲自领军和黄忠分进合击,于定军山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至此汉中为刘备取得,同年三月曹操亲自挥军欲夺回,一度召集抽调镇守北方的曹彰二十万大军增援,但是都为刘备所败,曹军无功而返,刘备便派刘封黄忠赵云等将昼夜不停攻击曹军。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长安,且身体已感觉不适[62]。刘备攻下房陵,派刘封顺沔水攻占上庸。相传此战为“鸡肋”一词的出处[63]

襄樊决战

编辑

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关羽起荆州之兵大举北伐襄樊,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满宠的残军于樊城,史称樊城之战[64]曹操派左将军于禁援救,适逢汉水暴涨,淹没于禁七军,汉军乘势以水军攻打,活捉于禁。于禁向关羽投降,庞德被俘虏后不降遭斩,关羽并另遣军队包围襄阳,一时之间威震华夏。当时曹操治下许多州郡的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65]

同年十月,曹操来到洛阳,欲迁都以避其锋芒,桓阶司马懿蒋济等人劝阻[66],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并召集驻守合肥与孙权对峙的张辽军队、在汉中监视巴蜀的徐晃军队等,并且亲自由洛阳领军往樊城救援。

曹操又命人把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用箭射到关羽和樊城守将曹仁处,曹军士气大振,而关羽进退失据。[67]最先抵达樊城的徐晃军,乘着大水稍退,对围城的关羽军展开攻击。曹仁终于突围而出,与徐晃军一同击退关羽。同年十二月,往南退军的关羽被占领江陵的孙权俘虏后处斩,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襄樊战役结束。

枭雄寿终

编辑

219年冬天,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和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称帝。曹操却不想代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因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代改朝换代,部分人认为曹操暗示自己的儿子称帝。(学术界分为两派,一部分人认为曹操暗示自己儿子去称帝,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曹操不想代汉,只想当个周文王那样的英雄就好了)

建安二十四年(220年)曹操病重时,自虑不起,对于长子曹昂的死,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曹昂)若问我母(丁氏)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220年3月15日),曹操因中风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68],谥号武王。

曹操临死前留下《遗令》[69],提倡薄葬。二月廿一日丁卯(4月11日),曹操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与西门豹祠相近。[68]

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嗣魏王、丞相、冀州牧之位。不久,夏侯惇、程昱等人也先后去世。同年十月廿九日(12月11日),曹丕代汉,迫使汉献帝退位禅让,建立曹魏,年号黄初,定都洛阳。封刘协为山阳公,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文学成就

编辑
 
曹操赋诗

体裁

编辑

曹操诗歌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有所创新,如“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古辞都是杂言,各曲仅为四句,曹操则改用五言来写,各十六句。五言诗以外,又长于四言诗。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龟虽寿》、《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内容思想

编辑

曹操用旧调旧题,描写新内容。汉乐府诗多着重塑造客观人物形象,曹操的乐府诗却突破诗人自我形象;汉乐府诗以叙事为主,曹操的乐府诗却以抒情为主。他没有形式上模拟乐府,而是学习民歌反映现实创作精神,用旧曲作词,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性。

曹操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也有思忧难忘、人生朝露的消极情绪,还有宿命思想,又写了一些游仙诗

曹操诗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 曹操对天下具有野心,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脱胎自汉乐府民歌。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而是体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夏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语言风格

编辑

曹操诗语言多古朴质直,少华美词藻;情调悲壮,激昂慷慨;音调昂扬,气魄雄伟;形象鲜明,善用比兴。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胸襟,不加润饰。

《诗品》评价

编辑

锺嵘诗品》对曹操的作品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70],将其置于下品,引起争议,[71]后世学者亦有认为曹操作品应置于上品[72]。一般认为是由于锺嵘喜五言诗,而曹操的作品以四言诗见长之故。

容貌

编辑
  •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注引《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 曹操小字阿瞒。《说文解字》卷五目部:瞒,平目也。

性格

编辑
  •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年少时展现机智警觉、有权术的样子,行为侠义而放荡,没有专心在一个行业上,当时的人也没有觉得很奇怪[73]
  • 东汉末年的名士许劭对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蜀汉的观阁令史、西晋的孝廉陈寿曾留下关于曹操的评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也有人批评曹操的品德,孙盛曰:“魏武于是失政刑矣。易称‘明折庶狱’,传有‘举直措枉’,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未有征青蝇之浮声,信浸润之谮诉,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缉熙者也。昔者汉高狱萧何,出复相之,玠之一责,永见摈放,二主度量,岂不殊哉!”
  • 曹操性格严厉,掾属办公如果不合其意,常常被他杖责。其中何夔经常带着毒药,决心如被杖责宁可自鸩而死也不受侮辱,而何夔终究没有遭受杖刑[74]
  • 曹操生性猜忌,犯事的人不少都被他诛杀,例如:崔琰许攸娄圭孔融杨修华佗[75]边让桓邵[76]刘勋等人,赵彦等擅自进言者亦被诛杀。亦有派遣刺客诛杀周不疑的故事[77]
  • 曹操派下属卢洪、赵达二人担任抚军都尉负责监军,军中对卢洪、赵达相当畏惧[78]
  • 曹操的性格是有两面性的,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可以看出曹操有政治智慧,也有性情。这样一份有重要政治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却用了非常朴实的语言风格,以及他的遗嘱中很少提及他的政治生涯,很大篇幅都是安排琐碎的家务事,苏东坡曾对此评价“平生奸伪,死见真性”,另一方面,曹操的性格也是奸猾的,他以《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对汉朝的忠心,但现实上的实际行动却浑然不同。
  • 曹操深通兵法,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裕如,擅长孙武吴起等兵法[79],常用计略来应付一系列的群雄战争来取胜,曹操喜欢看书,通晓古典文学,常年在军旅亦手不释卷,并在白天传授兵法,晚上则阅览经文传记[80],甚至还抄写各家的兵书,命名为《接要》[81],亦为孙武所著作的《孙子兵法》做过注释(《孙子略解》)。
  • 曹操擅长武艺、剑术,十岁时击退过鳄鱼,曾在兵变时,用剑杀死数十个乱兵才脱身[82]。甚至有一次偷进张让家时被发现,曹操手挥舞才得以逃跑[83],弓术亦出神入化[84],曹操也有抱负着野心的态度来面对乱世,如其迎接刘协代表其掌控了汉朝大势。
  • 曹操面对威胁毫不留情,曾坑杀伪装投降的袁绍士卒[85],诛杀密谋作乱的董承及其女董贵人、伏皇后及其二子和宗族[86][87]
  • 曹操治下虽然有时会有因不满徭役而出现的叛乱[88][89][90][91],但同时曹操亦有很多善待百姓之举[92][93]
  • 曹操妻妾众多,不过娶纳方面并不是毫无一个标准。并其中出名者多自他处改嫁而来。收降张绣时,收了张绣伯母入侧室,引来张绣不快,曹操得知后于是想杀害张绣,但是由于计划泄漏,引起张绣兵变,其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以及典韦白白地牺牲[94][95]。曹操曾许诺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赠与关羽,但见其美色后自纳之,关羽因此心中不安。[96][97]曹操不齿吕布染指有夫之妇的行为[98]。曹操也很疼爱妻子所带来继子,并不因为非自己所出就有所忌讳[99]。曹操死前也留下遗言,要求善待他的夫人们[69]
  • 曹操生性节俭,不好华丽。《魏晋世语》记载,曹植之妻崔氏(崔琰侄女)就因穿着过于华丽的衣服违反了禁令,回家后就被曹操赐死了。
  • 曹操不迷信鬼神,在担任济南相期间捣毁城阳景王刘章祠[100],并且认为坟墓也终将被人盗掘,所以极力提倡丧葬从简,一改汉代奢华之风,行事风格非常干脆实际。袁绍的幕僚陈琳起草讨曹之“檄文”中曾指控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专门盗墓掘坟以赚取军费,公然发掘汉梁孝王墓列为其“罪行”之一[101]
  • 曹操喜欢吃鱼,在他的《四时食制》中提及不少鱼类。在一场宴会中也说过“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102]
  • 曹操一度认为叔孙通任用盗贼有理,并认为贤人君子无法办理检举一事,自校事赵达遭伏法后,曹操才向建议检举赵达的高柔道歉。[103]
  • 曹操长年以来有严重偏头痛毛病,甚至有痛到在地上打滚的纪录,《三国志·华佗传》描述曹操的病情“心乱目眩”。一日曹操头痛症犯,强忍苦楚批阅陈琳奏章,陈的绝妙文笔让曹操看得入神连头痛都忘了,之后曹操以此事开玩笑称赞陈琳妙笔生花可治头痛,后引申为成语“文愈头风”。[104]

身世争议

编辑

曹操的父亲曹嵩被宦官曹腾收养,其本来身份与姓氏一直存在争议。《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的《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则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105]

对于曹嵩出自夏侯氏的记载,何焯提出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也娶了曹家的女子,所以这种说法是敌对方东吴的传闻,不可采信。[106][107]潘眉林国赞姚范赵一清则认为陈寿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放在同一个列传中,正隐寓夏侯氏是曹魏的宗室,曹操是夏侯氏的子孙[108][109][110],赵一清还指出曹操把女儿嫁给夏侯楙大概是想掩盖自己的出身,非常地奸诈,何焯据此辩证曹操不是夏侯氏的子孙完全是颠倒事实。[111]恽敬则认为曹操虽然阴险狡猾,也不应该做出近亲通婚之事。曹氏与夏侯氏世代通婚,而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是曹魏开国元勋,他们死后,曹爽与夏侯玄陆续被杀,大权归于司马氏,所以陈寿将夏侯氏与曹氏合传,让后人看到曹魏兴衰的缘由,这是陈寿写史书定下的史学法规。[112]洪亮吉猜测陈寿大概是因为当时世传曹操是夏侯氏的子孙,所以在评论中特别注明夏侯氏和曹氏世代通婚,以表明此说的错误,洪亮吉还认为将《曹瞒传》和《世语》当做信史的人都是不善于读史书的。[113]刘咸炘认为即便曹嵩是夏侯氏的子孙,他的后裔也未必不能与夏侯氏通婚,因为两家已经是不同族了,陈矫就是如此。如果曹嵩为夏侯氏的子孙不是丑事,没必要避讳,曹嵩是宦官养子人所共知,曹氏家族也没对此事避讳,不避讳养子而避讳出自夏侯氏是不近人情的,所以此说不足信。刘咸炘认为恽敬所给出的曹氏、夏侯氏合传的解释合理,陈寿评论中曹氏合夏侯氏世代通婚就是他这样立传的理由,洪亮吉所说陈寿意在辨明流言的是非反而曲解了陈寿的意思。[114]李景星认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陈寿揭露曹操家世的丑闻。[115][116]

吴金华总结各家观点,指出陈寿“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一种曲笔,他还提出曹嵩为夏侯氏的三个证据[117]

  • 《三国志注·吴主传》中引《魏略》记载了孙权写给浩周的书信,当中有“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此时孙权向曹魏称臣,魏臣浩周以为孙权之子可以如同夏侯氏一样和曹魏宗室连结在一起,这已证明曹嵩出自夏侯氏并非敌对方的传闻。
  •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夏侯惇去世的时候,裴松之引用《魏书》“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又引孙盛的评价“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孙盛是东晋时人,以“良史”著称,他的这项评价以曹丕和夏侯惇为同姓,证明曹嵩出自夏侯氏这一点在孙盛时代仍为人所共知。
  • 1974年至1979年安徽亳县城南出土了曹氏墓砖,刻辞有“夏侯右”。

对于夏侯氏和曹氏世代通婚之事,周寿昌指出陈矫原为刘氏子孙,后成为舅舅家养子改姓陈,又娶了刘颂的女儿,刘颂与陈矫是近亲,曹操因爱惜陈矫的才华,为他周全,特别下令禁止诽谤此事。周寿昌认为曹操禁止人们议论同姓通婚,也是为自己的私事提供方便。[118]吴金华也提出曹魏时期同姓通婚毫不奇怪,甚至有同母兄妹结为夫妇的情况,如《三国志注·曹爽传》引《魏末传》记载曹操义子何晏就娶了同母妹妹金乡公主。吴金华指出只要知道这一点,就会对曹嵩出自夏侯氏没有任何疑问。[117]此后朱子彦韩昇仍旧以《曹瞒传》和《世语》不可信,夏侯楙、夏侯衡、夏侯尚娶曹氏女来论证曹操不是夏侯氏的后裔。[119][120]

身后墓地

编辑

200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被认为是曹操墓的遗迹。出土的骨骼身高只有1.55米左右,符合史书中形容曹操身材短小的描述。

2010年1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复旦大学研究者借由对现代曹姓人群进行DNA分析,同时配合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进而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代。[121]2011年,复旦大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对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发现的两颗牙齿,进行了DNA测试,结果属于O1b-M268这一Y染色体单倍群,同时课题组对全国79个曹姓家族446个男性进行了测试,宣布调查结果显示“O1b-M268是唯一在宣称为曹操后裔的众多家族里显著提示的单倍群”,O1b-M268极大可能是曹操家族的遗传标记[122][123]。而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O2a-AM01822-MF20808,与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复旦大学教授韩昇表示:“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可能是伪造。对有关操姓是曹操后代避祸改姓而来以及曹操是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经过基因验证都不可信。”[124][125]课题组李辉等人多次请求安阳有关部门将头盖骨送检DNA,但被拒绝。

然而复旦大学团队的观点被一些机构质疑,如厦门大学人文院发布的论文《关于曹姓家族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提出“元宝坑一号墓”在考古挖掘前已被盗掘,陪葬品已几乎被盗光,没有尸骨被发现、作为考古珍贵文物的牙齿却没有被归入文物列出、仅根据牙齿磨损程度和历史文献记载推测可能属于曹鼎的年龄等多方面的存疑[126]

2016至2017年度考古出现重大发现,曹操墓室内发现3具遗骸,其中60岁左右男性遗骸较完整,专家鉴定后确定为曹操。[127][128]

庙庭

编辑

《明帝纪》和《三少帝纪》记载了诏祭祀的文臣武将。

魏明帝曹叡

  • 一,“青龙元年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

齐王曹芳

魏元帝曹奂

  • 五,“景元三年冬,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

评价

编辑

时人评价

编辑
  • 自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让县自明本志令》)
  • 桥玄:“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130][131]
  • 许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132][133]
  • 何颙:“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 王儁:“有治世之具”、“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之功者也。”(《逸士传》)
  •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袁涣:“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 武宣卞皇后:“明公性急忿然,在外辄行军法。”(《与杨彪夫人袁氏书》)
  • 陈宫:“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曹操),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 袁绍:“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 袁术欲称帝时曾推辞:“曹公尚在,未可也。”
  • 刘表:“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
  • 吕布:“明公(曹操)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第七》)
  • 于禁:“且公聪明,谮诉何缘!”(《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 荀彧:“将军(曹操)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
  • 郭嘉:“真吾主也。”“公奉顺以率天下;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为才所宜,不问远近;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检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
  • 董昭:“将军(曹操)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
  • 田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 刘备:“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 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老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华阳国志(晋)常璩 卷六)“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曹操父子,世载其罪。”(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贼臣篡盗,社稷无主。”(卷三十三 蜀书三 后主传第三 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 )
  • 关羽:“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 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 张辽:“以明公威信着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三国志·魏书十七》)
  • 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 鲁肃:“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彼曹公者,实严敌也”(裴松之注引《魏书》及《九州春秋》)“曹公威力实重”(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 陆逊:“斯三虏者(曹操、刘备、关羽)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 韩嵩:“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 诸葛亮:“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
  • 陈琳袁绍所作檄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 赵云:“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
  • 夏侯惇:“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三国志(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

后人评价

编辑
  •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踞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武皇帝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不害商鞅之法术,该白起韩信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崔鸿《前凉录》曰:“张茂谓马岌曰:‘刘曜自古可谁等辈也?’”岌谓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公族也,刘曜戎狄,难易不同。曜殆过之。’茂曰:‘曜可方吕布关羽,而云孟德不及,岂不过哉?’岌曰:“孟德挟天子,令诸侯,仗大义,讨不庭;曜一卒胡人,用乌合之众,而能建威成大逆,天下莫之当,其不优欤!’茂曰:‘天生胡以灭中国,殆不可以人事论也。’”
  •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晋书·列传第二十六》)
  • 裴松之:“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
  • 陆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辨亡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吊魏武帝文》)
  •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西征赋》)
  •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资治通鉴 卷第八十五》)
  • 梅陶陶侃像曹操“机神明鉴”
  •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晋书 列传第三十五》)
  • 石勒:“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晋书·载记第五·石勒下》)
  •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南齐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九》)
  •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张辅:“武帝为张绣所困,挺身逃遁,以丧二子也;然其忌克,安忍无亲:董公仁贾文和,恒以佯愚自免;荀文若杨德祖之徒;多见贼害;行兵三十余年,无不亲征;功臣谋士,曾无列土之封;仁爱不加亲戚;惠泽不流百姓。”(《艺文类聚卷二十二》)
  • 张悌:“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权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 张鼎:“君不见汉家失统三灵变,魏武争雄六龙战。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隐隐都城紫陌开,迢迢分野黄星见。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文章犹入管弦新,帷座空销狐兔尘。可惜望陵歌舞处,松风四面暮愁人。”
  • 张说:“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邺都引》)
  •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三国论》)
  • 魏元忠:“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二》)
  • 朱敬则:“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全唐文·魏武帝论》);“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 赵蕤:“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长短经卷六 霸纪下》)
  • 崔浩:“刘裕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 习凿齿:“昔齐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上,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于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汉晋春秋》)
  • 李世民对曹操用兵才能评价:“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资治通鉴/卷197》)“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观沈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既而三分肇庆,黄星之应久彰;卜主启期,真人之运斯属。其天意也,岂人事乎!”(《全唐文·卷十·祭魏太祖文》),又对曹操品德评价:“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贞观政要》)
  • 虞世南:“曹公兵机智算,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然谲诡不常,雄猜多忌,至于杀伏后,鸩荀彧,诛孔融,戮崔琰,娄生毙于一言,桓邵劳于下拜,弃德任刑,其虐已甚,坐论西伯,实非其人。许劭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斯言为当。”(《长短经》卷二)
  • 刘知几:“贼杀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篇》)
  • 元稹:“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 苏轼:“世之称人豪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操以病亡,子孙满前,而咿婴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见谓才疏意广,岂不悲哉!操平生畏刘备,而备以公知天下有己为喜,天若胙汉,公使备,备诛操无难也。”(《孔北海赞》)
  • 穆修:“惟帝之雄,使天济其勇尚延数年之位,岂强吴、庸蜀之不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王安石:“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 司马光:“知人善任,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资治通鉴》)
  • 何去非:“曹公逡巡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衮;蹙袁术于淮左,彷徨无归,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余,而不少困。彼之所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至于彼之任势与力,及夫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故常内惮而共蹙之。”;“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何博士备论》)
  • 元好问:“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论诗绝句》)
  • 朱熹:“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也是做得个贼起,不惟窃国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窃了!”(《朱子语类‧论文下》)“曹操合下便知据河北可以为取天下之资。既被袁绍先说了,他又不成出他下,故为大言以诳之。胡致堂说史臣后来代为文辞以欺后世,看来只是一时无说了,大言耳。此著被袁绍先下了,后来崎岖万状,寻得个献帝来,为挟天下令诸侯之举,此亦是第二大著。若孙权据江南,刘备据蜀,皆非取天下之势,仅足自保耳。"曹操用兵,煞有那幸而不败处,却极能料。如征乌桓,便能料得刘表不从其后来。……曹操自是贼……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朱子语类 卷一百三十六 历代三》)
  • 李纲:“曹瞒黠如鬼,嗜杀犹虎狼。”(五哀诗 汉处士祢衡)
  • 周紫芝:“曹瞒举汉鼎,一目窥九州。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张鳌诗(并引))
  • 胡三省:“操盖已弃武都而不有矣。诸氐散居秦川,苻氏乱华自此始。”
  • 洪皓:“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洪皓诗集》)
  • 洪适:“曹瞒好发丘,凶德比夷虏。”
  • 姜特立:“可笑曹瞒空狡狯,西陵作伎一何痴。”(《和乐天为张建封侍儿盼盼作仍继五篇 其五》)
  • 钟惺:“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 张溥:“孟德瑞应黄星,志窥汉鼎,世遂谓梁沛真人,天下莫敌;究其初,一名孝廉也……孟德奋跳,当涂大振,易汉而魏,虽附会曹参,难洗宗耻……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使彼不称王谋篡,获与周旋,画讲武策,夜论经传;或登高赋诗,被之管弦。又观其射飞鸟,擒猛兽,殆可终身忘老,乃竟甘心作贼者,谓时不我容耳。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此两人不死,杀孟德有余。《述志》一令,似乎欺人,未尝不抽序心腹,慨当以慷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题辞》)
  • 罗贯中:“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三国志通俗演义》)
  • 赵翼:“操起兵于汉祚垂绝之后,力征经营,延汉祚者二十余年,然后代之。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廿二史札记》卷七 )
  • 蔡东藩:“曹操为乱世奸雄,乘机逐鹿,智略过人。袁绍袁术诸徒,皆不足与操比,遑论一张绣乎?乃宛城既下,遽为一孀妇所迷,流连忘返,几至身死绣手,坐隳前功。董卓之死也,衅由妇人﹔操之不死于妇人之手,盖亦仅耳!(《后汉演义》)
  • 陈祚明:“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
  •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
  •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 黄仁宇:“《三国志》里的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如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曹操能够出类拔萃,是由于他的不拘小节、眼光远大。然则他虽看清传统道德不能解决当日毛病,但他也不知放弃传统道德亦不见得能拯救当日毛病。”(《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 费正清崔瑞德:“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剑桥中国秦汉史》)
  • 美国西点军校图书馆,现收录孙子兵法曹操注释版
  • 申靖夏:“魏武得荆州,与荀彧书曰,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异度即越字也,越盖通后也,魏武之能急士如此。其得志天下宜哉。”,“沮授,田丰之智谋,不在荀彧,郭嘉下。使绍而能用其言,魏武未必得志于天下,然绍不徒不能用,又从而杀之,一似项羽之于范增。二人者盖亦有昧择木之罪焉。东坡论范增,陋其欲依羽成功,吾于授,丰亦云。”,“魏武之欲易储也,毛玠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其问贾诩也,诩不答。魏武曰,有问而不答何也。诩曰,适有所思耳。魏武曰,何思也。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耳。盖玠则正谏,而诩则以讽也。当玠之有言也,魏武虽曰吾之周昌。而其意犹未已。及闻诩之对,则笑而遂无易太子之志。此则讽谏之易入而正谏之难入也。其后玠坐微事,终身废放,而诩则厚遇加昔,此则正与讽之利害也。”(《恕菴集·卷16·杂记·评史》)
  • 余秋雨:“曹植固然构筑了一个美艳的精神别苑,而曹操的诗,则是礁石上的铜铸铁浇。”[134]
  • 谭其骧:“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为曹操翻案的历史细节》)
  • 钱穆:“曹操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业者。然而,他却是一大奸雄,故为历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中国史学发微》)
  • 曹青:“圣主曹操,沧海如巅。”(《思想先于革新》)

家庭成员

编辑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
先祖
 
 
 
 
 
 
 
 
 
 
 
 
 
 
 
 
 
 
曾祖父:曹萌
 
 
 
 
 
 
 
 
 
 
 
祖父:曹腾
 
 
 
 
 
 
 
 
 
 
 
 
 
 
父:(追尊)太皇帝曹嵩
 
 
 
 
 
 
 
 
 
 
 
 
 
 
 
 
 
祖母: 吴氏
 
 
 
 
 
 
 
 
 
 
 
 
 
 
(追尊)太祖武皇帝曹操
 
 
 
 
 
 
 
 
 
 
 
 
 
 
 
 
 
 
 
 
母:(追尊)太皇后丁氏
 
 
 
 
 
 
 
 
 
 
 
 
 
 
 
 

祖父辈

编辑
  • 曹腾(100年-159年),东汉宦官,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桓帝即位,曹腾封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他的养子。曹叡继承皇位后,追尊曹腾为高皇帝。
  • 曹褒,颍川太守,曹仁祖父。

父辈

编辑
  • 曹嵩(2世纪-193年),曹操的父亲,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出钱一亿万买官至太尉。曹操起兵后,避世于徐州,后来因曹操曾数击陶谦,陶谦使轻骑杀曹嵩、曹德于郡界。也有说法认为他们是被陶谦手下张闿贪财杀害。曹丕称帝后,追尊曹嵩为太皇帝。
  • 曹炽,侍中、长水校尉。曹褒之子,曹仁、曹纯之父。
  • 曹鼎,尚书令、河间[135]、吴郡太守 [136]。曹洪伯父,曹休祖父。
  • 曹德(2世纪-193年),太尉曹嵩之子。曹操之弟。曹操起兵后,避世于徐州,曹操曾数击陶谦,陶谦使轻骑杀曹嵩、曹德于郡界。
  • 海阳哀侯,曹操弟,名不详。其女嫁夏侯渊之子夏侯衡
  • 曹彬,曹操弟。是曹操之子曹均的养父。
  • 曹操弟,名不详,其子曹安民
  • 曹操弟,名不详,其女嫁孙坚之子孙匡

堂兄弟

编辑
  •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初为奋武将军司马,建安十二年(207年)封邑2500户。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其七子二孙皆为关内侯。青龙元年(233年)入太祖庙庭,配享祭祀。其子夏侯楙曹操之女清河公主
  •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惇之族弟,其妻为曹操原配夫人丁氏之妹,有记载的活动期间为189年-219年。初为别部司马、骑都尉。建安廿一年(216年)封邑800户。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建安廿四年(219年)死于与刘备、黄忠的争夺汉中的战役,死后谥为愍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其子夏侯衡娶曹操弟海阳哀侯之女。
  • 曹仁(168-223年):字子孝,太祖从弟,祖父曹褒曾任颖川太守,父亲曹炽曾任侍中长水校尉。初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权。建安廿五年(220年)封邑3500户,封陈侯。文帝年间官至大将军。死后谥为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入太祖庙庭,配享祭祀。
  • 曹纯(170-210年):字子和,曹仁之弟,初为议郎,后统领虎豹骑。约建安十二年(207年)封邑300户,封高陵亭侯,死后谥为威侯。
  • 曹洪(?-232年):字子廉,太祖从弟,伯父曹鼎曾为尚书令。初为鹰扬校尉。黄初年间,封邑2100户。官至骠骑将军,封乐城侯。死后谥为恭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

妻妾

编辑

曹操正妻及侧室,据《魏志·后妃传》及《武文世王公传》,可考者有15位:

其他

  • 来莺儿,野史记载,东汉雒阳之名妓,后爱上曹操的侍卫王图

儿子

编辑

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曹操的儿子有25位,因列传顺序是按母亲地位而非长幼,故总体次序不可考,仅知同一母下的排序:

封号 姓名 生卒年 母亲
丰愍王 曹昂 ? - 197年 刘夫人
相殇王 曹铄 ?- ? 刘夫人
魏文帝 曹丕 187年 - 226年 卞皇后
任城威王 曹彰 ? - 223年 卞皇后
陈思王 曹植 192年 - 232年 卞皇后
萧怀王 曹熊 ?- ? 卞皇后
邓哀王 曹冲 196年 - 208年 环夫人
彭城王 曹据 ?- ? 环夫人
燕王 曹宇 ? - 278年 环夫人
沛穆王 曹林 ? - 256年 杜夫人
中山恭王 曹衮 ? - 235年 杜夫人
济阳怀王 曹玹 ? - ? 秦夫人
陈留恭王 曹峻 ? - 259年 秦夫人
范阳闵王 曹矩 ? - ? 尹夫人
赵王 曹干 215年 - 261年 陈氏
临邑殇公 曹子上 ? - ? 孙姬
楚王 曹彪 195年 - 251年 孙姬
刚殇公 曹子勤 ? - ? 孙姬
谷城殇公 曹子乘 ? - ? 李姬
郿戴公 曹子整 ? - ? 李姬
灵殇公 曹子京 ? - ? 李姬
樊安公 曹均 ? - 219年 周姬
广宗殇公 曹子棘 ? - ? 刘姬
东平灵王 曹徽 ? - 241年 宋姬
乐陵王 曹茂 ? - ? 赵姬

女儿

编辑

曹操的女儿,可考证者6位,及其相关史书:

  • 清河公主(? - ?),刘夫人之女,为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魏志·夏侯惇传》引《魏略》)
  • 曹宪(? - ?),汉献帝贵人,曹节之姊妹。(《后汉书·皇后纪下》)
  • 曹节(? - 260年),汉献帝皇后。(《后汉书·皇后纪下》、《后汉书·孝献帝纪》)
  • 曹华(? - ?),汉献帝贵人,曹节之妹。(《后汉书·皇后纪下》)
  • 安阳公主(? - ?),名不详,为荀恽之妻。(《魏志·荀彧传》)。她的次子荀霬晋武帝姑母南阳公主,长子荀憺为少府,三子:荀悝护军将军。
  • 金乡公主(? - ?),名不详,尹夫人或杜夫人之女,何晏之妻,生有至少一子。(《魏志·曹真传》引《魏末传》)
  • 临汾公主(? - 226年后),名不详。(《魏志·司马芝传》)

另《昭明文选陆机《吊魏武文》李善注引《魏略》曰:太祖杜夫人生沛王豹及高城公主。未知高城公主与金乡公主是否一人。

侄辈

编辑
  • 曹安民(?-197年),曹操爱侄,因为张绣反叛而死于战乱之中。
  • 曹休(?-228年):字文烈,太祖族子,其祖父曾为吴郡太守。十余岁时,父死,独与一家仆携母亲渡江至吴。曹操起兵,变更姓名,辗转荆州,以投奔曹操。初为虎豹骑宿卫。黄初七年(226年)封邑2500户。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死后谥为壮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
  • 曹氏,曹操弟海阳哀侯(名不详)女,嫁夏侯衡
  • 曹氏,曹操侄女,嫁孙匡

养子

编辑

曹操的养子,可考证者3位:

  • 曹真(?-231年):字子丹,太祖养子,其父曹邵为曹操招兵被人所杀。《魏略》中说其本姓秦,其父为掩护曹操,为追兵所杀,曹操收养真,改其姓为曹。初讲虎豹骑。太和三年(229年)封邑2900户。官至大司马,封邵陵侯。死后谥号为元侯。子曹爽
  • 秦朗(?-?),曹操养子,曹叡的近臣。生父秦宜禄张飞所杀。母为曹操之妾杜夫人。
  • 何晏(?-249年),大将军何进孙,曹操的养子、女婿,三国时期玄学家。父何咸早亡,母为曹操之妾尹夫人。

后裔

编辑
  • 曹霸: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
  • 曹雪芹:清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138]

民间艺术

编辑

三国演义

编辑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此作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且生动的人物,其中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既丰富又矛盾。他既是智谋机警,志大才高的英雄;同时又是一奸诈狡猾,嗜血残忍之奸雄。曹操因而被评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罗贯中对曹操这一矛盾形象的雕塑非常深刻,摆脱了早期小说中人物形象性格单一化、平面化的缺陷。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奸绝”。

熟语

编辑

戏剧

编辑

京剧里的曹操是以白脸的形象来表示他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反面人物,与黑脸包公或红脸关公相对。

漫画

编辑

日本漫画家王欣太漫画作品《苍天航路》以曹操为主角。另外,在《火凤燎原》(陈某)、《超三国志霸》(池上辽一)、《天地吞食》(本宫宏志)、《龙狼传》(山原义人)、《曹操孟德正传》(大西巷一)等,曹操也都作为一名主要角色出场。

游戏

编辑

动画

编辑

电影

编辑
影视作品 饰演演员
左慈戏曹操》(1941年) 李鸿安
关公月下释貂蝉》(1956年) 刘克宣
洛神》(1957年)
白门楼斩吕布》(1961年)
洛神》(1966年) 姚佳雄
神通术与小霸王》(1983年) 白彪
华佗与曹操》(1983年) 王洪生
三国志:关公》(1989年) 李雨森
诸葛孔明》(1996年) 柯俊雄
一代枭雄曹操》(1999年)
三国之见龙卸甲》(2008年) 刘松仁
赤壁》(2008年) 张丰毅
赤壁:决战天下》(2009年)
越光宝盒》(2010年) 郭德纲
关云长》(2011年) 姜文
钟繇》(2011年) 吴广林
铜雀台》(2012年) 周润发
曹操与杨修》(2018年) 尚长荣
三国之战神无双》(2019年) 连奕名
新解释·三国志》(2020年) 小栗旬
赵云传之龙鸣长坂坡》(2020年) 于彦凯
川流》(2021年) 高曙光
真·三国无双》(2021年) 王凯

电视剧

编辑
影视作品 饰演演员
洛神》(1975年) 陈有后
三国春秋》(1976年) 梁天
洛神》(1983年) 吕福禄
诸葛亮》(1985年) 王伟
金缕歌》(1987年) 陈升琳
关公》(1993年) 胡庆士
三国演义》(1994年) 鲍国安
东方小故事之望梅止渴》(1994年) 李国梁
杨丽花歌仔戏洛神》(1994年) 黄龙
关公》(1996年) 龙隆
曹操》(1999年) 姚橹
医神华佗》(2000年) 黄日华
吕布与貂蝉》(2001年) 邵峰聂远
洛神》(2002年) 刘丹
曹操与蔡文姬》(2002年) 濮存昕
貂蝉》(2002年) 张杰
武圣关公》(2004年) 黑子
终极三国》(2009年) 陈乃荣
三国》(2010年) 陈建斌
回到三国》(2012年) 罗乐林
新洛神》(2013年) 李进荣
曹操》(2014年) 王瀚(少年)、赵立新
半为苍生半美人》(2015年) 王建新
武神赵子龙》(2016年) 张鹰
梦想三国》(2016年) 金 山朝鲜语김산 (1984년)
终极三国》(2017年) 楚乔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年) 于和伟
小戏骨:放开那三国》(2017年) 李俊豪
三国机密》(2018年) 谢君豪
无双大军师》(2023年) 樊磊

注释

编辑
  1. ^ ,即县尉,是县令的辅官,掌管治安捕盗工作,约相当于现代的副县长兼县警察局局长。由于首都洛阳所在地雒阳县京县,所以设置有四个县尉,北部尉是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三国志·后妃传》: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张作耀. 《曹操傳》.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3. ^ 《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4. ^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5. ^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6. ^ 《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第一》. 
  7. ^ 《三国志》注引《曹瞒传》及《世语》
  8. ^ 《太平御览》卷436引刘昭《幼童传》:魏太祖幼而知勇,年十岁,尝浴于谯水,有蛟来逼,自水奋蛟,蛟乃潜退。于是毕浴而还,弗之言也。后有人见大蛇,奔逐。太祖笑之曰:"吾为蛟所击而未惧,斯畏蛇而恐耶?"众问乃知,咸惊异焉。
  9.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10. ^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11. ^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12. ^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3. ^ 《三国志注·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原以妻子为讬。”
  14. ^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
  15. ^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初,曹操微时,瓒异其才,将没,谓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
  16. ^ 《三国志注·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公之为布衣,特爱俊;俊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俊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俊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俊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
  17. ^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18. ^ 《三国志注·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
  19. ^ 《三国志注·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20. ^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汉纪五十》:操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颙见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
  21. ^ 《后汉书·何颙传》:“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幽灵潜翳,邈哉缅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
  22. ^ 《世说新语·识鉴》引《续汉书》:初,魏武帝为诸生,未知名也,(桥)玄甚异之。
  23. ^ 《晋书》卷36: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
  24. ^ 《武帝纪引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皆棒杀之。
  25. ^ 《曹瞒传》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26. ^ 《魏书》太祖从妹夫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
  27. ^ 《魏书》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征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28. ^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29. ^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的《魏武故事》建安十五年12月己亥令所载:“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魏略》则记载:“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30. ^ 《魏略》:“太祖于谯东五十里泽中筑起精舍,读书,射猎,闭绝宾客,即谓之谯东。”
  31. ^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是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32. ^ 《太平御览》卷467引《曹操别传》曰:拜操典军都尉,还谯、沛,士卒共叛,袭击之。操得脱身亡走,窜平河亭长舍,称曹济南处士。卧养足创八九日,谓亭长曰:"曹济南虽败,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车牛相送,往还四五日,吾厚报公。"亭长乃以车牛送操,未至谯,数十里骑求操者多,操开帷示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33. ^ 《三国志》卷1注引《魏书》:(曹操)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34. ^ 《三国志》卷1注引《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35. ^ 《三国志》卷1注引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36. ^ 《太平御览》卷478引《魏国统》:初,太祖过故人吕伯奢也。遂行,日暮,道逢二人,容貌威武,太祖避之路。二人笑曰:“观君有奔惧之色,何也?”太祖始觉其异,乃悉告之。临别,太祖解佩刀与之曰:“以此表吾丹心,愿二贤慎勿言。”
  37. ^ 《太平御览》卷346引《魏武军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复能大,何害!”
  38. ^ 《三国志》卷1: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39. ^ 对于曹嵩之死,史书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三国志·武帝记》引《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第二种说法,《三国志·武帝记》引《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40. ^ 《三国志》卷17: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
  41. ^ 朱大渭、梁满仓. 《一代軍師——諸葛亮(上部)》. 台北市: 麦田出版. 2009 [2007]. 
  42. ^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东晋孙盛在注解中批评曹操:“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三国志·陶谦传》记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剡。太祖以粮少引军还。”,《曹瞒传》记载:“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刘宋范晔所作的《后汉书·陶谦列传》,称曹操屠杀了数十万徐州百姓:“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多。”
  43. ^ 《资治通鉴卷61》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操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布骑得操而不识,问曰:“曹操何在?”操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操而追黄马者。操突火而出,至营
  44. ^ 《昭明文选》卷44<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谢承《后汉书》: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45. ^ 《太平御览》卷969引<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山阳郡有美梨,谨上甘梨二箱。
  46. ^ 《太平御览》卷971引<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谨上椑、枣二箱。
  47.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劝太祖曰:“昔晋文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
  48. ^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彊,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49. ^ 《三国志》卷1: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
  50. ^ 出自《后汉书·孝献帝纪》,下面丞相、魏公和魏王的封位亦同。
  51. ^ 《昭明文选》卷四四<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谢承《后汉书》:操得兖州,兵众强盛,内怀反绍意。
  52. ^ 《后汉书》卷74: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都许,乃下诏书于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53. ^ 《三国志》卷6引《献帝春秋》: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
  54. ^ 《后汉书》卷74:绍上书曰.....于是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
  55. ^ 《后汉书》卷74: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乃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操以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鄄音绢。以就全实。操拒之。
  56. ^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三国志二》
  57. ^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七》
  58. ^ 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页9-13。
  59. ^ 袁宏《后汉纪》卷30:(建安)十九年春三月癸未,改授魏公金玺、赤黻、远游冠。
  60. ^ 《三国志·魏书十四·刘晔传》: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傅子》曰: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大军遂还。
  61. ^ 《三国志》卷一:天子命公承制封拜诸侯守相。
  62. ^ 陆机《吊魏武帝文》:逾镐京而不豫,临渭滨而有疑。
  63. ^ 《三国志·武帝记》引《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64. ^ 《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魏武纪》:(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65. ^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66. ^ 《晋书·宣帝记》: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又见《魏志·蒋济传》】
  67. ^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
  68. ^ 68.0 68.1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69. ^ 69.0 69.1 《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台上施六尺床,下施穗帐,朝脯上酒脯米长糒之属,每月朝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前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裳,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70. ^ 《诗品》卷下
  71.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曾批评:“魏文不列乎上,曹公屈第忽下,尤为不公。少损连城之价。”
  72. ^ 清代王士祯《渔洋诗话》即认为:“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
  73. ^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74. ^ 三国志‧何夔传》:太祖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夔常畜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75. ^ 《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独不肯至。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操不从,竟杀之。”
  76. ^ 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77. ^ 注《三国志·刘表传》引《零陵先贤传》:不疑幼有异才,聦明敏达,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当。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
  78. ^ 《太平御览》卷241引《魏略》:抚军都尉,秩比二千石,本校事官。始太祖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人主刺举,洪、达多所陷入,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后达竟为人迫死。
  79. ^ 《魏书》: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80. ^ 《魏书》:是以刱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81. ^ 孙盛《异同杂云》: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
  82. ^ 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
  83. ^ 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84. ^ 《魏书》: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85. ^ 后汉书·袁绍列传》记载:“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86. ^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87. ^ 后汉书·皇后纪》:“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又以尚书令华歆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88. ^ 三国志·蒋济传》:明年使于谯,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抄。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露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
  89. ^ 《曹瞒传》:“是时南阳闲苦繇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90. ^ 三国志·管宁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
  91. ^ 三国志‧‧蒋济传》:“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赵)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92. ^ 三国志·袁涣传》: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彊。”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93. ^ 三国志·田豫传》: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喻,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94. ^ 三国志·张绣传》: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95. ^ 《三国志·典韦传》: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96. ^ 《蜀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97. ^ 裴注《三国志·明帝纪》引《魏氏春秋》:“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98. ^ 英雄记》: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99. ^ 《秦朗传》:朗随母氏畜于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100. ^ 《三国志》卷一注引《魏书》: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101. ^ 陈琳著《为袁绍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全朝流涕,士民伤悲。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102. ^ 《后汉书》卷82下: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
  103. ^ 《三国志·高柔传》: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柔谏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太祖曰:“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昔叔孙通用群盗,良有以也。”达等后奸利发,太祖杀之以谢于柔。
  104. ^ 《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105. ^ 《三国志注·魏书一·武帝纪》: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106. ^ 《义门读书记·卷二十四·后汉书列传》:注引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子,惇之叔父,魏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也。按惇、渊之子皆与魏室缔姻,有以知曹瞒传及郭颁世语之妄。
  107. ^ 《义门读书记·卷二十六·三国志魏志》:采注吴人作《曹瞒传》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子,按夏侯惇子楙尚清河公主,渊子衡亦娶曹氏,则谓嵩夏侯氏子者,敌国传闻,盖不足信。
  108. ^ 《三国志考证·卷一·魏书一》:陈志于《帝纪》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列传则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为一卷,显以夏侯氏为宗室矣。
  109. ^ 《三国志裴注疏》:历代史率以宗室合传,陈氏于蜀、吴亦然。志独以夏侯、曹氏合传,用意尤其明审。
  110. ^ 《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三国志》:余按陈氏以夏侯及诸曹同列一卷,毋亦有是疑乎?又按陈矫刘氏子,而婚于刘颂,则未得以吴人作传而遂以为妄也。
  111. ^ 《三国志注补·魏志列传第九》:承祚以夏侯与诸曹互列一卷,正隐寓操为夏侯氏子。至操以女妻茂,盖欲掩其迹,所谓奸也。而何氏转据此,力辨操非携养,不亦傎乎!
  112. ^ 《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卷二·书诸夏侯曹传后》: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世语以操父为夏侯氏之子,于惇为叔父,后人谓承祚合传夏侯曹,以嵩为夏侯氏子。按传,太祖以女妻敦子楙,而渊子衡亦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尚嫡室又曹氏女也。操虽鬼蜮,何至污乱若此邪!盖二氏世为婚姻,惇、渊有开国勋,与仁、洪、休、真等,及其亡也,爽与玄先后诛夷,大权始尽归司马氏,故合传之,以观魏氏兴衰之所由,乃作史定法也。
  113. ^ 《四史发伏·卷九·三国志》:评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承祚盖因世有谓操夏侯氏子者,故评中特著夏侯、曹氏世为婚姻,以明其非。今之读《曹瞒传》《世语》而信为实者,皆不善读史。
  114. ^ 《刘咸炘学术论集 史学编下·三国志知意》:《武纪》注引《曹瞒传》、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子。何曰:“夏侯惇子楙,尚太祖女清河公主;渊子衡,亦娶曹氏,则谓嵩为夏侯氏子者,敌国传闻,盖不足信。”赵一清《三国注补》曰:“承祚以夏侯、曹互列一卷,正隐寓操为夏侯氏子。至操以女妻茂,盖欲掩其迹,而或转据此力辨操非携养,不亦傎乎。”章学诚《乙卯答记》亦谓此篇有深意。洪亮吉《四史发伏》曰:“承祚盖因世有谓操夏侯氏子者,故评中特著夏侯、曹氏世为婚姻,以明其非。今之读《曹瞒传》《世语》而信为实者,皆不善读史。”恽敬《书后》曰:“后人谓承祚合传夏侯、曹,以嵩为夏侯氏子。按传,太祖以女妻敦子茂,而渊子衡亦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尚嫡室又曹氏女也。操虽鬼蜮,何至污乱若此邪!盖二氏世为婚姻,敦、渊有开国勋,与仁、洪、休、真等。及其亡也,爽与玄先后诛夷,大权始尽归司马氏,故合传之,以观魏氏兴衰之所由,乃作史定法也。”尚说同恽。按即使嵩是夏侯子,未尝不可与夏侯氏为婚,彼固已异族也。陈矫亦行之矣。但夏侯氏子不足为丑,何故讳之?嵩为宦者养子,固人知之,而曹氏族亦未尝讳,不讳养子,而反讳夏侯乎?此不近情,固知其说不足信。合传之义,恽说为当,评中世为婚姻,乃是立此传之意。洪氏谓意在辨正世传,则反曲矣。
  115. ^ 《四史评议·三国志评议·魏书武帝纪第一》:“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句,揭老瞒家世,丑不可言。世言陈承祚此书专为魏讳,以此证之,殊不尽然。
  116. ^ 梁章巨《三国志旁证·卷一》:按夏侯惇薨,裴注引《魏书》曰:“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魏并未闻以夏侯为同姓,故累为婚,孙氏所议,殊非事实。且其时即以天子例曹丕,又何说乎?
  117. ^ 117.0 117.1 《三国志校诂》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一版 ISBN 978-7-80519-197-3K 1-2页
  118. ^ 《三国志注证遗·卷一》:魏武纪云:“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案嵩即操父也,裴注引吴人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注引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子,惇之叔父,魏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也。何焯谓夏侯子楙尚清河公主,渊子衡亦娶曹氏,则谓嵩为夏侯氏之子者,敌国传闻,殆不足信。予案魏陈矫本刘氏子,出养于姑,改姓陈氏,后娶刘颂女。颂与矫固近亲也,魏武拥全之,特下令禁人诽议。殆以同姓为婚禁人议,即以便己私也。
  119. ^ 朱子彦 存世曹氏族谱与曹操后裔无关——与复旦"曹操墓人类基因调查的历史学研究"课题组商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3期
  120. ^ 韩昇 曹魏世系考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21. ^ Wang, Chuanchao; Yan, Shi; Hou, Zheng; Fu, Wenqing; Xiong, Momiao; Han, Sheng; Jin, Li; Li, Hui. Present Y chromosomes reveal the ancestry of Emperor CAO Cao of 1800 years ago. 人类遗传学报英语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2, 57 (3): 216–218 [2021-11-01]. ISSN 1434-5161. doi:10.1038/jhg.2011.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122. ^ 俞菀. 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 新华网. 2013-11-11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123. ^ Wang, Chuan-Chao; Yan, Shi; Yao, Can; Huang, Xiu-Yuan; Ao, Xue; Wang, Zhanfeng; Han, Sheng; Jin, Li; Li, Hui. Ancient DNA of Emperor CAO Cao’s granduncle matches those of his present descendants: a commentary on present Y chromosomes reveal the ancestry of Emperor CAO Cao of 1800 years ago.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3, 58 (4): 238–239 [2021-11-01]. doi:10.1038/jhg.201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124. ^ 李欣. 复旦公布曹操家族DNA:非夏侯氏之后. 新民网. 2013-11-11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中文). 
  125. ^ 复旦大学定位曹操家族DNA 称准确率超90%. [201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9). 
  126. ^ 葛威. 关于曹姓家族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人类学学报. 2016, (4): 626-632. CN 11-1963/Q. ISSN 1000-3193 (中文). 
  127. ^ 曹操遗骸基本确认,一代枭雄死后多少陪葬品?. 凤凰网. 2018-03-26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0). 
  128. ^ 千古历史之谜破解:曹操的遗骸找到了. 中华网. 2018-03-29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0). 
  129. ^ 干宝晋纪》:帝配飨魏太祖庙。有奏诸功臣从飨者,更以官为次,在荀郭之上。
  130. ^ 《三国志·魏书·武帝记》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31. ^ 鱼豢私撰,《魏略辑本·卷第一》:曹操微时,人莫知之,惟桥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132. ^ 此据《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后在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33. ^ 而在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是桥玄所说,《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七》说,桥玄在与曹操交往中曾对其评价:“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134. ^ 余秋雨. 丛林边的那一家. 秋雨在线.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26日). 
  135. ^ 《后汉书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鼎者,中堂侍腾之弟也. 但是《三国志 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续汉书》: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曹腾应该是幼子,不存在弟弟。《后汉书》可能有误。
  136. ^ 《三国志 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 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曰: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另外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对安徽亳州南郊的曹操宗族墓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发现了曹鼎墓,并且发现刻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等文字的墓砖。那曹休的祖父叫曹鼎是确认无误的。河间相曹鼎与吴郡太守曹鼎是同一人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137. ^ 《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张绣,武威袓厉人,骠骑将军济族子也......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
  138. ^ 曹雪芹是曹操后代子孙 经DNA检测证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Wnews 2012-03-30
  139. ^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来源

编辑
  • 曹操:《曹操集》,中华书局出版,1959.
  •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1995.
  • 小出文彦:《三国志人物事典》,霹雳新潮社 出版,2006.
  • 川合康三 著,周东平 译:《曹操》(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
  • 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合肥:黄山书社,1987).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三国志/卷01》,出自陈寿三国志
 太平御览·0093》,出自李昉太平御览
汉朝政治官职
前任:
张喜
东汉司空
197年-208年
职位废除
原因:改制为御史大夫
前任:
董卓
相国
东汉丞相
208年-220年
继任:
曹丕
中国爵位
汉朝异姓王爵
新头衔 汉朝魏国公
213年 — 216年5月
封号停止
新头衔
新设异姓王
汉朝魏王
216年5月 — 220年3月
继任:
曹丕(魏文帝)